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82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docx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具体内容和要求:

v1、动乱的时代和乱世文学;

v2、门阀制度下的文学;

v3、人性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

v4、玄学、佛教对文学的渗透。

重点和难点:

把握动乱时代与文学繁荣的辨证关系;阐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代,是一个活泼且富于开拓创新的文学自觉时代,没有这段文学的自觉与新变的酝酿,就没有唐诗的高潮,也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历史概况(共三百六十多年)

v三国两晋

v赤壁之战,建安13年三国鼎立

v魏(220-265)45年,XX

v蜀(221-262)42年,XX

v吴(222-279)57年,建业

v西晋(265-316)51年

v东晋(317-420)103年

v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v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于公元304-439年)

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

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

成汉

南朝

v宋(420--479)59

v齐(479-502)23

v梁(502-557)55

v陈(557-589)32

北朝

v北魏(386-534)148,拓跋氏

v东魏(534-550)

v西魏(535-558)

v北齐(550-577)

v北周(557-58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

v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异常激烈

v各民族大残杀,大混乱,不同文化大交融大混杂

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

v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tuo)弛之士。

v其下令再三,至于求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

v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起,奸逆萌生、、、

v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有余。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v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

v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

v想源源引入。

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v儒家经学意识形态崩溃

v老庄思想,玄学思想盛行

v佛教道教流行

v隐逸,求仙,饮酒,纵欲,及时行乐的风气流行

魏晋玄学

v对宇宙,人生和人类自身的思维进行存哲学的思考。

v崇尚老庄的思潮。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v王弼《老子指略》说:

“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v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何晏和王弼

v何进之孙,拖油瓶,金乡公主,自恋,傅粉何郎,五石散,旧衣服,宽大,扪虱而谈

v玄学和清谈。

《无为论》《老子杂论》

v曹爽辅政魏齐王曹芳。

“高平陵事件”司马氏夺权

v王弼“得意忘言”

v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何晏等,王弼免官,是年秋病亡。

随着王弼、何晏两大玄学领袖及众多名士的凋零,以XX为中心的名士交游和清谈活动骤然消歇。

但在地方,有阮籍、嵇康、王戎、山涛等“竹林七贤”在河内山阳遇合,喝酒交游、清谈著论。

之后夏侯玄、嵇康分别在嘉平六年(252)和景元四年(263)被杀,此种清

谈亦不复存在。

但清谈之风一直存在于曾在正始、竹林谈席中敬陪末座的年轻人以及其后的一代代人心中。

《世说新语·赏誉》引卫瓘guàn语曰:

“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

玄学为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

审美理想

v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确立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以“自然”和“真”为上的审美理想。

v文学艺术从儒学伦常的樊篱中解放出来,摆脱了儒家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崇尚起老、庄的自然而放达的哲学,进而演化为以清淡为特征的玄学。

玄学日益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v梁武帝时代“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

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v玄学家普遍研究佛理。

v玄佛合流。

佛教为文学营造了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

v第一、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世界。

v第二、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v第三、在佛经翻译中发现了反切和四声的。

v第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

v第五、促使文学观念多样化。

何晏卫玠

v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v清陈维崧《绮罗香·题宋既庭小照》词:

“任纷纷项领儿郎,薰香剃面画衣袴。

v卫玠,被围观致死的花样美男。

v潘安,水果

v左思,砖头

孔融

v4岁让梨,10岁拜访李元礼,救X俭“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

‘即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

‘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阮籍

v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

v他的母亲去世之後,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稽喜一个大白眼;後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v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後临诀,直言:

「穷矣!

」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v阮公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酤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v未婚美女和嫂嫂

阮咸

v阮籍之侄与猪共饮的风流音乐家,七月七,村里晒绸缎,家穷,无物可晒,高高晾出大裤衩。

v。

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v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

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

「人种不可失!

」即遥集之母也。

嵇康

v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

v钟会窗外扔书,

v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v吕安与其弟弟矛盾

v与山涛

X伶

v饮酒,锄头挖坑,神坛戒酒,

v《酒德颂》

v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木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抱朴子外篇疾谬》中魏晋世风

v礼教渐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俦类饮会,或蹲或踞.暑夏之月,露首袒体.盛务唯在樗蒱弹棋,所论极於声色之间,举足不离绮繻纨袴之侧,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

嘲戏之谈,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妇女.往者务

其必深焉,报者恐其不重焉.倡之者不虑见答

之後患,和之者耻於言轻之不塞.“宾则入门

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

文学自觉

v1、个人的自我觉醒。

经学衰弱,玄学流行,佛儒道融合。

v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v2、文学理论的自我觉醒。

淡化了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

v3、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创作很繁荣,成就很高。

v“文学的自觉”:

一是指文学创作的自觉;二是文学观念的自觉。

v文学自觉的表现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v一是文学从学术中独立出来及文学自身价值的被发现与重视。

v二是文学体裁分类的细致化。

v三是创作上的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特征的认识。

v魏晋以后,作家的作品则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与鲜活的魅力,创作的个性化愈来愈明显。

与此同时,理论上对作家的个性化也有了认识。

v四是文学审美特性的追求。

v这种审美特性,一是其情感特征,二是形式上的美感特征。

文学创作对形式美的自觉追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v1、文学固有的特色——抒情性鲜明突出。

v2、作家创作风格呈现多样化。

v3、文学批评及文学理论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可分为两期:

v第一期是魏和西晋;

v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v魏和西晋又可分为三段: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v东晋玄言诗统治文坛近一百年,晋宋易代之际,出现了田园诗,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的发展不平衡,宫体诗的兴盛。

v建安文学当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

建安文学成就辉煌。

v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许多优秀诗人,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

v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v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

在文学史上用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

v嵇康、阮籍对抗司马氏的残暴统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其作品揭露了礼教的虚伪,表现了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v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晋文坛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钟嵘《诗品序》中说:

“太康中,三X、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左思。

v西晋末年,在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玄言诗,东晋玄佛合流,更助长了它的发展,以至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

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

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除谢灵运以外,还有齐代的谢眺。

在晋宋易代之际,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

v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个新的诗歌园地。

他将汉魏古朴的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

他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宋代诗人鲍照出身寒门,他的诗表示了对世族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v南北的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方清绮婉曲,北方质朴刚健。

v南朝民歌清丽婉转,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的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北朝民歌粗犷刚健,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

v梁代末年,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打开新的局面

v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

v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增强了诗人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已趋成熟;一种诗化的散文即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

v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成为抒情小赋,并因骈文的兴盛而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梁陈两代进入高峰;七言古诗在这时确立起来,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南北朝民歌的新鲜气息,刺激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再加上其他因素,到了唐代绝句便繁荣起来;小说在这时已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文学形式诗歌

v建安诗歌:

三曹,七子,蔡琰

v正始诗歌:

竹林七贤

v太康诗歌:

三X两陆两潘一左

v东晋玄学诗人:

孙卓,许询

v田园诗:

陶渊明,乐府诗:

鲍照

v山水诗:

谢灵运

v齐梁新体诗(永明体):

谢眺

v梁陈宫体诗

乐府民歌

v南朝:

吴声歌

v西曲歌

v北朝:

梁鼓角横吹曲

南北朝时期的文

v骈文。

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并序》

v散文,郦道元《水经注》,杨衍之《XX伽蓝记》

v史传文《三国志》,《后汉书》

v志人小说。

《笑林》《世说新语》

v志怪小说《搜神记》《拾遗记》

文学批评

v曹丕《典论论文》

v陆机《文赋》

v挚虞《文章流别论》

vX勰《文心雕龙》

v钟嵘《诗品

魏晋风度与诗化人生

v对酒放歌、临刑挥琴、尘尾清谈、兰亭流觞、东篱采菊

v社会离乱战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PK诗化生活

v魏晋风度的魅力以最解放的思想、最X扬的个性和最艺术化的生活消解了最黑暗的政权专制下最痛苦的人生境遇,它与春秋战国之诸子争鸣、晚明之文人的狂狷一样,是人文精神的大绽放。

动乱时代与乱世文学

乱世时代与文人悲剧命运

v这种动乱中文人的命运形成了文人的特有的文学风尚。

抒写个人苦闷忧愤的情怀,格调隐晦曲折、远旨遥深。

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v门阀政治与寒士慷慨不平

v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引起庶族对士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v人性觉醒与文化空前繁荣

v经学的衰弱,个人的自我觉醒,使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带来了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

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及法家、名家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导致文化上的繁荣;人们处在不断变化的开放的大环境中,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感情奔放,富于创新,勇于探索。

v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并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功利性,不仅是自觉发展而且是自主发展,文人也因之有了自主的个性;因此文学本身在这一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学门类更加丰富,文学风格更为多样,文学流派异彩纷呈,文艺理论蓬勃发展。

思考题

v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v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v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

v建安,是汉献帝X协的年号(196~220)。

v这一时期诗歌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赋与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

v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文心雕龙

v描写当时文学概况“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v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

v回忆邺下文人“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曹操

Ø“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Ø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Ø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

《让县自明本志令》

v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XX,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

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然欲使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v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v风格上悲凉慷慨;

v语言质朴自然,极为本色;

v体裁上,四言五言皆成就不凡

v钟嵘评曹操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v清代沈德潜说曹操诗“沉雄俊爽,时露霸气”(《古诗源》卷五)。

v鲁迅:

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丕(187~226),

v字子桓,世称魏文帝。

v其诗清丽婉转、低回哀怨、流于纤弱,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植

谢灵运尝云:

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清·王士祯: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

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曹植的创作

v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v前期诗歌多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

如《白马篇》

v后期诗歌更多表现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

如《杂诗》《七哀诗》

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v抒情性强,个性更加鲜明;

v诗歌的结构、意向和修辞上更加讲究;

v注重语言的工整、凝练;

v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多。

v曹操:

“慷慨悲凉”

v曹丕:

“便娟婉约”

v曹植: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建安七子”

v“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X桢七人。

v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七哀诗》二首和《登楼赋》。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

v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v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v语言清新,情调悲凉

v民歌化,文采缤纷,但又有歌谣之质

v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政治理想的高扬;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

建安风骨

v建安时期文学作品的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简练刚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vX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面:

v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X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v。

(1)清峻:

本指文章风格的“简约严明”,却也透露了这一时代的新风尚。

汉末政治、军事的割据和异端思想的崛起,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曹操以刑名法术进取天下,于鞍马间为文,用语简捷,词风峭厉,不容斟酌。

即一般文人所作,指事写意,皆不傍经典,直抒胸怀。

v

(2)通脱:

汉代末年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已不复存在,文人脱卸了道德与礼教的重压,重新发现自我,往往能率心任性,表达真实情感。

v(3)骋词:

汉末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战国之世,仿佛再现。

为文人实现抱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遇和选择机会。

文人议论时事、抒写情志,都力求表现自我,气盛词壮。

v(4)华靡:

两汉文学由质转文,已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安时期,曹操虽为文质朴,但因文学已经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其独特的个性开始受到文人自觉的重视,文学之渐趋华丽,成为时代风气。

正始文学

v“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

v“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建功立业之心为忧生之嗟代替,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v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意识形态领域:

玄学兴盛;

X勰《文心雕龙》《明诗篇》:

“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

於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

X勰《文心雕龙》《明诗篇》:

“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对文学的深刻影响(诗文):

文:

撰写玄学论文,表述玄学见解,思辨风气大盛;

诗:

开拓了新的诗歌境界,形成清虚旷远的诗风;以诗歌为敷述玄学理趣的工具,导致“玄言诗”产生;

政治领域:

政治现实极其严酷;

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的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伪现象;

正始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建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v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X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即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总结: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魏晋之际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

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X伶、阮咸、向秀、王戎。

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是阮籍和嵇康

山涛:

山公启事拔贤良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XX武陟西)人。

王戎:

道旁酸李不屑摘

v王戎(233-305)字浚冲,琅琊XX人。

晋司徒、封安丰县侯。

“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被认为是七人中世俗之心最盛的一位。

向秀:

庄子著成身早凉

v向秀,字子期。

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与嵇康、吕安很友好。

他们经常在嵇康宅前的柳树之下架炉打铁,嵇康掌钳,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

向秀还经常去好朋友吕安家帮吕安侍弄菜园子。

《思旧赋》

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

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

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予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阮咸:

阮弦响起万事足

v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

晋始平太守。

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是竹林七贤中最少受关注的一位

X伶:

诸君何为入我裤?

ØX伶,沛国(今XXXX)人,字伯伦。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阮籍

v阮籍(210~263),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属XX)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散文《大人先生传》。

v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v(《晋书·阮籍传》)

v

《大人先生传》

v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遂归著《大人先生传》……

v所谓的啸,就是撮着嘴吹口哨。

在古时候,啸是一种音乐,有专门的乐章,可惜早已失传。

据《世说新语·栖逸》记载:

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

v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臺。

v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v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v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

v夾林非我有,朱宮生塵埃。

v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价值与意义:

在此以前,诗歌的主体是民歌以及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人诗,其内涵通常是比较单纯的,所表现的大多是具体的问题。

阮籍则完全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学观照方式引入诗歌中来,同时巧妙地将它与一系列艺术形象相结合,使诗歌呈现出十分广阔的视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内涵。

在表现手段上,它多用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离、闪烁曲折的特点,诱导人们去反复体味,反复思索。

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阮旨遥深”。

嵇康

v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XX宿西县)人。

v正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哲学家。

诗歌以《幽愤诗》、《兄秀才公穆入军》为其代表作,散文以《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代表。

嵇康

v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

v(《晋书·嵇康传》)

v“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v(《世说新语》)

v嵇康在“竹林七贤”中的地位相当于领袖,而且他在后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这主要是由他的人格魅力造成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嵇康是最有魅力的人物之一。

这种魅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他是个多才多艺的全能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