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概论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35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公路概论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概论讲义.docx

《公路概论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概论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概论讲义.docx

公路概论讲义

公路概论讲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路概论》是测量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使学生为以后的有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的任务是:

介绍公路的基本结构;路线设计;筑路材料;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和路政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掌握公路的基本结构;了解公路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公路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识读路线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和路基、路面、桥涵的结构。

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和特点;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概况;懂得公路的基本结构;公路的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知道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重点:

公路的基本结构;公路的分级。

Ⅰ公路基础知识

一、公路的分类

定义:

公路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技术标准修建,并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市间、城乡间、乡间可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

组成:

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设施、防护构造物、渡口、沿线设施、两旁用地。

公路技术分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国道: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市分、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口、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G×××国道G1××指首都放射线,G2××指北南纵线,G3××指东西横线

省道: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性(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中心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重要公路。

S×××省道S1××指省会(省府)放射线,S2×××指北南纵线,S3××指东西横线

县道: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性(镇、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主要公路。

X×××县公路编号

乡道: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Y×××乡公路编号

二、公路的分级及技术指标

交通量

1、车辆折算

2、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交通量:

是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

表示方法:

平均交通量(年平均、月平均、周平均日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

3、道路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一)、公路技术分级及其适应交通量

高速公路:

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按照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四车道25000~55000辆小客车/昼夜六车道45000~80000辆小客车/昼夜

八车道60000~100000辆小客车/昼夜

一级公路:

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二级公路:

是指为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港口的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三级公路:

是指为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2000-6000辆。

四级公路:

为沟通县、乡、村等地方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

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为400辆以下。

(二)公路服务水平

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一级自由流,二级稳定流,三级接近不稳定流,四级不稳定流

(三)公路设计行车速度

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

它是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四)公路汽车荷载等级:

0.75×I级=II级

三、公路基本组成部分

公路是布置在地表供各种车辆行驶的一种线形带状结构物,它在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主要承受各种汽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为此公路设计包括线形几何设计和工程结构设计两大部分。

线形组成:

公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平面上有转折,在纵面上有起伏。

在转折点和起伏变化点处为满足车辆行驶的顺畅、安全和一定的速度的要求,必须用一定半径的曲线连接。

故路线在平面和纵面上都是由直线和曲线两大部分组成。

平面上的曲线称为平曲线,而纵断面因是公路中线在立面上的投影,起伏是指竖向标高的变化,故纵面上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结构组成:

公路的工程结构部分包括:

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防护工程(护坡、挡土墙、护脚等)、排水设备(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盲沟、急流槽、过水路面、浸水路堤、倒虹吸管等)、山区公路特殊构造物(半山桥、明洞等),此外,为适应行车的安全、畅通和舒适需设安全设备,还需设置各种附属工程:

如公路标志、护拦、路用房屋、加油站、通信设施、及绿化载植等。

(一)路基:

定义:

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线型构造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路基也是路面的基础。

作用:

用以承受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1、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①填方路基,要严格控制压实度。

最好用砂性土,粘性土要控制含水量。

②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③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

(1)路堤——高于天然地面的填方路基

(2)路堑——低于天然地面的挖方路基

(3)半填半挖路基——介于路堤与路堑之间的路基。

3、路基宽度

4、路基排水设施

路基排水应根据路线平、纵面、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桥涵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

对可能危害路基稳定的地面水及地下水均应采取排水设施,使水迅速排出路基范围。

排水设计分地面排水设施及地下排水设施两类:

地面排水一般可采用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及拦水带等设施;

地下排水一般可采用明沟、暗沟、渗沟等措施。

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各种排水设施间的联系及进、出水口的处理。

地面排水设施

边沟汇集路基范围之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截水沟拦截山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地下排水设施

5、路基养护的任务

⑴维护和加固路肩和边坡;

⑵疏通、改善及铺砌排水系统;

⑶维护及修理各种防护构造物与透水路堤,管好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土地;

⑷消除路基边坡缺方或塌陷,检查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险情并及时排除或上报;

⑸预防水毁,发现水毁及时组织抢修;

⑹监视、预防或处理路基翻浆、滑坡及泥石流等病害,并有防护抢修措施;

⑺有计划地局部加宽、加高路基、改善急弯、陡坡或视距达不到标准的路段,并逐步使之达到该公路等级应有的技术标准。

(二)路面

1、对路面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磨性,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抗滑性。

2、路面结构组成

路面结构为一层状体系,自上而下为面层、基层、垫层。

⑴面层又可分为面层上、面层中、面层下。

面层承受车轮垂直力和水平力的作用,也直接经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⑵基层可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来的车轮垂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到垫层。

⑶垫层是为了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用来隔离路基土中水的上移或防止路面下的冰冻深入至土基引起春融翻浆。

3、路面等级

公路路面按公路等级和服务能力可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路面四级。

按力学性能可分为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柔性路面。

1.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它的强度高,刚性大,板体性好,有较大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车轮作用下路面的弯沉变形很小。

2.柔性路面主要有碎(砾)石路面和各类沥青路面。

它的刚度较小,抗拉强度较低,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

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作粘结料修筑的面层并与各类基层所组成的路面。

因路面呈黑色,又称为黑色路面。

优点:

是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声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结构的重要形式。

缺点:

是沥青类路面的缺点是温度敏感性高。

夏季强度下降,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或泛油、推挤剪裂破坏。

低温时沥青材料变脆或由于土基冻胀引起路面开裂。

沥青路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混凝土路面;热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SMA);开级配沥青磨耗层(简称OGFC)。

沥青表处治路面:

是指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路面。

沥青表处治的厚度一般为1.5-3.Ocm。

层铺法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

单层表处治的厚度一般为1.5-2.5cm,三层表处治厚度为2.5-3.0cm。

沥青表处治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和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层或抗滑层、磨耗层等。

沥青贯入式路面:

指用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做面层的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一般为4-5cm。

当沥青贯人式的上部加铺拌和的沥青混合料时,也称为上拌下贯,此时拌和层的厚度宜为3-4cm,其总厚度为7-10cm。

沥青贯入式碎石路面也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沥青面层。

沥青碎石路面:

是指用沥青碎石作为面层的路面。

沥青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结果,并通过施工前的试拌和试铺确定。

沥青碎石有时也用作联结层。

沥青混凝土路面:

是指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其面层可由单层、双层或三层沥青混合料组成,各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其厚度和层位、气温和降雨等气候条件、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等因素确定,以满足对沥青面层使用功能的要求。

沥青混凝土通常用作高等级公路的面层。

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和二级公路养护罩面以及各级公路的调平层。

国外也用作柔性基层。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

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作面层或抗滑层的路面。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是以间断级配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木质纤维素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

它具有抗滑耐磨、空隙率小、抗疲劳万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的优点,是一种全面提高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使用质量的新结构,适用于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和其它重要公路的表面层。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简称OGFC):

是利用大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沥青磨耗层。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属骨架空隙结构型,其矿料级配为间断开级配,它的空隙率较大,一般为20%左右。

这种路面能迅速从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防滑、抗车辙及降低噪声等功能。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一般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表面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优点:

是具有板体性,强度高,稳定性好,对基层强度几乎无依赖,由于路面成灰白色,有利于夜间行车,还能适应履带式车辆的行驶。

经常性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量小,使用寿命为20—30年。

缺点:

是由于水泥具有水硬性,混凝土强度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完工后需28天才能开放交通,因路面有接缝,行车时有跳车振动,并且噪声较大,一旦路面被损坏,维修时路面不易开挖,一次性投资较大。

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设置接缝,接缝的作用是防止温度变化引起过大的胀缩应力和防止温差过大使板产生过大的翘曲应力,此外,它可以防止不均匀的土基沉陷引起板的开裂。

接缝按平面位置分为横缝和纵缝。

接缝按功能又可分为胀缝、缩缝和施工缝。

4、路面结构层类型

(1)面层;

(2)基层;(3)垫层

5、高速公路对路面的要求

(1)强度;

(2)稳定性;(3)平整度;(4)粗糙度;(5)路拱

(三)桥梁、涵洞

1、桥梁可分三个部分:

上部结构(桥跨结构):

是路线跨越障碍物的主要承重结构,梁桥是从桥梁支座以上的部分即为上部结构;拱桥是由拱脚以上部分即为上部结构。

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是指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荷载传至地基的构造物。

包括桥墩、桥台及基础。

桥台与路堤衔接并抵御路堤的土压力,防止路堤填方的坍塌。

一般桥台由台身和基础组成,桥墩由墩身和基础组成。

附属结构:

包括路堤锥形护坡、护岸和各种导流工程等,是保证路堤迎水部分的边坡稳定,抵御水流冲刷所等所需要的结构物。

桥梁类型(按受力体系分):

梁桥:

是一种在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支座无水平反力的结构。

1、简支梁桥:

梁(板)跨中处弯矩最大,支座处剪力最大。

2、连续梁桥:

梁跨连续,支座处产生负弯矩。

3、悬臂梁桥:

悬臂支座处产生负弯矩。

拱桥:

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拱脚支座将承受水平推力。

这种水平推力将显著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拱圈内弯矩作用。

拱桥又可分为:

板拱桥、肋拱桥、双曲拱桥、桁架拱桥、刚架拱桥等。

刚架桥:

主要承重结构是梁或板和主立柱或竖墙整体结合在一起的刚架结构,梁和柱的连结处具有很大的刚性。

吊桥(悬索桥):

用悬挂在两边塔架上的强大缆索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通过吊杆使缆索承受很大的拉力,通常就需要在两岸桥台的后方修筑非常巨大的锚碇结构。

组合体系桥梁:

由几种不同体系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桥梁。

斜拉桥:

由斜索、塔柱和主梁组成,用高强钢材制成斜索将主梁多点吊起,并将主梁的恒载及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通过塔柱基础传至地基。

跨度较大的主梁就象一根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一样工作,从而可使主梁尺寸大大减小,结构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大幅度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与悬索桥相比,其刚度大,变形小,抗风能力好。

2、涵洞:

公路涵洞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洞是单孔孔径小于5m,多孔孔径总和小于8m的过水结构物。

涵洞的主要类型可根据涵洞洞身截面形状的不同,分为管式涵洞、盖板涵洞、箱形涵洞、拱形涵洞四种。

四、公路沿线附属设施

(一)交通安全设施

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柔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活动护栏、桥梁护栏、隔离栅、防眩设施、视线导标、分流或合流导标、线性诱导标、反射器

(二)交通标志标线

基本要求:

①满足一种需要;②吸引注意力;③传递一种清楚而简单的信息;④引起道路使用者的重视;⑤给予足够的反映时间。

交通标志要满足以上要求,则要通过颜色、形状、文字及图案3个要素来变化,同时要求交通标志无论白天黑夜都能显示同样清晰的信息,并能提供足够的视认距离,以便驾驶人员能在短时间内看清、看懂,从而更好地使用现代公路,达到安全畅通的目的。

1.交通标志的要求: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

道路交通标志的文字应书写规范、正确、工整,根据需要可并用汉字和其它文字,当标志上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时,地名用汉语拼音,专用名词用英文。

2、交通标志的分类

(1)主标志

警告标志:

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禁令标志:

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指示标志:

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指路标志:

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旅游区标志:

提供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

(2)辅助标志:

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规定为:

警告标志黄色底黑边黑图案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

禁令标志白色底红边红斜杠黑图案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

指示标志蓝色底白色图案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指路标志绿底白字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般道路的指路标志蓝底白字

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

地点识别标志

里程碑、分合流标志、旅游区标志、棕色底白色字符、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标线:

一个理想的交通标志设计,应满足:

(1)醒目度

(2)易读性(3)公认度

(三)、公路绿化

五、公路、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区

  

(一)公路横断面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

整体式断面包括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及左侧路缘带)、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组成部分;分离式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组成部分。

二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爬坡车道等组成部分。

二级公路位于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混合交通量大的连接线路段,实行快、慢车道分开行驶时,可根据当地经验设置右侧硬路肩,并应符合规定。

 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

(二)公路建筑界限

(三)公路用地

1、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1~3m范围为公路用地范围。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3m、二级公路2m,低级公路1m范围内为公路用地范围。

具体用地范围以交通部门和当地县以上政府确定的为准。

2、高填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稳定,应根据计算确定用地范围。

路堑或挖方路基,自坡顶以外或自坡顶截水沟以外1~3m为用地范围。

路堑两侧余宽的分级规定与路堤相同。

3、行道树一般应在排水沟或截水沟外侧公路用地范围内种植,有条件种植多行林带的路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范围不得修建非路用建筑物,如开挖渠道、埋设管道、电缆、电杆等,如有特殊需要,有关部门应根据公路路线的使用要求,事先与有关交通部门联系协商,以便妥善处理因修建公路所引起的干扰问题。

(四)建筑控制区

1、建筑控制区的概念

是指自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起,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小于30m,国道不小于20m,省道不小于15m,县道不小于10m,乡道不小于5m的区域。

2、建筑控制区的管理

   公路两侧建筑管理: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严禁在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

对建筑控制区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凡未经审批而修建的,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公路建设以及交通安全的需要,制订计划,分批迁出;搬迁有困难的,应当制订措施,不得影响公路畅通、公路环境和行车安全。

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建筑物、构筑物或工程设施与公路的距离。

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公路环境、行车安全、公路绿化和美化等因素,将建筑物、工程设施或集贸市场控制在公路一侧距离公路50m以外的范围,防止形成公路街道化、市场化。

公路穿越城镇的路段,公路管理机构和建设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共同确定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界线,按照各自的职责控制公路、街道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建设。

电力、电信、石油、水利等部门在进行与公路平行设置电力、通信线路、铺设地上、地下各类管线或修建水利工程设施时,应当在建筑控制区范围以外进行。

因受地形限制或者遇特殊原因需进入控制区时,必须先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在公路、公路用地区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标牌、广告牌等其他标志。

在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设置除公路标志以外的标牌的,必须符合交通安全要求,标牌与公路路肩边缘的间距保持在5m以上。

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应当遵循有利于公路的发展和远景规划,有利于公路环境的绿化美化,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原则。

第二节高速公路简介

一、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一)高速公路的概念:

汽车专用,行驶速度高;道路设置中央分隔带;交叉路口全部立体交叉;道路沿线封闭,控制车辆进出。

(二)高速公路的特点

①高速公路实行交通限制,规定汽车行使。

②、高速公路实现分隔行驶。

③、高速公路沿线封闭,控制出入。

4、高速公路设施完善。

1、高速公路的优点

①车速高、②通行能力大、③行车安全舒适、④降低运输成本、⑤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2、目前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①投资大,资金来源困难;②占地多;③造成地方支线交通困难;④密集型的管理问题;⑤环境保护问题

3、高速公路的效益

经济效益(直接和间接);社会效益;国防与军事作用;环境生态效益

4、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重视交通安全;向智能公路发展;多功能利用;开拓发展高速公路的新途径

一、公路发展简史

1902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在上海出现

1906年江苏南通修建第一条道路,全长6公里

1909年黄河第一桥——兰州黄河大桥竣工,全长243米

1938年我国第一条沥青路面——滇湎公路建成,全长100公里

1949年全国解放时通车公路总里程为8.07万公里。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

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

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

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

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

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

“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

“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

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1997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

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突破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经验,为1998年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交通行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从1998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