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9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宋徽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徽宗处理此案,甚至备受称颂,被视为“盛德”。

南宋时,陆游便说

“徽宗皇帝盛德大度,自秦汉以来,人主莫能及者,尤在友爱蔡王,宽贷章惇

而史臣不能发明,可为太息。

”4直到明代,归有光仍说:

“以徽宗之昧而不究

蔡邸之狱,繇蔡王尚幼而江公望之理明也。

”5其实,徽宗是否“不究蔡邸之狱”

是否“友爱蔡王,宽贷章惇”?

能否称为“盛德”?

所有这些都是有待论证的

问题。

  二、源于皇位之争

  所谓“蔡王尚幼”,并不确切。

蔡王赵似是神宗第十三子、徽宗异母弟,生

于元丰六年十二月,与哲宗均为神宗朱德妃所生,年龄与徽宗相差不到

一岁。

6他在哲宗时,初封简王;

徽宗即位,徙封蔡王;

死后,改封楚王,谥荣宪

《宋史》本传称:

“楚荣宪王似”。

为便于行文,本文一般以蔡王或赵似相称

蔡王府狱案发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赵似年届十九,只怕不宜视为未

成年人。

蔡王府狱无非是哲宗死时赵佶、赵似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所留下的后遗

症,下面从其源头徽宗之立说起。

  关于徽宗之立,《宋史》卷246《神宗子楚荣宪王似传》如此记述:

似于哲宗为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宰相章惇以似对。

后曰:

‘均

是神宗子,何必然。

’乃立端王。

”记载虽然太简略,但从中不

难看出,其时最高统治阶层分裂,对立双方的核心人物为赵佶、赵似兄弟,而其

主要支持者分别是神宗向太后和宰相章惇。

这一记述未免

有所遮掩,其主要缺陷有三。

  一未能如实展示其尖锐程度。

当时,向太后与章惇均固执己见,争论相当激

烈。

章惇公然傲视太后,一再“厉声”争辩,甚至斥责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

下。

”7向太后寸步不让,痛加批驳。

章惇如此“大胆”,居然顶撞太后。

向太后

稍后曾谈及其原因:

章惇“当时曾于帘前议立先帝,以此一向大胆,无所畏惧。

”“先帝养成他大胆。

”其实哲宗并非章惇所拥立,但他“自谓有定策功”,8

岂止哲宗,甚至连向太后也信以为真。

章惇堂而皇之地成为哲宗亲政后的第一大

宠臣,在绍圣、元符年间独相达6年之久。

然而向太后这时毕竟代行皇权,章惇只

得“默然”,但仍“不知恐惧”。

  二未能如实展示斗争双方的班底。

这时与章惇对立的大臣是知枢密院事曾布

,他先斥责道:

"

章惇,听太后处分。

9随即表态:

章惇并不曾与众商量,皇太

后圣谕极当。

事已至此,尚书左丞蔡卞只得表示:

当依圣旨。

10但蔡卞“本与

惇为死党”。

民谣云:

“大惇小惇,入地无门。

大蔡小蔡,还他命债。

11章惇的死党除小蔡即蔡卞外,还有大蔡即翰林学士蔡京,小惇即御史中丞安惇

而二蔡一惇又各有其党羽,如“蔡卞门下士,布满中外。

”章惇一方声势之盛

,绝非曾布一方可比。

难怪徽宗即位后,将选拔人才作为头等大事。

元符三年

二月,韩忠彦任门下侍郎,四月迁右仆射,十月拜左仆射。

曾布又于同

年十月升任右仆射,形成所谓“龟鹤宰相”12的局面,双方的实力对比才逐渐改

变。

  三未能如实展示双方均与宦官相勾结。

照宋朝的制度,外朝大臣“不当与中

贵私交”。

13然而章惇素来里通宦官,这时又与梁从政串通,试图拥立蔡王赵似

,并被向太后察觉。

向太后曾就皇位继承问题,咨询入内内侍省都知梁从政。

从政建议:

第问章惇。

向太后已"

疑之"

,再问:

即惇言非,奈何?

梁从政的

回答未免太露骨:

惇,宰相,其言安可不从!

向太后不禁大吃一惊,14当即"

之去"

史称:

初梁从政给事皇太妃阁,阴以简王属章惇。

15而其根

源则在于梁从政曾侍候赵似的生母、神宗朱德妃即这时的朱太妃。

至于曾布,虽

曾表白:

“外庭无缘知禁中事。

”有人议论曾布“与刘友端尝共事”,他又解释

“若能与友端交通,绍圣、元符中作相久矣。

”这一解释或许不无道理,但曾

布确“与宫官刘瑗16交通,知禁中密旨。

”17刘“瑗乃今上随龙”。

元符三年四

月,因皇长子赵桓出生,“随龙人并推恩,御药刘瑗遂寄延福

宫使、晋州观察使,乃前所未有。

”足见,曾布所结交的宦官刘瑗实属徽宗的亲

信。

  三、圣瑞宫不寻常

  上文所说梁从政"

阴以简王属章惇"

,其实应解读为朱太妃“阴以简王属章惇

”。

此人虽未公开出面,却是个关键人物,实乃内廷蔡王集团、外朝章惇集团的

总后台。

  朱太妃的关键之处在于,她是哲宗赵煦的生母。

虽然“初入宫为侍御”,18

但“母以子贵”,由婕妤、昭容而贤妃、德妃。

“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

”因

“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

”元佑三年,英宗高皇后下诏“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其“舆盖

、仗卫、冠服,悉侔皇后。

”绍圣年间,神宗向皇后“复命即阁建殿,改乘车为

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

”19崇宁元年

二月死时,追册为皇后,谥钦成。

因此,史书上往往以皇太妃或钦成皇

后或圣瑞宫相称。

圣瑞宫不寻常,其地位极高,其规模极大。

向太后曾说:

“宫

中私身多,圣瑞宫中有七百余人,每一职事人手下须五三人故也。

”所谓“私身

”,是宋代的俗语,与“官身”对称,指无职事人。

  早在绍圣元年四月,朱太妃便通过宦官同章惇建立特殊关系。

章惇

“初作相时,是蓝从熙去宣召。

从熙是圣瑞阁中人。

”他特别叮咛章惇:

“此命

皇太妃之力为多,将来何以报答。

”可见,章惇拜相系朱太妃栽培,并明确表示

将索取回报。

哲宗“病危”,朱太妃作为其生母,曾对哲宗说:

“只十二哥是姐

姐肚皮里出来,你立取十二哥即稳便。

”所谓“十二哥”即赵似。

20母亲称子为

哥,自称“姐姐”,都是当时的习惯,不足为奇。

21按照向太后的说法,“先帝

自此气不复语”。

“气不复语”四字,语意不甚明确,或许是由于曾布的记录有

误差。

但有两点可以肯定:

第一,朱太妃图谋拥立赵似;

第二,哲宗生前对此未

置可否。

章惇身居宫外,居然得知这一绝密之事。

章“惇何以得知”?

向太后认

为:

“必是从熙。

”22可见,章惇公然顶撞向太后是秉承朱太妃旨意,以

报答当年栽培之恩。

  章惇在外朝争吵,梁从政则在内廷。

他在哲宗“弥留之际,便迁圣瑞椅子之

类于福宁寝阁前”,目无向太后。

而圣瑞即朱太妃见哲宗“疾革,据榻屡云。

所云无非是所谓“十二哥”事。

章“惇下马处,曾有人见送一金盒”,则是宰相

与内廷勾结的证据。

向太后听到见到上述种种情况,“惊,不觉身转,良久乃定

她并无亲生儿子,态度本应超脱,何以拥立赵佶,且坚定不可移,或许正是

出自朱太妃等人为所欲为的刺激。

  四、不许蔡王西行

  拥立蔡王赵似的企图落空,章惇“阳为不采,以掩覆其事”,内心并不服气

蔡卞虽然只是章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但此人外号“笑面夜叉”,23比章惇更

阴险。

当时人说:

“谋发于蔡卞之心,事成于章惇之手”;

24“惇迹易明,卞心

难见。

”25韩忠彦主张:

“先逐卞,则国是定矣。

”曾布完全赞同:

“卞既去,惇亦不能害政矣。

”元符三年五月,蔡卞被解职,其党羽董

必等同时受处分。

26至于章惇,则待哲宗安葬后再作处理。

其实,当年正月将章

惇任命为山陵使,已有调虎离山之意。

对于蔡王、章惇集团,曾布的警觉性很高。

他一再提醒徽宗:

“今日陛下于蔡邸

,尤当留意防检,使不陷于有过之地,始终保全无他,乃为盛德之事。

”并对向

太后道明问题的严重性:

“今日事既不成,惇与从政皆怀家族之忧

惇为首相,从政握亲兵,内外反侧,但无可为尔。

”向太后问:

“如今待做甚

”曾布回答:

“朝廷事势固不可妄作,然防微亦何可忽。

”向太后表示:

“更

待商量。

  严重的问题确实发生。

章惇出任山陵使后,梁从政又在当年四月出任山陵修

奉钤辖。

曾布在徽宗近前,对此提出异议:

章“惇于定策之初,宣言不当,今从

灵驾西行,往返几一月。

而诸王亦皆从。

及从政、熙辈又亦俱行

惇粗疏暴率,语言举措,动或非理。

其他虽未敢有所妄作,万一于王府有一言

交通,为朝廷所知,恐不可掩覆。

若稍施行,则于陛下兄弟之间,未免伤恩。

不可不虑。

”徽宗“矍然”,他虽然表示:

“兄弟间事不欲尽言。

”但仍抨击赵

似:

“蔡王尤不循理,亦颇有污秽事,太母深病之。

作亲王却多在殿侍房中出入

,以此深忧之。

”他们在同向太后反复商议后,决定采取两条对策。

其一、派人前往监视。

此前,向太后“亦虑及此,近差一二承受内臣往从

政处,皆亲信之人,亦欲察其所为也。

”这时,鉴于“西行何可不虑”,徽宗又

提出:

“当更遣人防察尔。

”至于人员,曾布认为:

“恐近下内臣无补,内东门

、御药有可辍者,得一二人偕行甚便。

  其二、不许蔡王西行。

派人监视效果究竟如何,向太后对此深表怀疑:

“内

臣畏都知、押班,谁敢检察他?

恐不济事!

”她主张:

“不令蔡邸从灵驾西行。

”曾布立即拥护:

“圣虑高明,非臣所及。

”但他担心:

“独不令蔡邸行,恐有

迹。

”建议:

“定王更年小,若两人皆免行,则无迹矣。

”向太后赞同:

“甚善

兼他两人皆未出居外第,但以此为言可也。

”27于是,徽宗决定:

“二王更令

从灵驾西行,只卫王去。

”据说,“蔡王免行,圣瑞已喜,本不欲令去也。

”大

概是母亲不愿儿子远行。

神宗第十二子卫王赵俣生于元丰六年九月,第十四子定

王赵亻思生于元丰八年八月,均为林婕妤所生。

其实,赵俣仅比赵似大三个月。

不让赵似西行,年龄实属借口,目的显而易见。

  五、宫中起火与白谔上奏

  或许是由于防范得力,章惇、梁从政护送哲宗灵驾西行,并未兴风作浪。

在这前后,宫廷中发生了两件异常事件,均与朱太妃、蔡王有关。

一件是宫中起火。

元符三年四月,“禁中有放火者,乃一私身,年十五,止因争

养娘,遂置火于椽下,未然,又以纸镫然之,烟起乃觉。

”对此,向太后“甚讶

之”。

她之所以惊讶,既由于宫中火禁一向甚严,更因为放火者“乃圣瑞殿中人

人们不免将此事与蔡王相联系。

曾布身为年逾六旬的元老重臣,很有政治经

验,不欲“张大其事”,而是大事化小。

他一面建议安抚朱太妃:

“小人无知作

过,圣瑞必不所容。

唯更当慰安之,使不至忧恐,乃为善也。

”如若朱太妃“忧

恐”,或许还会惹出事端。

一面主张严惩肇事者:

“此虽凌迟不为重!

宫中此禁

何可不严?

”据说,由于徽宗“性宽,昨放火者被人告,欲只决杖,配嫁车营务

”但人们普遍认为:

“不可不行法。

”此人才“伏法”,但不令“分解”。

又有娘子者,知而不以告,亦决杖,逐之。

”此案就此了结,由于处理得当,并

未造成震动。

  另一件是白谔上奏。

向太后素以不贪恋权势而闻名,其垂帘出于徽宗恳请,

并一再表示待哲宗丧事告段落即卷帘。

可是内侍高品白谔在元符三年五月,公然

上奏“乞皇太后不候升祔还政”。

“故事,内侍不许言事。

”28白谔作为宦官,

居然不懂得这个起码的规矩。

而白谔的身份又极敏感。

“谔,乃圣瑞殿中人,简

王之师父也。

”人们难免会怀疑朱太妃、蔡王因向太后拥立徽宗

而对其心怀不满,白谔无非是传声筒而已。

难怪向太后抨击白谔:

“教导简王极

不近道理。

”而徽宗则“以太母故”,编管白谔于唐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处理白谔,曾布乃至徽宗的态度与向太后明显不同

向太后说:

“本欲不施行,但上意如此。

”未必是真话。

白谔的真诚同情者是

曾布,他对徽宗说:

“以太母故,薄责可也,然施行不可过。

”“上然之”,徽

宗的态度与曾布大体相同。

曾布的观点与白谔几乎完全一致,他说:

“此亦非独

白谔之言。

外议有云:

‘陛下已生子,皇太后弄孙,无可垂帘之理。

’”甚至自

叹不如白谔敢于直言:

“臣下亦颇有愧于谔。

”曾布趁机向徽宗进谏,其

主要内容不外两条:

第一,要求向太后兑现“升祔后,即还政”的承诺;

第二,

同时保证“既还政,自不当预闻外事。

”徽宗表示:

“固须如此。

”曾布请求徽

宗绝对保密:

“若此语一漏,臣无措身之地矣。

”徽宗保证:

“此何可漏。

”这

次密谈表明,徽宗、曾布与向太后、韩忠彦已出现裂痕。

29如果说徽宗当时亟需

太后垂帘,那么很快时过景迁。

仅就这一点而言,徽宗、曾布这时与白谔乃至蔡

王、朱太妃越来越接近。

由此可见,徽宗初年的政争何等错综复杂。

直至白谔“

送五百里编管”后,曾布仍为其抱不平:

“白谔断罪太重!

  六、邓铎牵出蔡王

  经过长期积累,矛盾终于激化,蔡王府狱爆发。

白谔作为蔡王的师父,彼案

尚未追究赵似;

邓铎只是府中的小史,此案居然牵出赵似。

究其原因,或许与前

案针对太后,后案直指徽宗有关。

而这时向太后已卷帘并去世,徽宗大权在握。

邓铎案,史称蔡王府狱。

  对于蔡王府狱,《宋史》卷246《神宗子楚荣宪王似传》有记载:

“以王府史

语言指斥,送大理寺验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谏江公望上疏,以为:

‘亲隙不可开,开则言可离贰;

疑迹不可显,显则事难磨灭。

……臣愿陛下密诏

有司,凡无根之言勿形案牍,……’疏入,公望罢知淮阳军。

徽宗虽出公望,然颇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除此而外,了解此案的主要依据当

推江公望上疏。

此疏较完整地保存在吕祖谦《皇朝文鉴》卷62《奏疏》、赵汝愚

《宋朝诸臣奏议》卷32《宗室》、黄淮等《历代名臣奏议》卷77《宗室》中。

而由于江公望主张“一切包容”,疏中竟无邓铎的姓名,只说他“有不顺之语”

30至于其“犯罪”事实及处理经过,均一概省略。

现纠集零星记载,也仅知以

下数端。

  一、此案发生于元符三年九月,蔡王刚迁居外第,府中书吏邓铎对

蔡王可谓“忠”心不二,明知已无可能,竟自称并亲笔写下9个大字:

“随龙人

、三班借职邓铎”,31确有图谋更换帝王、拥立蔡王为帝之意。

殿直刘况不知是

朝廷安插在府中的密探,还是府中发生内讧。

他在建中靖国元年七月,

将邓铎告发。

此情不免引起徽宗对往事的回忆,他肝火大动,立即下令逮捕邓铎

,并亲自下诏彻底追查。

由此也可看出,此案并非小事。

  二、蔡王府狱由开封府推官吴师礼奉诏“主治”,但他并未一查到底,而是

大事化小。

“狱成,不使一词及王;

吏虽有死者,亦不被以指斥罪。

”32

邓铎尽管被处以极刑,据说徽宗对如此追究此案仍不满意。

“上颇以狱词平反太

过,盖法官不肯以指斥切害之罪罪之也。

”33然而吴师礼未受影响,反倒升任右

司谏。

  三、江公望被解职是由于“极言论救”。

34给事中朱绂“亦坐缴奏,出知寿

州。

”35左司谏刘正夫的态度与江、朱完全相同,但他的劝导

居然使徽宗“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

”他对刘正夫说:

“兄弟之间,人

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

”36一种态度、两种结果,或许正是徽宗内

心深处极其矛盾以致犹豫不决的反映。

从感情上说,惩处蔡王最痛快;

从理性上

说,大事化小才明智。

难怪“徽宗虽出公望,然颇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四、称徽宗“待蔡王如初”,亦非事实,至多只是故作姿态而已。

蔡王虽“

诏令赴朝参如故”,但徽宗“勒令勤读”,37并加强监控。

御史中丞席旦“以蔡

王见疑,因而挤之。

”他“纠其私出府,请推治官吏。

”38崇宁元年十一月,徽

宗宣谕宰辅:

蔡王“痛引前咎”,“亦渐向学”。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博得大

臣的好评:

“陛下以天地之度,笃兄弟之义。

”其实,蔡王“数违义训”。

39

  七、蔡王集团解体

  徽宗初年,以蔡王为中心,以朱太妃为后台的政治集团的彻底崩溃,可以崇

宁元年二月朱太妃去世为标志。

至于其分崩离析之势,则开始于徽宗即

位后。

  就内廷而言,蔡王集团的最大干将莫过于都知梁从政。

韩忠彦等上奏:

“从

政意在党附章惇,今乃在君侧,理所未安。

”40建中靖国元年三月,梁从政被解

职,与外任宫观。

其罪名是:

“佐佑章惇。

”41至于蔡王本人,在蔡王府狱后,

更是心灰意冷,讲究实际,过着极其堕落的生活。

他“与本位使臣等穿邸第后墙

,不冠带,私出宫门,步历廛市,与宗室相见饮酒,买宗女为妻。

”据说,徽宗

由于“笃于友爱,不忍致法于王”,"

已诏有司,更不根治。

其真实原因

并非“笃于友爱”,或许倒在于蔡王生活越堕落,对其皇位越不会构成威胁,完

全可以听之任之。

蔡王“出入有从行之卒,垣墙有擅穿之吏,饮食有请召相见之

人,邸第有提按监临之官。

”这些官吏均为朝廷指派,徽宗是否有意引导蔡王荒

淫,也未可知。

蔡王物质生活富有,精神生活空虚,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中短命。

崇宁五年三月,蔡王死去,年仅24岁。

徽宗“辍朝七日”、“四临其丧”,42只

是行礼如仪。

所谓蔡王集团,更是烟消云散。

  就外朝来说,徽宗即位后,章惇集团即四分五裂。

蔡卞一再在徽宗、向太后

近前“斥惇定策事”,并表白:

“元不曾商量。

”曾布进谏:

“卞与惇为

死党,今相失,故讦扬如此。

”蔡卞力图划清界线,已无济于事。

他在元符三年

五月即被解职,早于章惇。

安惇的态度比蔡卞更积极,大有与章惇决裂之势。

“闻禁中有此议”,当即向徽宗表示:

“欲率台中击章惇,且云俟祔庙后。

”徽

宗怒不可遏:

“当击则击,何禀之有?

此岂是奏禀事!

”安惇“更无语,亦唯喏

面赤而去。

”他在当年四月即被解职,又早于蔡卞。

与北宋后期政局反复,犹如

翻烧饼一般有关,当时士大夫大多“反覆不常,唯利是附。

”最典型的人物是杨

畏,“昔人谓之杨三变,今谓之杨万变。

”最“经典”的语言是:

“东也

是吃饭,西也是吃饭”;

“姓张的来管着,是张司空;

姓李的来管着,是李司空

”43蔡卞、安惇这类变色龙出现于徽宗时期,不足为奇。

元符三年九月,章惇

“为山陵使,灵舆陷泽中,逾宿而行。

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44这只不过是借口,其要

害在于先前串通宦官,反对徽宗,图谋拥立蔡王为帝。

蔡京则因向太后挽留他在

朝廷完成神宗国史,并“毅然不可夺”,迟至当年十月才解职。

至此,章惇集团

一扫而光。

作为个人,他们此后或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机,但既非以章惇为首,更

非党附于蔡王。

  徽宗初年“内外皆有异意之人”,除上层的蔡王、章惇集团而外,还有中下

层的太学博士赵谂及其同党。

他们与章惇虽非同伙,甚至对立,但反叛朝廷,图

谋割据,拟“起兵据蜀”,“借姓孟起兵,以从蜀人之属望”。

对于徽宗来说,

赵谂集团无疑也是一大威胁。

然而在崇宁元年二月,朱太妃去世前夕,“赵谂伏

诛”,其“家属分配湖广”。

45所谓“异意之人”,几乎全部翦除。

向太后在元

符三年七月“虽归政,犹预政事”,46但她在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即去世。

徽宗从

此既无反对者,又无制约者,压力已解除,一片赞颂声,大权在握,为所欲为。

徽宗当初“惧人言”,此后置舆论若罔闻,以为“人言不足恤”。

47徽宗“初即

位,思节冗费”,此后认为,身为天子,“当享天下之奉”,“视官爵财物如粪

土,累朝所储扫地矣”。

48或许这正是徽宗由初政博得好评演变为被历史最终定

位为亡国昏君的重要原因之一。

足见,对于任何最高统治者来说,如若既无反对

者又无制约者,仅生活在赞扬声中,是何等的危险。

徽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赞歌

唱垮的。

  如果说神宗时期的新党与旧党之争主要是政见之争,那么徽宗初年的政争纯

属权力之争。

当年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代表的旧党,其政治主张各

不相同,或激进有余或稳重过分,或不切实际或鼠目寸光,但出发点大体一致,"

其本心,欲救民"

49如今徽宗、向太后与蔡王、朱太妃,双方为皇位而争夺,其

政见无差异。

士大夫卷入其中,多为爵禄而已。

对于民众来说,赵佶或赵似称帝

,韩忠彦或曾布或章惇执政,都一样。

这时的士大夫甚至包括江公望等人在内,

已丧失“以天下为己任”50的社会责任感,无理想,太实际。

虽仍有新党、旧党

之名,无非旗号而已,其界限已模糊。

作为执政阶层的士大夫等级竟堕落到如此

地步,实乃北宋王朝的不祥之兆。

  附言:

金宝祥先生是我1961-1964年在西北师大历史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

先生当初指引我走上习史之途。

师恩难忘,谨以此文庆贺我师九十华诞。

  

1参看张邦炜:

《宋徽宗角色错位的来由》、《关于建中之政》,载《四川师范大

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6期。

2李埴:

《皇宋十朝纲要》卷15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壬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年影

印本。

3曾布:

《曾公遗录》卷9,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以下引文凡出自此卷

者不再一一注明。

4陆游:

《渭南文集》卷27《跋章氏辨诬录》,四部丛刊本。

5归有光:

《震川先生集·

别集》卷5《楚荣宪王》,四部丛刊本。

6《皇宋十朝纲要》卷15称:

徽宗“元丰五年壬戌岁十月十日生”。

其实,徽宗

生于当年五月五日。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五月五日生》称:

“五月五日生子

,俗忌之。

”“徽宗亦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

7《宋史》卷22《徽宗本纪·

赞》,中华书局1977年版。

8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1元丰八年二月癸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

9《宋史》卷471《奸臣传一·

章惇传》。

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0元符三年正月己卯。

11徐自明撰、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1元符三年五月乙酉"

蔡卞罢

尚书左丞"

,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庄绰《鸡肋编》卷上云:

“曾短瘦而韩伟岸,每并立廷下,时

谓‘龟鹤宰相’”。

13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卷2《名臣》,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14《曾公遗录》卷9载,向太后称:

“及见惇所陈,似相表里

,极可惊怪。

15陈均:

《九朝编年备要》卷25元符三年正月"

皇弟端王即皇帝位"

,台湾商务印

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

瑗"

原作“援”,据《曾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