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83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docx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

(读世界洋流模式图)

  1.请你依次说出全球的盛行风带名称。

  答:

由北到南依次是:

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2.海水在盛行风吹拂下,以及受地转偏向的作用在大洋的东西两岸之间相应纬度呈什么方向流动?

具体形成那些洋流?

  答:

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游动向西流动。

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成为南赤道暖流。

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地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环流。

  3.由于风海流及密度流的原因,此时在大洋东西两岸的高低纬之间海水量的多少是否一样?

由于海水具有连续性要求,在大洋东西两岸海水呈什么方向流动?

形成什么类型的洋流?

  答:

不一样。

形成补偿流。

在中纬从大洋西岸向东岸流动,高纬从东岸向西岸运动。

形成风海流。

  4.在赤道附近地区,有一股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什么样流,属于哪种类型?

  答:

形成赤道逆流。

属于补偿流。

  5.在南北半球各形成几个大洋环流圈?

以哪个海域为中心,呈什么时针方向运动?

在大洋东西两岸分别是寒流还是暖流?

  答:

北半球有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流,南半球有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流。

它们各自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海域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在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读密度流形成示意图)

  1.海水的密度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与密度之间呈什么关系?

  答:

受海水的温度、盐度因素影响。

温度高的海域,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温度低的海域,海水的盐度低,密度小。

  2.底层和表层的海水各呈什么方向的流动,哪支属于密度流?

  答:

底层从密度大的一侧向密度小的一侧流动,属于密度流。

表层则从密度小的一侧流向密度大的一侧,不属于密度流。

(读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密度流的形成示意图)

  1.为什么底层洋流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属于什么类型的洋流?

  答:

因为地中海的海水密度大于大西洋,所以流向大西洋,属于密度流。

  2.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是由于什么动力呢?

形成什么类型的洋流?

  答:

是由于密度差产生的动力。

形成密度流。

(读秘鲁沿岸上升流的形成示意图)

  1.秘鲁沿岸盛行什么风向,从而使得沿岸表层海水减少造成海面下降?

  答:

盛行西风。

  2.秘鲁沿岸底层海水呈什么方向运动,形成秘鲁沿岸上升流?

  答:

秘鲁沿岸底层海水呈上升运动,形成补偿上升流。

  3.秘鲁寒流对秘鲁渔场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

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西北流动。

寒冷的表层海水中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良好饵料,对秘鲁渔场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1.看图:

南北半球各有几个大洋环流圈?

各以什么海域为中心?

呈什么时针方向运动?

大洋的东西两岸是寒流还是暖流?

  答:

北半球、南半球各有两个大洋环流圈,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海域为中心。

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北半球中纬在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高纬在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1

  2.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切断了?

  答:

因为北半球多陆地,阻断了盛行西风。

(读太平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1.以太平洋为例,说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答: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是:

北半球有两个大洋环流圈,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海域为中心,南半球则有一个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

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呈逆时针、南半球没有,而形成了贯穿三大洋的西风漂流。

北半球中纬在大洋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

高纬在大洋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

  2.说出太平洋表层洋流各属于哪种类型?

  答:

属于风海流的有:

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属于补偿流的有:

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千岛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

高考地理考点--世界各地气候分析

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

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1º17ˊN~77º43ˊN

  B.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

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

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

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

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37º21ˊN~34º51ˊS

  B.海陆位置:

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2)地形:

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洋流:

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4)大气环流:

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36ºN~71º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B.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

1000万平方千米。

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

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

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

  (5)大气环流:

  三个气压系统:

  A.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B、冰岛低压C、蒙古高压

  

  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气温:

冬寒夏热,年较差大。

降水:

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

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

  

(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

7ºN~72ºN。

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B.海陆位置:

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

2422.8万平方千米。

  北宽南窄(尤其在30º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

  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

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沿岸:

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

  B.中部平原:

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

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气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

  A.太平洋沿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40º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ºN以北)

  B.大西洋沿岸:

墨西哥湾暖流(35º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ºN以北)

  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A.太平洋沿岸:

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B.落基山以东:

活动中心:

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

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

  

(1)位置:

  A.纬度位置:

56ºS~12ºN。

  B.海陆位置:

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A.北宽南窄,在40º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ºN~30º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

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

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

  (4)普遍暖热

  成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A.大陆轮廓:

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

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2)地形:

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

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3)洋流:

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4)大气环流: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

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ºC。

  成因:

纬度高,地势高。

  

  8.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表现?

  原因:

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

东亚: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

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9.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

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

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

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10.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

南半球的季风气候:

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11.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2.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

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13.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ºN。

  

  14.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1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

  

(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18.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

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19.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20.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风带以及东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21.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处于南北纬10º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原因

  

(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

  

(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º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

  

  22.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3.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

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24.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5.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6.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27.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8.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9.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

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

  

  30.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

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

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

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

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3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32.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3.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林气候.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是的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非洲赤道地区东侧的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地气压带的影响,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暖流流经沿岸的影响所造成的.56-65度的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少,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确实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因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处,形成温带或带。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靠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荒漠带中呈板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我国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形成了与周围温带荒漠截然不同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由于南纬

我国典型的天气现象:

春旱:

春季,华北,春季雨季在南方,华北降水少,而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特点:

干旱少雨

梅雨:

夏初,江淮流域,成因: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特点:

阴雨连绵

沙尘暴:

春季,我国北方,块形冷锋,沙尘、尘暴

伏旱:

盛夏,长江中下游,反气旋(夏威夷高压),炎热干燥

台风:

夏秋,东南沿海,抢热带气旋,狂风暴雨

寒潮:

冬春,全国大部分,块形冷锋,大幅降温

一个区域气候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太阳辐射是影响区域气候形成的常见因子,因此气候在地球表面基本呈地带性分布。

但是地球局部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形起伏、洋流和海陆分布、风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的分布又具有非地带性的表现,使全球的气候分布复杂多样。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但是在远离赤道的地方,只要气温和降水达到一定的范围,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种分布地球上有四处: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和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

显然,这些地方不在赤道附近,也不会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但是由于它们处于来自海洋湿润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暖流又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本身的纬度范围处于低纬,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具体原因如下。

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②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东北部: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③中美洲东北部:

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④南美洲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经。

另外,还有两个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比常理要大:

一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泛的原因,除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外,也与地形和信风有关。

亚马孙平原北、南、西三面分别被高原和山地环绕,只有东面面向大西洋,来自东面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能长驱直入,遇到高原和山地阻挡而形成降水,加大了流域内的降水量,从而扩大了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范围。

二是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延伸到15度N左右,与附近的几内亚湾暖流、地形和风向都有关系(该地位于高原边缘,地势较高,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的被洋流增温增湿的水汽遇地形抬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