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多选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34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学多选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多选题.docx

《教育学多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多选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多选题.docx

教育学多选题

教育学复习题二——多项选择

ABCD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手段D、教育内容

ABC2.对教育的本质说法正确的有()。

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C、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D、教育是培养人的个体活动

BCD3.依据教育活动的范围,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A、个体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BD4.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教育的教学规律问题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C、教育目的问题D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ACD5.有关教育的起源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A、生物起源说B、动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ABCD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A、教育服务于生产和生活B、平等性C、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原始

ABCD7.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有()。

A、教育学的萌芽B、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C、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D、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ABD8.教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的()。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

AB9.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可以分为()。

A、正规教育B、非正规教育C、实体教育D、虚拟教育

AD10.在独立形态教育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如()等,其代表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A、夸美纽斯B、柏拉图C、杜威D、赫尔巴特

ABCD11.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手段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ABCD12.以下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的有()。

A、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D、学校教育实行灌输与体罚的教育方法

ACD1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

A、勒图尔诺B、孟禄C、桑代克D、沛西·能

ABC14.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人口对教育的制约B、政治对教育的制约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D教学形式对教育的制约

BCD15.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A、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B、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制约C、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D、人口层次对教育的制约

ABCD16.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A、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B、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C、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D、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ABCD17.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包括()。

A、教育普及化B、教育国际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终身化

ABCD18、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

A、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目的B、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生产力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D、生产力发展制约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ABCD19.教师素质现代化包括以下内容()。

A、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B、教师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C、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D、教师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AB20.教育功能从作用对象上看可分为()。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正功能D、负功能

BC2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为()。

A、个体享用功能B、个体社会化功能C、个体个性化功能D个体适应性功能

ABCD22.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ABCD23.教育人口功能的表现()。

A、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B、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C、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D、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ABCD24.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A、维系社会政治稳定B、促进社会政治变革C、培养社会政治人才D、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ABC25.教育经济功能的表现()。

A、提高劳动者素质B、促进经济增长C、推动科技发展D、维护社会稳定

ABCD26.教育文化功能的表现()。

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选择功能C、文化交流功能D、文化创新功能

ABCD27.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基本性B、稳定性C、内隐性D、个体性

ABC28.下列属于人的智力素质的品质有()。

A、感知力B、记忆力C、想象力D、兴趣

ACD29.认知过程,即图式的变化过程包括()。

A、同化B、感应C、顺应D、平衡

ABCD30.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BCD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确定了儿童的发展具有()的特征。

A、创造性B、主动性C、普遍性D、阶段性

BC31.美国心理学卡特尔认为智力包括()。

A、一般因素B、流体智力C、晶体智力D、特殊因素

ABCD32.智力发展的几种理论有()。

A、双因素说B、群因素说C、三维结构说D、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

BCD33.科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

A、预设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

ABCD3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性包括()。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ABCD3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B、环境C、活动D、教育

ABCD36.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包括()。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C、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大小不同,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D、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ACD37.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A、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B、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C、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本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D、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BC3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是()。

A、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B、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C、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D、学校教育是促进个体有效发展的唯一途径

ABCD3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表现为()。

A、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B、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C、家庭环境的因素D、社会发展状况

ABCD40.学校教育的独特性体现着以下方面()。

A、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B、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C、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D、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BCD41.人的本质包括()。

A、人的劳动本性B、人的自然本性C、人的社会本性D、人的个性本质

ABCD4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关系因素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ABC4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表现为()。

A、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宽泛B、教育方针不仅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C、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质量规格方面要求更明确D、教育方针包含于教育目的

CD44.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存在两大派别()。

A、自然主义论B、活动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ABD4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凯兴斯泰纳

ABC4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纳托普B、凯兴斯泰纳C、涂尔干D、卢梭

ABCD47.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

ABCD48.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社会条件()。

A、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B、消灭旧的分工C、缩短劳动时间D、实施全面教育

ABCD4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表现在以下()方面。

A、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B、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C、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D、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ACD50.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包括()。

A、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B、明确改革方向,提高大学生的比率C、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ABCD51.全面教育由()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BCD52.德育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A、法律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品德教育

ABCD53.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常识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劳动教育D、社会公德教育

AB54.智育基本内容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A、基础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ABCD55.以下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的有()。

A、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技术B、手工艺性的劳动技术C、工农业生产性的劳动技术D、社会服务性的劳动技术

BCD56.教育制度的特点有()几方面。

A、非独立性B、规范性C、历史性D、主客观统一性

ABCD57.学校教育制度受()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C、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D、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ABC58.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制D、多轨制

ACD59.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三个结合的办学宗旨,分别是:

()。

A、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B、强制性和弹性相结合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ABCD60.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重视早期教育,将学校教育纳入学制系统B、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延迟义务教育年限

C、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D、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产学合作化

ABD61.终身教育的特点包括()。

A、普及性B、民主性C、强制性D、教育的连贯性

ABCD62.我国的学制系统包括()。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ABCD63.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别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A、普通学校B、职业技术学校C、成人学校D、特殊教育学校

ABC64.依据教育对象的学习时间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A、全日制学校B、半工半读学校C、业余学校D、成人学校

ABCD65.下列选项符合中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新动向的有()。

A、基本普及学前教育B、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C、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加快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ABCD66.下列选项符合我国学者施良方对课程概念的分类的有()。

A、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B、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C、课程即学习经验D、课程即社会改造

ABCD67.活动课程具有的特点是()。

A、主体性B、乡土性C、综合性D、经验性

BCD68.活动课程的优点包括()。

A、教学内容逻辑性强,易于学校组织教学评价B、开阔学生思维,打破传统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C、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课程要适合学生兴趣D、培养学生自律性、创造性,促进个性发展

BC69.分科课程的缺陷表现为()。

A、忽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逻辑性B、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C、容易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广度D、不利于组织教学评价

ABCD70.综合课程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A、关联式综合课B、融合式综合课C、广域式综合课D、问题式综合课

BCD71.以下属于隐性课程的有()。

A《中学生选读》B、学校建筑C、行为规范D、人际环境

ABC72.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包括()。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强制性

ABCD73.课程计划制定的原则()。

A、指导思想明确B、保证实现培养目标C、整体性D、稳定性和灵活性

ABD74.“新课改”的教材观是教材的()。

A、多样化B、选择性C、特色化D、高质量

BC75.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是()。

A、开放性原则B、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C、逻辑性与可接受性的统一D、计划性原则

ABCD76.教材编写要注意体现以下特点()。

A、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B、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C、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D、为创造性教学留出余地

BCD77.“新课改”呈现出()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三级课程”样态。

A、社会B、国家C、地方D、校本

ABC78.国家课程的特点包括()。

A、权威性B、多样性C、强制性D、可选择性

CD79.在进行课程资源筛选时要注意的原则是()。

A、创新性原则B、逻辑性原则C、优先性原则D、适应性原则

ABD80.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可以将课程评价分为()。

A、决策性评价B、研究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工作性评价

BCD81.根据评价的不同功能可以将课程评价分为()。

A、决策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ABC82.课程评价中的他人评价包括()。

A、领导评价B、社会评价C、同事评价D、自我评价

ABCD83.下列属于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的是()。

A、与奖惩制度挂钩B、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C、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D、科学性

ABC84.教师的自我评价中,根据评价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过程性评价

ABCD85.教师自我评价的一般程序包括()。

A、前期准备B、自我评价C、征求意见D、总结经验

ABCD86.课程评价过程中学生评价的方式主要有()。

A、发展性学生评价B、档案袋评价C、表现性评价D、学生自我评价

CD87.课程评价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包括()。

A、过程性评价B、表现性评价C、发展性教师评价D、教师自我评价

ABC88.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特点的有()。

A、隐蔽性B、广泛性C、非预期性D、自发性

AB89.教学是由()组成的活动。

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D、教学媒体

ABCD90.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发展性B、互动性C、目的性D、实践性

ABC91.大家广泛认可的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师B、学生C、教材D、环境

BCD92.以下属于教学内容的特点的有()。

A、新颖性B、科学性C、基础性D、时代性

ABD93.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有()。

A、社会B、受教育者C、教师D、知识

ACD94.优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教学的“再创造”,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A、教学目标是首要B、改造创新是重点C、精心选择是关键D、删减和整合是保障

ABCD95.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阶段()。

A、心理准备阶段B、感知、理解知识阶段C、巩固、运用知识阶段D、评价学习结果阶段

BC96.历史上,关于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曾有两种论争,分别是()。

A、唯知识派B、实质教育派C、形式教育派D、唯能力派

BCD97.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有()。

A、思维B、兴趣C、情感D、动机

ABCD9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D、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ABC99.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有几种学说()。

A、结构说B、程序说C、方法说D、系统说

ABCD100.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以下()类型。

A、信息加工模式B、个性教学模式C、合作教学模式D、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ACD101.下列属于乔伊斯和韦尔教学模式分类中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的有()。

A、皮亚杰的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B、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C、加涅的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D、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ABCD102.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应具备的因素有()。

A、理论基础B、目标C、实现条件D、活动程序

ABC103.乔伊斯和韦尔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有几种变式()。

A、接受学习模式B、选择学习模式C、无序材料学习模式D、活动教学模式

BCD104.需要从以下()方面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

A、教学方法的新颖性B、教学方法的目的性C、教学方法的交互性D、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ABD105.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练习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

ABCD106.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BD107.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可以将学习分为()。

A、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发现学习

BCD108.发现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

A、创造性B、主体性C、能动性D、独立性

ABC10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性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式学习D、接受式学习

ACD110.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

A、能够系统的传授知识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C、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D、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ABCD111.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A、教学目的要明确B、准备要充分C重视现场指导D、及时总结

BCD112.教学组织形式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A、班级授课制继续保持其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形式B、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C、座位排列多样化D、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化教学

ABC113.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的新特点。

A、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B、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C、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D、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AB114.对话教学的实现方式包括()。

A、引发兴趣,打开对话教学之门B、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C、关注教学效益D、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BC115.对话教学思想的代表学者有()。

A、魏书生B、弗莱雷C、钟启泉D、杜威

CD116.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特点有()。

A、提高教学适应性B、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C、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D、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

ABC117.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特质。

A、非线性B、创造性C、开放性D、实践性

ABD118.生命化教学的特征包括()。

A、关注生命的体验B、教学的交往互动性C、教学的非线性D、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ABC119.人的品德,从其基本构成来说,主要有()几个方面。

A、价值内容性的要素系统B、心理性的要素系统C、行为性的要素系统D、生理性的要素系统

ABCD120.培养德育所涉及的目标主要有()。

A、社会价值内容类目标B、品德心理类目标C、品德行为类目标D、品德能力类目标

ABCD121.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把握以下()基本问题。

A、注意把德育目标具体化B、注意把德育目标变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C、注意德育目标实现措施和机制的不断强化D、自觉为德育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BCD122.德育内容在实践上需要解决好以下()等问题。

A、德育内容的实现问题B、德育内容的选择问题C、德育内容的组织问题D、德育内容的体现问题

ABD123.在教育实践中,德育过程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A、独立的德育过程与非独立的德育过程B、总体的德育过程与具体的德育过程C、文本的德育过程与非文本的德育过程D、集体的德育过程与个体的德育过程

ABCD124.德育过程的特点包括()。

A、引导性和规约性B、协调性和整合性C、社会性和实践性D、渐进性和反复性

ACD125.下列属于德育过程操作特性的有()。

A、德育过程是心灵交往之教B、德育过程是传授知识之教C、德育过程是促进内生之教D德育过程是引发感悟之教

ABC126.下列选项中符合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的有()。

A、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B、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C、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BCD127.德育实施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具体包括()。

A、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长善救失D、疏通引导

ABC128.德育方法在实践中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握()。

A、要注意研究和利用影响方法有效性的因素B、要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发挥方法的整体效应C、要处理好方法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D、要保证传统德育方法的有效地位

ABCD129.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多种多样,比如()。

A、认知明理法B、心理咨询法C、榜样示范法D、陶冶教育法

ABCD130.德育方法中心理咨询法的方式可以是()。

A、现场咨询B、匿名咨询C、通信咨询D、专题咨询

AC131.教师职业产生以()为基本条件。

A、学校产生B、文字出现C、剩余产品出现D、从事脑力劳动

ABC132.教师职业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A、传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B、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和道德价值的作用C、对个体的潜能和智力培养的奠基作用D、按照个人意志传播各类文化的作用

ABCD133.以下属于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的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ABCD134.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

A、教育权B、发展权C、报酬权D、参与权

ABCD135.教师应承担以下义务:

()。

A、为人师表B、执行教学计划C、关心、爱护学生D、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

ABC136.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有以下()阶段。

A、职前阶段B、入职阶段C、在职阶段D、退休后阶段

ACD13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

A、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B、被动接受学习C、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D、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涵养教学智慧的途径

ABCD138.通常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A、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AC139.班级组织的功能有()。

A、社会化B、改革性C、个性化D、活动性

ABCD140.《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

ABCD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