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660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docx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报告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源。

矿山危险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能量,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而且同一作业场所可能有多种危险源存在,对这些危险源识别和控制又都比拟困难。

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历来就很突出。

井下采掘工程可能引发主要危害为地面塌陷和暴雨冲毁废石场形成泥石流;井下采掘作业时可能出现围岩片帮、冒顶等灾害;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水害、火灾、爆炸等灾害与设备事故;选矿厂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

由于矿石采矿类型和性质不同,地质成因千差万别,开采矿矿技术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在采矿生产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作面狭小。

受矿体赋存条件的限制,井下巷道掘进断面和回采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井下作业时,既要进展凿岩、爆破〔支护〕、装载、运输等生产活动,又要进展通风、排水和敷设管轨等辅助工作。

此外,选矿厂各种生产设备、管线〔如供水、电缆线等〕等还要一定的生产空间,使选矿有限的空间显得更为狭小,增大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

〔2〕工作面不断变位。

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是在不断的变位,因而使作业场所在时间、空间、生产条件上相应变化。

如工人、设备和各种管线均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变位而不断移动,这一特点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3〕工作环境较差。

采矿作业空间狭小,无自然光,阴暗潮湿,空气流动困难通达地表的出口较少,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粉尘、噪声和废水,不但易发生事故,而且易导致职业病。

特殊的矿岩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

采矿过程使用的炸药和爆破器材在使用、管理、运输中存在爆炸危险。

〔4〕矿体围岩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空间,矿体和围岩的完整性与原岩内的应力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在地压作用下,可能导致冒顶、片帮、底鼓、支架变形,甚至大面积塌落,地表移动或塌陷等一系列事故。

〔5〕地表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井下作业人员的避灾能力受限。

由于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作业空间小,通达地表的出口少,井下一旦发生事故〔如火灾、炮烟中毒、坍塌、涌水等〕,作业人员往往惊慌失措,避灾十分困难,很多情况下难以自救,甚至发生次生事故。

1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表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方面。

本报告参照以下相关标准规X,对该矿山采矿建设项目进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X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与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

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9〕与《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中,列出的危险、有害物质与临界量;《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视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把重大危险源申报X围规定为9大类: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

在掌握矿山地下开采通常存在的危险源并在不断探索的根底上,本报告通过资料收集对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展分析辩识。

2物质危险性

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爆破器材〔包括炸药、导爆管〕具有物质危险性;同时采矿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CO、NOX、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即具有物质危险性,又具有物质的有害性。

矿区设有炸药库一座,是存放爆破器材的场所。

炸药、雷管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受热、摩擦、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明火等作用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大量能量外泄伤人、损坏设施,危害程度极其严重,其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

危险性:

高敏感度的雷管爆炸导致炸药爆炸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有害性:

炸药的腐蚀性,使人在使用过程中皮肤受损。

雷管和炸药均具有爆炸危险性,所以在运输、储存、使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按照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操作,防止爆破器材的燃烧或爆炸。

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

〔1〕CO危险、有害性

CO是一种易燃、易爆、无色无臭、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危险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性:

吸入后,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X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局部患者昏迷苏醒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椎体系或椎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与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2〕NOx危险、有害性

除五氧化氮为固体外,其余均为气体。

分子式NOx,其中N2O4是NO2二聚体,常与NO2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

NO和NO2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

相对密度:

NO接近空气,N2O、NO2比空气略重。

熔点:

N2O5为30℃,其余均为零下。

均微溶于水,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

NO、NO2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

N2O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N2O5在-1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和硝气。

危险性:

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N2O、NO2和N2O5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

有害性:

NOx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易使人急性中毒。

当气体吸入人体后,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与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常经6h~7h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可并发气胸与纵膈气肿。

肺水肿消退后2周左右出现迟发性、阴塞性细支气管炎而发生咳嗽、进展性胸闷、呼吸窘迫与紫绀。

少数患者在吸入气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

血气分析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胸部X线片呈肺水肿的表现或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

硝气中如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3〕NH3危险、有害性

危险性:

NH3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量,相对密度,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蒸汽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PH值为。

有害性:

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与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min;3500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与咽部充血与水肿、呼吸率快、肺部锣音等。

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

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

在凿岩、爆破、矿石装运、井下通风等工艺过程中,将会扬起大量粒径极小的粉尘。

有害性:

粉尘吸入后引起肺组织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2.4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

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

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

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

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与呼吸道刺激,0.015~0.02%

  主要来源:

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且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

故地势低处危险性比高处大;下风向硫化氢浓度大,上风向如此浓度低等;在突发事故中用湿毛巾等捂嘴鼻、向高处避毒、向上风向撤离等,均可防止或减轻伤亡。

井下H2S危害的防治方法有:

加强机械通风,使H2S异常区供风量增加以稀释H2S,使其浓度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长期不用的井巷、水仓、积水坑道,进入前首先加强机械通风,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毒衣,有两个以上的人监护,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硫化氢。

加强作业区域H2S检测,配备便携式CO、CO2、H2S、SO2检测仪,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严禁盲目施救。

3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矿山地下开采工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条件复杂的生产系统。

它的主要生产工艺环节是凿岩、爆破、采装、运输与排卸(包括排碴与卸矿),并与假如干辅助生产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系统。

该生产系统具有工作场所的移动性、工作条件的多变性、工艺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的繁重性等特点。

因此,危险事故源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工艺环节,而且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配套、生产组织、工艺参数选择、生产能力等方面。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因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展分析如下:

事故

爆破事故包括爆破作业事故和爆破器材意外爆炸事故。

在矿山开采中,爆破作业造成的工伤事故占据主要方面,从世界各国来看,这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第2至第4位。

尽管我国为预防爆破事故的发生做了大量工作,但事故仍不见减少,而且由于小矿山的开展,这类事故处于上升趋势。

地下爆破工作空间相对狭小,并且爆破比拟频繁,如在井巷掘进中往往是凿岩、爆破、出渣交替进展,不但要考虑爆破作业本身特点,还需要注意各工序之间的配合。

经过对事故的原因进展综合分析,除少数是由于爆破器材本身的质量问题外,绝大多数是属于人为的。

矿山爆破事故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事爆破器材加工、运输、储存与现场操作中发生的事故;二是伴随炸药爆炸时所产生的有害效应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破坏与对周围人员的危害。

具体原因有如下方面:

炸药储存保管不当引起爆炸事故;在爆破作业地点不良或爆破参数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等情况下进展爆破作业时造成的爆破事故;在残眼上打孔造成的爆破事故;引爆材料质量不良、拖长时间造成的爆破事故;爆破后过早进入爆破工作面引起的伤人、炮烟中毒事故;装药质量差或在装药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作业造成的早爆、拒爆等爆破事故;填塞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作业,损坏爆破网络或填塞质量差造成的各种爆破事故;警戒X围过小、爆破警戒不严或无明显标志造成人员误入爆破地点,造成爆破伤人事故;担任爆破作业的人员不懂爆破安全技术,产生爆破伤害,这类事故多发生在二次爆破作业;工作面潮湿,炸药未加防水处理或防水处理不当,导致炸药吸湿、硬化,不能起爆;掘进相邻巷道联系不好引起的事故;不了解炸药性能引起的事故。

井下爆破作业事故的危害主要有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和有毒炮烟:

〔1〕爆破地震

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引起爆区附近的地层震动叫做爆破地震。

爆破地震可以使爆破点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与设备遭到破坏。

此外,爆破地震还可以使人、动物的身心受到伤害。

〔2〕爆破冲击波

爆炸产生的高压、高温气体对周围空间形成压力突然跃升的传播叫爆破冲击波。

对于矿山井下爆破,由于爆破冲击波传播的空间距离有限,冲击波的影响X围就要大些,破坏程度也更严重些。

〔3〕有毒炮烟

冒顶片帮

根据概略的统计,我国金属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一般占井下各类事故总数的20~30%左右,居井下矿山伤亡事故的第一位。

从井下冒顶片帮伤亡事故的分类统计结果来看,属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占%,属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占%。

但在实际工作中,所谓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往往与人的因素有关,冒顶片帮事故中,大多数是由于局部冒落或浮石冒落所引起。

冒顶片帮事故的常见类型有:

巷道冒顶或片帮、采场冒顶或片帮、地质结构不良的溜井、地质结构不良的硐室等。

矿山的冒顶片帮事故为主要灾害之一。

由于目前小矿山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此类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

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

〔1〕采掘方法、采掘顺序、炮眼布置、爆破参数等不合理,或未按设计施工。

〔2〕支护方式不当、未与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支撑力和顶板压力不相适应;。

〔3〕作业中无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不当,不执行生产指令,冒险作业;。

〔4〕敲帮问顶工作未严格按程序进展,对顶板检查不全面、不细致。

〔5〕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排险、处理浮石与隐患操作不当,站位不符合要求。

〔6〕未按设计要求对采空区与时进展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危害,引发冒顶事故。

〔7〕根据该矿顶板类型,掘进工作面迎头和巷道交叉点是顶板事故的多发点。

巷道维护过程中顶板有局部岩块冒落、引起支架伤人等。

〔8〕节理〔裂隙〕、断层使得采场内易发生冒顶片帮。

〔9〕作业空间内监测仪表失灵或灵敏度不够,造成地压显现预报不与时;监测方法不当,监测数据处理不与时,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不正确,都可能造成地压显现、预报不与时或分析结果失真,引发地压事故。

产生采空区大面积崩塌的主要因素有:

采场结构参数、回采顺序不合理;所留矿柱数量、尺寸、强度不够,导致矿柱变形、破坏,进一步导致采场顶板大面积冒落,地表岩体塌陷;采场爆破参数不合理或爆破装药量过大,引起临近采场顶板大面积冒落;作业人员疏忽大意,检查不周;处理浮石方法不当,由于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浮石情况,撬前面的,后面冒落,撬左面的,右面冒落,撬小块浮石,引起大面积冒落;开采后对采空区未能与时有效的处理,暴露时间过长,使井下生产区域不同程度受其地压活动的影响,容易引发其他采场、巷道发生大面积冒落。

该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上中段的采掘工作完毕后会产生大量的空区,造成原岩应力的重新分。

如果某些区域的应力超过岩〔矿〕石的强度极限,采空区在重力、降水等诱因长期作用下,这些未进展处理或未与时处理的采空区可能发生坍塌,并继续对其上覆岩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一旦波与到地表,即会造成地面塌陷,危与井下矿体的开采和地面建筑安全,将给井下生产和矿山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

地表陷落与移动区域为危险区域,危险区域内禁止布置任何建〔构〕筑物,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可能受到严重的危害。

此外地表陷落后将导致地表水大量流入地下,威胁井下开采工作的安全。

本矿区矿体薄、埋藏浅,地下采空区对地表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地表较小移动的可能性。

要求矿区对地表岩体的移动进展有效与时地观测,并在矿区移动区设置警示标志,严防人畜误入。

3.5水灾

造成水害的主要原因有:

靠近地表因采矿引起地表塌陷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雨季地表水进入井下;采掘过程中遇到含水构造;该矿采掘工作面在鲁家沟尾矿库左岸下方有尾矿库水渗漏的危险;发现透水征兆未与时采取有效的探水、防水、排水措施等。

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人员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畅和违章作业。

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的原因包括:

违章作业,爆破后过早进入工作面,人员没有按要求撤离到不会发生炮烟中毒的巷道等;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通风时间过短;风流短路;独头巷道掘进时没有局部通风等;警戒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等。

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场所主要包括:

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通风不良的巷道,较长时间未使用的巷道。

车辆伤害是指矿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山崩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车辆发生故障或失效、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都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财产损失。

井下运输系统车辆伤害的原因:

①.巷道设计或施工、安装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或未设置躲避硐室,矿车挤伤、撞伤人;

②.行人不按规定行走运输巷道行人侧,发生挤伤、撞伤人;

③.运输巷道照明不够,发生行人与车相撞事故;

④.运输巷道不平整,发生矿车伤人事故;

3.8压力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是指在密闭容器内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合作用力的量度。

气体压力的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气体压力在容器外产生(增大)的,另一类是气体压力在容器内产生(增大)的。

根据查理定理:

—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气体在器内吸收大量热量,致使温度剧烈升高,如此它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常用的压力容器,介质压力大多产生于器外,即大局部容器的工作介质都是各种压缩气体、水蒸汽或加压液体。

该矿矿每个空压机为低压螺杆空气压缩机,由于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合格产品或储气罐压力表、安全阀失效,导致罐内压力过高。

压力过高会导致储罐破裂,甚至物理性爆炸。

容器内产生压力的压力容器比容器外产生压力的压力容器,危险性更大。

3.9电伤害

触电事故主要存在于变配电室,变配电室潜在的事故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诸如火灾、爆炸、人员触电、导致生产事故,造成设备和财产受损等后果。

由于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电气设备运行中过热和发生电火花等因素,引起电气设备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

继电保护缺陷或失效、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与绝缘老化等因素,引起触电等电气伤害事故,导致可能引发人体触电伤亡。

可研中该矿山井下拟使用有凿岩机、电机车、空压机、通风机、卷扬机等多种生产机械,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与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存在以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①在凿岩机打眼时,易发生风水管飞出打伤人。

向上凿岩时钢钎断落伤人。

由于断钎凿岩机下落夹伤人手。

②凿岩机稳车时,气腿子下垫石块,开钻震动造成机体滑落或损坏风钻凿岩机,砸伤人员。

③空压机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缺失,引起人员受伤害或机械损毁。

④作业人员违章作业,造成机械伤害。

⑤风机、水泵、坑口维修机械人员违章操作或设备的防护设施不全、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好等导致机械伤害。

在日常的操作运行中,如设备的正常检修,设备正常运转时,人员进入机械危险部位,如果防护措施失效、防护用具不当,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大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是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关键,即保持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装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防护罩等。

拟建矿山井下设有溜井、天井,井下开采是多水平作业,各水平间高差达40m,人员在行走或工作中,有可能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也可能发生坠物伤人事故。

〔1〕容易发生人员滑跌和坠落的场所主要有:

①.积水的采掘工作面;

②.倾角较大的采掘工作面;

③.无防护的采空区;

④.溜〔天〕井口无护栏、墩坎和红灯等标志;

⑤天井梯子间设计不符合规X标准要求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梯子间无安全平台或安全平台架设不符合规X标准要求;

⑥通风井作为第二安全出口,设计不符合规X标准要求或未按设计要求架设梯子间,均会引起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

⑦人员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矿仓处理堵塞、卡矿或矿仓格筛上部矿石未处理干净,人员进入矿仓处理堵塞、卡矿。

⑧矿仓上部无护栏、操作平台或护栏、操作平台锈蚀、脱焊

〔2〕坠物伤人事故:

高处坠落事故容易发生在天井、人行梯子间、溜井、通风井或其他高处坠落部位。

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

落物、滚石、碎裂、崩块、砸伤等,不包括其它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在采场行走造成物体打击或人员摔伤甚至被矿石掩埋的恶性事故的发生。

矿山火灾是矿井开采过程中的一大灾害。

它不但会破坏开采工作的正常进展,恶化井下作业条件和污染地面大气,而且会使可采矿量降低和生产本钱提高,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矿山火灾绝大局部是因为电气线路、照明和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善,造成电气线路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物;在井下违章进展焊接作业,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由焊接、切割产生的火花引燃木材、棉纱或其他可燃物,引起火灾;使用火焰灯、吸烟或无意、有意点火、使用大功率灯泡烘烤爆破器材或取暖,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中毒、爆炸事故等。

该矿山3号矿体1040m斜井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

溜井布置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雨季裂隙、节理水进入溜井引起跑矿事故;井巷内排水沟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排水沟,导致井巷涌水进入溜井加之粉矿过多引起跑矿事故;放矿时溜井放空,上部中段倒入溜井矿石受冲击力与冲击波作用,冲坏溜井底部结构引起跑矿;振动放矿机故障引起跑矿;溜井堵塞处理不当引起跑矿。

由于以上因素引起溜井堵塞或跑矿,重如此发生放矿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轻如此影响生产正常进展,引起矿山停产。

3.14滑坡、坍塌、泥石流

有可能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的主要是废石场。

由于可研报告中废石场沿PD1、PD6坑口山坡堆放,在暴雨季节易引发废石场滑坡、坍塌、泥石流。

排渣场下部如果未建拦渣坝、拦渣坝设计不合理或拦渣坝建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排渣场未建排水设施、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或排水设施未按设计要求修建,暴雨季节或长时间连阴雨均易产生排渣场坍塌、滑坡、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雷击、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

①雷击

雷电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如果防雷设施设计不当或损坏,如此存在装置与建(构)筑物因雷击造成损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甚至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

②地震

地震属严重的自然灾害,震级较高时造成巷道毁坏、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毁。

③不良气候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