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7353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docx

小初高学习浙江省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十一

浙江省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十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规划,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基本实现雾霾(mái)严重城市化地区的散(sàn)煤供暖清洁化。

同时,未来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清洁取暖项目,并逐步降低取暖用电价格。

B.封建主们很快就发现了金融业中的放贷虽然令人憎(zēng)恶甚至会受到教会方面的谴责,但是利润巨大,于是他们就把原本卑贱的犹太人当做了自己谋取暴利的“白手套”。

C.追根溯(sù)源,绵延至今的巴以冲突根子就是这份贝尔福宣言埋下的,它虽然让犹太人再次有了一个“祖国”,也因此创造了许多人类文明的奇迹。

但是最简单而现实的问题是中东的困境何时是一个尽头?

D.在西安,当人们徜徉在风光旖(yī)旎的曲江池畔和巍峨肃穆的大雁塔旁,无不陶醉在周边精美的建筑群与名胜古迹和谐共生所带来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这座古者的热爱和眷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走到沙漠中间的一个沙丘上,那个阿拉伯人忽然坐下来,我才发现,太阳开始落山了,我激动地坐在旁边,和他并肩一起,看着大红日一点点一寸寸地移向沙漠内部——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了吧。

(乙)细沙侵吞落日,落日投入沙漠的怀抱……再次想起小王子曾经说过,悲伤的时候就来看日落,有一次他连续看了43次日落。

如今,我带着满心的欢喜,看了一次日落,仅此一次,我想曾经发生在内心的阴霾和伤感从此涣然冰释,和这一次的落日一起,都被侵吞进沙漠了吧。

就像我的名字,被镶嵌在细沙中,永远留在撒哈拉,虽然很快风沙就会将其掩盖,很快沙漠又会恢复原状,仿佛什么人都没来过,仿佛谁都没有看到的样子,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我的名字暗藏其中。

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

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的梦想成真。

(丙)沙漠中的旅行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喧嚣。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侵吞B.涣然冰释   C.镶嵌   D.喧嚣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每月科学流言榜”于2014年1月发布第一期。

其公布的伪科学榜单,是对科学误区的及时纠正,不仅能避免伪科学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还有利于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自觉抑制伪科学命题。

B.一些评论家指出,很多中国留学生来到北美求学,但其中一些人缺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动力,这是因为他们对北美化、制度和社会特点的了解限于浮光表面所导致的。

C.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中的紫菜粉丝都是塑料做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因此大众更需要建立起科普知识的辨别能力,同进也要自觉承担起净化网络的责任。

D.从前,麦面与大米只是充当满足口腹之需的主食。

两宋时期,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人们的饮食需求开始从胃的低层次上升到舌尖的高层次,麦面与大米逐渐被开发成口味更加丰富的风味小吃。

5.请阅读下列材料,要求答题(3分)

  当前教育行业正在兴起这样一种趋势:

互联网教育已是成熟行业,不过与互联网教育强调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互通不同,教育科技则是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区块链等技术,来解决老师、学生和家长三大参与角色的痛点,从深层次改变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2018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要从注重基础技术的概念验证阶段,进入场景落地的商用化阶段。

各种开源框架的出现和人才加速流动,则会让AI技术从少部分公司的特权变为各行各业的标配。

本身就已是内容和数据驱动的教育行业,将会成为最适合AI技术落地的场景之一。

从国内主流教育巨头的表态也可以看出,2018年教育科技的布局特别是智能教育的探索,会是行业的重点方向。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20个字)

6.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斯蒂芬·威廉·霍金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然而他却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现在假设霍金获得了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请你根据以下材料为霍金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他在全身瘫痪后,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要求:

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语言简洁、得体,感情真挚。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四五年前开始,温州康宁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叶敏捷发现诊室里多了一些特别的求医者。

他们是和叶敏捷年纪相仿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前来求助。

这些孩子不上学、不恋爱,在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却退缩到自己房间里。

有的隐蔽在家中几个月甚至几年,年满二十岁之后,依然足不出户、与世隔绝。

“就像一个把自己拼命裹在茧丝里的幼虫,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叶敏捷说,唯一与外界接触的时刻,是这些孩子出来拿父母放在门口的食物,拉开房门取托盘的一瞬。

迫不得已时,也只通过手机信息或字条与家人交流。

随后,他发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中也报告过大量案例。

2016年9月,日本内阁府估算,全国15-39岁的人群中,约有54万“茧居族”,这些年轻人通常来自中产家庭,男性居多,开始茧居的平均年龄为15岁。

日本医师齐藤环是这一现象最为权威的研究者之一。

在这一问题尚不严重的二十世纪末,他就预见这会成为发达社会的严重问题。

齐藤环是这样定义的:

三十岁以下青年,在家足不出户,与社会互动脱节的情况持续六个月以上,且主要成因并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文献发现,西方国家将其命名为“社会退缩”(socialwithdraw)。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不属于某种单一疾病,而和多种精神心理障碍有关。

叶敏捷说,大部分茧居少年是因为恐惧人际关系、内心压力过大或各种焦虑心理。

有的达不到抑郁症的程度,但内心说不出的挣扎不安,让他们无法转变到自我负责的成人状态,从而退行为需要照顾的儿童状态。

糟糕的是,很多父母为了面子,往往甚至数年之后才走进精神心理科。

而劝说孩子就医则更难。

叶敏捷的一位好友是中学校长,直到儿子已经在家茧居三年才向他求助。

16岁的欣悦是叶敏捷的病人之一,重度抑郁伴有自杀倾向。

刚接触这个孩子的时候,连叶敏捷都感到“十分绝望”。

欣悦出生后,父母工作太忙,一直是爷爷奶奶照顾。

小学之后,由老师代为托管。

到了初中,她已经变得非常叛逆,上网成瘾、厌学,并不断与父母产生冲突。

此时,父母终于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不顾一切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开始严格管教。

但却适得其反:

孩子越来越沉默、抗拒、消极。

最终,欣悦花了一年的时间,偷偷收集重金属汞,存够剂量后,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自杀。

叶敏捷被这样的逻辑缜密、思维清晰的自杀方式吓到了。

抢救回来的欣悦开始了住院治疗,但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只是无休止地看着手机。

“要打破这个系统,必须要家庭一起参与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说,最大问题是家庭单元缺失,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感情链接,造成了孩子在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文化上的冲突不断。

(节选自袁端端《抑郁症冰山》南方周末2018年2月1日版)

7.关于茧居少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内阁府估算,全国15-39岁的人群中,约有54万“茧居族”,这些年轻人通常来自穷困家庭,多为男性,开始茧居的平均年龄为15岁。

B.“茧居族”主要是指三十岁以下青年,在家足不出户,与社会互动脱节的情况持续六个月以上,且主要成因并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

C.“茧居族”往往不上学、不恋爱,在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龄,却退缩到自己房间里。

有的隐蔽在家中几个月甚至几年。

D.“茧居族”在年满二十岁之后,依然足不出户、与世隔绝。

他们迫不得已与外界接触时,也往往只通过手机信息或字条与家人交流。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无法被劝动去就医,而他们的父母往往为了面子,一开始也不会走进精神心理科去就诊。

B.孩子患上抑郁症主要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孩子或者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由老师代为托管。

他们与父母之间有很大的隔膜,关系也非常紧张。

C.茧居少年都会恐惧人际关系、内心充满挣扎与不安,他们无法转变到自我负责的成人状态,从而退行为需要照顾的儿童状态。

D.等到父母意识到孩子抑郁症的严重性,他们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严格管教,不顾一切地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而这往往适得其反。

9.从全文来看,要避免自己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做?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贩鱼人

江少宾

①鱼挑子太长了,贩鱼人试了三次,后面的一大筐鱼就是拐不进来。

当贩鱼人抓着鱼筐上的绳索,反复调整着姿势,准备第四次上车时,公交女司机终于失去了耐心,不过她并没有绝尘而去,在关上前门的同时她又打开了后门。

挑着这样一副鱼挑子,他只能从后门上车,到前门补票。

同大多数时候一样,车厢里的乘客都自觉地为他让出一条通道,如果实在让不出来,大家也会帮他传递月票,传过去,再递回来。

贩鱼人不安地接受着大家的好意,额头上滚着一层汗,黝黑的脸上浮着一丝卑微的笑容。

偶尔,还有人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大部分都是学生和刚刚入职的年轻人),他千恩万谢着,贴着鱼筐坐下来,一只手紧握着扁担,仿佛它随时会飞掉。

②也有不许贩鱼人上车的司机,我亲眼目睹的一次,发生在盛夏的一个早晨。

那个年轻的司机戴着墨镜,嚼着口香糖,青春疙瘩集结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贩鱼人在他的注视里小心翼翼,但最后,贩鱼人还是放弃了努力,准备像往常一样走后门。

就在贩鱼人挑着挑子,快步走向后门时,“墨镜”突然启动了公交车,盛夏的站台上滚过一片烟尘。

这公然的欺骗让他措手不及,却又无计可施,看着绝尘而去的公交车,好半天之后,贩鱼人才从肩上缓慢地卸下了挑子。

尘烟终于散去,赤日炎炎。

站在他的身边,我听见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黝黑的脸被熊熊燃烧的怒火烧成了猪肝色。

一串串密集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

我原以为他胸腔里奔突的火山即将爆发,他会暴跳如雷,装腔作势地挥舞着扁担;或者恶毒地诅咒,喷射而出,像一梭梭呼啸的子弹;最不济也要飚几句“国骂”,以平复内心的愤懑,但最终,他既没有动粗,也没有骂娘,只是一个劲地哆嗦着嘴唇,浑身像筛糠一样……赤日炎炎,我一面不安地注视着这一切,一面翘首盼望着下一趟公交车。

③好在,等车的人大多目睹了事情的经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谴责司机的言而无信,一面又安慰着义愤填膺的贩鱼人。

这时候,他终于慢慢地恢复了平静,连声附和着大家的谴责,大家骂一声,他也跟着骂一声,仿佛他自己羞于开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骂人。

最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鱼挑子吸引了过去,一头是活蹦乱跳的泥鳅和拇指粗的黄鳝,一头是半尺长的鲫鱼和草鱼。

天气太热了,贩鱼人的焦虑溢于言表,他解开鱼挑子上一只大号的矿泉水瓶,粗糙的大手捏了捏,瓶盖处便射出一条亮亮的水线,鱼筐里响起“呲”的一声。

泥鳅欢快地蹦跶着,鲫鱼和草鱼甩了甩尾巴,只有黄鳝,始终在鱼筐里扭动。

“望着像是野生的,可是野生的?

”贩鱼人微笑着点了点头,就有大爷大妈问起了价格,但贩鱼人语焉不详,继续追问,他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④见的次数多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也愿意帮他说几句好话,助他顺利地登上公交车。

早一分钟出发就能早一分钟到达,就意味着可以早一分钟赚钱。

这是贩鱼人最迫切的现实。

若非如此,他大可不必如此奔忙,时时遭人冷眼,处处委曲求全。

⑤在乡下,贩鱼是件力气活,脏,而且苦;在城里,贩鱼的大多是二道贩子,像这种肩挑背扛的贩鱼人,低成本经营,大约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计。

当西风吹黄了梧叶,古庐州短暂的秋天即将来临时,我忽然在移动电视上看到一条令我错愕的消息。

是的,我没有看错,深夜的塘埂上灯光如昼,那个木讷而腼腆的贩鱼人,被一伙人推推搡搡着,反剪着双手。

他一声不吭,眼里满是哀求。

⑥谁能想到呢?

他,居然是个惯偷!

当他像往常一样潜入那片鱼塘,准备收网时,守候多日的养殖户们终于联手将他逮了个正着。

他们的愤怒溢于言表,咬牙切齿,想打,又不敢公然施暴。

不远处,幽蓝色的警灯呜呜呜,在夜空中一刻不停地闪烁。

⑦车厢里人声嘈杂,乘客们无动于衷,对他们来说,那个耷拉着脑袋的可恶的惯偷,只是一个罪有应得的犯罪嫌疑人。

只有我,内心纠结,五味杂陈,久久无法平静。

10.文中多处细节富有表现力。

请赏析第②段中划线部分的细节描写。

(4分)

11.联系全文,尝试分析贩鱼人的形象特点。

思考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6分)

12.“我”为什么在知道贩鱼人是惯偷后,“内心纠结,五味杂陈,久久无法平静”?

(6分)

13.文章结尾写这个贩鱼人是个“惯偷”,是否出人意料?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赠医潘况秀才序

[宋]刘攽

始,潘君以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

于是,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相有病于未病,治已病于无病。

”“潘君视隐如显,视远如迩。

色喻于目,脉喻于指,声喻于耳,三者并用,药至病去,所谓国能也!

他日往,则疾病之至者益多,日数十百人。

则又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守学固而处心平,不以人之向己而喜,不以人之去己而沮,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所谓有道者也!

他日又往,则疾病之至者无算,举京师之人将迁焉。

则又有知潘君者曰:

“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呜呼!

天下之事,莫难于持久。

持久则善恶自效,贤不肖袭馈。

若潘君者,自始及终,三誉益隐,人之从之者,百倍于初。

岂非真贤也哉!

今夫世之为医者,诵数守法,哜甘调辛,未有少得也,则嚣嚣然以谓已足,于是以人之生死侥幸,以济其不仁之心。

设危辞诡说,以恐喝富贵之人,捩其手足而邀之财,得金玉钱帛,满意盈欲,乃欲从事。

益投毒药,与病相违,使其不自聊赖,然后徐徐解治,幸而不死者有矣,则固以为己功,而妄仞其名,厚求拜谢,以复其劳。

若其不活,则其所得金帛固多,恬然持去,不自愧耻,其视贫贱无势者,则傲然不顾。

世皆曰医贱,与佣徒鬻卖者钧,岂医之实若是哉?

昔岐伯、和、缓①之能,乃通于治国修身之际。

呜呼君子,孰能矫正之者?

若潘君者,其复何尤。

呜呼!

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

仆感潘君守道,出于流俗,故作叙以示知者。

(有删改)

[注] ①岐伯:

古代名医,相传是黄帝时人。

和:

医和;缓:

医缓;两人均为春秋时代名医。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泛然唯吾所以自任而已泛:

淡然,淡定

B.哜甘调辛哜:

调节

C.捩其手足而邀之财捩:

扭转

D.与佣徒鬻卖者钧钧:

一样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疾病之至者无算入则孝,出则弟

B.人之从之者,百倍于初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以济其不仁之心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D.则其所得金帛固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况医术高明,通过望闻问切就能看出出于潜伏期还未发作的病症,受到大家的赞誉。

B.在潘况眼中病患人人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因此前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可见他是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人。

C.文章通过对潘况行医的介绍,最终目的在于赞扬潘况高超的技术和优良的道德作风,同时批判当时社会上庸医的恶劣行径。

D.作者用逐层渲染的方法详细地描写潘况受信赖的过程并转述他人的述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始,潘君以术游京师,疾病之至门者日数人。

(4分)

(2)若潘君者,其复何尤。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8分)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9.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画面?

请简析(2分)

20.下阕词人在写离别后无穷无尽的离愁时,用了哪些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材料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道德经》)材料二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1.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道家、儒家的治世思想。

(2分)

2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两家治世思想的看法。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4)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

(王勃《滕王阁序》)

5)▲,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2018年1月,一篇《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信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热转。

写信人化名为王猛,某省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生、美国名校研究生,他痛陈父母从小到大对他“过度关爱”“肆意操控”,比如他的衣服都要按父母的喜好来置办;他想学自己感兴趣的奥数,可是父母不同意;还有人际交往、学校选择等都不能自己作主。

长此以往,导致他心理障碍,生活能力低下。

这一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认为王猛不孝,作为北大毕业生,连起码的“孝道”都不懂,他不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人认为王猛的父母教育子女有重大失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有错就应该好好反思。

对此事,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

C(A项散(sàn)煤—散(sǎn)煤;B项谋取—牟取;D项旖(yī)旎—旖(yǐ)旎)

2.答案:

B(“涣然冰释”意为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烟消云散”)

3.答案:

C(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冒号,后面两句是对“奇异而刺激”的具体解释。

4.答案:

D(A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有利于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自觉抑制伪科学命题,还能避免伪科学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这是因为他们对北美化、制度和社会特点的了解限于浮光表面”或“这是他们对北美化、制度和社会特点的了解限于浮光表面导致的”。

C项成分残缺,应在“科普知识”前加一个介词“对”。

5.答案:

教育科技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写到“科学技术”得1分,写到“未来教育发展”得1分,句子通顺1分。

6.参考示例:

①霍金是地球人,却属于宇宙,因为他向人类揭示宇宙的起源和奥秘。

平淡无奇的童年没有让他的光彩失色,蜷曲在轮椅中的形象无损他的“王者”之风。

他是生命的斗士,更是一个永远也没无法填满的黑洞。

他如苇草一样柔弱,但却是有思想的苇草。

他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②他被禁锢在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不能写,不能说,只能坐在轮椅上思想,属于他的世界很小很小;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思想在光袤的时空遨游,解开了宇宙之谜,属于他的世界又很大很大。

曲高和不寡,身残志犹坚!

霍金,向宇宙展示了人类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

(一)

7.A【解析】“通常来自穷困家庭”错,应为“通常来自中产家庭”。

8.B【解析】并非所有孩子患上抑郁症主要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

9.①要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交流,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由他人。

②假如孩子有抑郁症的先兆,就要认真面对。

并说服他去医院就诊。

(共4分,每点2分。

(二)

10.①外貌与动作描写,“呼哧呼哧地喘”“烧成猪肝色”“一串串密集的汗珠滚落”等写出贩鱼人被公交车抛下后的无奈与愤激;②以“我”想象中的他会暴跳如雷与现实中的他只是“哆嗦”“浑身像筛糠一样”的反应形成对照,为下文贩鱼人实际上是惯偷的情节作了铺垫。

(答出描写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得2分;写出与“我”的反应形成对照,并考虑到情节上的作用,得2分;共4分)

11.形象:

①地位卑微;②吃苦耐劳;③生活充满无奈:

为生计而奔波,甚至为了生存而去偷窃。

(每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用意:

①作者意在揭示:

人们关注那些卑微百姓的偷窃行为,却忘了正是社会缺少保障才使这些底层百姓生存维艰;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2.①“我”几次目睹贩鱼人等车时的急切,受漠视时的隐忍与接受善意时的不安,将自己放在卑微处;②迫于生存的压力去偷鱼,因偷鱼而糟人们厌恶,处在社会底层的贩鱼人引发“我”的同情与思考;③木讷而腼腆的贩鱼人竟然是惯偷,在他们卑微诚恳的笑容背后竟然隐藏着谎言,这也令我错愕,体现了“我”的纠结、失望与伤感情绪的交织。

(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13.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结尾逆转,与前文所塑造的可怜、穷苦、委曲求全的贩鱼人形象形成了对比,更凸显出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借此深化了文章主题,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深思。

(结合情节思考得2分,结合主旨思考得2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

14.选B哜:

品尝

15.选DA项连词,就/连词,无义;B项介词,比/介词,向;C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D项均为助词,构成所字结构。

16.选C 从文章最后一段中“世之事多类此者,独医乎哉”可知,本文的主旨是借谈论医界情况来谈社会各行各业的不良现象,呼唤众人以先贤为榜样。

17.潘君不为利疚/不为势回/治人以疾病轻重为差/其视富贵如贫贱/视布衣如王公/得千金之谢/犹箪食之馈/所谓士君子也

18.

(1)起初,潘先生凭借医术游历京城,患有疾病上门求医的人每天都有几个。

(得分点:

“以”“之”“日”各1分,大意1分)

(2)像潘先生那样的人,那还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得分点:

“若”“者”“尤”各1分,大意1分)

附:

文言文翻译

起初,潘先生凭借医术游历京城,患有疾病上门求医的人每天有几个。

有了解潘先生的人说:

“潘君能在病人还没察觉有病的时候看出病来,又能通过治疗使已病的人恢复到没病。

”“潘君能像看出近在眼前显而易见的病症那样看出处于潜伏期还未发作的病症。

用眼睛了解脸色,用手指了解脉搏,用耳朵了解声音,三者并用,药到病除,可以说是京城里医术高超的能人!

后来去,(发现)患有疾病上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