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80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docx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图形的面积doc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图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等。

(设计说明:

这时汇报的知识是散装的,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看学生思维的触角到了何种地步。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①尽量纪录的详细(包括文字、举例等),避免漏掉内容。

②有意识的按照类别进行板书。

(设计说明:

教师这时根据学生罗列的知识进行板书,不仅仅是把知识写出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学生比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识的。

②学生作出最初的评价。

③教师有意识的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整理方式。

(设计说明:

学生的思路总是新奇而独特的,这个时候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学生“我做了”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要重新进行整理”。

(二)活动二:

开展知识的整理1.小组内交流课前的整理情况。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比较全面地整理。

34

2019-08-13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力。

3.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能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会画给定图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这两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有:

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

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本学期学到了什么知识?

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哪些内容有趣?

那些内容最有用?

哪些还感到困难?

”等问题,只有把学生的这些问题设计为复习课的重点时,那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把学生平时储存在“问题银行”里的问题作为复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河南省的省会,是一所名校,多年来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能自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们称这种形式为“数学知识树”。

所以,不少学生已经对这两个内容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在这种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课堂勇于发言,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

回顾所学的内容课前布置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学生尽量详细的概括所学知识。

鼓励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形式表示(设计说明:

虽然我的学生在前面学完后都有整理与分析,但这个整理很重要,综合性更强。

一方面是让学生又熟悉了知识;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课时的交流。

)1.让学生根据整理的内容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2~3人的汇报即可)知识内容主要有: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组合图形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