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75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情况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然后,我们将招生班级中的82名同学和周边的76名留守儿童从心理的不同方面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我们把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方面,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厌学心理、应试心理、情绪稳定性、环境安全感、自信心理、自我意识心理、信任欣赏他人的心理、坚忍心理等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

对东溪乡以碧溪村为主的八个村的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状况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在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和他们做简单的交流,以及对他们的监护人的进行相关的访谈。

根据收回的问卷和所做的访谈记录,来分析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的想念和担心是人之常情。

他们渴望父母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应有的家庭教育,大多数留守儿童只能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

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凸现。

由于临时监护人不愿管理教育或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造成任意、放纵、随意的性格。

留守儿童情感沟通及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主要如下

(一)情感沟通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和外出父母之间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

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儿童,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沟通明显偏少。

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长,在外务工1年以内的,父亲占35%,母亲占34.78%,在外务工达5年以上的,同意占了很高的比例,父亲占35%,母亲占34.78%,高达56.52%的孩子已经一年多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其中34.78%两年以上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着实令人心寒。

这种状况造成了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严重缺失。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

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据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的时候,留守儿童的年龄都比较小,1-3岁的占26.09%,4-6岁的占39.13%,7-9岁、10-13岁的分别占17.39%、17.39%。

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大多数也都在5年以上,占的比例在35%以上,其中也有外出务工1年以内的,且比例相当。

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比例占到60.87%,同时,也有一小部分的留守儿童很少想念或是不想他们的父母。

2、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

在于个别小朋友的沟通中,我们得知,他的上一次期末成绩,语文63分、数学只有23分,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存在如此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

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都是一年以上回来一次,占52.17%,而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方式主要以电话为主,占65.63%,随后是网络,占21.74%,而且有部分留守儿童说父母出国后,就从来没有和父母联系过,一些年纪小的孩子,连父母的样子的都不知道,并说,如果父母回来了,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

当问到这些留守儿童希望多久能和父母联系一次的时候,39.04%的孩子希望每天都能联系,但同时也有28.57%的孩子表示无所谓。

当问及留守儿童有心里话时最想对谁说的时候,54.17%的孩子选择的是母亲,其次是朋友,占25%,然后是父亲,占12.5%,而对选择对他们的监护人说的只占8.33%,基本上没有人会选择对老师或是同学说自己的心理话。

他们最想的也是和父母住在一起,比例占73.91%

4、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只有少数几位老人是读过书的。

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辅导留守孩子的家庭作业或解答其学习疑难构成严重障碍。

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很多老人说的是当地的方言,听不懂普通话。

另外,我们发现:

不少隔代监护人同时须监护多个留守孩子:

有的属于多胎问题,有的属于父辈一代兄弟姐妹过多,且都外出务工,其留守子女均委托双亲或单亲老人照料。

在我们的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老人带3-4个留守儿童!

无论在精力还是时间上,均无法对多个留守子孙提供具体的学业帮助。

5、老师的偏见与不负责任。

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教师未能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全面反映给监护人和务工父母,且未能将基本的教学方法、主要课堂讲授内容、辅导留守孩子学习的技巧和策略传授给监护人和父母,从而导致监护人和务工父母对于自己的留守子女的学习状况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也无法定位需要重点支持的薄弱领域。

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也是学校和学生家长无法深入沟通的重要原因。

教师对家庭教育的干预或支持得不到受益人,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充分接纳和理解,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过低,往往务农和教学双肩挑,无法在课外时间与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进行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沟通。

在对当地村民的访谈中,我们得知,村民有部分反映这里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负责任。

不管孩子们教的好不好,他们都照片拿工资。

(二)心理状况

1、厌学心理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留守的儿童们大部分都是很好学的,88%的同学无厌学心理,尤其是女孩子。

但也有个别同学偶尔或是经常讨厌学习或经常讨厌做作业。

这是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

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厌恶等;

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出走、辍学;

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等。

厌学症的学生每班都有,各校皆存,但留守儿童这种特殊群体的厌学心理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不趁早解决,将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2、应试心理

数据显示,有4.17%的留守儿童总是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特别紧张、明智担心没有,但总害怕考不好并且讨厌考试。

有45.83%的留守儿童偶尔心里紧张,60.87%的留守儿童明知担心没用,但却偶尔害怕考不好。

其实考试紧张这是很正常,但也不要太紧张,要让适度紧张成为学习的动力,而要尽量避免过度紧张。

面临考试,考生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适度的焦虑对考生有利无害,适度的焦虑能使人提早应对,振奋精神。

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状态,能激发思维,考试效果最好,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考试无紧迫感,无所谓,肯定考不好,而过度焦虑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甚至伴随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头痛、心慌,出冷汗等,严重影响考试的发挥。

3、情绪稳定性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同学偶尔或经常会感到心里烦躁,比例占到了56.57%;

超过一半的同学容易激动、烦恼和心里不踏实;

大部分同学容易感到紧张,且紧张频率较高,有4.35%的留守儿童总是感到紧张或是容易紧张。

说明他们的心态还不太乐观,情绪不够稳定。

由于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很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面对,而年幼的他们对承受超乎他们年龄和想像的事,自然会有情绪。

情绪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不良的情绪不仅导致心理疾病,还可导致生理疾病。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

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

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

4、环境安全感

数据显示,大部分部分儿童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或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只有4.17%的儿童总是感到害怕、心神不定或是心里有事。

很少有人觉得别人想占他便宜,76%的人无这种感觉。

这说明东溪乡的整体社会环境还可以。

他们都是本地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理所当然应该感到安全,但有超过一半人,比例占59.33%,心里总觉得有事发生。

这又说明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还不够满意,觉得不够安全。

通过实地观察,我发现东溪乡仅有一条主干道比较窄,有很多的转弯,而且经常下雨,导致路面湿滑,车辆很容易发生事故,对儿童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一些贪玩的留守儿童还喜欢在水边玩耍,由于没有大人的时刻监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淹死,这种悲剧也确实发生过。

安全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是生存的最基本保障。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素之一。

希望社会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5、自信心理

数据显示,有过一半的学生感到前途有希望,他们很乐观,很自信,这种心态是非常积极健康的,他们的比例达到79.17%。

有过半的学生觉得同学考试成绩比自己高,但能力并不比自己强,这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个人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令我们担忧的是另一半人,他们或偶尔担忧或经常担忧自己的前途,觉得前途一片渺茫,这就需要克制,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有近一半的人偶尔会有“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的感觉,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理,用宽容的新去感化对方,多交一些开朗的做朋友,这对你都非常有影响的。

还有要主动地去关心同学啊,多看一些既幽默又益智的综艺节目,多去与人沟通!

有什么心事要找人倾诉哦!

别老在闷心里。

这样你的身心舒畅,自然开朗!

“任何心理障碍都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于没有自信”,小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6、自我意识

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没有感到不自在,这是一种坚持自我、有自己主见的表现,但是偶尔、经常或是总是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的占了64%。

当别人看自己或是议论自己的时候,68.33%的留守儿童感觉不自在,33.33%的孩子偶尔或是经常感觉别人岁自己的评价不当。

另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比例占80.95%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他们也常遭到别人的非议,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看法。

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然前提是自己是对的。

同时,他们有更多人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

这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

7、信任欣赏他人的心理

数据显示,60.87%的孩子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可信任的,当同学的成绩比自己好时,也只有少部分人会感到难过,比例占36.09%,另外,也只有少部分人,比例在31.43%会觉得对比自己强的同学感到不服气,这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是留守儿童中内心坚强一面的体现。

近一半留守儿童觉得在多数情况下别人是可以信任的,这说明他们对别人的信任度还是挺高的。

也有近一半的人偶尔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他们觉得最值得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话,他们会仔细斟酌,或抱怀疑态度。

这种对别人的戒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外面的社会很复杂,这种戒备心理是要有的,不轻易相信他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体现。

不要轻易信任别人,要有叛变好坏的眼光和能力一定要有一种大度和宽容的态度,包容他人、包容自己,欣赏他人。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8、坚韧心理

数据显示,不容易哭泣的孩子超过了一大半,达到69.57%,只有30.43%的儿童偶尔容易哭泣。

感情也不易受到别人的伤害,只有4.55%的儿童觉得自己的感情容易被伤害。

这说明他们很坚强,很勇敢。

这些留守儿童比较独立,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他们不会轻易流眼泪,有的觉得父母不在身边,没有诉苦或耍性子的对象,觉得没有人会真正同情自己、关心自己、安慰自己。

当然偶尔哭泣的也近一半,这是可以理解的,当遇到不快或想父母了,他们会忍不住流泪,哪一个留守儿童不想自己的父母呢?

 

三、相关的建议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

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

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建立由宣传部、文明办、公安、教育、司法、民政、关工委、妇联、共青团、侨联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形成制度,加强联系。

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

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

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逐步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

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

妇联、关工委、共青团、侨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俱乐部和家长示范学校,突出侨史侨情的教育,开展结对互帮、志愿者服务、亲情热线、捐赠物资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目标、具体落实措施和监测评估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还要不断推动出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制环境。

同时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父母以及关注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海内外部门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典型带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发展的良好氛围。

2、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

县市一级要成立各乡镇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由妇联、教育、共青团、关工委、侨联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的两委负责人参加,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以及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内容一并存档,由学校和社区(村委)共同实行动态管理。

同时对于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寻找代理家长的形式,鼓励退休教师和群团干部等就近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实行全程跟踪教育服务。

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律服务机构和妇联五级信访网络的作用,帮助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开通留守儿童卫生居留审批和防疫工作等工作的绿色通道。

3、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

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国内的监护人联系,实现同步管理,并定期向其在外的父母通报。

加强留守儿童父母与国内的互通互动,通过海外侨团和国内亲属的渠道,要求出国的父母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鼓励用书信的方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心理健康加强帮助和指导。

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华侨回国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进一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积极动员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结成对子,签订“爱心捐助单”,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经商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缓和侨乡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咨询辅导。

调查显示:

侨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经常有厌烦、冲突、愤怒的情绪表现,出现无法理解的冲突行为,分析原因主要是来自监护人、老师和社会等多个层次的压力所致。

缓和侨乡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咨询辅导势在必行。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如果监护人和老师只靠管、卡、压等方法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激化了侨乡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学校要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侨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当地社区也应成立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侨乡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辅导。

当然,加强侨乡青少年思想教育,帮助侨乡青少年明辨是非也十分重要。

侨乡多元化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侨乡青少年思想教育,帮助侨乡青少年明辨是非,才能使侨乡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了引导侨乡青少年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学校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必须发挥报纸、杂志、广播、影视和出版社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文化市场,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发展空间。

同时加强侨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