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3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docx

1314八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走进自然篇

奇妙的宇宙星空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星空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星空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了解星空运行规律。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星空的信息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

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星座在天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占星术也假借黄道12星座的形象,但天文学家都把占星术视为没有使用真正科学方法的伪科学。

基本上,将恒星组成星座是一个随意的过程,在不同的文明中有由不同恒星所组成的不同星座──虽然部分由较显眼的星所组成的星座,在不同文明中大致相同,如猎户座及天蝎座。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精确的边界把天空分为八十八个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根据中世纪传下来的古希腊传统星座为基础。

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

大小不一。

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

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

二、星星的运动

1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Earthrevolutionaroundsun)。

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地球的公转这些规律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2地球的卫星——月球

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讲解:

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三、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

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

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四、认识星座

1、提问:

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

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

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

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

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

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下册走进社会篇

同在蓝天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留守儿童、单亲子女生活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弱势人群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他们产生尊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3、再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弱势人群的难处,让学生在调查中不知不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社会大家庭中贫困、受灾的人群、失学的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艰辛,勾起学生的同情心。

5、收集自强不息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身边的弱势人群,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2.收集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活动体验,关心同伴,携手共进

1、体验,交流感受

把学生分成2队,一队蒙眼(扮盲人),一队不说话(扮哑巴),盲人和哑巴共同努力从教室外走进自己的座位。

2、像这样的人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出示残疾人图片)他们有些人有眼睛却看不见多彩的天空,有耳朵却听不见美妙的声音,有嘴巴却说不出心中想说的话,他们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3、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也属于弱势群体呢?

(残疾人、老年人、孤儿、贫困的人、灾区群众、失学儿童、留守儿童……)

小结:

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的弱势人群。

这些弱势人群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蓝天下。

(板书课题:

同在蓝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不寻常的生活吧。

二、调查访问,了解弱势群体

1、在我们的身边有弱势人群吗?

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吗?

请大家将课前了解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分组交流和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课件出示残疾人、老人流落街头、失学儿童、贫困受灾的图片

残疾人:

他们多么渴望能在一双手,搀扶他们蹒跚的步履;多么渴望能有一束阳光,来温暖他们孤寂的旅途。

老人:

他们曾为家庭、社会做了很多很多,但现在,他们的腰腿不再灵便,步伐不再稳健,有的甚至无依无靠。

失学儿童:

偏僻落后的农村,多少孩子因家庭贫困失学了,稚嫩的双肩过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那一双双眼睛呐喊着对学习的渴望!

留守儿童:

多么渴望父母每天在身边,感受他们的爱。

4、同学们,看到这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小结:

是啊,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啊!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老年人及其它弱势人群呢?

学生谈感受。

小结:

听了你们真诚的话语,老师心中涌起许多温暖与感动,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三、讲述故事,尊敬弱势群体

1、请大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你们小组的同学交流,待会儿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出示农民工子女教育难资料,及留守儿童渴望亲人的爱等资料。

小结:

我们要多关心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3、开展献爱心行动。

四、课外延伸实践行动

1、走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2、开展献爱心行动。

《同在蓝天下》这一主题有两个板块:

一是走近弱势人群,二是为自强不息的人喝彩。

《新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和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活动体验、图片展示和故事感染等教法。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关注公共卫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预防甲流、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2、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

过程与方法

3、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重点难点

掌握和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

了解报告公共卫生事件的途径和方法。

掌握预防疾病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你知道的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聚集性爆发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

学生讨论发言。

师归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因可以由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所引起,可以因自然灾害造成,也可以因人为因素造成,如意外事故、蓄意破坏等。

二、学校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怎样做?

讨论发言归纳: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组织救治。

尤其是对危重病员,要不惜代价,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或迅速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系,请求紧急医疗救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员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之下,使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或缓解,使危重病员得到及时抢救。

 其次,要果断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

要采取果断措施,消除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使之不再发生作用,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

如疑似食物中毒,要迅速追回已出售的可疑中毒食品及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立即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如疑似水源污染造成中毒或疾病传播,要迅速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防止继续饮用可疑水源;如发生传染病流行,要迅速隔离传染源,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高传染性疾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三,要保护现场,为进一步查找原因保留物证。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应急处置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包括保留剩余食品、饮品、药品及餐具、器具、用具等;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或配合公安部门封锁现场,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因此,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青少年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救治,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保护现场,以有效地进行自救、自护。

三、你了解或听说过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

后果如何?

我们应该借鉴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后归纳:

学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或患病的人数以及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迅速报告教育部;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直接报告教育部。

青少年学生也要有报告事件的意识,监督学校做好报告工作。

四.了解与认识甲型H1N1

 1.

(1)甲型H1N1的症状:

这种病症状类似感冒,患者会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

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疼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湘雅医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激烈,形成“红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

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2)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口腔,鼻,眼睛),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2.辨析与矫正,判断下面的同学属于什么疑似病例?

为什么?

  

(1)A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和水疱疹。

  

(2)B同学表现为发热,手,脚,口腔分别出现红疹子,又痒又疼。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

上述A同学就像我们班的贺楚毓同学的症状类似,只不过她当时身上没出现水泡,以为是感冒,打了两天针后才出水痘。

而B同学就是轻微的手足口病了。

这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3.防护与拓展

 甲型H1N1型流感的预防措施:

(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的机会。

(2)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可做茶饮。

也可以用学校发放的预防传染病的药单抓药坚持服用。

(4)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

特别是突然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

五、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常识,注意以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①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②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店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③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④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⑤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⑥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炙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⑦不要擅自从国外带入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⑧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

 5、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

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患者的歧视。

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

因此,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应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以人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行事就不会受到传染;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服务。

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

 六、如何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讨论归纳:

青少年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

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

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

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

青少年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

据研究,我国前十位死因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

7%,不吃早餐、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熬夜、不当的膳食和缺少体育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发生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死亡率的前五名。

对死亡原因的分析表明,生活方式、行为因素已成为与死亡相关的第一位原因。

我国每年由于吸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0万。

现在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盐饮食;长期不吃早饭,就容易引起胆囊结石;晚餐吃的过晚、过饱,脂肪肝、痛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办公自动化、交通现代化、工作脑力化、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形成的营养失衡等,会导致高血糖、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痛风、高血压。

这些病实际上就是自身不良生活方式结出的恶果,也是一类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能预防控制的一种疾病。

要记住:

导致过早死亡和丧失工作能力,并浪费大量开支的许多疾病,都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的,如果能够尽早在年轻时采取预防措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这些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避免中年体衰,而且到老都能身体健康。

越早奠定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养成健康的习惯,以后获益就越大。

健康就是这样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有时你会觉得睡个懒觉没什么关系,偶尔喝醉几次也未尝不可,抽烟并不见得会得癌症,经常大鱼大肉不一定就会得肥胖症、高血脂、冠心病,一日三餐无规律,常吃油炸烧烤食物亦一时不会患胃病、胃癌,不参加运动身体也不会变得衰弱……,但是这些坏习惯会使会身体中的“灰尘”越积越厚,体质越来越差,免疫力越来越低,从而最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有人说得好,在危害健康的诸因素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不良嗜好所起的作用持久而普遍。

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就会经常或反复出现,并逐渐导致疾病形成。

七、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

毒品违法行为主要包括:

①非法持有毒品的违法行为;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行为;③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④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违法行为;⑤非法走私、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的违法行为。

 远离毒品,拒绝诱惑,才能走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

青少年朋友,请自觉遵守禁毒法律法规,如果有人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你吸毒,你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以免毒魔缠身和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八、课外延伸实践行动

1、调查吸烟的危害。

2、如何预防禽流感。

  

 

关心家乡经济发展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已有的记忆中感受到了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如:

房子越造越高,马路越来越宽,家中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

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感受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新时代的孩子们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大人们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

他们并不了解,因此,通过《关心家乡经济发展》这课教学,让学生在探讨、对比中感受家乡的变化,进而珍惜发展的结果,进一步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家乡变化的巨大。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探讨,知道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方针政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

3、通过讨论家乡在变化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能辩证地看待事情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激发感恩之情,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萌生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课前准备】

课前调查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我们的合肥、我们的黄麓镇变化那么快,我们的学校那么漂亮,你们能不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眼里的家乡变化情况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关心家乡经济发展”吧!

(板书:

课题)

一、讨论问题,感受变化

1、同学们,在聊家乡的变化之前,请大家跟随镜头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家乡的情况吧!

(播放课件:

发展中的合肥)

2、欣赏了之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活动调查:

黄麓镇的变化、发展中的富煌集团、农贸市场的变化。

学生交流

家乡的变化真的好大啊!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完成的“家乡的变化”调查表拿出来,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4、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家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探讨原因辨析明理

1、家乡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咱们要感谢谁?

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2、是啊,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党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政策,再加上我们家乡人一年又一年不懈地努力,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无数地付出。

才有了我们今天辉煌的家乡!

四、家乡变化的烦恼

1、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骄傲与自豪。

然而,这些变化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请说一说。

2、这些烦恼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好多好多的金点子。

学生交流

五、课外延伸实践行动

1、了解家乡交通的变迁

了解近些年家乡公路、铁路、农村道路灯的发展变化,体会到交通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考察安徽富煌集团

了解富煌集团对我们黄麓经济发展的影响,撰写一份考察报告。

 

走进自我篇

让厌学走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学生对学习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2.帮助学生寻找去除厌学情绪的良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学好各门功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克服厌学情绪。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同学对学习不但已充满信心,而且还懂得了在学习中如何找窍门。

(列举班中一、二个同学有进步的事例)但是,同学们应当知道,学习生活不但丰富多彩。

而且千变万化,在如何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新的课题《让厌学走开》。

 2.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

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

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

今年3月11日晚,林某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

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

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

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

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

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

“我是不是杀了人。

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