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672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府2009-2011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社会信息化行动计划…………………………..……14

10、电子社区行动计划………………………….………14

11、信息技能培训行动计划…………………….………15

四、重点建设项目

㈠2009年…………………………………………………15

㈡2010年…………………………………………………17

㈢2011年…………………………………………………20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23

2、建立考核制度…………………………………………23

3、设立专项经费…………………………………………23

4、加强项目管理…………………………………………23

5、强化制度建设…………………………………………24

6、加强队伍建设…………………………………………24

7、营造良好氛围…………………………………………24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

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提高我市开放程度,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省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十五”以来,我市坚持电子政务先行,带动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超过4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5.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80部/百人。

完成光缆主干线5166皮长公里的铺设;

互联网出口带宽从几十兆提高到26G以上。

各大网络本地交换能力达到1000兆以上,实现新余几大信息网络间的高速互联。

城域宽带网已覆盖市区85%以上的大楼和小区,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5%以上。

2、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集中建设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市政务信息网,通过实施省市联网工程、市县联网工程和市直横向联网工程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和市直各部门的网络互联互通,目前市直党政部门已全部接入了市政务信息网,接入单位达106个,我市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已经建成。

以市政务信息网为依托,已建成了25个重点业务系统。

大力推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部门网站建设,全市已有63个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或网页,基本形成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政府网站群。

市政府网站总访问量达5100多万人次,日访问量达1.3万多人次。

市政府网站(英文版)国外浏览者涉及119个国家和地区,总访问量达132万多人次。

3、企业信息化初见成效。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重点指导和支持了新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局域网,全市已有26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新钢公司已被省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列为全省11家设计制造一体化“甩图纸”、经营管理信息化“甩帐表”示范企业之一。

启动“商务领航”活动,加盟的中小企业已达到630多家,600多家中小企业、4000多户电话开通了体现企业形象和宣传企业产品的企业彩铃业务,宽带接入在中小企业的渗透率达到95%以上。

4、农村信息化有效推进。

促进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农村固定电话覆盖率达100%、用户普及率为35%,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为100%以上,村委会宽带覆盖率达90%以上。

全市85%的村委会、44.7%的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8.3%。

组织开展了村村上网工程试点工作和“信息化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市已有30多个村委会建立了信息服务点,形成了一个比较健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构架,信息进村入户取得初步成效。

5、各领域信息化步伐加快。

建成了全市教育城域网,建立了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

全市税收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联网,税收制度实现了由专管员专管制向征税人自动申报制转变。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做到了计算机管理,实现省、市、县局和工商所四级联网,并且提供公众在线查询服务。

建成了城市电子监控系统,增强了城市防控能力。

建设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城市人口管理水平。

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主机为中心的电子联行“天地对接”系统,实现支付信息从汇出行到汇入行以及资金实时清算的全过程自动化处理。

6、信息产业不断壮大。

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已有20多家,总投资322余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以光伏产业、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产品、电子材料、软件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

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28.7亿元。

由新余经济开发区申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核推荐,省信息产业厅于2008年1月授予新余经济开发区“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称号。

2008年,全市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亿多元,网上交易、网络广告、网上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发展较快。

虽然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市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差距比较大。

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市直单位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在整体上,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在部分领域和地区应用效果不够明显;

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信息资源开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滞后,行业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水平低。

三是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数字鸿沟有所扩大。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乡和行业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新因素。

五是体制机制不顺。

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

县区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信息化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六是信息化人才比较缺乏。

信息化人才总量不足,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急需的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高水平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口相当大,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内国际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脉搏,积极应对信息安全挑战,抓住历史机遇,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信息化。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信息化。

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信息化,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推进信息化,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信息产业为重点发展信息化,以惠及全民为宗旨普及信息化,信息化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为把新余建设成中部地区有特色的城市和江西亚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传统通信网络的宽带改造,优化网络布局,积极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转型,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及无线城市,不断提高大容量信息化网络的覆盖率、利用率和可靠性。

建成比较发达的信息通信设施,形成覆盖全市的宽带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在规模、技术、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推动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互联互通、网络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2、电子政务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电子政务从简单应用向纵深发展,建成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应用大平台,实现全市党政机关网上协同办公和公文传输电子化,100%的局委办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信息,100%的局委办应用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100%的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90%的政府机关提供网上为民服务,100%的政府行政许可事项和办事事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

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显著进展。

重点行业企业信息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30个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企业,70%以上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4、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

农村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显著提高,100%的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点。

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村经济信息的网上服务。

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5、社会公共事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10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市民可充分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互联网普遍进入家庭,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5%,网上购物、娱乐、通讯、教育、学习和研究等普遍应用,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原则:

1、先党政机关、后企业农村。

党政机关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要率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社会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党政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信息化在企业、农村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新余整个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促进作用。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加强统筹规划,发挥政府在整体规划、协调推进、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市与县区、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的关系,加强各方协调与合作,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程,实现应用、技术、产业、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推进。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分步组织实施,实现应用与建设、需求与投入的相互协调统一。

3、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加快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产权政策和分配政策。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采用市场化手段,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社会和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促进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统一标准、资源共享。

加强信息化规章、标准、体系建设。

在网络建设、信息交换、系统集成、网络产品的选购、应用系统的开发等方面统一标准规范。

努力改变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现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基础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5、先进实用、保障安全。

密切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进展。

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范并重,确保政府、企业、个人的信息安全。

为实现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保证我市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制定和实施以下行动计划。

1、无线城市行动计划。

无线城市,就是在整个城市的范围内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

无线宽带网络,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再需要连接网线就可以实现联网。

建设无线城市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可以显著提高城市的效率,方便市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建设无线城市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实施、注重应用”的模式进行,推动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2、电子政府行动计划。

围绕创建最优政务环境,根据政府职能转变、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业务管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公共服务三方面搭建电子政府框架。

重点推进网上联合审批、应急指挥和管理、部门协同办公、政府信息开发利用、政务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领域的应用,基本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政务流程网络化、办公过程无纸化、审批服务一体化,提高电子政务决策服务、应急指挥、协同办公和公共服务水平。

3、政府网站建设行动计划。

100%的政府部门建立网站。

把政府网站建设成“展示新余的窗口,政务信息公开的阵地,为民办事的平台,联系群众的桥梁”。

为此,要依据《新余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一是加强日常监测。

安排专人对县区政府网站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督促纠正。

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每月对县区政府网站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运行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对有问题的网站,及时下发《督办通知单》,限期整改。

三是建立网站绩效评估制度。

每年对县区政府网站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发布绩效评估报告,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4、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行动计划。

着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钢铁、电力、纺织等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5、电子商务行动计划。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中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

加快信用、认证、标准等支付建设,完善结算清算信息系统,注重与国内国际接轨,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式。

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

6、物流业信息化行动计划。

积极扶持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社会化、标准化和一体化。

建立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采集、交换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整合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与全国大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物流通关的电子化管理。

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信息化。

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

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网上银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

7、城市数字化管理行动计划。

建设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和网络化,构建城市综合基础地理、就业、治安、社区、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基础数据的数字化环境。

建成城市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覆盖全市的多用途、多比例的地籍、房地产等基础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

加快城市市政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实现城市地下管网集约化建设和管理。

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

8、“三农”信息服务行动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城乡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

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

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逐步在行政村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通过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多种途经培养农村信息化应用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9、社会信息化行动计划。

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

促进医院和医疗信息化,推进病历管理数字化,发展规范化的医疗和药品网上咨询及服务,逐步推进远程医疗;

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信息化,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积极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等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料馆和音像馆等,推进体育信息化。

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与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推动社会保险、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等系统的整合,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化“一卡通”。

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屋、企”关联动态管理,提高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10、电子社区行动计划。

结合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建成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便民服务系统。

城区居民小区,要逐步实现宽带入户,家庭上网,加快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在社区应用的“三网融合”进程。

引导开发商对新建居住小区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工程,带动家电设备联网,促进家庭信息化。

要丰富家庭上网应用服务的内容,增加信息服务产品,培训社区网站管理员。

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降低用户上网门槛,向社区居民普及上网知识和技能,迅速扩大上网用户规模。

建设一批以人为本、设施齐全、技术先进、服务周到的信息化示范社区。

11、信息技能培训行动计划。

将信息技术技能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市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落实十一项信息化行动计划,按照先党政机关、再企事业单位、后农村的顺序,分年度建设信息化重点项目。

㈠2009年

1、建设全市党政机关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使用全市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

(责任单位:

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信息办)

2、完善全市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逐步将各部门所有办事项目纳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在线办理。

市监察局、市信息办、市法制办、市编委办、市行政管理委)

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直各部门通过该平台统一发布政府公开信息,保障《新余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实施。

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信息办;

协助单位:

政府各部门)

4、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党委系统业务网。

市委办;

市信息办)

5、建设新余电子口岸,以提高外贸进出口通关、现代物流活动效率为目标,口岸相关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实现物流全程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形成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大通关电子平台。

新余海关;

市外经贸局)

6、建设江西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余市子平台,整合符合统一数据规范要求的科技信息资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面向基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服务。

市科技局)

7、完善市政务信息网,建设市政务信息网扩容工程,扩容新增市政务信息网带宽,推动二级单位接入市政务信息网;

建设市政务信息网乡乡通工程,将乡镇(办事处)的局域网接入市政务信息网统一网络平台。

市信息办;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

8、建设信用新余网站,着手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建立政府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信息办、市人民银行、工商、质监、国税、地税)

9、完善房地产基础数据库和市场数据库,强化测绘信息化管理及楼盘表的信息化管理。

建设二手房网上备案系统,为住户、中介行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集服务、管理、数据统计、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建设从业主体管理系统,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评估机构、经纪机构、物业公司、拆迁公司等管理。

市房管局)

10、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增值业务服务。

市信息办、通信营运商)

11、建设新余无线城市,实现城市主要地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12、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意见,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典型。

市信息办、经贸委、中小企业局)

13、推进信息化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加快互联网进村入户进程,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100%。

通信营运商)

14、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举办市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培训班1期,副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班5期。

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全面培训(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市人事局、市信息办,市政府各部门)

㈡2010年

1、以市政务网为依托,建设具有对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内各单位的电子文档网络管理系统,保障电子政务核心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

市档案局)

2、建设四级联网实时在线运行的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实时显示全市土地与矿产资源动态的数字系统。

市国土局)

3、建设GPS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公交车辆运行调度和监控,实现车辆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过程监控跟踪、自动排班、自动报站、统计决策和信息发布等过程的全自动化管理。

市建委)

4、建设供水营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营业厅综合MIS系统,将业务、收费、抄表、查询等每一个管理环节有机结合,成为用户方便、企业增效、形象良好的服务窗口。

5、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理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

市城管执法局;

建委、房管、国土、公安)

6、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建设语音服务系统、电脑网络系统、完善电视采编制作系统,通过电话、电脑、电视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数字差距,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农业局)

7、建设市、县(区)气象可视会商系统,建立覆盖全市一县四区气象工作机构到市气象局的可视会商系统,进一步提高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满足精细化气象预报需求。

市气象局)

8、建立交通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