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4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docx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

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

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6、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_志人小说_两大类。

17、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山涛。

18、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出师表》。

19、王羲之的散文名作是《兰亭集序》。

20、曹植的《洛神赋》在构思与手法上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影响。

21、《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22、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记游—写景—说理”这种章法。

1.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古代诗集《诗经》。

2.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孔融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3.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4._曹丕,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_七言诗_《燕歌行》。

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6.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曹丕_。

7.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_陆机和左思。

8.“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陆机_的。

9.“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与陈伯子书》。

10.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1.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典论·论文》。

12.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13.“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观点。

14.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5.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6.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7.骈文文体的要求是声调、敷藻、裁对、隶事。

18.孔稚圭《北山移文》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19.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赋的格律化与_新体诗的盛行。

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20.在南朝陈的后期,以萧纲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

其中成就较高的是宫体诗。

21.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笔”。

22.吴歌产生于以_南京_中心的一带江南地区。

23. 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变化,是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

24.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七言歌行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6.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27.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庾信_。

28.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庾信_。

29.《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 咏史》,指的是左思_。

30.融合了南北诗风成为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唐诗先驱的作家是庾信。

 

31.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32.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_潘岳和陆机。

33.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_。

34.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5.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建安诗风。

36.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_。

37.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38.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 、颜延之 、鲍照。

39.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40.志人小说内容包括笑话 、野史 、逸闻轶事。

41.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

《咏荆轲》。

42.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43.“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中有大量记载。

44.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_曹操_。

45.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_曹丕_。

46.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左思。

47.《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郭璞。

48.《哀江南赋》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49.“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鲍照_。

50.把“进求利”、“晋爵赏”的封建士人比成“裈中之虱”的妙喻出自《大人先生传》。

51.“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指的是谢朓诗歌清新明丽之美。

52.谢朓_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

53.“大人先生”的原型是_孙登。

54.《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颜延之_的诗歌。

55.龚自珍诗云: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陶渊明的评价。

56.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谢灵运的创作特色。

5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是《白马篇》中的名句。

58.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芜城赋》。

59.《玉台新咏》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60.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二、名字解释

1.建安风骨: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

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

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4.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大小谢:

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

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

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他的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6.玄言诗: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7.太康文学:

“太康文学”之“太康”,是一个“模糊”概念,其所指时段大致上是西晋立国后的大约四十年的时间。

这期间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挚虞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8.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

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9.四声八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

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10.竟陵八友: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肖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

”《梁书?

武帝本纪》: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

”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

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

11..徐庾体:

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

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

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

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

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

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

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由于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文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12..北地(北朝)三才:

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

基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魏收。

号称北地三才。

13.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14.骈文: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15.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

“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

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

16.志人(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17.邺下文人集团:

汉献帝建安年间,实际执政者曹氏父子同时又是诗文领袖,他们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作家——“七子”、蔡琰、邯郸淳、吴质、路粹等在都城邺形成了一个文人集团(艰难时世,内容充实,慷慨悲歌,以风骨著称),作品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悲天悯人,表现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金瓯的使命感。

18.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

论文》,是对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19.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20.游仙诗: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

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

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

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

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21.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二、简答

1、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

2、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征是什么?

(1)主要内容:

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

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树木花草由反话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

有的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有的则抒发自己的壮志。

(2)艺术特征:

<咏怀诗>风格特征是质直而曲折,明朗而又晦涩。

意旨时常难以把握。

钟嵘评价说: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方之表。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在形式上继承了《诗经》比兴寄托、象征寓意的手法,在情感上又带有浓厚的楚辞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长于抒情,工于比兴和象征,精于用典。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

前一类作品如《斗鸡》、《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写游乐宴享之事,内容比较空虚浮泛。

另一类作品有《泰山梁甫行》、《送应氏》等。

从这些朴素而真实的描写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对下层百姓所怀有的同情。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篇》、《杂诗》等6首。

4、鲁迅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咏荆轲》是一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一改诗人平淡的风格。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虽无诗人其他诗篇中的婉转从容之妙,却更有胸胆开张、放声呐喊之豪。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提”字尽展侠士雄风,白马在广阔的原野上长啸,更添慷慨之气。

雄、危、猛、冲一系列掷地有声的字眼,如海潮激荡心潮,如岩流推涌热血。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写群英之悲、之哀、之寒,更显出英雄之壮。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

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义无反顾,气吞山河。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刺秦过程,仅仅四句,意尽言止,侠士风采,在“豪主正怔营”里已完全展现,留下的是千古遗憾,千古吟叹。

《咏荆轲》诗中的豪放热情,是诗人心中长期郁积的愤世情绪在易代失主后的强烈爆发。

5、简述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

(1)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陶渊明的作品就是魏晋玄学渗入文学的结果

(2)玄学家关于意、象、言的讨论为后来的意象理论、意境理论奠定了基础(3)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玄学则是这一历史转变的理论基础。

6、简述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文学。

(1)想象世界的丰富。

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只有今生此世,佛教带来了三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的观念。

(2)故事性加强。

佛经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根据梵语的拼音法产生了反切,四声的发现,始自南朝宋代周禺页。

(4)词汇的扩大。

如“姻缘”“境界”。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真与空的观念、心性的观念等。

7、谈谈《木兰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思想性: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其可贵。

艺术性:

(1)描写有简有繁,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归海,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8、陶渊明与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有何异同?

他们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

陶渊明结束了一个时代,谢灵运开启了一个时代。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

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写意转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主要是写意,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穷貌极物成为主要的艺术追求。

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

(2)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陶渊明运用象征、暗喻等手法赋予陶诗启示性。

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是写实性的。

他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9、谈谈你对宫体诗的认识。

宫体诗是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

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

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

注重词藻、对偶、声律。

宫体诗的主要作者就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干、庾肩吾、徐陵等,在宫体诗中乐府是一个很重要的体裁。

受六朝绮丽文风影响,对形式美追求。

内容受佛教影响。

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贡献。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哥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至于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影响:

开拓诗歌的新题材;增加了诗的表现内容;审美意识的变化导致对女性外在美的重视。

总之,在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

10、鲍照《拟行路难》18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表达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和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感情;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四、论述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曹操:

(1)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

(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

(1)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

(2)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

(3)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

(4)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2、结合文学史的实际,论述一下齐梁诗的功与过。

过:

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

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

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

功:

由于齐梁诗人的诗句开始注重平仄声字的协调,而且大量用对偶句式入诗,这就使我国诗歌在写作技巧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作了前导。

3、默写并分析曹操诗《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