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42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

第十二单元

备课时间:

2008年4月19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以及根据合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本单元分四段安排教学:

第一段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第二段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第三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进一步熟悉个掌握本单元的内容。

第四安派了综合实践。

教学理念:

选择合适的素材,让学生在读图、比较中切实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制图方面恰当控制教学要求,让学生自始至终围绕制图的核心环节展开操作和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相应的分析。

2、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图,知道可以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解释简单的统计结果。

3、使学生愿意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能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数据。

教学难点: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

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用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相应的分析。

教具准备:

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折线统计图…………………………1课时

2、选择统计图…………………………1课时

3、练习八…………………………1课时

4、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1课时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08年4月19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具准备:

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进程:

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提问:

我们现在所处的季节,你觉得一天中什么时候凉快?

什么时候比较热?

(出示例题图)这两位同学正在干什么?

出示统计表

提问: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很快说出这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吗?

回忆、交流:

早、晚凉快,中午热

观察、交流:

观测气温

观察、交流(温度、测量时间、间隔时间、最高气温等)

认真阅读统计表、比较后交流

我们还可以将这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绘成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合作探究

探究特征感悟优点(指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能看懂这张图表示的内容吗?

(横轴上相临的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可以看出他们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折线上最高的点表示最高气温,最低的点表示最低气温;折线向上表示升温,反之降温,折线越陡表示气温变化越快)

指名结合统计图下的三个问题汇报交流

提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

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

观察、交流:

可以看出他们每阁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最高点是“24”,说明最高气温是24℃,对应的是13时,最低点是“9”,对应的是19时,说明19时气温最低,是9℃

分析、交流:

9:

00~11:

00气温上升最快,17:

00~19:

00气温下降最快;11:

00~13:

00气温上升最慢,13:

00~15:

00气温下降最慢

比较统计图与统计表,你觉得谁更能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比较、交流:

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小结: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制作统计图

谈话: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想自己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吗?

(想)

出示:

“试一试”统计表提问:

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

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观察统计表、交流:

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标注数据。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

怎样确定点的位置;连线时要注意什么;数据与日期是否具全

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二、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第1题统计图

提问: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提问:

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

(注意引导:

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观察、交流:

跳绳停止时心跳最快,以后慢慢平稳,4分后心跳恢复正常。

预测、交流:

小红的心跳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

“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提问:

统计图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问: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身高数据集中在110~145㎝)

阅读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互相交流完成的统计图

三、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收集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本地近期的气温变化情况。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08年4月19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7-99例题“想想做做”“你知道吗”(选择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结实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教具准备:

投影仪、直尺、三角尺

教学进程:

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运用统计,需要统计图表示数据,怎样才合适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选择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便于比较;更能表示数量增减)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统计表

提问:

统计的是什么数量?

要反映一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观察统计表,阅读“你知道吗”交流有关降水量的知识

巡视检查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交流绘图过程

提问:

从统计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根据统计表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互相交流绘图过程

互相交流由统计图获得的信息

提问:

这道题用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可以清楚地看出南京一年的降水量变化情况)

指名说出从统计表获得的信息

提问:

它和例1有什么不同?

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阅读统计表并交流信息

互相讨论、交流:

选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巡视、个别指导

提问:

你是怎样制作条形统计图的?

分析这幅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独立绘制统计图

交流方法、过程

拓展:

哪些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哪些数据用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讨论、交流……

三、实践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巡视完成情况个别数据指导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分析、交流:

条形统计图比较好

独立思考并完成

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提问:

你想绘成什么统计图?

读题分

交流:

要表示几年的年人均收入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检查绘图情况,提示个别点的定位

:

提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从统计图中估计2001年、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

(2001年6780元,2002年6960元)独立完成统计图

交流信息

根据正确答案检验自己的预测

提问:

第1题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第2题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总结提高质疑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认为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布置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2008年4月20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101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感受统计的价值。

2、掌握应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在分析中感受特点,提高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统计观念,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否读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具准备:

统计图、表等

教学进程:

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教学练习八。

1、第1题指名读题

提问相关问题:

横轴、纵轴、刻度等

出示空白统计表,指名板演

检查板演题,汇报交流认真阅读折线统计图

简单交流获得的信息

独立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互相检查、订正

指名读第

(2)小题并提问

提问:

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哪一年增长的最多?

独立计算、交流

看图、分析,交流:

这几年我国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正逐渐上升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2001年到2002年增长得最多

谈话:

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从1997年到2002年私人拥有汽车量的增长情况。

从逐渐上升的折线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讨论、互相交流:

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第2题出示统计表,指名读题

巡视个别指导

提问:

采用的什么统计图?

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表

独立完成统计图

汇报:

折线统计图;因为要反映的是平平6~12的体重变化情况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提问:

你能说说平平从6岁到12岁体重的增长情况吗?

互相检查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分析、交流(每一年体重增加的数量差不多,6岁到7岁增长了2千克……)

3、第3题出示统计表,指名读题

巡视个别指导

提问:

采用的什么统计图?

为什么用折线统计图?

认真阅读统计表

独立完成统计图

汇报:

折线统计图;因为要反映的是客运量的变化情况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提问:

内从图上看,客运量最少的是哪年?

最多的是哪年?

2000年的客运量比1995年增加多少亿人次?

从这幅统计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互相检查统计图的完成情况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分析、交流(客运量最少的是1980年,最多的是2000年)

计算、交流:

2000年的客运量比1995年增加6.3亿人次

讨论、互相交流

第4题现在我们分组调查一下我班近几年“五一”外出游玩的人。

先讨论如何分工

巡视,作好指导工作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提示

小组讨论调查分工

交流分工情况

分工合作,实施调查

小组汇总、整理

绘制统计图

提问:

大家采用的什么统计图?

指名汇报调查情况

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

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

折线统计图

共同交流、检查订正

分析、讨论、交流

你知道了提问:

阅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适当讲解)

你有什么想法?

分析统计图讨论、交流:

……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

选用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第四课时

备课时间:

2008年4月20日

教学内容:

书P102-103(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统计的方法

教具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环境及保护的有关问题

教学进程:

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谈话交流,出示地球图片(蓝色的星球)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欣赏、交流

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互相交流收集的信息哦。

了解的情况(人类对的地球的破坏、地球对人类的报复等)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谈话:

人口和环境就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

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张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巡视、适当提示

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想说什么?

认真阅读统计图:

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和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互相交流:

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交流: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

请阅读第103页的统计图(我国造林面积增长情况统计图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增长情况统计图)

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认真阅读统计图

互相交流:

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这方面我国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小结:

我们国家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从前两张统计图来看,我们的人口、污水排放还在逐年增长,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

拓展:

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除了这些,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吗?

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互相讨论、交流

四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顾光课时编号:

(气温变化情况;空气质量情况;缺水情况……)

讨论统计内容——提出现实问题

提问:

在我们的周围,你想了解些什么?

组织分组研究

提问:

准备怎样开展研究活动?

巡视,参与活动,组织汇报交流讨论、交流:

空气质量情况;缺水情况;最近的天气情况……

分组、推选组长

小组讨论: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图表

指导收集数据——加强统计策略提问:

用什么方法能收集到这些数据?

在收集数据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

又如何克服?

讨论、交流:

测量,查资料,走访有关单位……

讨论(结合指导)

汇报交流

说明:

要按时收集数据,及时记录下数据,防止资料的流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作业布置:

分组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