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940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基础知识复习半问题详解版

必修四知识梳理

戏剧单元

1.文学常识

①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与、、一起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杂剧一般由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主角唱的叫戏,女主角唱的叫戏。

②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剧作家。

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等。

③莎士比亚(1564--1616),是时期乃至欧洲最伟大的与家。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四大悲剧《》《》《》《》,以及悲喜剧《》。

2.字音识记

当垆()楔子()  缥缃() 看觑() 蓦然() 孛老() 绣闼()刬的()撚()断捱() 鞍鞴() 神祗() 桃杌() 撺()盗跖() 前合后偃()罪愆()

苌()弘化碧应验()古陌荒阡()汗涔涔()谛()听混账()昧()心财吮舐()()砧()石傀儡()同衾()觊觎()戕()害蟊()贼山鹬()

3.词语成语积累

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

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

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

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前合后偃:

前仆后倒。

亢旱:

大旱。

亢,极。

涔涔:

①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地流下。

 ②形容天色阴沉。

   ③形容肿胀或烦闷。

谛听:

仔细地听。

谛,仔细。

    昧心:

违背良心。

   

弥补:

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

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觊觎:

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4.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忤逆(wǔ)前合后偃(yǎn)铁杵(chǔ)揠苗助长(yà)

B.罪愆(qiān)繁衍生息(yǎn)搵(wèn)愠怒(yùn)

C.谂知(shěn)熟稔(rěn)诡谲(jué)鹬蚌相争(yù)

D.蕴藉(jiè)杯盘狼藉(jí)笑靥(yǎn)梦魇(y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虚嚣惫赖暑气暄负曲衔冤B.绣闼墙隅干家缘鳏寡孤独

C.玉醅暮霭歪剌骨红鸾天喜D.看觑变徵白泠泠蜗角虚名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借助于美国人的扶植,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②这家医院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许多重病、疑难病患者都愿意到这里。

③中国政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常言道:

“。

”一个人再聪明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终将一事无成。

A.鼎力应诊考虑到孤掌难鸣B.大力就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

C.鼎力应诊鉴于一个巴掌拍不响D.大力就诊考虑到孤掌难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阻止“台独”,中国准备牺牲一些国际的友好关系、外商投资甚至“必要的人员伤亡”。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王教授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他在学术上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是由于他顽强不屈的努力取得的结果。

D.“神舟”五号的返回舱回到地球后,实验舱还可以继续停留在外太空进行各种空间实验,这比俄罗斯最新一代的“联盟”系列飞船还要先进.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

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

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外”是角色名,扮演老年男子。

B.“净”是角色名,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俗称“花脸”。

C.“科”是戏曲中角色敲打乐器时的动作,又称为“介”。

D.“旦”是角色名,扮演妇女。

【滚绣球】是()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合②怎生③糊突④错勘

宋词单元

1.文学常识

①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

“”等。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词的段落叫“”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派和派(主要作家分别有、辛弃疾等;有、秦观、、周邦彦、姜夔等)

②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③苏轼(1037~1101)字,号“”,享年64岁,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学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1009~1066)、弟弟(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

④辛弃疾(1140-1207),词人。

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有《稼轩长短句》。

2.字音识记

翠幕()参()差()堤()沙天堑()珠玑()罗绮()叠巘()钓叟()凝噎()暮霭()经()年

故垒()公瑾()纶()巾樯()橹()酹()料峭()吟()啸()萧()瑟() 一蓑()烟雨

遥岑()远目玉簪()鲈()鱼脍()炙人口揾()

封狼居胥()纱橱()乍()暖还寒憔()悴()

3、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②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杂文随笔单元

1.字音识记

冠冕()堂皇礼尚()往来自诩()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蹩()进玄()虚

一刹()那给()予罪孽()咄()

2.词语成语积累

礼尚往来:

尚:

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

懦弱无能的人

勃然大怒:

勃然:

突然。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孤立无援:

孤立:

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

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

“休”,喜悦。

“戚”,悲哀。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节外生枝: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

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

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不足为奇:

足:

值得。

不值得奇怪。

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

比喻事物的本原。

3.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丰盈频繁嘻戏冠冕堂皇

B.相像想象消受归根结底

C.吝啬贴近提炼稍纵即失

D.躁动急燥检索咄咄逼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事物的本来面目。

②人类的语言生活已经达到“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神话_了。

③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

A.接受境界消受B.辨别世界消磨

C.接受境界消磨D.辨别世界消受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B.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臂紧紧抱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C.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处心积虑地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人物传记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

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

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

1.文学常识

①《史记》是中国时期的历史学家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合称“前四史”。

  《史记》开创了我国的,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为辅。

在艺术上,主要通过、、等几个著名的故事将两人的事迹串联起来,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②《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编撰,是中国第一部,“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作者在描绘苏武这个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形象璀璨夺目。

“”也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③《后汉书》作者,南朝宋代史学家。

《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富文采。

他自己曾说:

“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课文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他于公元132年创造的,是世界上第一架精密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

 

2.字音识记

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肉袒()盆缶()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

甚倨()不怿()衣褐()睨柱()当()旄()节厚赂()厩()昆()邪()王窥()观浞()野侯

没()胡中阏()氏()徙()使牧羝()连辟()公府

篆()蟾()蜍()帷()幄()谶()阉()

诡()对骸()骨

3.文言知识整理

通假字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9、空自苦亡人之地。

10、信义安所见乎?

11、法令亡常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13、武父子亡功德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16、前以降及物故。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

(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

引: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

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

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于是,接着)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

在……的时候)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

乃:

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古今异义词)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

(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

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

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

使动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

使动用法,使……破碎)

7、宁许以负秦曲(负:

使动用法,使……承担)

8、毕礼而归之(归:

使动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

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以……为后)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

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

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

被活捉)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5、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

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7、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苦:

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0、天雨雪(雨:

名词作动词,下)

21、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作动词,生子)

22、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作动词,执,拄)

2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

结网;檠:

用檠矫正)

24、惠等哭,舆归营(舆:

名词作动词,抬,扛)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

认为……奇)

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

递眼色)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特殊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

4、我为赵将。

()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6、设九宾于廷()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8、求人可使报秦者。

()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12、为降虏于蛮夷。

()

13、何以汝为见?

()

14、子卿尚复谁为乎?

()

15、何以复加。

()

16、信义安所见乎?

()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18、见犯乃死,重负国()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

4.练习

(一)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阅读理解

一、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日: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C、因跪请秦王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高兴。

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A、秦御史前B、左右欲刃相如C、相如张目叱之D、而相如廷叱之

4、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律日: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日: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日: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日: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