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22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docx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

土建项目(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

建筑工程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统计

(土建项目)

一、基础桩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前,基底垃圾及污水的清理不到位。

2、混凝土下料过程中,自由落差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预防措施:

1、加强工长及质检的管理力度,并责任到人。

2、混凝土浇筑前做好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浇筑要求,尤其基底清理、混凝土自由落差、塌落度及振捣。

二、基础桩钢筋偏移

产生原因:

1、钢筋固定部位。

2、测量放线错误。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钢人员不够或责任心不到位。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下料不正确,造成钢筋偏移。

预防措施:

1、对于人工挖孔桩,钢筋笼下料后,采用钢管将钢筋笼吊起,按照轴线进行调整,并保证钢筋主筋垂直受力。

2、桩上插筋,根据轴线,在桩头或者承台底铁网上焊接定位箍筋,插筋与定位箍采用十字绑扎法,绑扎牢固,插筋上部至少采用三道定位箍筋。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有责任心的看筋人员。

三、测量放线准确性的控制

产生原因:

1、放线完成后不复查。

2、仪器不定期校正。

2、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砌体施工时设置皮数杆,顶部后砌口的高度控制在180mm,在外下进行拍砖,底部确保至少三皮实心砖,拉结筋必须根据皮数杆设置。

4、拉结筋设置过程中,必须两头加弯钩,间距不得大于500mm,拉结筋必须深入构造柱主筋内。

5、构造柱钢筋绑扎上下500mm高必须加密,门头过梁必须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绑扎箍筋,严禁直接使用两跟底筋。

九、电梯井道圈梁设置及高度

产生原因:

1、梁钢筋加工及绑扎。

2、混凝土浇筑的原材料控制。

预防措施:

1、电梯井圈梁高度为350mm,箍筋加工不得少于320mm,必须确保钢筋骨架的高度,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2、现场搅拌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以确保混凝土满足设置强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机预留混凝土块。

十、门窗、栏杆固定点

产生原因:

1、未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

2、对施工工艺不太熟悉。

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熟练掌握特殊部位做法。

2、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门窗洞口采用现浇混凝土边框,防止预留混凝土块位置不正确,造成返工。

十一、门窗安装质量问题

产生原因:

1、未按照方案施工。

2、工人操作随意性及管理不到位。

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方案及规范要求施工。

2、在副框按照过程中,明确有保温的部位,以防止副框距墙边太近,保温没有施工位置。

3、副框及铝框固定点的位置要按照方案执行,先做样板,样板合格后再展开施工。

在过程中,加强巡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发文整改。

十二、脚手架、工字钢洞口的封堵

产生原因:

1、直接用干砖制砌筑封堵。

预防措施:

1、加强过程中管理,提前下发明文要求,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

2、过程中检查发现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及时要求返工,并下发通知。

未整改或不听指挥的,下发局部整改停工令,并上报领导。

十三、专业二次预埋管道的封堵

产生原因:

1、现场直接采用砂浆进行封堵。

预防措施:

1、加强过程中管理,提前下发明文要求,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

2、过程中检查发现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及时要求返工,并下发通知。

未整改或不听指挥的,下发局部整改停工令,并上报领导。

十四、钢丝网质量控制

产生原因:

1、钢筋网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工人偷工减料,施工不到位,不全面。

预防措施:

1、抹灰之前下发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同材料处必须排钢丝网,钢筋网必须做好样板。

2、钢筋网施工施工中,固定点必须密集,以防止翘边。

2、加强过程中的检查,检查中发现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的,及时要求返工,并下发通知。

未整改或不听指挥的,下发局部整改停工令,并上报领导。

十五、抹灰质量控制

(一)开间尺寸不到位

产生原因:

1、抹灰之前未套方。

预防措施:

1、抹灰之前必须套方,对于墙面有突出的问题,剔凿出来。

2、在抹灰过程中,加强巡视力度,对于抹灰完成后的房间,要求劳务班组及时将开间尺寸标注在墙面上,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整改出来,各栋号长根据劳务班组在墙面上提供的数据进行复查。

(一)墙面开裂、空鼓

产生原因:

1、抹灰砂浆未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

2、养护不到位。

预防措施:

1、砂浆搅拌后台,必须悬挂砂浆配合比,并根据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罐需要多少沙、水泥、水,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搅拌,各栋号长及质检加强过程中的管理。

2、在抹灰过程中,严禁一次性抹灰成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对于结构墙面偏差过大的,抹灰厚度超过设计要求的,局部需要增加钢丝网。

2、抹灰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不得少于7天。

十六、防水质量

产生原因:

1、收口位置不正确。

2、防水局部空鼓。

预防措施:

1、结构期间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留设防水收口条,在防水施工过程中,没有防水收口条的,要求劳务队剔凿处理,防水禁止在立面收口。

2、聚乙烯丙纶施工过程中,粘贴胶水涂挂均匀。

3、卫生间防水施工过程中,阴角处防水必须与墙面连接牢固。

4、各栋号长及质检加强防水质量意识,在过程中,对于防水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杜绝,严禁隐患存在。

十七、装修墙地砖质量控制

产生原因:

1、墙砖平整度、阴阳角不到位。

预防措施:

1、加强进场材料质量的控制。

2、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人必须选砖,对于不合格的砖不得使用。

3、墙地砖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展开施工。

4、地砖施工完成后,做好成品保护,不得过早上人。

5、墙地砖施工过程中,加强巡逻力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及时整改,不整改的停工处理,禁止问题量化。

十八、全轻混凝土标高及净高控制

产生原因:

1、开间尺寸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误差。

预防措施:

1、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起拱及模板支撑系统,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上一层插筋上的标高对每块板进行带线复查,发现问题必须全数整改完,不整改完严禁浇筑混凝土。

2、主体结构验收完成后,安排测量人员弹出顶板线,对于顶板结构有误差的及时处理

3、根据楼内结构实际情况调整标高,并确定统一标高线,全轻混凝土浇筑前打靶时严格按照提供的标高进行施工。

4、全轻混凝土打靶完成后,各栋号长及质检及时复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十八、生活阳台雨水管

产生原因:

1、雨水管安装距墙面过近,没有施工工作面。

2、安装过程中不垂直。

预防措施:

1、雨水管安装前,项目部管理人员下发通知要求明确距墙面的距离成活墙面不得少于50mm。

并交代有保温外墙的范围,防止出现错误。

2、雨水管安装过程中,必须吊线,确保雨水管的垂直度。

3、各栋号长及专业工长加强巡视力度,雨水管在安装过程中,如若对后续施工有影响的及时调整。

4、建议:

阳台雨水管在外墙保温完成后再进行施工

十九、外墙涂料质量控制

产生原因:

1、管根处涂料细部处理不到位。

2、防砖涂料缝隙大小不一。

3、阴角处防砖不对缝。

预防措施:

1、加强过程中管理,要求劳务队提高工人的素质。

在过程中检查发现符合要求的,及时要求整改,禁止问题量化。

十九、外墙保温

产生原因:

1、边口处理不到位。

2、伸缩缝标高控制不到位,影响涂料施工。

3、外墙保温粘贴点不符合要求。

预防措施:

1、加强过程中管理,要求劳务队提高工人的素质。

在过程中检查发现符合要求的,及时要求整改,禁止问题量化。

2、伸缩缝必须水平,在过程中抽查伸缩缝的位置及标高是否正确。

3、在过程中,发现保温在施工中,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的,及时制止并纠正,并通知劳务现场负责人,再次出现,下发整改通知。

二十、百叶质量

产生原因:

1、结构偏差大,百叶缝隙过大。

2、百叶安装过程中,未安装方正。

3、百叶的连接片未与结构墙体连接。

预防措施:

1、外墙抹灰过程中,必须带通线,必须保证外立面线条的垂直。

2、百叶安装过程中,连接片必须与主体结构连接,连接片必须覆盖。

3、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带通线,安装必须方正并垂直。

二十一、楼地面开裂

(一)结构楼板开裂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二次收面。

2、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

3、过早的负荷。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必须按照技术交底要求二次收面,混凝土工长加强管理,对于不收面的给予经济处罚。

2、混凝土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施工,所需材料必须分散堆放,严禁过高、过多,超出荷载要求,楼层施工的材料,用多少取多少。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4、栋号长及质检加强过程中的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或者认为有问题的及时制止并纠正。

(二)全轻混凝土地面开裂

产生原因:

1、结构楼板处理及扫浆不到位。

2、有线管的地方未加强处理。

3、养护不到位。

预防措施:

1、全轻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将结构楼板上的浮浆剔凿并清理干净,并扫浆。

2、有线管的部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线管上部铺钢丝网并固定牢固,每边搭接不得少于150mm。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4、栋号长及质检加强过程中的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或者认为有问题的及时制止并纠正。

(三)有防水的地方地面开裂

产生原因:

1、自拌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过少。

2、未二次收面及养护不及时。

3、防水卷材上未进行拉毛处理,混凝土与卷材没有良好的连接。

预防措施:

1、防水蓄水验收合格后,用水泥浆(带胶水)在卷材上拉毛处理,带强度上来之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搅拌过程中,采用豆石,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搅拌。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破坏防水,浇筑完成后,必须二次收面,并养护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