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01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docx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河南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院(部)

医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生物化学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人卫,周爱儒主编,7版

 

河南大学教务处制

二○○年月

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生物化学

总计:

108学时

课程

类别

医学基础课

学分

讲课:

72学时

实验:

36学时

上机:

学时

任课

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专业班级:

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

基本教材:

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爱儒主编,第7版

主要参考资料:

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昌颖主编,第2版

哈珀生化第25版(RK默里等);

Biochemistry(2ndCarrentRH);

Biochemistry:

Anintroduction(2ndTMckee)

教和学要目求的

通过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的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由于生物化学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新的、重大的研究进展,使学生对现代生物化学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探索献身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教及

学重

难点

课程的重点:

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信息传递

 

课程的难点: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中间代谢过程,信息传递过程。

注: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生物化学课程教案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要求】

    掌握:

RNA聚合酶和转录模板在转录中的作用,酶和模板的辩认结合;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

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

    熟悉:

转录和复制的异同点;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转录延长;真核生物tRNA转录后的加工。

    了解:

内含子的分类及功能;真核生物rRNA转录后加工,核酶的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转录的模板和酶;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难点:

真核生物的基因上游调控区,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一)转录的模板和酶(50)     。

    

(二)转录过程(30)     

    (三)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40)   

    (四)核酶(10)

     

教学

内容

(一)转录的模板和酶

     转录模板、RNA聚合酶、模板与酶的辩认结合。

    

(二)转录过程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转录延长、转录终止;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转录延长、转录终止。

    (三)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tRNA的转录后加工;rRNA的转录后加工。

    (四)核酶

     核酶的特性;核酶研究的意义。

授课时间地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第一节概述

一、一、           转录的概念: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即把DNA的碱基序列转抄成RNA的碱基序列。

二、二、           转录和复制的比较

转录和复制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以DNA为模板;都是需依赖DNA的聚合酶;聚合过程都是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都从5′至3′方向延伸成新链多聚核苷酸;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

但相似之中又有区别(表12—1)。

第二节模板和酶

转录时,DNA双链中一股单链用作模板链按碱基配对规律指引核苷酸的聚合,催化聚合的酶是依赖DNA的RNA聚合酶(RNApol)。

一、转录模板

复制是为了保留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基因组的DNA全长均需复制。

转录是有选择性的,在细胞不同的发育时序,按生存条件和需要才转录。

在基因组的庞大的DNA链上,也并非任何区段都可以转录。

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称为结构基因。

转录的这种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

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在DNA双链分子上,一股链可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其二是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单链上(图12-1)。

用DNA、RNA碱基序列测定,或用RNA对DNA的核酸杂交方法,都可以证明在DNA

双链上只有一股可转录。

转录产物若是mRNA,可用来作翻译模板,按照遗传密码决定氨基酸的序列(图12-2)

图12-1不对称转录

DNA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单股链,就是模板链;相对的另一股称为编码链。

在图12-2中用小写字母示模板链,大写字母的一般是编码链。

试比较mRNA与编码链的序列,会发现除了用U代替T外,其余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与模板链互补。

文献上刊出的DNA序列为避免繁琐,只写一单键即可,而且为方便查对遗传密码,一般写出的都是编码链。

模板链也可称为有意义链或Watson链,编码链可称为反义链或Crick链。

从图12-1可以看到,在DNA双链某一区段,以其中一单链为模板链;在另一区段,又反过来以其对应单链作模板链。

处在不同单链的模板链转录方向相反。

转录和复制一样,产物链,即转录出的RNA链,总是从5′向3′方向延长的。

图中的箭头指示的是转录的延长方向。

图12-2DNA模板,转录产物RNA的核苷酸序列,以及翻译产物肽的氨基酸序列。

二、RNA聚合酶

转录酶即为RNA聚合酶(RNA-pol)。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RNA-pol是有区别的。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目前已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是大肠杆菌(E.coli)的RNA聚合酶。

这是一个分子量达480kD,由4种亚基α、β、β′和σ(sigma)组成的五聚体(α2ββ'σ)蛋白质。

各亚基及其功能见表12-2。

表12-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组分

α2ββ'亚基合称核心酶。

试管内的转录实验(含有模板、酶和底物NTP等)证明,核心酶已能催化NTP按模板的指引合成RNA。

但合成的RNA没有固定的起始位点。

而加有σ亚基的酶却能在特定的起始点上开始转录。

可见σ亚基的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点。

σ亚基加上核心酶称为全酶。

活细胞的转录起始,需要全酶。

但至转录延长阶段,则仅需核心酶。

图12-3示RNA聚合酶全酶在转录起始区的结合。

图12-3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全酶及其在转录起始区的结合

原核生物的σ亚基已发现多种,通常用它们蛋白质的分子量来命名并加以区分。

σ70(分子量70kD)是典型的辨认转录起始点的蛋白质。

当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要动用一些平时并不表达的基因作出应答。

例如有一种σ因子,σ32(分子量32KD),是热休克(应激)(heatshock)应答反应必需的。

σ32辨认与典型的-35和-10序列完全不同的启动子序列,以控制一套热休克基因的表达。

现已发现,真核生物也普遍存在热休克基因,需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mteins,Hsp)才能启动这些基因。

而且发现,Hsp和原核生物的σ32在氨基酸组成和排列上有高度的同源性。

例如固醇类激素在胞内的信号传递,就需要Hsp的驱动。

其他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在结构、组成、功能上均与E.coli的RNA聚合酶相似。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都受一种抗生素特异性地抑制。

利福平或利福霉素是用于抗结核菌治疗的药物,它专一性地结合RNA聚合酶的β亚基。

在转录开始后才加入利福平,仍能发挥其抑制转录的作用,这就说明了β亚基是在转录全过程都起作用的。

β'亚基是RNA-pol与DNA模板相结合相依附的组分,所以也参与了转录全过程。

α亚基决定转录哪些类型和种类的基因,它不像σ亚基那样在转录延长时即脱落。

所以,由α2ββ'亚基组成的核心酶是参与整个转录过程的。

(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真核生物中已发现有三种RNA聚合酶,分别称RNA聚合酶Ⅰ、Ⅱ、Ⅲ。

它们专一性地转录不同的基因,由它们催化的转录过程产物也各不相同(表12—3)。

鹅膏蕈碱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异性的抑制剂,三种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对鹅膏蕈碱的反应不同。

表12-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转录是遗传信息表达的重要环节。

,真核生物在核内转录生成hnRNA,然后加工成mRNA并输送给胞质的蛋白质合成体系,起着从功能上衔接DNA和蛋白质两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mRNA是各种RNA中寿命最短、最不稳定的,需经常重新合成。

在这个意义上说,RNA聚合酶Ⅱ(转录生成hnRNA和mRNA)可认为是真核生物中最活跃的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Ⅲ转录的产物都是小分子量的RNA。

tRNA的大小都在100核苷酸以下,5srRNA的大小约为120核苷酸。

小分子核内核糖核酸(smallnuclearRNA,snRNA)有多种,由90~300核苷酸组成,参与RNA的剪接过程。

RNA聚合酶Ⅰ转录产物是45S-rRNA,经剪接修饰(本章第三节)生成除5S-rRNA外的各种rRNA。

由r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体(核糖体,ribosome)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是一些中度重复的基因,抄本数都在百多个至数百个,人类rRNA基因约有300个抄本。

RNA聚合酶Ⅰ,Ⅱ,Ⅱ都由多个亚基组成。

用电泳法分离三种RNA聚合酶的各亚基结果见图12-4。

从电泳图谱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些亚基是两种或三种酶共有的,分子量在100kD以上的亚基,每种酶各有二个,且都各不相同;只是分子量较小(低于40kD)的亚基,会同时出现在两种或三种酶上。

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

RNA-polⅡ的分子量为138750的亚基,其一级结构与E.coli的RNA-po1β亚基有高度的同源性。

图12-24RNA聚合酶Ⅰ、Ⅱ、Ⅲ各种亚基的电泳分离

*表示2种,**表示3种酶共有的亚基,纵轴对数标尺示分子量(kD),蛋白质电泳移动距离是和分子量的对数成正比的。

三、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

转录是不连续、分区段进行的(图12—1)。

每一转录区段可视为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见第十四章)。

操纵子包括若干个结构基因及其上游的调控序列。

调控序列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

原核生物以RNA聚合酶全酶结合到DNA的启动子作为转录起始,其中靠σ亚基辨认启动子,其他亚基相互配合。

对启动子的研究,常采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即RNA-pol保护法:

先把一段基因分离出来,然后和提纯的RNA聚合酶混合,再加进核酸外切酶作用一定时间后,DNA链上多聚核苷酸已受核酸外切酶水解,生成游离核苷酸。

但总有一段40至60碱基对的片段是完整的。

这表明,这段DNA因与RNA聚合酶结合而受到保护。

这段受保护的DNA又总是位于结构基因的上游。

所以这一被保护的DNA区段,就是被RNA聚合酶辨认和结合的区域,并在这里准备开始转录(图12-5)。

图12-5用RNA聚合酶保护法研究转录

进一步分析这段保护区的碱基组成,发现该区含A-T配对较多。

若以开始转录生成RNA5′端第一个核苷酸的位置为1,以负数表示上游的碱基序数,在分析过百种不同的原核生物基因操纵子之后,发现它们在碱基序列上的一些共同规律(图12—6)。

这些共有的序列称为保守序列或一致性序列。

当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一致,该图是统计了45个操纵子之后得到碱基序列组成规律,最下一行的数字,代表该位置上45个操纵子中出现该碱基的数目。

图左的trp,lac等是不同操纵子的名称,不可能把45个全列出,仅举其中几个。

N16,17,18为-35区与-10区相隔的核苷酸数目,N6,N7是-10区至转录起始点相隔的核苷酸数。

碱基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35区的一致性序列是TTGACA,-10区是TATAAT。

后者由D.Pribnow首先发现,也称为Pribnow盒(Pribnowbox)。

实验中,通过比较RNA-pol结合不同区段测得的平衡常数,并改变作用条件,发现RNA-pol结合-10区比结合-35区相对牢固些。

从RNA-pol分子大小与DNA键长的一比较,可确定结合DNA链能达到的跨度。

这些结果都能推论:

-35区是RNA-pol对转录起始的辨认位点辨认结合后,酶向下游移动,到达Pribnow盒,酶已跨人了转录起始点,形成相对稳定的酶-DNA复合物,就可以开始转录(图12—3)。

图12-6碱被RNA聚合酶保护的DNA区段碱基序列分析

1-5行举出几个具体操纵子的分析结果6,7行示,对45个操纵子分析后得出的一致性序列

还需说明的是:

转录的起始点往往不是翻译的起始点。

转录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5′端1-3位往往不是AUC起始密码子,AUG密码子多在转录起始点稍后才出现。

第二节转录过程

图12-7示大肠杆菌转录起始、延长、终止连续的全过程。

真核生物的转录,除延长过程相似外,起始、终止都与原核生物有较多的不同。

转录全过程均需RNA聚合酶催化,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需要核心酶加上σ因子即全酶参与。

延长过程是核心酶催化下的核苷酸聚合。

图中所示的终止是依赖ρ(Rho)因子的,原核生物还有非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一、转录起始

转录和复制都依赖DNA模板,DNA的双链都需要解开成单链。

复制解链范围大,形成复制叉,需诸多因子和酶的辅助。

转录解链的范围只需要10多个至20个核苷酸对,形成转录空泡(trarscriptionbubble)。

(-)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

转录空泡也称为转录复合物,就是RNA聚合酶的核心酶、DNA模板和转录产物RNA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图12-8)。

RNA聚合酶沿DNA链前移,RNA链也逐渐延长,DNA双链则随RNA聚合酶的移动不断小规模地展开,已转录的区段又随即复合。

图12-7转录的过程

1,1,2待转录的基因;3,4起始,全酶结合于启动区;5第一个pppG加入;

2,2,6σ因子释出后开始延长;7终止,ρ因子加入,核心酶释出;8转录完成。

图12-8原核生物的转录空泡

原核生物需要靠σ因子辨认转录起始点,被辨认的DNA区段就是-35区的TTGACA序列。

在这一区段,酶与模板的结合很松弛,酶随即移向一10区的TATAAT序列并跨人了转录起始点。

转录起始不需引物,两个与模板配对的相邻核苷酸,在RNA-pol催化下生成磷酸二酯键就可以直接连结起来,这也是DNA-pol和RNA-pol分别对dNTP和NTP的聚合作用最明显的区别。

转录起始生成RNA的第一位,即5′端总是三磷酸嘌呤核苷GTP或ATP,又以GTP更为常见。

当5'-GTP(5'-pppG-0H)与第二位NTP聚合生成磷酸二酯键后,仍保留其5'端三个磷酸,也就是1,2位聚合后,生成5′pppGpN-OH3′。

这一结构也可理解为四磷酸二核苷酸,它的3′端有游离羟基,可以加入NTP使RNA链延长下去。

RNA链上这种5'-端结构不但在转录延长中一直保留,至转录完成,RNA脱落,也还有这5′端的结构。

由此可见,转录的起始就是生成一个起始复合物,它有别于图12-8的转录复合物仅在于RNA链并未延伸,而RNA聚合酶是全酶而不是核心酶。

转录起始复合物=RNApol(α2ββ′σ)-DNA-pppGpN-OH3′

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生成后,σ亚基即从转录起始复合物上脱落,核心酶连同四磷酸二核苷酸,继续结合于DNA模板上并沿DNA链前移,进入延长阶段。

实验证明,σ亚基若不脱落,RNA聚合酶则停留在起始位置,转录不继续进行。

化学计量又证明,每个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各亚基比例为α:

β:

β′:

σ=4000∶2000:

2000:

600,σ因子的量在胞内明显比核心酶少得多。

试管内的RNA合成实验也证明,RNA的生成量与核心酶的加入量成正比;开始转录后,产物量与σ亚基加入与否无关。

这些实验都可说明,转录延长与σ亚基无关,进而推论:

σ亚基是可反复使用于起始过程的。

(二)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也需要RNA聚合酶对起始区上游DNA序列作辨认和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

起始点上游多数有共同的5′-TATA序列,称为Hognest盒或TATA盒(TATAbox)。

TATA盒的位置不像原核生物上游-35区和-10区那样典型。

某些真核生物或某些基因也可以没有TATA盒。

不同物种、不同细胞或不同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的上游DNA序列,但都可统称为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基因上游序列示意如图12-9。

图12-9真核生物RNApolⅡ转录的基因

能直接或间接辨认、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在真核生物有很多种类,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

因子和因子之间又需互相辨认、结合,以准确地控制基因是否转录、何时转录。

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TF)。

相应于RNA-polI、Ⅱ、Ⅲ的TF,分别称为TFI,TFII,TFIII。

研究得较深入的,已知种类较多的是TFⅡ。

(三)转录因子和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复合物

真核生物的TFII又分TFIIA,TFIIB······等等,其中主要的TFII已比较清楚它们的功能者,列于表12-4。

表12-4参与RNA-polII转录的TFII

原核生物RNA-poI全酶可以结合启动子。

即使没有σ因子,核心酶也能非特异地结合模板DNA进行转录。

但实验证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与DNA分子直接结合。

在众多TFII中TFIID是目前已知唯一能结合TATA盒的蛋白质。

TF的大分子还可划分为多个结构域,不同结构域有结合DNA,结合其他TF,激活其他TF,激活其他酶的作用。

现在分离得到的TFlIDz亚基是结合TATA盒的。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也形成RNA-pol开链模板的复合物,但在开链之前,必须先靠TF之间互相结合,然后RNA-polII才加入这个复合物中,再形成起始前复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

以TTII-D首先结合TATA盒为核心,逐步形成PIC的次序如下,并见图12-10。

图12-10转录前起始复合物(真核生物)

TATA―→TFⅡD―→TFⅡA―→RNA-polⅡ/TFⅡF―→TFⅡE―→PIC

大多数的TFⅡ或其亚基(B,Dz,Eα,Eβ,F)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它们与原核生物的σ因子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序列。

原核生物σ因子和真核生物的众多TFⅡ,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除了TFⅡ研究得较清楚外,对不同基因转录特性的研究已广泛开展,并发现数以百计、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的转录因子。

人类基因估计约有10万个,为了保证转录的准确性,不同基因需不同转录因子,这是可理解的。

转录因子是蛋白质,也需基因为它们编码。

如此延伸下去,10万个基因岂不是不够用?

现在公认的称为拼板理论认为:

一个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需要3至5个转录因子,因子之间互相结合,就如图12—l0那样的形式,生成有活性、有专一性的复合物,再与RNA聚合酶搭配而有针对性地结合、转录相应的基因。

转录因子的相互辨认结合,恰如儿童玩具七巧板那样,搭配得当就能拼出有意义的图形。

按照拼板理论,人类基因虽数以万计,但需要的转录因子可能有300多个就能满足表达不同类型基因的需要。

目前不少实验都支持这一理论。

二、转录延长

转录延长的化学反应,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催化的RNA聚合酶是不相同的。

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后,σ亚基即脱落。

随着σ亚基脱落,核心酶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起始区的DNA有特殊的碱基序列,因此,酶与模板的结合有高度特异性,而且较为紧密。

过了起始区,不同基因的碱基序列大不相同,所以,RNA聚合酶与模板的结合就是非特异性的,而且结合得较为松弛,有利于RNA聚合酶迅速向前移动。

RNA聚合酶构象的改变,就是适应于这种不同区段的结构与需要的。

转录延长的每次化学反应,可以写成:

(NMP)n+NTP——→(NMP)n+l+PPi

此式和复制的延长反应基本相同(见第十章),不同的只是核糖部分是否2′—脱氧。

磷酸二酯键是在核糖3'—OH,5′磷酸之间生成,核糖2′-脱氧对此键的生成无影响。

在起始复合物上,3′-末端仍保留糖的游离OH基。

底物三磷酸核苷上的α-磷酸就可与这一3'-0H起反应,生成磷酸二酯键。

同时脱落的β、γ磷酸基则生成无机焦磷酸。

聚合进去的核苷酸又有3′-OH游离,这样就可按模板链的指引,一个接一个地延长下去。

产物RNA没有T;遇到模板为A的位置时,转录产物相应加U,A-T配对是2个氢键,A-U配对也同样是2个氢键。

转录延长过程中,RNA聚合酶是沿着DNA链向前移动,上文提及的转录空泡和5'-pppC…结构依然保留,新合成的RNA链与模板链互补。

由于RNA聚合酶分子大,覆盖着解开的DNA双链和DNA:

RNA杂化双链的一部分,此时,酶-DNA-RNA形成的复合物称为转录复合物,有别于转录起始复合物。

转录复合物也形象地称为转录空泡(图12-8),就是说,模板DNA只打开一定限度,而不像复制那样解成复制叉。

从图中也可看到,转录产物RNA3′端的一小段,是依附结合于模板链上未脱离的。

这种结合靠的是RNA与模板链上的碱基配对,如果RNA完全脱离出来,转录也就终止了。

但RNA5'端长长的一段却离开了模板伸展在空泡之外。

这个道理,可从化学结构上得到解释。

DNA-DNA形成双链的结构,比DNA-RNA形成的杂化双链(hybridduplex)稳定。

核酸的碱基之间形成配对不外三种,其稳定性是:

G≡C>A=T>A=U

C≡C配对有3个氢键,是最稳定的。

A=T配对只在DNA双链形成。

A=U配对可能在RNA分子或DNA:

RNA杂化双链上形成,是三种配对中稳定性最低的。

所以已经转录完毕的局部DNA双链,就必然会复合而不再打开。

根据这些道理,也就易于理解空泡为什么会形成,而转录产物又是向外伸出了。

伸出空泡的RNA链,其最远端就是最先生成的pppGpN-,转录产物是从5'向3′延长。

但如果从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来说,酶是沿着模板链的3′向5'方向,或沿着新生RNA链的5′向3′方向前进。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核生物的转录现象,可看到像羽毛状的图形(图12-11)。

这种形状说明,在同一DNA模板上,有多个转录同时在进行。

图中自左至右,RNA聚合酶越往前移,转录生成的RNA链越长。

在RNA链上观察到的小黑点是多聚核蛋白体(polysome),即一条mBNA链连上多个核蛋白体,已在进行下一步的翻译工序。

可见,转录尚未完成,翻译已在进行。

转录和翻译都是高效率地进行着。

真核生物有核膜把转录和翻译隔成不同的细胞内区间,因此没有这种现象。

除此之外,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延长是大致相似的。

图12-11电子显微镜下的转录现象|

三、转录终止

当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停顿下来不再前进,转录产物RNA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来,就是转录终止。

(-)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

依据是否需要蛋白质因子的参与,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分为依赖ρ(Rho)因子与非依赖Rho因子两大类。

1.依赖Rho的转录终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