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17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docx

苏州住宅项目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水、电、燃气负荷估算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总平面

一、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二、总体规划及布局

三、竖向设计

四、交通组织

五、景观绿化

六、日照分析

第三章建筑

一、设计依据

二、建筑设计

三、建筑外观

四、无障碍设计

五、建筑消防

六、建筑设备

七、建筑用材、用料

八、建筑单体指标统计

第四章结构

第五章强电

第六章弱电

第七章给水排水、燃气

第八章采暖通风

第九章消防

一、设计依据

二、总平面布置

三、单体消防设计

四、消防给水

五、消防电气

六、消防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七、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第一十章环境保护及卫生防疫

一、设计依据

二、给排水及污水处理

三、噪声控制及废气排放

四、其它污染的控制及防治

五、固体垃圾

第一十一章节能

一、设计依据

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三、其它节能措施

 

第一章总说明

根据无锡都会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由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古运河73号地块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一期建筑方案设计,并编制本工程的方案设计文本。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TH08017

2.建设单位委托的设计任务书,会议纪要往来文件

3.建设单位提供的《古运河73号地块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子文件

4.无锡市规划局出具的《XDG-2007-73号地块规划文本说明》及《XDG-2007-73号地块规划图》(2007年10月版)

5.无锡市建设局出具的《关于XDG-2007-73号(第三橡胶厂)地块公建配套的基本要求》锡建总公2007-44(2007年12月版)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

7.无锡市规划局发布的“关于印发《无锡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和《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通知”锡规总[2008]7号

8.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办法》(2006年3月9日)

9.无锡市规划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锡规总[2009]5号

10.无锡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无锡市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及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规则》的通知”锡房产(2007)59号

二、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

本项目是由无锡都会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地产项目。

2.土地性质:

A,B,C地块均属商业、居住用地

3.用地范围与现状:

该地块位于第三橡胶厂,北为晨光路,东为南长街,南为新光路,西为通港路。

该地块由A、B、C三块组成。

每块基地均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势较平坦。

4.周边环境:

本项目周边的新光路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

地块周边新兴住宅小区较多,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中。

5.建设规模:

总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94676m2,A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约66515m2,B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约81924m2,C地块可建设用地面积约46237m2,项目一期范围为B地块,其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68840m2,容积率为2.06,建筑密度小于30.00%。

设计范围:

一期用地范围内的总体、建筑单体、公建配套设施、设备辅助用房以及商业服务设施等的建筑方案,地面上的变电站待供电部门提资后做补充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一)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依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现状条件、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确定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如下:

1.现代化居住环境

把握现代居住环境发展趋势,顺应现代居住环境内涵变化。

现代居住环境的内涵,由传统的纯居住为主体功能,向以休闲性、体验性、生态化、现代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居住环境转化。

规划营造多层次人居空间,通过居住环境内外交流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本项目地块居住品质的全面提高。

2.信息化居住环境

以所处时代特征为指导,改善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既满足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信息化居住环境包括通信系统(包括电话与宽带网)、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3.生态化居住环境

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营造高雅、有文化氛围、有活力的居住环境,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

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居住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体现居住环境花园化、生态化。

4.园林化居住环境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居住环境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从整个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居住环境氛围,加强环境的整体性。

5.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尽量利用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余地。

采用动态发展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做到近远期结合,而且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实现居住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6.完备、合理、实用的公建配套

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

高品质住区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温馨宁静幽雅的生活氛围是当前社区营建所普遍缺乏的。

而这,正体现着社区品质营建的内涵,这也正是此次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的。

(二)规划设计特点:

1.线性核心空间

从古运河引入,穿过花园洋房板块进入高层板块的“L”形公共通廊使小区的核心空间,是串联起各个独立花园组团的大动脉。

规划方案以人本原则为指导,以步行尺度为基准,强调完整而有序的外部空间。

各居住组团通过绿化步行系统与社区开放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

规划布局紧凑,形成网络,创造密度适宜尺度亲切的簇群式组团式建筑空间。

2.创造社区心脏和主体脉络

小区中央的中心休闲花园连接小区人行入口的水景广场,喷泉、浅水以及各种景观元素等,结合中心绿地构成有着绿色背景的丰富而生动的景观效果。

花园除了提供住户一个自然绿化的居住环境外,还明确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用来区分不同部份的功能空间。

小区每一居住组群都布置了组群绿地,使每户居民就近都有一处供游憩、活动和邻里交往的场所,组群绿地都经过细心设计和处理,各有特色。

基地南侧三栋高层底部局部架空,步行道穿越其中,增强了视线的通透性和景观的渗透性。

3.“组团生长”的结构理念

组团的规模和数量可根据地块开发的规模调节,每一个组团的发展并不影响其它组团。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

4.“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C地块东北面临近古运河,项目充分利用其特有的丰富景观资源,打造无锡地区富有人文景观特色的居住社区,同时它的功能本身也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

该理念综合表现在道路和建筑布局、生态绿化网络的建立、生态区域的保护、公共交通的提倡等方面。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规划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总用地面积

194676

其中

B地块(一期)建设用地面积

81924

A地块建设用地面积

66515

C地块建设用地面积

46237

总建筑面积

446247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117994

其中

地下机动车库

93721

住宅地下室及非机动车库

24272

地上建筑面积

328253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306908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21345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326861

容积率

1.68

 

建筑密度

30%

 

建筑层数

≤32

建筑高度

≤100

m

总户数

2424

总人数

户均人数按3.2人/户计

7757

绿地率

30%

 

机动车停车数

3184

其中

地上停车位

369

地下停车位

2815

非机动车停车数

 

 

5774

B地块(一期)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居住用地

 

一期用地面积

81924

总建筑面积

222501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52269

其中

地下机动车库

44786

地下非机动车库

6161

住宅地下室及大堂(含供本栋楼用的设备用房)

1322

地上建筑面积

170232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153400

其中

住宅计容建筑面积

152131

住宅不计容建筑面积

1269

其中

外保温层(不计容面积)

1069

底层架空层

200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16832

其中

公共服务设施计容建筑面积

16709

 

 

 

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容建筑面积

123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168840

容积率

2.06

 

建筑密度

30%

 

建筑层数

≤32

建筑高度

≤100

m

总户数

1310

总人数

户均人数按3.2人/户计

4192

绿地率

30%

 

机动车停车数

1622

其中

地上停车位

205

地下停车位

1417

非机动车停车数

 

 

3383

A地块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规划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二期用地面积

66515

总建筑面积

171526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43096

其中

地下机动车库

38676

住宅地下室

4420

地上建筑面积

128430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124616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3813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128430

容积率

1.93

 

建筑密度

30%

 

建筑层数

≤32

建筑高度

≤100

m

总户数

1004

总人数

户均人数按3.2人/户计

3213

绿地率

30%

 

机动车停车数

1269

其中

地上停车位

164

地下停车位

1105

非机动车停车数

 

 

2143

 

C地块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规划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三期用地面积

46237

总建筑面积

52221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22629

其中

地下机动车库

10259

住宅地下室

12370

地上建筑面积

29592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28892

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

700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29592

容积率

0.64

 

建筑密度

30%

 

建筑层数

≤7

建筑高度

≤24

m

总户数

110

总人数

户均人数按3.2人/户计

352

绿地率

30%

 

机动车停车数

293

其中

地上停车位

0

地下停车位

293

非机动车停车数

 

 

249

五、水、电、燃气气负荷估算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如下:

A地块:

1267m3/d,最大时用水量:

133m3/h。

B地块:

1325m3/d,最大时用水量:

139m3/h。

C地块:

230m3/d,最大时用水量:

24.6m3/h。

总用电负荷为41468kW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目前“规划图”中的建筑控制线与“规划技术规定”中的退界控制不一致,设计应以何为依据?

2.多层住宅的日照间距是否根据“规划技术规定”的相关条文,系数为1.31?

3.地面机动车停车数是否有控制性指标?

4.一期B地块周边目前是否有已建建筑须进行日照叠加影响计算?

第二章总平面

一、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

●无锡市规划局发布的“关于印发《无锡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定》和《建筑面积与容积率计算规定》的通知”锡规总[2008]7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无锡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办法》(2006年3月9日)

2.规划许可技术条件

根据《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的相关规定,B地块南侧新光路道路宽度40米,建筑退道路规划红线多层不小于6米,高层不小于15米;C地块南侧新光路道路宽度40米,建筑退道路规划红线多层不小于6米;通港路道路宽度30米、通扬路道路宽度24米,建筑退道路规划红线多层不小于5米,高层不小于15米;南长街、滨水路道路宽度小于等于20米,建筑退道路规划红线多层不小于3米,高层不小于15米;晨光路道路宽度32.5米,建筑退道路规划红线多层不小于6米,高层不小于15米;建筑退滨水路北侧水系河道上口线8米。

3.建筑坐标及高程系统

本项目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与地形图中所采用的一致。

二、总体规划及布局

为使本项目成为无锡市一道靓丽的建筑风景线,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市场销售,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体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越建筑的表现力。

1.根据控规规划要点要求以及地块自身的特征,并考虑到地块东北侧古运河的景观资源。

地块总体布局西高东低,A、B地块为高层产品区,C地块为低密度住宅产品区。

2.分合有致的大尺度中心花园提升小区品质,更创造了小区内部丰富的景观资源。

3.A、B、C地块交通体系采用“环状”结构将各单体住宅有效的联系起来。

道路靠外侧布置,尽量提升道路的有效性与经济性,让出更多的景观空间。

三、竖向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控制点标高,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处理好本场地与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减小填挖方量,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住宅±0.000绝对标高定为6.60m。

场地雨水拟采用有组织排水,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

但排出点的位置、标高尚需落实。

四、交通组织

1.外部交通:

A地块小区共有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通港路,次出入口位于通扬路;B地块小区共有三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通扬路,次出入口位于滨水路,以及位于通扬路开敞的商业内街人行出入口;C地块小区共有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通扬路,次出入口位于南长街。

2.内部交通:

基地内道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做法,A、B地块主要道路路宽为6m,C地块主要道路路宽为5m,小区次要道路路宽为4m,宅间小路路宽为2.5m,道路最小纵坡为0.2%,最大纵坡为8%,横坡为1.5%,均采用单面坡。

三个级别的道路相互穿插,以灵活、便捷的步行捷径作为补充,构成清晰、简洁的道路体系。

强调道路和公用设施的结合,道路不仅是车的通路,而是人的街道,城市生活的载体。

道路两侧形成连续的景观界面,并结合放大的小型广场,使街道空间收放有序。

基地内机动车停车主要通过地下车库解决,结合部分地面停车。

地下车库共有三个双车道出入口。

均设在小区内部主要交通环路侧。

非机动车停于高层住宅楼地库内。

3.消防救护

消防救护设计详见第九章消防专篇。

五、景观绿化

以“L”型核心公共空间为主轴,通过步道、绿化连接各个不同组团中的组团绿化及周边公共开放绿地,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小区绿化。

景观设计以“春、夏、秋、冬”为主题设计组团绿化,达到四季皆有景,季季皆不同的效果。

空间结构上通过“隔”、“透”、“望”等传统中国园林造景手法,创造出宜人的私密环境。

六、日照分析

本工程建筑日照依据《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的要求,进行计算结果分析。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

●《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GJ32/J67-2008

二、建筑设计

一期开发范围为B地块,包括一栋带二层底商和公建配套的32层高层住宅,7栋30~32层独立高层住宅,两栋独立的两层商业及公建配套,一座18班幼托和一座地下车库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1.高层住宅

1号楼高层住宅32层,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建筑高度小于100m(室外地坪算至建筑屋面女儿墙)。

两个单元,每单元三户,设防烟楼梯间两座,均通至屋面。

每单元设一台消防电梯及一台普通客梯。

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停车数400辆左右,设一个出入口坡道。

一、二层为商业及配套用房,设单独的疏散楼梯间。

层高:

底层及二层商业和公建配套用房层高3.45m~4.5m,3~32层住宅层高为3.0m。

2-8号楼高层住宅30-32层,均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建筑高度小于100m(室外地坪算至建筑屋面女儿墙)。

每单元二-四户,设防烟楼梯间两座,均通至屋面。

每单元设一台消防电梯及一台普通客梯。

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停车数200~400辆左右,设一个出入口坡道,层高3.0m。

住宅平面设计功能合理,设施完善,分区明确,流线顺畅。

所有套型均做到有明厅、明厨、明卫;主要房间满足景观与通风要求;每户均设工作阳台、储藏空间;同时,结合周边环境布置景观房间使之充分享受绿化。

在隐蔽且通风处设置室外空调机位置,确保立面完美性的同时又易于保养维修。

2.商业及公建配套

商业1、2号楼为地上二层,局部设地下室,耐火等级一级。

3.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停车数﹥300辆,防火分类Ⅰ类,耐火等级一级,每个防火分区均设两个安全出口;汽车疏散出口三个,每个疏散坡道均为双车道,净宽7m。

车库内通道净宽为5.5m及6m,停车方式倒进顺出。

车库顶板覆土厚度1.2-1.5m。

A、B、C地块人防集中设置在B地块地下车库二层,人防面积为26196㎡。

三、建筑外观

建筑的外观是体现小区品质的重要部分。

本项目的立面造型力求体现出当今的时代特征,又兼具昔日古典建筑的历史光辉。

以独特的气质与修养和周围建筑形式相对比。

高层住宅立面设计整体大方,颜色设计清新淡雅,整体采用浅色涂料,局部配以深色涂料和金属百叶,色凋以暖色调为主。

建筑底部采用深色面砖贴面,顶部形似中国灯笼。

整个高层建筑外形典雅挺拔,稳重中不失活力。

四、无障碍设计

1.高层住宅设2m宽入口平台,入口设坡度为1/12,宽1.20m的无障碍坡道。

各楼栋分别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2.配套公共建筑均设无障碍入口,入口设坡度为1/12,宽1.20m的无障碍坡道,楼栋内设置无障碍电梯。

3.各建筑单体入口平台低于室内建筑完成面标高15mm,以斜坡方式过渡。

4.无障碍住房按住房总套数的4%配置,拟设在2号楼。

五、建筑消防

建筑消防设计详见第九章消防专篇。

六、建筑用材、用料

1.功能性基材:

1.1.砌筑墙体:

内外墙体均采用100~200mm厚粉煤灰加气砌块;地下室采用粉煤灰加气砌块。

1.2.保温材料:

详第十一章节能专篇

1.3.门窗:

外门窗采用塑钢窗,电梯机房、水泵房、地下室连通道等部位

设甲级防火门,户门为乙级防火防盗保温门。

2.装饰标准:

2.1.外装饰:

住宅:

石材与涂料结合的装饰。

2.2.内装饰:

建筑初装饰,毛坯交付。

 

第四章结构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项目建设用地位于第三橡胶厂,北为晨光路,东为南长街,南为新光路,西为通港路一期开发范围为B地块,包括一栋带二层底商和公建配套的高层住宅,八栋30~32层独立高层住宅,两栋独立的两层商业及公建配套,一座18班幼托和一座地下车库。

各单体主要情况如下:

建筑单体(分区)工程概况

单体/分区

建筑高度(m)

地下

/地上层数

典型层高(m)

典型跨度/开间(m)

主要结构形式

1号楼

101.4

-1/32

1~2F:

3.6

其余:

2.9

3.6、3.9、4.2

剪力墙

2~8号楼

95.4~101.4

-1/30-32

2.9

3.9、4.2、4.5

剪力墙

商业1,2号楼

7.65~7.9

-1/1~2F

3.6

3.9、4.2、4.5

框架

幼儿园

16.35

0/4

1F:

4.0

其余:

3.6

6.5、8.1

框架

地下车库

-2/0

3.6

6.0,8.1

框架

设计依据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自然条件:

2.1.基本风压:

0.45kN/m2(n=50);0.50kN/m2(n=100);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2.2.基本雪压:

0.40kN/m2(n=50);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Ⅲ区。

2.3.抗震设防烈度:

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2.4.工程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待提供。

2.5.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后确定。

2.6.本工程设计所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名称

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