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05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docx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

 

工商管理专业

知识与实务

(初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一章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这些资源是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还应承担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等相应的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二)企业的形成

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

关于企业的形成,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和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

(1)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是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

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交易费用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首次提出的。

一是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在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用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来使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减去许多与外部单位不必要的往来和手续,从而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

(三)企业的发展

1.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经历了三个时期

(1)手工生产时期,已具有企业的雏形。

(2)工厂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企业生产时期,是企业成熟化的重要时期。

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企业的发展或成长有两个基本要求:

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良好的企业素质。

1)经营机制。

①动力机制。

②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

③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④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2)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内在的本质,即构成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要素及其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能力。

①人员素质。

②技术装备素质。

③管理素质。

④文化素质。

企业素质与企业成长是一种辩证关系。

一方面,企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的成长又会反过来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

企业发展或成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经营两条途径。

经营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主要有:

企业兼并、合并;投资建立新厂;研究开发新产品等。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

(1)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

①传统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基础。

②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的继承和发展。

③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都是经济组织,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2)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①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

②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不同。

③企业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企业实行垂直式直接管理;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式间接管理,企业具有独立性。

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企业要素的概念

企业要素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经济活动所需要并能构成生产经营资源的,具有一定开发性、利用性、选择性的天然或人造资源。

(二)企业要素的构成

⑴人力;⑵物力;⑶财力;⑷信息;⑸技术;⑹知识;⑺时间;⑻空间;⑼市场;⑽客户;⑾环境;⑿管理。

三、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

(一)企业的优势

(1)有效分工和协作。

(2)节约费用。

(3)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4)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

(5)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

(6)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二)企业的弱势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递易缺失。

(2)监督成本增加。

(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4)官僚内耗现象产生。

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按企业的投资主体划分

按企业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股份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是通过股东投资对生产经营要素实行社会占有与联合使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按投资入股份额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具有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可以广泛地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收益和降低出资者的投资风险。

股份制企业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也是我国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大力推广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4.民营企业:

雇工8人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组织形式灵活,主要有单个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三种形式。

(二)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

(1)单个业主制企业。

承担无限责任,企业规模小,承担较大风险。

(2)合伙制企业。

重大经营决策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共同作出决定;合伙人对企业经营成果共享,对债务共负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合伙制企业稳定性较差。

(3)公司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需由2-50人共同出,股份有限公司需由5人以上共同资。

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即按构成最终

(1)单一企业。

(2)多元企业。

优点是:

能扩大经营范围或增宽产品线,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降低经营风险。

缺点是:

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任务艰巨。

(3)经济联合体。

(4)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结起来的若干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是独立核算企业的复合型组织,集团核心一般为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且成员众多,优势互补,因而经营范围广泛,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强,但投资多且分散,管理工作复杂。

(四)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

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

(1)工业企业

(2)商业企业。

(3)金融企业。

(五)按企业规模划分:

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

(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1)劳动密集型企业。

(2)资金密集型企业。

如机械工业企业、化工企业等。

(3)知识密集型企业。

(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

按照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可分为合资经营企业与合作经营企业。

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

1.单个业主制企业:

由业主自己出资,自己经营,收益归自己所有,风险由自己承担。

优点体现在:

(1)灵活决策和精打细算;

(2)注册资本要求不是很高,企业开业和关闭的手续都比较简单。

(3)产权属于个人,可以自由转让。

缺点体现在:

2.合伙制企业

优点体现在:

缺点体现在:

(1)产权转让困难。

(2)承担无限责任。

(3)企业寿命不易延续很久。

(4)合伙都能代表企业,因而对内对外都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影响企业决策。

合伙制企业一般适合于资产规模较小、管理不复杂、不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

3.公司制企业

(1)特征:

①公司是企业,这是公司最基本的性质。

②公司是法人。

③公司具有联合性。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由公司的联合性决定的。

⑤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

⑥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整体性是不能对公司财产进行分割。

稳定性是指股东一旦将资要投资到公司,就不可抽回。

连续性是指股东个人的生命不影响公司的生命,只要公司存在,公司法人就不会丧失财产权。

⑦公司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一是以股东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二是对公司法人而言,是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公款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2)种类。

①无限公司。

②有限公司。

③两合公司。

两合公司是由一个以上负无限责任的股东和一个以上负有限责任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三)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

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和深化改革的方向。

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最典型、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2.现代企业的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第三节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

1.把国家和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让客户满意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

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受益。

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等方面。

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一)获取利润

(二)满足社会需要。

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

企业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到获取适当利润,到实现利润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价值观的转变与进步。

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经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欠,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再次,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获取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够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

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护,对于新闻媒体,在社区环境中,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就消费者而言。

(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

(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

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6.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1.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2.有管理的共性,又有国情和文化的特殊性。

3.依据一定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

4.对工作的管理,又是对人的管理。

5.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职能实现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活动过程

6.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7.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企业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

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性质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保证)

3.指挥职能。

(手段)

4.控制职能。

(解决失效问题)考察实际情况与原定计划的差异,分析其原因,采取必要的纠偏对策。

5.协调职能。

6.激励职能。

(基础和动力)

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就生产企业而言,主要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职业培训六个方面。

一、标准化工作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1)产品标准

(2)方法标准(3)基础标准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4)安全与环境标准。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责任,按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程序及工作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为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以及各类人员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

二、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1.劳动定额。

2.设备定额。

3.物资定额。

4.流动资金定额。

5.费用定额。

6.期量标准。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

三、计量工作

(1)计量技术。

是指从计量标准的建立到量值的传递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测量,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两个方面。

四、信息工作

1.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2.科技经济情报。

3.科技经济档案。

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是决策走向成功的保证。

五、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很多,主要有三种类型。

1.基本制度。

如“经理、厂长负责制”“法人管理制度”等。

2.工作制度。

3.责任制度。

责任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

通过责任制度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所享有的权益。

六、职业培训

1.职业培训的含义

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业余或脱产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教育和素质培训。

2.职业培训的分类

(1)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2)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3)工人的培训。

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节企业组织设计

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一)分工、专业化与协作

分工指的是生产过程之中的劳动分工,即不同的劳动者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

专业化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长期从事某种专项性的工作。

第一种是部门专业化;第二种是产品专业化。

第三种是零部件专业化;第四种是工艺专业化,即专门进行产品或零部件加工和操作的专业化;第五种是生产服务专业化。

以人为核心的“灵活专业化”;分工深化的同时,协作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

(二)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

两个层面分别加以领会。

1.企业内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巧获得提高。

第二,分工能减少劳动转换时间。

第三,分工促进了先进劳动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第四,分工便于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从而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优势,并相互协调。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的基本含义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受到行业特点、人员素质、工作性质、环境特征等多项因素的影响。

(二)管理层次的基本含义

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从最高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级。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具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管理层次受到管理幅度的制约和影响。

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呈反比关系。

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三、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集权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分权则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之中。

2.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

(1)决策的频度。

(2)决策的幅度。

(3)决策的重要性。

(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人权程度极高;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1)决策的代价。

(2)痴情的影响面。

(3)组织的规模。

(4)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

(5)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

(6)环境影响。

(二)授权

1.授权的含义

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和行动权。

2.授权的基本原则

(1)视能授权。

(2)明确授权范围。

(3)不可越级授权。

不能越级授权。

越级授权不仅会导致中间管理人员的被动,而且还可能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

(4)适度授权。

(5)适当控制。

四、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

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方式与具体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直线主管和参谋两种类型。

(一)直线关系及其特点

直线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其实质上是一种命令关系。

直线关系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要关系,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规范这种关系。

(二)参谋关系及特点

借助设置助手,利用不同助手,称为“参谋人员”

五、部门化

(二)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

1.职能部门化

按工作职能划分部门是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部门化方法。

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专业优质,使得主管人员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其缺点是容易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会给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带来困难。

2.产品部门化(事业部)

有利于发挥专用设备效益,发挥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有利于部门内的协调,以及产品的增长和发展。

3.区域部门化

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和原则

(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二是编制职务说明书。

(二)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

(1)企业战略。

(2)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主要指企业的外部环境。

(3)企业技术。

(4)企业发展阶段。

(三)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使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内容都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

(1)统一指挥原则。

遵循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领导的原则,将各个职能形成一条连续的管理等级链,同时明确规定链条中职务之间的责任、权力关系。

(2)对等原则。

“事事有人负责”和“事事有条件负责”的基本前提。

(3)分工与协作原则。

应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注意分工的粗细要适当。

(4)精简原则。

 

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选择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直线制

直线制又叫单线制,不设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

优点:

结构简单,权责分明,指挥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决策迅速,用人较少,费用较低,工作效率较高。

缺点:

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要求企业领导者通晓各种业务,成为全能人物。

(三)直线职能

直线职能制又叫生产区域管理制,它的特点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人的参谋部门,是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

优点:

吸收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结构的长处,既保证了直线制的统一,又发挥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专家作用,因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组织结构的效能。

因此,它是当前企业较多采用的组织形式。

(四)矩阵制

矩阵制又叫目标规划管理制,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优点:

打破了传统的人员只受一个部门领导的管理原则,从而加强了管理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利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共同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生产经营复杂多变的企业,特别适用于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工作项目。

(五)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又叫联邦分权制,它是目前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

按照“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公司最高管理机构握有人事决策、财务决策、规定价格幅度、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六)企业集团结构

1.企业集团有核心企业,这个核心可以由一个或者若干个

2.企业集团的联合是多层次的,由处于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协作层的众多企业组成。

3.产权把众多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企业集团的最重要的纽带。

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

(二)企业规模

1.规模越大,客观上要求分权的呼声越高。

2.毕竟整体规模小,集权运作更方便。

3.中型企业适宜集权和公权相结合,以分权为主,这样管理成本低,组织效率高。

(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1.守业型企业普遍采用集权与公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

2.扩张型战略的组织要求以集权为主。

 

第三节新型企业组织模式

一、虚拟企业组织模式(淘宝网上的代销代购)

虚拟企业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取得尽可能大的竞争优势,生产商以其优势的产品或品牌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快速运输系统,将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及若干规模各异、拥有专长的小型企业或车间连接起来,共同、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产品的开放式企业组织模式。

(一)基本特征

1.具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2.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3.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构建。

4.产品趋向数字化。

(二)主要优势

1.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快速。

2.具备最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3.能够分摊开发投资费用。

4.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三、学习型组织模式

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以及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能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体构成。

3.“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

4.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

5.组织成员事业与生活的平衡。

6.领导者的新角色。

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协助下地组织系统的理解能力,促进每一个人的学习和创新。

(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第四节企业组织变革

一、企业组织生命周期

(一)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的含义

组织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企业的诞生、成长直至最后消亡的过程。

企业就像人一样。

(二)企业组织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演进与组织特征

1.企业的创业阶段

2.企业的集体化阶段

3.企业的规范化阶段

4.企业的精细阶段

二、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一)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则

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因在于组织本身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二)外部驱动因素

1.技术。

2.政治与法律

三、企业组织变革的先兆

1.企业决策效率低下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

2.企业沟通渠道不畅。

3.企业的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4.企业缺乏创新。

四、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

1.技术变革

2.产品与服务变革。

服务变革是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产出的。

3.战略与结构变革。

与结构变革所涉及的完全是企业行政管理问题。

4.文化变革。

指针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态度、期望、信仰,以及行为和能力。

六、企业变革的模式与方法

(一)库特·卢因模式

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组织要实施变革,首先必须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组织成员态度发展的一般过程。

1.现状的解冻。

2.转变到新的状态。

3.重新冻结新的现状。

(二)卡斯特模式

1.回顾和反省。

2.觉察问题。

3.分析问题。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实行变革。

6.检查变革的成果。

(三)约翰·科特模式

1.形成紧迫感。

2.建立联合指导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