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33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docx

基因工程重点复习

质粒拷贝数即一个细胞内质粒的数量与染色体数量之比。

每种质粒在相应的宿主细胞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拷贝数。

根据在每个细胞中的分子数(拷贝数)多寡,质粒可分为两大复制类型:

严谨型质粒:

分子量大,低拷贝数,1-3拷贝

松弛型质粒:

分子量小,高拷贝数,10-60拷贝

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质粒由于分子量大、拷贝数低、单一酶切位点少、遗传标记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满足克隆载体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以多种野生型质粒为基础进行人工构建。

理想的载体应该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

穿梭质粒载体;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标记、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优点;①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克隆、表达

②也能利用其它细胞系统(酵母、枯草杆菌、哺乳动物细胞等)进行基因表达。

③可以自如地在两种不同寄主细胞之间来回转移基因。

蓝白斑筛选的机理

由α-互补产生的Lac+细菌较易识别,它在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下存在下被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形成蓝色菌落。

当外源片段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后会导致读码框架改变,表达蛋白失活,产生的氨基酸片段失去α-互补能力,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含重组质粒的转化子在生色诱导培养基上只能形成白色菌落。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α-互补产生的Lac+细菌由于含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麦康凯培养基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使pH下降,因而产生红色菌落,而当外源片段插入后,失去α-互补能力,因而不产生β-半乳糖苷酶,无法分解培养基中的乳糖,菌落呈白色。

这样,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株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阴性的不同突变株之间实现互补,这种互补现象叫做α-互补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

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

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

1.机械破碎法2.渗透破碎法

(二)蛋白质的抽提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取出来。

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

(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

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

常用方法:

1.等电点沉淀法2.盐析法

(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用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所得到的蛋白质一般含有其他蛋白质杂质,须进一步分离提纯才能得到有一定纯度的样品。

常用的纯化方法有:

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

蛋白筛选(SDS)实验原理是:

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

在SDS-PAGE中,SDS-复合物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正相关。

在一定浓度的凝胶中,由于分子筛效应,则电泳迁移率就成为蛋白质分子量的函数,实验证实分子量在15kD~200kD的范围内,电泳迁移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用此法可根据已知分子量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做出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求得分子量。

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分离级分的蛋白条带的多少来判定分离纯化产物的纯度。

mRNA翻译的起始效率主要由其5‘端的结构序列所决定,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RBS)

包涵体型异源蛋白的表达分泌型异源蛋白的表达融合型异源蛋白的表达

在某些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积累某种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它们致密地集聚在细胞内,或被膜包裹或形成无膜裸露结构,这种水不溶性的结构称为包涵体

包涵体表达形式的优点1能简化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操作:

2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表达产物的结构稳定3对宿主细胞无伤害4外源蛋白表达高

包涵体表达形式的缺点: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丧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必须通过有效的变性复性操作,才能回收得到具有正确空间构象(因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目标蛋白,因此包涵体变复性操作的效率对目标产物的收率至关重要。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的操作:

如果未进行特殊设计,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量占细胞总蛋白量20%以上时,表达产物一般倾向于形成包涵体。

因此,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目的基因操作的关键就是选择高表达的载体。

事实上,这种高表达率也是包涵体法的长处所在

分泌型异源蛋白的表达: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异源蛋白按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可分为两种形式:

即以可溶性或不溶性(包涵体)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者通过运输或分泌方式定位于细胞周质,甚至穿过外膜进入培养基中。

蛋白产物N端信号肽序列的存在是蛋白质分泌的前提条件

分泌表达形式的优点):

1目的蛋白稳定性高2目的蛋白易于分离3目的蛋白末端完整

分泌表达形式的缺点):

大肠杆菌的蛋白分泌机制并不健全,信号肽并非总是有助于蛋白质的转运,有可能形成包涵体。

分泌型目的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

只要将细菌素释放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在一个合适的质粒上即可构建完全分泌型的受体细胞。

此时,用另一种携带大肠杆菌信号肽编码序列和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化上述完全分泌型受体细胞,并使用相同性质的启动子介导目的基因的转录,则可实现目的蛋白从重组大肠杆菌中的完全分泌。

融合型异源蛋白的表达:

除了直接表达异源蛋白外,还可将外源基因与受体菌自身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拼接在一起,并作为一个开放型阅读框架进行表达。

由这种杂合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称为融合蛋白。

以融合形式表达目的蛋白的优缺点1目的蛋白稳定性高2目的蛋白易于分离3目的蛋白表达率高4目的蛋白溶解性好5目的蛋白需要回收(缺点)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原则):

受体细胞的结构基因能高效表达,且其表达产物可以通过亲和层析进行特异性简单纯化。

两个结构基因拼接位点处的序列设计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着融合蛋白的裂解工艺。

源基因应装在受体蛋白编码基因的下游,为融合蛋白提供终止密码子。

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完整的受体结构基因,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融合蛋白分子中两种组份的分子量过于接近,为目的蛋白分离回收创造条件外。

两个蛋白编码序列应保持一致的翻译阅读框架

大肠杆菌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

1全基因组测序,共有4405个开放型阅读框架

2基因克隆表达系统成熟完善

3繁殖迅速、培养简单、操作方便、遗传稳定

4被美国FDA批准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生物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水解酶。

1、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只有一种多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其识别和切割DNA分子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①识别序列的特异性:

识别序列为4-6bp的双重螺旋对称结构的回文序列

②切割位点的特异性:

在识别序列内或附近特异切割。

3、DNA连接酶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利用价值?

作用特点:

①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或环化DNA,只能连接双链DNA分子的单链缺口。

②只能连接失去一个磷酸二酯键形成的单链断裂,不能连接缺失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缺口③只作用于3端羟基和5端磷酸的链④连接反应需要ATP或NAD+和Mg2+

利用价值:

可对缺口DNA,平末端DNA,黏性末端DNA进行连接。

载体:

能携带外源基因(或DNA片段)进入细胞复制、整合或表达的工具。

质粒载体:

存在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可自主复制闭合环状的DNA分子,整合或表达的工具。

噬菌体载体:

应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广泛应用于大片段DNA克隆和文库构建的一类载体,代表有λ类噬菌体载体,M13噬菌体载体。

RNAi:

RNA干扰,是双链RNA对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被称为RNA干扰。

VIGS: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是利用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免疫机制,将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到病毒载体中并用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目的基因片段作为病毒的一部分同病毒一起复制并扩散到整株植物,植物体的防御机制被病毒激活后,在识别病毒和目的基因的同时,将内源的目的基因mRNA降解,从而达到基因沉默的目的。

1、克隆载体必须满足那些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①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能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宿主细胞;②能在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并实现外源基因的增殖;③具有由单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位点组成的多克隆位点,可供外源基因的插入;④具有合适的选择性标记,用于筛选。

2、质粒具有那些特征?

特征:

①独立复制性:

质粒含有一个与相应的顺式作用控制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复制起始区,能利用寄主细胞的DNA复制系统进行自主复制。

②质粒的不相容性:

两种质粒在同一宿主细胞中不能共存

③转移性:

其含有tra基因,能指令宿主细胞与受体细胞结合,使质粒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④携带特殊的遗传标记:

野生型的质粒DNA上往往携带一个或多个遗传标记基因,这使得寄主生物产生正常生长非必需的附加性状,如物质抗性和物质合成。

3、你认为理想的载体应该是怎样的?

如何设计?

理想的载体:

①分子较小,可携带比较大的DNA片段;②能独立于染色体而进行自主复制并且是高效的复制;③要有尽可能多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但每一种限制酶又要最少的切割位点(多克隆位点,MCS);④有适合的标记,易于选择;⑤有时还要求载体要能启动外源基因进行转录及表达,并且尽可能是高效的表达;⑥从安全角度考虑,要求载体不能随便转移,仅限于在某些实验室内特殊菌种内才可复制等等。

设计:

①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②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③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④改变复制子,变严谨为松弛,变少拷贝为多拷贝⑤根据基因工程的要求,假装特殊的基因元件

基因工程定义:

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上游技术:

(狭义基因工程)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

下游技术:

(广义基因工程)含有外源基因的生物细胞(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分离、纯化过程。

基本过程:

(操作)从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PCR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

(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

(接)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

(转)把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选)筛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表

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

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宿主细胞。

限制性内切酶的概念:

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处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I型:

修饰限制类型:

多功能;蛋白质结构:

异源三聚体;辅助因子:

ATPMg2+SAM;识别序列:

TGAN8TGCTAACN6GTGC(单链);切割位点:

距识别序列1kb处随机性切割。

II型:

修饰限制类型:

单功能;蛋白质结构:

同源二聚体;辅助因子Mg2+;识别序列:

旋转对称;切割位点:

识别序列内部,或附近特异性切割。

III型:

修饰限制类型:

双功能;蛋白质结构:

异源二聚体;辅助因子:

ATPMg2+SAM识别序列:

GAGCCCAGCAG;切割位点:

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单链切割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H.O.Smith和K.W.Wilcox在1970年从流感嗜血菌中分离出来分离的第一个酶HindⅡ。

每种Ⅱ型酶通常只有一种多肽,并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Ø

(1)识别并切割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称为核苷酸内切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又称靶子序列、切割位点。

Ø

(2)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识别序列,这些序列一般由4-8个核苷酸组成,并成回文结构(Palindromic)即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形式,也称二重对称结构

Ø(3)不同的酶水解DNA双链切点处的葡萄糖磷酸二酯键,从而导致链的断裂,产生特定的酶切末端--粘性末端(stickyend,cohensiveend)或平末端(bluntend)

影响酶切活性的因素(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体系的建立):

内因:

星星活性、底物甲基化和底物的构象。

(构象的影响主要是指切割线性DNA和超螺旋DNA使得活性差异)DNA的纯度、浓度外因:

可预见,可控制的,如反应条件,底物的纯度(是否有杂质、是否有盐离子和苯酚的污染)、何时加酶、操作是否恰当、反应体积的选择以及反应时间的长短等。

其他的原因:

酶切反应的体积、适当的延长反应的时间、加大酶的用量、缓冲液的的选择:

提供稳定的PH、Mg2+DDT(二硫苏糖醇)BSA(小牛血清)后两者都是保证酶切的稳定性。

反应的温度,应当在最适反应温度大部分都是在37℃。

反应时间:

通常为一小时或者更多,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减少酶的用量。

位点偏爱:

某些限制酶对同一底物中的有些位点表现除偏爱性切割,即对不同位置的同一个识别序列表现除不同的切割效率,这种现象称作位点偏爱(sitepreference)

星星活性:

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staractivity)

DNA聚合酶的定义:

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

DNA聚合酶所具有的活性:

(1)DNA聚合酶的5‘→3’聚合活性DNA聚合酶最主要的活性

(2)DNA聚合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

从3’→5’方向识别并切除DNA生长链末端与模板DNA不配对而游离的核苷酸,这种校对功能是保证其聚合作用的正确性不可缺少的,因此对于DNA复制中极高的保真性是至关重要的(3)DNA聚合酶的5'→3'外切核酸酶活性:

从DNA链的5'端向3'末端水解已配对的核苷酸,本质是切断磷酸二酯键,每次能切除10个核苷酸。

因此,这种酶活性在DNA损伤的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完成的DNA片段去除5'端的RNA引物也是必须的。

噬菌粒载体:

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结合而发展成的一种载体系列。

考斯质粒(COS):

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DNA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载体

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利用酵母的染色体的复制元件构建的载体。

分子杂交的概念:

分子杂交是指在分子克隆中的一类核酸和蛋白质分析方法,用已知标记的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检测混合样品中未知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以及其相对分子量

Southern杂交的操作步骤:

一、预处理1.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基因组DNA进行酶切。

2.将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3.将电泳出来的那块凝胶泡在强碱溶液中,使双链解旋变成单链DNA。

4.用酸中和,使单链DNA维持其状态。

二、原位转移:

将凝胶上的dsDNA转移到滤膜上。

三、固定:

在真空烤箱里,80℃下烤1~2个小时将核酸样品进一步固定在滤膜上。

四、杂交:

将滤膜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分子溶液中,溶液上的单链DNA分子与探针分子通过互补配对进行杂交,形成杂种分子。

五、漂洗:

将滤膜上没有和单链DNA样品结合的右利的探针分子漂洗下来,滤膜上只剩下杂交分子。

六、放射自显影:

在X光曝射下进行放射自显影形成的自显影照片。

七、比较鉴定:

将放射自显影图片上的谱带进行比较。

确定与分子探针接合的DNA分子是凝胶上DNA链上的哪个片段。

Northern杂交:

将RNA分子从电泳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其他化学修饰的活性滤纸上,进行核酸杂交的一种实验方法

Western杂交:

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和免疫测定结合在一起的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从总蛋白中检测出50ng的特异性表达蛋白

PCR技术及其应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

简称PCR,是一种在体外扩增特定DNA序列的技术程序。

包括DNA的变性、复性及多核苷酸合成三个步骤组成的多次反复的循环。

成分包括:

模板DNA、引物、高温DNA聚合酶、dNTP、Mg2+

基本原理:

模板DNA变性→引物与DNA复性→引物DNA延伸,进入下一个循环,再到模板DNA变性。

①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

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

PCR的特点:

1.高灵敏度性。

2.性扩增。

3.操作简单易行4应用范围广泛。

基因文库:

一种载体分子上随机克隆着某种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类型的所有DNA片段而构成的一种克隆复合体,理论上它应该包括该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它分为基因文库和cDNA文库。

基因组文库:

指将某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切割成一定长度范围的的DNA片段,再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成相应的宿主细胞获得所有阳性菌落,这个群体就称为该生物的基因文库。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1.基因组DNA的制备2.基因组DNA的片段化与分级分离3.载体与受体的选择与制备4.载体与外源片段的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5.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6.重组克隆的挑选与保存7.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

cDNA基因文库:

将生物的某一组织细胞中的总的mRNA分离出来作为模板,在体外用反转录酶合成互补的双链cDNA然后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并转入宿主细胞,这种方法形成的所有克隆的集合体叫做cDNA文库

cDNA基因文库的构建:

1.细胞总的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2.第一条cDNA的合成3.第二条cDNA的合成4.双链cDNA克隆进如质粒或噬菌体载体并导入宿主中繁殖。

cDNA文库的特点:

不含内含子序列,可以在细菌中直接表达,包含了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比DNA文库小的多容易构建。

质粒的拷贝数:

指质粒在复制时与宿主的繁殖相结合,致使每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或几个质粒,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为10~200个。

转化:

是指将外源DNA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

感受态细胞:

是指具有吸收裸DNA分子能力的细胞,通常经一系列的处理方式可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

受体细胞:

是指转化的对象,接受重组DNA的细胞,通常要求有高转化率,能保持质粒稳定,属某营养缺陷型,具其他选择标记等条件。

S-D序列:

细菌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16SrRNA相结合的序列。

退火:

是指PCR等核酸分子重组过程中,即DNA加热变性后逐渐冷却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1.特定目的基因的分离或合成2.构建重组DNA分子3.转化宿主细胞4.筛选重组DNA菌落5.目的基因的有效表达

制备外源DNA片段可以有以下5个途径:

第一,从生物基因组群体中分离目的基因(鸟枪法即限制性内切酶法、反转录法)

第二,人工合成

第三,PCR反应合成DNA

第四,mRNA差异显示法获得目的基因

第五,机械的方法如超声波把基因组打成片段。

工具酶:

基因工程中进行基因的剪切、拼接、组合所需的酶统称为工具酶

工具酶按功能分为剪切酶、修饰酶、连接酶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1.酶的纯度

2.DNA样品的纯度

3.DNA的甲基化程度

4.酶切反应的温度与时间

5.DNA分子的构型

反应缓冲

常用的聚合酶有三种:

即依赖DNA的DNA聚合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质粒的三种构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开环DNA(ocDNA)、线形DNA(LDNA)

为什么要质粒质粒载体的构建?

1、天然质粒的局限性

(1)分子量大,拷贝数低

(2)筛选标志不理想

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复制起点(ORI)

(2)具有抗菌素抗性基因

(3)若干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位点

(4)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核酸的提取与纯化的三大步骤:

1.细胞破碎

2.去除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及多糖脂等杂质,

3.除去其他杂质核酸

SDS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高浓度SDS在较高温度(55-65℃)条件下裂解细胞,使染色体离析、蛋白质变性,释放出核酸,然后用提高盐浓度及降低温度的做法使蛋白质及多糖沉淀(通常是加入5M的乙酸钾于冰上保温,在低温条件下乙酸钾与蛋白质及多糖结合成不溶物)。

离心除去沉淀后,对上清液中的核酸进行反复抽提去除蛋白质,用乙醇沉淀水相中的核酸。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的区别:

从定义上看,基因组文库指某种细胞内的某个基因组按一定长短要求被酶切成若干片段,与合适的载体分子重组,引入相应的细胞,形成的一大批含DNA重组体的细胞克隆群体,这样的细胞克隆群体称为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指以生物体RNA通常是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作用形成cDNA再予以克隆而形成的一种基因文库。

就真核生物的基因而言,mRNA前体经加工,去除内含子,且加尾polyA成为成熟mRNA,故cDNA文库与基因组文库对照可用于研究内含子在基因中的位置及功能。

理想的分子标记:

1.高多态性2.共显性遗传

3.能明确辨别等位基因4.遍布整个基因组

5.无基因多效性6.检测手段简单快速

7.成本低廉8.重复性好

原位杂交内容

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为原位杂交,即菌落杂交。

具体过程:

将菌落或噬菌斑转移到溶菌液中的硝酸纤维素滤膜上,使溶菌变性的DNA同滤膜杂交。

这些带DNA印记的滤膜烤干后,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特异性DNA或RNA探针杂交。

漂洗除去未杂交的探针,同X光底片一道曝光。

根据放射自显影揭示的同探针序列有同源性的DNA印迹位置,对照原来的平板,即可挑选出含插入序列的菌落或噬菌斑。

差异杂交(differentialhybridization)是将基因组文库的重组噬菌体DNA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两种混合的不同cDNA探针分别与滤膜上的DNA杂交,分析两张滤膜上对应位置杂交信息以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

3.如何选择分离纯化重组蛋白的方法?

要针对外源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形式和性质来选用不同的分离纯化策略和方法。

主要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和在受体细胞中的位置制定分离纯化策略。

如分泌型表达重组蛋白需要先沉淀浓缩再进行纯化,而天然蛋白则用层析较好。

1.PCR出现假阳性原因

1.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从而扩增出非目的性序列的PCR产物。

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导致特异性不强。

 解决方案:

选择特异性强的区段设计引物

 2.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

(1)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污染;操作时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污染环境。

除酶及不耐热物品外,所有试剂及耗材均应高温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枪头均应一次性使用。

必要时,加样本前,反应管及试剂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

  

(2)空气中的小片断核酸污染。

这些小片断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扩增出PCR产物,导致假阳性出现。

 解决方案:

运用巢式PCR来减轻或消除

2.出现非特异扩增带原因

  1.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2.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PCR循环次数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