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15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docx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

选修2课题:

河流的综合治理NO.23060912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

2、重点河流的治理及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重点);

3、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各线路,及其优缺点。

★知识梳理

一、河流的概况

(一)河流的基础知识

1、河流的基本特点:

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年径流量居3(巴西俄之后)

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量、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流入太平洋:

长、黄、珠、松、海、辽、澜(境外称湄)。

流入印度洋:

雅(在印度境内称布)、怒江。

流入北冰洋:

额。

内流区域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

塔里木河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较短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 征

成        因

分布在西北

降水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

水量较小

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二)主要河流

1、长江概况

长江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干流沿途流经11个省(市,区)。

注入东海,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

源头--湖北宜昌为上游,经一、二阶,支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宜昌--江西湖口为中游,接纳了鄱,洞,汉江等,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

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支流不多,但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艰巨.

长江重要的支流有:

雅、岷、嘉、乌、湘、汉、赣等。

工程有葛洲坝、丹江口、二滩、龚嘴,三峡。

(1)防洪与灌溉(见后面的国土整治)

(2)黄金水道

运输价值

①运量大、成本低;②流域资源丰富,有农业基地和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

航线建设

治理河道,建设港口;沿江对外开放

2、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第二,水量小。

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源于青海省,水清;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水能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

中游(河口镇至河南孟津):

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渭,水量和含沙量大增;

下游:

(孟津以下),流经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水量渐少,支流很少,多洪涝。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

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延河、汾河和渭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冲积平原

形成华北平原的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溉水丰富,成为“塞上江南”。

水能资源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

忧患的原因

黄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的根治

治黄的关键是治沙。

泥沙来自中游,中游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具体措施有:

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

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

下游加固大堤。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

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3、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西江为珠江的主流。

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并积极发展航运。

龙滩水电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

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

②防洪效益:

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

③航运效益:

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

④促进西部大开发:

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4、京杭运河:

起、终点

地位

长度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北京到杭州

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800千米

京、津、冀、鲁、苏、浙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5、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

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大水系组成。

泗、沂、沭河水系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

此外,淮河流域还包括有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多座较大的湖泊,其中洪泽湖的库容达130亿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淮河的水质日趋恶化,并一度丧失了自净能力。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整治下,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三峡工程和主要河流问题

(一)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重点)

1、长江三峡:

重庆到湖北宜昌。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⑴防洪:

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自然原因:

①流经湿润地区:

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人为原因:

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⑵发电:

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社会经济效益:

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

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⑶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3、百万移民的安置:

⑴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

⑵移民安置条件:

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因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⑶开发性移民:

(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4、生态效益:

正面:

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负面:

主要发生在库区(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

(二)主要河流

1、长江下游水灾严重原因

(1)自然原因:

A、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

B、汛期蓄洪能力不足;

C、流域的降水年际变化大;

D、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蓄洪的场所。

(2)人为原因:

A、上游滥砍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那里下降。

(同上)

▲思考应当如何治理长江洪涝?

2、黄河根治是治沙

(1)植树种草,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泥沙入河;

(3)上中游修建水库;

(4)下游加固大堤。

▲思考黄河的治理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异同?

3、淮河

(1)修建水库

(2)利用下游的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3)加固堤防

(4)开挖如海水道

(5)退耕还湖

4、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及根治措施(长江荆江河段、淮河、辽河等)

⑴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从地形上看,海河的主要支流都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结果使海河含沙量很大,当进入入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滥。

⑵根据海河的措施

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

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的灾害。

在海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干流的流量;汛期可以拦蓄洪水,减少下游水量,有利防洪;旱期可以将水库蓄水下排,以利灌溉。

在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新河,汛期时支流的洪水可以分流入海,不像过去那样奔流到天津入海,对天津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黄河下游若只开挖入海新河,而不治理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则新挖河道若干年后又将淤高,成为“地上河”,不能根治。

●探究河流洪涝的原因:

●探究河流的治理:

自然原因:

地形特征;上游——

水系特征;中游——

植被状况;下游——

降水状况;

水文状况;

人为原因:

人类的活动:

三、南水北调工程

(一)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

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规划分三期实施。

 

(1)优点:

东线调水,位于长江的下游,抽水量有保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同时,有现有的河道、湖泊可利用,工程费用小,修建较快,现已付诸实施。

(2)缺点:

抽水需要大量电能,运转费用大;在长江下游取水,水质差;线路偏东走势低存在着沿线水源污染问题。

(二)中线工程:

该工程是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建设专用的立交供水渠道,采用自流方式,沿途供水,最终抵达北京、天津。

(1)优点:

水质好,覆盖面大,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运转费用可以大大节约。

(2)缺点:

要开挖和修筑很长的专用供水渠道,工程量巨大,工程造价高。

(三)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1)优点:

从高原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区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引水,对开发西北黄河上游,发长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2)缺点:

工程条件十分艰巨,工程造价高

★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读图,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3.珠江水量相当于黄河的7倍,原因是()

①珠江流域位于降水丰富的地区

②黄河流域主要在降水较少的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

③珠江的长度比黄河短

④珠江流域面积比黄河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

4.读图“降水柱状和径流量曲线”图,判断()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河流补给为雨水补给

C.汛期一定出现在夏季

D.a1、a2两条曲线中,a1曲线为上游修建水库后测得的流量曲线

在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

5.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A.①>②>③B.①>②∶①<③C.①>②∶①>③D.①<②∶①>③

6.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7.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D.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8.下列四幅图为我国四条河流月平均径流量合成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其中具有典型东北山区河流特点的是哪条河流:

 

ABCD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据此和图4回答9—11题

 

9.都江堰位于图示A、B、C、D四条河流中的

A.AB.BC.CD.D

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依然傲立在祖国西南四川盆地之中,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魅力无比,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

回答第3题

10.目前都江堰作为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是

A.空间性B.时代性C.地域性D.功能性

11.图中甲、乙两地纬度基本相同,甲处可以大面积种植甘蔗,乙处却不能,其根本原因是

A.气候不同B.地形不同C.土壤不同D.距海远近不同

读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12.能正确反映上图3中沿a—b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13.建设图3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14.有关图3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二、综合题

15、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中供水相当紧张的地区是______。

(2)2000年我国对“三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这三条河是E______、F______和黄河。

(3)E河发源于______北山麓,流经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______。

这次E河分省调水十

分有利于我国______(自治区)林草的恢复和生长,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F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

由于______等原因使该河下游绿洲不断消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2000年尽管黄河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但经统一调水?

使黄河全年畅流,但要根本上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必须坚持_________,尽快实施_________。

(5)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6)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因此调节跨流域的径流量非常必要,如图中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某些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7)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人新世纪我国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________和________。

(8)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

长江至⑤_______河至_______(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

长江至⑥_______水库至___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

⑦________江和⑧_______江至________(河)。

16、读长江水系图(图41—4)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2)资料4所反映的长江含沙量大的问题,其原因是:

①,②,③,该问题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是。

(3)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峻工后,将图41-4

在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益。

17.(12分)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图14)和50年代~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

(1957年)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分别有哪些?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3)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

但人民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18.读“建国以来长江中游三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变化图”(如图9)及“5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三省年平均受灾与成灾面积图”(如图10),完成下列各题。

(32分)

(1)三省建国以来水利建设投资总额的变化趋势是,50年代以来三省年平均受灾与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对长江水患的治理在注重工程措施的同时更应注重非工程措施,如在长江中上游建设,长江中游地区还要注重,。

(8分)

(2)建国以来三省水利建设投资增幅最小的是(省),建国后对该省长江最危险的河道实施了工程。

(4分)

(3)为了减轻和治理长江洪水灾害,我国正在兴建工程。

该工程建成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试从三个方面阐述其经济效益。

(8分)

 

19.读“长江三峡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标出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

(2)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所在地属于()

①重庆市②湖北省③长江上游④长江中游⑤瞿塘峡⑥西陵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⑥

(3)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至少写出三点。

(4)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20.(60分)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回答下列各题。

(1)读京杭运河地势剖面图,回答

 

①图中A为河,B为河。

(4分)

②国务院决定以京杭运河为主干,建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述该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

(6分)

 

(2)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2010年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结果表

分区名称

可供水量(亿m3)

需水量(亿m3)

缺水量(亿m3)

缺水量(%)

松辽河片

660.3-663.2

673.3-677.4

10.1-17.1

1.5-2.5

黄、淮、海片

1768.6-1712.5

1800.6-1943.0

88.1-174.4

4.9-9.0

内陆河片

682.2-682.6

701.4-706.3

19.2-23.7

2.7-3.4

长江片

2000.0-2161.0

2030.8-2219.7

30.8-58.7

1.5-2.6

珠江及东南片

1305.6-1309.5

1331.7-1340.0

22.2-34.4

1.7-2.6

西南诸河片

92.2-92.4

95.8-102.1

3.6-9.7

3.8-9.5

注:

水荒分三种:

一种是水资源贫乏;二是总量不缺,水资源不均;三是丰水地区的水质性缺水。

(3).据表回答:

黄、淮、海片缺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长江片缺水则是属于。

(4分)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一览表

农业灌溉用水

有效利用率

每人每天用水量

水价(1988年—2002年)

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

中国

发达国家

上海是德国的3倍

0.14元/M3

20—30%

0.4—0.5

0.7—0.8

(4)上表反映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6分)

 

2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10分)

⑴古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

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环

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⑵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点;春季在河段易形成凌汛。

⑶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⑷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