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14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docx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

 

设备管理课程设计

班级: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1301

姓名:

朱文秀

学号:

01

指导老师:

董建荣

一、课程设计的题目

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岗位应聘报告

二、设计的背景

某机械制造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准备投资扩大再生产,迫切需要招聘机电设备规划及管理人员,根据机电设备综合管理要求,写一份应聘报告,阐述自己的管理理念,并详细制定一套管理方法及制度。

三、设计提纲

1、现代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理念

1)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

设备综合管理是运用长远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组织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

一是全过程管理,二是全员参加管理,三是价值管理。

全过程管理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价值管理是目的。

2)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A、适应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B、积极探索并建立设备管理新体制和新模式;

C、培养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D、认真贯彻执行固定资产管理条例,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E、在贯彻《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深化设备管理改革,开拓创新,把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企业设备管理任务

A、优化企业资本有机构和设备资源配置;

B、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转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C、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D、提高设备利用率;

E、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

F、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

是企业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

4)企业设备管理内容

A、建立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B、建立寿命周期费用统计分析系统,对费用进行估计和核算;

C、加强设备前期管理,明确设备管理部位和前期管理人员的职责;

D、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确保企业文明生产;

E、加强重点设备管理;

F、加强设备的故障管理,探索故障发生原因及其对策;

G、选择适合企业的设备维修方式,逐步向状态维修方式发展;

H、依靠技术进步,适时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

I、继续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广泛采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手段;

J、完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

K、积极开展设备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工作;

L、建立和完善设备一生信息管理系统;

M、重视设备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N、确保能动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5)设备管理原则

设备管理坚持“五个相结合”的原则,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捡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这五个相结合是我国多年设备工程实践的结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必须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必须实行设备全社会管理与企业设备管理相结合。

6)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7)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

它标志着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

它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是工人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劳动手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此可见,搞好设备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8)设备的日常管理

【1】组要的设备应需由办公室编号建立台账列入固定资产管理

【2】新增设备和自制设备经安装,验收合格后,生产部建立《生产设备一览表》并做好平时保养工作

【3】每年办公室对厂内外设备进行一次盘点,做到账、物相符合

【4】设备新进厂的合格证,精度检验单,装箱单,使用说明书,设备附件及工具清单,设备改装等技术资料,列入设备档案

【5】严禁任何人或部门随意拆除,挪用或改装附件,如因生产需要,须挪用或改装时,应经设备主管人员的同意。

9)设备构成期的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

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料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

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

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

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

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量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企业设备管理理应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通用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根据五个相结合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10)设备选型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设备的选型原则是每个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地选购设备,可以使企业以有限的设备投资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这是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

选择设备的目的,是为生产选择最优的技术装备,也就是选择技术上进,经济上合理地最优设备。

一般来说,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技术上先进总有具体表现的,如表现为设备的生产效率高等。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两者表现出一定矛盾。

下面列举几个因素,供选择设时参考。

A、生产性

生产性是指设备的生产效率。

选择设备时,总是力求选择那些以最小输入获得最大输出的设备。

目前,在提高设备生产率方面的主要趋向有下列几项:

(1)设备的大型化——这是提高设备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B、可靠性

可靠性是表示一个系统、一台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无故障地发挥规定机能的程度。

所谓规定条件是指工艺条件、能源条件、介质条件及转速等。

规定时间是指设备的寿命周期、运行间隔期、修理间隔期等。

规定的机能是指额定能力,如压力机的大气量等。

人们总是希望设备能够无故障地连续工作,以达到生产更多产品的目的。

现代化学工业,由于设备大型化、单机化、高性能化、连续化与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则设备的停产损失越来越大。

因此产品的质量、产量及生产的总经济效益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对设备的可靠性愈高,则故障率愈低,经济效益愈高,只是衡量设备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在决定设备折旧时,要同时考虑到设备的无形磨损。

C、维修性

维修性影响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和费用。

维修性好的设备,一般是指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合理;维修的零部件可迅速拆卸,易于检查,易于操作,实现了通用化和标准化,零件互换性性强等。

一般来说,设备越复杂、精密,维护和修理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对设备的润滑油品、备品配件等器材的要求也高。

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到设备生产厂提供的有关资料、技术、器材的可能性和持续时间。

D、节能型

节能性是指设备对能源利用的性能。

节能性好的设备,表现为热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能与消耗量少。

E、耐蚀性

各种化工生产,都离不开酸、碱、盐类等介质,对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有腐蚀性,仅严重程度不同。

因此,机械设备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

这需要从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和表面处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生产工艺的需要。

F、成套性

成套性是指各类设备之间及主要辅助机之间要配套。

如果设备数量很多,但是设备之间不配套、不平衡,不仅机器的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且经济上可能造成很大浪费。

设备配套,就是要求各设备在性能、能力方面互相配套。

设备的配套包括单机配套、机组配套和项目配套。

G、通用性

这里讲的通用性,主要指一种型号的机械设备的适用面要广,即要强调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11)设备选型的步骤

A、组织一个设备专业知识丰富、结构合理的选型决策班子。

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从企业内外挑选对此类的设备的了解、信息灵通、责任心强的专家,要充分吸收设备使用部门中有管理设备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选型决策班子。

如果是简单的设备选型,只需选择一个熟悉业务的人员即可。

B、信息搜集和预选。

将国内外相关设备产品目录、样本、广告、说明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汇总,从中筛选出可提供选择的机型和生产厂或供应商这也是预选过程。

C、书面联系和调查。

对预选机型的生产厂或供应商进行书面查询或者访问,详细了解产品技术参数、随机附件、价格、供货周期、付款方式、软件鸡随机技术资料与图样供应、人员培训、保修年限和售货服务等情况。

从中选择若干机型和厂家。

D、接触—协商—谈判、。

与候选机型的厂家或供应商直接接触,就上述问题详细谈判,作好记录。

E、专家小组在充分研究资料并充分征求使用、工艺等部门的意见后,通过综合评判,对候选机型和厂家做出最后的选择决策,报请主管领导审查批准。

F、与选定的机型供应商或厂家签订供货合同,进入合同管理阶段。

12)设备订货合同一般应该包括那些内容

A、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B、数量和质量

C、合同价格和付款方式

D、交货期限和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及费用

E、违约责任

F、未尽事宜的解决方式

G、附件技术协议及售后服务承诺

13)设备使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a、设备初期使用中的调整试车,使其达到原设计预期的功能;

b、操作工人使用维护的技术培训工作;

c、对设备使用初期的运转状态变化观察、记录和分析处理;

d、稳定生产、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方面的改进措施;

e、开展使用初期的信息管理,制定信息收集程序,做好初期故障的原始记录,填写设备初期使用鉴定书及调试记录等;

f、使用部门要提供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实际开动机时、使用范围、使用条件、零部件损伤和失效记录、早期故障记录及其他原始记录;

g、对典型故障和零、部件失效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改善措施和对策;

h、对设备原设计或制造上的缺陷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采取改善性维修的措施;

i、对使用初期“的费用与效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做出评价;

j、 对使用初期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4)6)设备投产资前应做好哪些设备保养准备工作

A、主管部门编制维护保养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

B、设备管理员提前做好维护保养用的各类表单,准备相应的工具和用品

C、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使其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保养规定等

D、达到“三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的要求

E、操作者上岗前必须取得上岗证,确认岗位的同时明确所操作的设备,不得随意调换

7)设备管理一般应建立哪些规章制度

一般应包括:

设备管理的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改造与更新管理制度,进口设备和重点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考核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使用、操作、维护、检修规定,动力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查评比和奖惩制度等。

8)如何保证设备正确使用

1)设备使用规程应根据设备的性能参数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制定正确使用方法。

它是生产活动中操作者必须执行的法规。

为此,认真编制好设备使用规程,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

2)每种设备都必须有具体的使用规程。

3)每种设备都应在投产前编写好使用规程。

4)设备使用规程的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1,、设备的性能参数。

2、交接班制

3、维修工程

1)固定资产管理

A、设备按照固定资产分为哪几类

a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b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c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d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可分为七大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租出固定资产

  4)不需用固定资产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土地

  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设备按用途分为那几类:

a动力机械

b金属切屑机械

c金属成型机械

d起重运输机械

e工程机械

f轻工机械

g农业机械

2)备件管理

A、备件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包括:

备件的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和经济管理。

技术管理是基础,计划管理是中心,库存管理是保障,经济管理是目的。

B、备件的储备形式有哪些?

根据设备修理过程中,备件在结构中的使用条件、修理工艺要求和装配特性等,备件的储备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毛坯储备

【2】半成品储备

【3】成品储备

【4】成对储备

根据备件的使用性质,备件的储存形式还可以分为:

经常储备、间隔储备。

C、备件库房的要求是什么?

1)不同企业的备件仓库面积应根据企业规模、设备数量、备件范围的划分、品种和数量以及管理形势等自定,一般可按每个设备修理复杂系数0.01-0.04平方米的范围参考选择。

2)备件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明亮、无腐蚀性气体,并有防火、防汛、防盗设施等。

3)备件仓库除配备办公桌、资料柜、货架、吊架外,还应配备简单的检验工具、拆箱工具、去污防锈材料、涂油设施、手推车等运输工具。

D、确定备件储备品种的原则和范围

确定的基本原则是:

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库存资金。

一般下列各类零件可以列入备件储备范围内。

各种配套件,如滚动轴承、皮带、链条、皮碗油封、液压元件和电气元件等。

设备说明书中所列出的易损件。

传递主要负载而自身又较薄弱的零件,如小齿轮、联轴器等。

【1】经常摩擦而损耗较大的零件,如摩擦片,滑动轴承、传动丝杆等。

【2】保持设备主要精度的重要运动零件,如主轴、高精度齿轮和丝杆副、蜗轮副等

【3】受冲击负荷或反复载荷的零件,如曲轴、锤头、锤杆等

【4】制造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生产周期长、需要外单位协作或制造的复杂零件。

【5】因设计结构不良而故障频率高的零件。

【6】在高温、高压及有腐蚀性介质环境下工作,易造成变形、腐蚀、破裂、疲劳的零件,如热处理用地板、炉灌等。

【7】生产流水线上的设备和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应储备更充分的易损件或成套件。

由于各企业的生产性质及具体情况的不同,当地维修备件市场供应商情况不同,致使同——机型的设备在不同企业中储备的备件品种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企业的备件工作者除在确定备件储备品种时应考虑上述备件储备原则外,还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E、备件消耗定额

设备的零部件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不断磨损,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不能在修复,或虽可修复但经济上不合算,只得报废更换的过程,称为零部件的消损。

由于绝大多数设备的零件,均是按等强度设计而不是按照寿命设计,即其工作寿命是不同的,因而报废、更换就有先后之分,耗损也就快慢不同。

而备件的消损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值或单位产量合理消耗备件的数量标准,如万元产值消耗的备件资金。

备件消耗定额的确定方法

1)经验估算法

根据以往备件管理的经验,参考历年设备运行统计资料、维修账面记录和有关技术文件,以及每月的备件消耗情况,并结合生产实际对消耗定额加以确定。

该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掌握;唯一的不足是要以过去的资料为依据。

2)统计分析法

对于统计资料的积累与科学分析,不仅可以找出备件工作的一些客观规律,也可以看出它和其他工作的内在联系,从而积累经验以指导今后工作实践,提高管理水平。

3)实测法

实测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现场,对备件的消耗进行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和维修纪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消耗定额的方法。

F、定额储备

编制设备储备定额原则是:

既要保证设备完好,是备件储备合理,又要防止挤压,尽可能节约资金。

储备定额一般包括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三部分组成。

1)经常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是指在前后两批备件进厂的供应时间间隔期内,保证生产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

其计算公式:

经常储备定额=(进件间隔天数+备件准备天数)*日平均需要量

2)保险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是指为了预防在备件供应中可能发生的误期到货等不正常情况,保证生产建设继续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日平均需量

3)季节储备定额。

季节储备定额是指某种备件的供应具有季节性影响所必需的储备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季节性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日平均需要量‘

备件储备定额的分类

1)按照储备单位分为:

以实物表示的备件储备数量定额;以货币表示的备件储备资金定额;以时间概念表示备件储备或周转天数定额。

2)以储备定额的综合程度可分为:

单件储备定额、分类储备定额和综合储备定额。

3)按物资储备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储备定额。

3、设备润滑管理

(1)设备润滑管理的目的

防止机械摩擦副异常磨损;

防止润滑故障;

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防止润滑剂污染、泄漏;

降低维修成本。

(2)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

建立设备的润滑管理体制和工作细则,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化工搞好润滑工作;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工作;编制设定定期换换油计划,并做好费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制止设备漏油;做好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润滑管理的意义:

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设备润滑的“五定”

设备的“五定”的内容:

定点:

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实施定点给油。

定质:

确定润滑部位所需要的地油脂品种、牌号及质量要求。

所加油质必须是经过化验合格的。

要做好“三级过滤”

定量:

确定各润滑部位每次加、换油的数量,实行耗油定额和定量换油

定期:

确定各部位润滑部位每次加油、换油的周期,按照规定周期加油、添油和:

清洗油。

对储油量大的邮箱,按照周期样化验,确定下次抽验或抽油时间

定人:

确定操作工人按照操作规范操作,润滑工人对设备润滑部位加油、添油和清洗换油渍的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其润滑工作。

4、设备维修管理

A、设备功能与时间的关系

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

强调设备一生的管理和控制,由于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阶段的责任者和所有者往往不是单一的,故其经营管理策略和利益会有很大区别。

因此,需要研究和控制三者相结合的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模拟,并实现实时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设备的全面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现化水平。

B、设备检修需要制定哪些定额

【1】检修工作,定额

由于公司生产设备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检修工作定额,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检测资料和分析统计原始资料;估算零部件的平均寿命;结合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等来确定。

【2】检修间隔期定额

“检修间隔”是指相邻两次检修之间的时间间隔。

其时间间隔定额取决于生产的性质、设备的构造、操作工艺、工作班次和安装地点等。

主要取决于使用期间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程度,即设备的老化程度。

“检修间隔期”分大修、中修、小修三种。

各生产设备的大修间隔期定额一般在1~3年;中修在6~12个月;小修在1~3个月。

【3】检修工时定额

为了保证检修计划的顺利执行,必须正确的确定完成一次检修工作所需的工时定额。

各种检修工时的长短,取决于设备的结构和设备检修的复杂程度、检修工艺的特点、检修工技术水平、工具、机具及施工管理技术等。

因此,各企业的设备检修工时定额是不同的。

【4】设备停歇时间定额

设备停歇时间是指设备在交出检修前所进行的设备清洗、置换、分析及交工后试压、查漏、置换、吹净所需要的时间。

设备停歇时间定额分单台设备与一套装置两种。

因各种设备不同,各套装置的工艺生产条件不同,定额也有所不同。

各分厂应根据自己设备和

生产装置工艺条件,制定设备停歇时间定额。

【5】检修停车时间定额

检修停车时间定额,是指设备停机检修开始,到试车合格为止的全部时间。

可根据检修工时定额,按不同类型的设备的检修类别(大、中、小修),在采用计划检修制度的情况下,指各个工种的综合工作量。

【6】维修材料定额

维修材料定额是指设备一次大修所需的材料消耗定额。

维修材料包括钢材、小五金材料、润滑油(脂)等。

不包括备件和低值易耗品。

企业在制定维修材料定额时,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结构,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制定。

【7】检修费用定额

检修费用分为大修费用和中、小修费用两种。

大修费用的来源,是以固定资产原值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比例,按月提取,留作公司用于支付固定资产大修费用。

固定资产的中、小修费用(即维修费用),由公司制定每月指标,按月计入成本。

检修费用定额可分为年度大修费用定额、月度维修费用定额、单台设备大修费用定额三种,这是考核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工作经济效益的主要依据。

C、设备检修施工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对设备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性修理,是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介绍设备大修理工艺过程、设备修理方案的确定、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和物质准备等内容。

D、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而施工现场管理则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也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

对施工现场实施科学的管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E、设备事故管理人员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协调和督促对事故设备的修复工作

[2]对大型设备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3]召开设备事故分析会,对事故进行认真的科学分析

[4]制定或督促定制设备事故的防范措施,并检查监督防范措施的落实与执行

[5]对重大设备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告公司设备分管领域或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6]整理并汇总设备事故的有关资料,及时归入设备档案

[7]按照规定的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