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90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docx

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细胞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基本的结构相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如:

成熟的红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P5)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P8-10

四大组织

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种类

分布

功能

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体表和体内各器官表面和管腔壁的内表面

保护、分泌、吸收。

结缔组织

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较多,细胞形态多样。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

广泛

支持、连结、保护、营养.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骨胳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胳肌附着在骨胳上,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器官的壁里,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上。

收缩和舒张。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在脑和脊髓(神经系统)中。

神经元:

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神经胶质细胞:

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功能.

 

器官人体不同的组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工合作,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行使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P10—11

胃(器官)的组织构成。

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

(由内而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联系)分布神经组织

肌层——肌组织(收缩:

平滑肌,促进胃蠕动)

浆膜-—上皮组织(保护)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P15

系统

主要功能

主要器官和组织

运动系统

支持躯体、保护内脏、运动

骨、骨连接、骨骼肌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消化系统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

唾液腺、肝、胰等——消化腺

泌尿系统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

运输氧气、养料、代谢废物

心脏、血液、血管

神经系统

调节

脑、脊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

内分泌系统

调节

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胸腺、甲状旁腺

生殖系统

个体繁衍

女性: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男性:

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人体

实验: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P7

显微镜的使用

2、知道人体器官的位置书:

P11-13练习册: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人体外环境

生存所必需的条件P20大气的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食物

二、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P21

1、

内环境组成—-血浆:

血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

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2、

血液的组成P21会读图

血细胞:

占血液总量45%

红细胞:

举例:

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

1)结构特点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红色:

含有红色的含铁蛋白质——血红蛋白

2)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whitebloodcell):

1)结构特点:

圆球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

2)分类:

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功能:

免疫举例:

伤口化脓

血小板

1)结构特点:

血细胞中体积较小的细胞碎片。

2)功能:

止血。

血浆:

占血液总量55%,淡黄色、半透明、流动的液体,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

成分:

91%——92%水分

8%--—9%蛋白质、非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脂类、尿素、尿酸)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

思考与讨论:

P21

能看懂验血报告单吗?

 

3、人体内环境的特点:

相对稳定定性(体现在2方面)

Ø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总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动而变化。

如:

体温,pH,渗透压、氧与二氧化碳含量、其它物质浓度等

Ø这个稳定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

如:

空腹血糖浓度:

3。

9-6.1毫摩尔/升;

血液pH7.35—7。

45;

血压:

安静时收缩压13。

3千帕~16。

0千帕(100~80毫米汞柱);

舒张压8。

0~10.7千帕(60~80毫米汞柱)

三、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性P25

八大系统都直接、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读图P25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1、血液循环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Ø

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带到所需要的组织中物质

Ø体内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送到泌尿系统后排出体外

Ø氧气由血液从呼吸系统送到各组织器官气体

Ø肝脏和肌肉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能量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

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因为管壁薄,物质易扩散、渗透;

管腔窄,仅一个红细胞通过,血液流动速度慢

帮助理解: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

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液

1)

血液循环的途径:

双循环体循环向全身身输送氧气读图:

P26

肺循环从肺部吸收氧气

动脉:

流出心脏的血管如:

主动脉、肺动脉

静脉:

流入心脏的血管如:

腔静脉、肺静脉

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的血液,如:

肺静脉中流动的血液

静脉脉血:

含氧量较少的血液如:

肺动脉中流动的血液

2、呼吸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内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P27读图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

支气管末端。

结构特点:

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组成,外面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血液从肺泡中获取氧气

3、消化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胃、肠的黏膜上皮细胞)而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吸收小肠(主要)血液循环系统全身组织细胞

大分子

被消化成的小分子

主要的吸收场所

糖类

葡萄糖

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肠

脂肪

甘油、脂肪酸

小肠

 

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主要吸收场所也在小肠内。

3)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的关系读图P28

a)是消化道最长一段;

b)小肠小肠黏膜向肠腔内形成许多环状皱襞,皱襞黏膜的表面有很多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薄),它们是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输出管道。

4、泌尿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及pH的相对稳定

1)区分排泄和排遗

排泄-—把机体在新陈代谢中不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摄入的过多物质以及某些异物(如药物)和有害物质,经过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人体内排出的过程。

排遗——人体消化系统把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等由肛门排出,也就是排除粪便的过程。

大便不是排泄

2)排泄途径:

一部分的水、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绝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

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4)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读图P29

血浆(含有蛋白质、血细胞、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球(血管球)滤过(保留大分子物质在血浆内)

肾小囊

生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吸收全部葡萄糖、大多数水分、其它少量无机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集合管内(收集尿液)

生成终尿即尿液(无机盐、水、尿素)

思考与讨论:

尿液在形成过程中成分发生什么变化P30

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与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

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直接环境;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场所,它必须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供细胞正常生存与活动所必需的理化条件。

实验:

测量人体体温、心律、唾液的pH值。

P23

是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脊髓、由它们所发出的神经

(一)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读图:

P36

P37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

大脑受损:

无意识,昏迷。

小脑:

调节身体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例:

喝醉酒走路不稳

脑干:

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

脑桥、中脑组成。

顺口溜记忆:

沿着桥的中间走,记忆延髓、脑桥、中脑。

举例:

植物人,虽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动能力消失,脑中没有损伤的可能是脑干。

要保护脑干所在的部位。

间脑:

丘脑:

所有感觉信息(嗅觉除外)向大脑传递的最后驿站

下丘脑: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纽带

控制垂体

脊髓:

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发自脑部

脊神经发自于脊髓

(二)、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图:

P5

1、

结构: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突起树突

轴突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兴奋传导的方向:

树突末稍—细胞体—轴突—轴突末稍—其它神经或肌肉、腺体

通过各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才能对人体、动物体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脑(详见上面的总结)

大脑,小脑,脑干,间脑

(四)脊髓P38

1、位置:

脊柱的椎管内

2、结构:

脊髓横断面

灰质:

位于脊髓的中央,位于中央,“H”

组成:

神经元细胞体(大部分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灰质中,以及中间神经元细胞体)无髓鞘的神经纤维

举例:

小儿麻痹症,病毒侵蚀了灰质相应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白质:

灰质的周围

组成:

神经传导束,(时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

作用:

在脊髓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的各部分之间起联系的作用

相关定义帮助记忆,但不要求掌握:

◆轴突或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神经末稍.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把神经纤维比作电线,在好几根的电线外面再包裹着一层塑料皮,这样构成的电线束就好比是神经。

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就是总的塑料皮)

3、脊髓得主要功能:

反射、传导

4、脊神经:

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构成。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肌肉和皮肤里。

功能:

将人体大部分器官与脊髓联系起来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实验与实践:

观察非条件反射P39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如:

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

不需要意识的支配,即该反射不需要通过大脑就能完成反射,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内.

大脑对脊髓的活动是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如:

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不会发生;手拿烫的物

体,为了不打翻食物,会坚持拿着,迅速找桌子才把物体放下.)所以大脑是最高级的中枢

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P41

膝跳反射过程的解释P41

—-木锤的叩击膝盖处,使位于肌肉内的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进入脊髓,通过中枢的整合,指令沿传出神经抵达效应器,使肌肉收缩、舒张,产生伸小腿的动作。

3、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4、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吸吮反射,望梅止渴

条件反射——后天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形成的。

如:

谈虎色变,小狗做算术,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第二节、激素调节

一、激素有什么作用

1、腺体的类别

腺体类别

有无分泌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经血液循环输送

性腺、垂体等

外分泌腺

经分泌导管排出

汗腺、肝脏唾液腺等

2、主要的内分泌腺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的作用读图P47知识P49重点背粗体标出的腺体

激素名称

产生部位

作用

激素分泌不当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调节人体骨的生长。

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和骨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得兴奋性

甲亢、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储存于肝和肌肉;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储存于脂肪组织),使血糖浓度下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作用与胰岛素相反,使血糖浓度升高。

低血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

调节糖代谢和水、盐的平衡

各种促激素和生长素

垂体

促进各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

3、激素的定义——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知道就好不要求死背)

4、激素的特点——激素的作用是只能加速(或抑制)某些器官和组织原有的生理活动,而不是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理活

动。

一种激素只会影响某些特定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二、激素的调节是怎样控制的

1、控制内分泌腺释放激素的途径——1)下丘脑和脑垂体控制的内分泌腺。

如:

甲状腺激素

2)受血浆中特定的化学物质水平控制的内分泌腺。

如:

胰岛

3)直接受神经系统控制的内分泌腺.如:

肾上腺髓质。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如何预防糖尿病?

-—应节制饮食、加强锻炼。

3、激素公害

 

第三节、基因与人体性状

一、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

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如:

形态结构特征、行为方式、生理特征等。

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到的。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

双、单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能、不能卷舌

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

(即后代跟前代相似的现象。

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植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动物: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注:

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DNA)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如:

天生皮肤黑与肤色被晒黑

二、染色体与基因

1、染色体——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

2、每种生物的细胞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数目和特有的结构。

人体细胞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女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22AA+XX)

男性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即(22AA+XY)

生殖细胞内有:

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女性:

卵子=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22A+X)

男性:

精子=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22A+X)或(22A+Y)

3、男女性别的决定P59

男性女性

亲代22AA+XY22AA+XX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22A+X22A+Y22A+X

受精卵22AA+XX22AA+XY

有丝分裂

22AA+XX22AA+XY

子代女性50%男性50%

1:

1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转基因技术

基因是控制、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上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60

DNA上具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

每一个片断(基因)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呈线性排列。

5、基因的传递

A.人体性状遗传得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父母的基因是分别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给子代的

B.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的。

C.遗传和优生:

遗传病—-由于人体内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优生——减少致病基因组合,增加有利基因的组合。

提高人口质量

实现优生的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有共同祖先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的婚配

婚前检查;提倡女子适龄生育;进行遗传咨询;开展产前诊断

三、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上的差异。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

父亲有耳垂,儿子无耳垂;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如姐姐双眼皮,妹妹单眼皮;一棵树上的叶子形状并不相同;同一品种乳牛的泌乳量,各个个体之间不完全相同)

2、变异的种类

遗传的变异:

生殖细胞基因发生变化,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如: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

不遗传的变异:

-—由外界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如:

晒黑的肤色

3、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原因,导致遗传变异;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不遗传得变异

以下知识知道就好

4、变异的意义——生物的可遗传、有利的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它们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生物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不断进化。

5、变异的应用-—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人们不断选育对人有用的变异。

如:

在牛群中可能出现肉质较佳或产奶较多的牛,人们利用这些变异的牛进行大量繁殖,并经过不断的选育,就能获得肉质好、产奶多的新品种.

第三章、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认识健康

1、健康标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青春期心理健康:

Ø生理变化:

1)形态: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发育:

肌肉:

肌力突增;心肺:

心脏的收缩能力大为提高;肺活量增大;脑:

体积增加,单不多,内部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发展,调节能力大大增强,更加准确、协调。

青少年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营养

Ø心理变化

心理特点:

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

表现:

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此时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师生间,父母与子女间,要互相沟通。

3、生命自我管理——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计划和管理

重要观念——我是健康生活的主人

实验与实践:

制定健康计划P76

第二节、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定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

病毒(无细胞结构,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艾滋病病毒、T4噬菌体病毒)、

病原体细菌(无细胞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伤寒细菌、喉痛细菌)、

真菌(有细胞核,如引起体癣的真菌)、

寄生虫(蛔虫、虱子、猪肉绦虫)等

举例:

乙肝——病原体: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血液、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母婴.根本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艾滋病—-病原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预防措施:

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肺结核—-病原体:

结核杆菌;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染;主要预防措施:

不随地吐痰等。

2、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3、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源管理:

对传染源病人的管理、对接触传染者的管理、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水环境监测、食物监测、消毒和垃圾无害化处理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报、健康教育

5、个人预防传染病措施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勤洗手

经常打扫卫生

按时预防、接种,发现情况早报告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平衡,增强体质。

二、人体的免疫功能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以下帮助记忆:

避免感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阻挡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

物理屏障—-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

化学屏障-—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粘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如:

皮肤分泌物的功能:

汗液中的乳酸和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一定的杀菌作用;

鼻腔粘膜中腺细胞分泌液功能:

抗细菌和病毒;粘住细菌、随着呼出的气体带出体外或随粘液排出(鼻涕);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介质组成。

举例:

手割破后不消毒结果会怎样?

1)体液有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细菌杀灭、溶解。

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通常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如单核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

发现(体内衰老、死亡、突变细胞)-吞入—溶解—清除。

3、非特异性免疫——第一、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和炎症介质

当先天性的免疫不能清除入侵的微生物时,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开始起作用。

4、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反应的开启

a)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b)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c)抗原——引起人体(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不同的抗体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其失活.

有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这些淋巴细胞会立刻产生抗体,使你不再生病。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当人体和环境中的某种病原生物接触后,会产生对该病原生物的特殊免疫力(抵抗力),把专门对某一种病原生物有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作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天然的免疫功能;对病原生物无针对性和特殊性。

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第三道防线

三、生活方式与常见非传染病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

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

所以,我们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实验与实践: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87

结论:

水蚤的心跳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显然,水蚤的心跳容易受到酒精的影响.

原因:

酒精具有麻痹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第三节、医药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