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21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应急救援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知识.docx

《应急救援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知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救援知识.docx

应急救援知识

应急救援知识

孔令昌

矿井发生事故后,救援队伍和人员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进行抢救。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在万分紧急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的开展井下避灾和自救互救,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多起重火灾害事故伤亡人员的伤亡原因进行分析,至少有30,的遇难者如果采取正确避灾和自救方法完全可以得救。

如:

l、今年5月30日,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发生一起死亡30人的突出事故,其中有11人因不熟悉避灾路线误入回风道造成窒息死亡,占死亡人数的37,,

2、93年1月20日,潘一矿西三采区发生的死亡30人的瓦斯爆炸事故中,在16623上风巷死亡的15人,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基本认定爆炸发生后是没有受到大的伤害的迎头工作人员,由于得知下风巷201队发生爆炸后从迎头跑出,在外口吸入201队掘进头爆炸产生的co中毒死亡(证据是16623上风巷迎头无co,

,他们完全可以通大部分巷道没有破坏,巷道中有跑掉的鞋子、衣物和工具等)

过等待救援或戴自救器通过近300米左右的Co区域脱险,另外在301施工的人员中也有几人逃生时因误入皮带机上山而中毒死亡。

3、1998年6月12日,新庄孜矿5606-8六号运煤石门,发生一起岩石、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人脱险,2人死亡,事故发生时六号石门迎头3名工人误撤离到七号石门,被突出煤岩堵在迎头,有压缩空气存在,3人尚能存活,但其中2人等不及,在从垮落的煤岩缝隙中向外爬的过程中,窒息死亡。

事故发生78小时后抢救人员正在清理现场时,有1名被困者手持黄瓜从迎头自己爬了出来。

通过以上3个案例可以看出,具备一定的自救知识和技能是多么重要。

因此,每名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根据本人的工作环境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灾害事故的规律,了解事故发生前的预兆,掌握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主保安意识和抵御灾害的能力。

第一节井下避灾与自救互救原则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零星事故得到控制,但是并没有完全杜绝,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仍要牢固树立防灾自救意识,认真学习自救知识,热悉工作地点的避灾路线和方法。

一、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一)积极抢救。

灾害发生后,处于灾区以内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

(二)及时报警。

在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地点及附近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判断灾情,在积极、安全地消灭或控制事故的同时,及时向矿井调度汇报,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三)安全撤离。

当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时,必须在现场负责人和有经验的老

工人的带领下,根据作业规程利灾害预防划划中规定的路线撤离。

(四)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离时(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临时避难硐室。

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二、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原则

(一)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

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二)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树立脱险信念,忌讳悲观忧虑、急躁盲动、冒险乱闯,保持静卧、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三)加强安全防护。

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就地取材采取防护措施。

(四)改善避灾地点的生存条件。

(五)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六)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三、矿工在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原则

(一)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急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或通过窒息区撤退。

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他们—息尚存,就应该组(二

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三)对于从灾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妥善安置到安全地点,并根据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处理。

(四)在现场急救后,运送伤员过程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伤员扩大伤情和受不必要的痛苦。

(五)在灾区内避灾待救时,所有遇险人员应主动把食物、饮用水交给避灾领导人统一分配,矿灯要有计划地使用。

第二节不同类型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一、冒顶事故的自救和互救

(一)采煤工作面冒顶时避灾自救措施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有冒顶预兆时就应及时撤离。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二)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避灾自救措施

1、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

2、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

3、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4、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

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含量,要注意保暖。

二、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一)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同志回忆,瓦斯爆炸前巷道风流有短暂停顿、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咝咝的空气流动声。

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吸入大量氧气所致,一般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

具体自救方法是: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气管和肺部。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便减轻烧伤程度。

(二)掘进头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

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

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场所,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求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也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三)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采煤工作面发生小型爆炸,进、回风巷一般不会被堵死,通风系统也不会遭到大的破坏,爆炸所产生的C0和其他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

这种情况下,采面爆源进风侧的人员—‘般不会严重中毒,应迎着风流撤出。

在爆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到达进风侧,即可避灾脱险。

如果采面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工作面冒顶垮落,使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爆源的上下风侧都会积聚大量的C0和其他有害气体。

为此,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佩戴好自救器,并帮助伤员戴好。

如冒落严重,在爆源下风侧人员应寻找其他较短通道撤离或集中在比较安全地点待救援。

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一)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采煤工作面人员发现预兆时,要迅速向进风侧撤离,如果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带自救器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在撤出途中应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躲避。

(二)发生突出事故后矿工的自救措施

1、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或工作面工作的矿工,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一旦发生突出事故,应立即佩带好,以便保护自己,迅速撤离危险区。

2、如退路被堵,可寻找有压风管的地点暂避并打开压风。

四、矿井火灾的自救

(一)在烟雾巷道的自救

1、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应佩戴自救器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撤离有烟雾巷道。

2、在自救器使用超过有效防护时间或无自救器时,应将毛巾润湿堵住嘴鼻寻找供风地点,然后切断或打开巷道中压风管路阀门,或者是对着有风(必须新

鲜无害)的风筒呼吸。

3、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除非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者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可以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4、有烟雾且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

5、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快速爬行撤退。

6、无论在多么危险的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狂奔乱跑,应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用随身衣物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

(二)独头巷道发火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l、独头巷道火灾多因电器故障或违章爆破造成,其特点是发火突然,但初起火源—般不大,发现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扑灭。

2、掘进巷道一般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风筒一旦被烧,工作面通风就被截断,位于火源里侧的人员应尽一切可能穿过火源撤离至火源外侧,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退方法。

3、人员被火灾堵截无法撤到火源外侧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部分木支架(在不至于引起冒顶的情况下)及一切可燃物,切断火灾向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的通路。

然后,迅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侵入。

充分利用现场的压风、水等避灾自救。

4、如果其他地区着火使独头巷道的巷口被火烟封堵,人员无法撤离时,应立即用风障(可利用巷道的风筒建造)等将巷口封闭,建立临时避难硐室。

五、水灾自救

(一)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

3、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二)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

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互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

示躲避处的位置。

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要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

需要引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5、长

和慌乱。

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止发生意外。

第三节现场急救基本知

一、现场急救的意义

1、急救是指在人受到伤害或得病时对其进行的及时护理。

2、现场救护就是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情恶化,减少痛苦,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现场急救的原则、(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伤势分类及区别

1、大出血:

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伴有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

2、骨折: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使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部分或完全断裂(开放性和闭合性)。

3、窒息:

肺部空气供给被隔断,呼吸停止,嘴唇发紫。

4、休克:

全身血液循环枯竭,表情呆滞,皮肤苍白。

5、昏迷:

轻微休克。

四、现场急救基本要求

1、急救技术尽量是徒手操作或尽量少借助于器械。

2、操作要求简单易行,以便于掌握。

3、效果必须确实可靠。

4、快速掌握伤员生命体征及伤情:

心跳:

60,80次,分钟,严重创伤、大出血心跳加快。

呼吸:

16,18次,分钟,危重伤员呼吸快、浅或不规则。

瞳孔:

严重颅脑损伤,两侧瞳孔不对等,对光线反应迟钝。

正常人神志清醒,对外来刺激有反应,伤势沉重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的伤员对外来刺激无反应,通过上述检查可对伤情轻重作初步判断。

五、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

(一)人工呼吸。

在井下事故中,凡遇到因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及外伤性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都应使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急救。

1、准备工作。

(1)迅速脱离危险区域。

(2)保持伤员平卧,松解衣扣、腰带,注意保暖。

(3)面部转向一侧

(4)清除呼吸道异物。

(5)肩部垫高、头部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吹气法)。

(1)捏紧伤员鼻孔,不使气体外溢,另一手抬起颈部或下额。

(2)抢救者深吸气,口唇紧包伤员口唇,迅速向伤员口内用力吹气,直至上胸部隆起。

(3)吹气后,抢救者头稍侧转,放松捏鼻孔的手。

(每4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吹气14次,16次,连续反复进行,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二)胸外心脏按压。

抢救心脏骤停伤员的有效方法。

1、保持伤员仰卧,头低于心脏位置。

2、抢救者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沿伤者右侧肋弓向中间滑动至两肋弓交界处,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横放于交点上方。

食指上方位置即为按压区。

(胸骨中线的中、下1,3交界处)

3、抢救者将左手掌根放于按压区,右手掌交叉重叠在左手的手背上。

4、抢救者两上肢肘部挺直,利用—亡身体重和肩、臂肌肉力量,有节

奏地、垂直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接的肋骨下陷3,4cm。

5、放松按压,重复操作。

频率为80,100次,min。

胸外按压常见错误方法:

按压用力刁;垂直、按压时肘部弯曲、双手交

叉放置错误。

(三)心肺复苏。

抢救呼吸、心跳都骤然停止的伤员。

操作方法:

1、单人操作:

先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再进行15次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反复操作,两者比例为2:

15。

2、双人操作: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1:

5。

(四)止血。

成年人血液总量是体重的7,一8,,失去血液总量的20,,3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1、出血的种类

动脉出血:

鲜红色、快、喷出。

静脉出血:

暗红色、慢、流出。

毛细血管出血:

红色、水珠、渗出。

2、止血的方法

(1)指压止血法:

(临时性止血)手指压迫动脉经过骨骼表面部位(伤口近心脏端),达到止血。

指压法是应急措施,其效果有限,难以持久。

根据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2.3.4.5四种附后)

(五)包扎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如果伤口被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感染或破伤风等,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受伤后,在矿井无法作清创手术的条件下,应先进行包扎。

包扎目的:

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压迫止血、便于固定、减轻疼痛。

1、包扎材料:

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

可就地取材:

干净毛巾,包袱带,衣服等替代。

三角巾(把一米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即成两块大三角巾):

简单、方便、灵活,可用身体不同部位包扎。

四头带:

用于胸、腹部包扎,四肢包扎也可以使用。

2、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

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即成(头部、颈部、腕部及胸腹部)。

(2)螺旋反折包扎:

先环形法包扎开头的一端,再斜旋上升缠绕,每圈反折一次(小腿、前臂等处)。

(3)“8”字环形包扎:

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关节部位)。

毛巾包扎法:

头部、肩部、胸部、腹部。

三角巾包扎法:

面部、腹部、头部、胸部、膝关节、手足。

3、注意事项:

(1)包扎范围要超过伤口近端5,10cm。

(2)外露污染的骨折断端或腹内脏器不可轻易还纳。

(3)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

即动作敏捷迅速;部位准确、严密;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包扎时,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又不影响肢体血运。

(4)包扎打结要避开伤口。

(六)骨折的临时固定

l、什么叫骨折

骨骼受外力作用时,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部分或完全的断裂。

2、固定的目的

(1)避免在搬运时,骨折的断端刺伤周围的血管神经。

(2)减轻疼痛,防止休克。

(3)减少出血。

(4)便于搬运。

3、骨折的判断

(1)肿胀、青紫、疼痛或局部压痛。

(2)受影响部位出现不规则变形。

(3)功能障碍:

骨折后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

(4)骨摩擦音:

骨折断端互相磨擦所发出的声音,但不要为了听骨摩擦音而去反复移动骨折断端。

4、临时固定原则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

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局部固定制动。

(3)固定前先牵引伤肢,矫正畸形(医院)。

(4)伤肢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持物。

(5)固定范围:

包括骨折处远、近两个关节。

(6)急救材料缺乏:

自体固定法(上肢固定于胸廓上,下肢固定于健肢上)。

(7)对四肢骨折断端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定骨折下端。

若固定顺序颠倒,可导致断端再度错位。

(8)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骨突出部和夹板两头更要垫好,以防组织损伤。

(9)夹板要扶托整个伤肢,将骨干的—卜、下两个关节固定住。

绷带和三角巾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

(10)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随时观察血液循环,如有苍白青紫、发冷、麻木等情况,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11)肢体固定时,上肢屈肘,下肢伸直。

(12)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

外露的断骨严禁送回伤口内,避免增加污染和刺伤血管、神经。

5、固定的材料:

夹板、敷料。

6、固定的方法:

?

(七)搬运。

急救初步处理后需从现场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平时采用担架或徒手搬运。

危急时可采用背、夹、拖、架等方法,有时也适用于作业环境复杂的井下。

2、注意事项

(1)对脊柱脊髓损伤伤员,搬运时保持伤处稳定,防止弯曲或扭动,以

免加重损伤,采用平托法、滚动法。

(2)移动昏迷伤员,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

思考题:

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2、现场急救基本要求?

3、包扎时应注意事项?

4、如何实施人工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