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44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docx

如皋市排水专项规划说明剖析

第一章城市概括

第一节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如皋市是一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贸发达、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宜居城市。

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隶属南通。

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市毗邻,西与靖江市、泰兴市接壤。

地处经度120027’,北纬32034’,城市距沿海开放城市—南通市区60公里。

距上海市160公里。

与张家港隔江相望。

如皋市现辖20个镇,两个开发区,市域行政面积约1536.6平方公里,总人口142.61万人。

2005年底如皋市区常住人口19.5万人,建成面积约23.12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如皋地处长江下游,属长江三角洲,为海相、河相沉积的沙嘴、沙洲冲积而成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2—6米。

市区中心地带高程略高于7米。

2、地质

如皋位于扬子准台地的下扬子台褶带上。

西北、北部有靖江-搬经-西场断裂及栟茶-洋口断裂与海安凹陷相邻;南有长江破碎带与江南地层相隔;东及东南与如东、南通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上。

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

北东向切割成带状,北西向切割成块。

没有基岩出露,全为第四纪松散层所覆盖。

有几个小震活动区:

张黄港-黄市,郭园-薛窑,搬经-加力,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交汇点附近。

3、水文地质情况

如皋地处江淮之间,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与88%。

城区周边,主要干河有如海运河、通扬运河、龙游河、南凌河、如泰运河、大明河等河道。

(1)内河水位

内河正常水位为1.9~2.5米,警戒水位3.00米,历史最高水位4.93米,最低水位-0.15米。

水位常受降水和潮汐的影响。

地表径流主要为大气降水,年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径流系数22.6%,径流深238.5毫米,折合径流量3.71亿立方米。

(2)地下水位基本上与正常水位相同,一般地面以下0.8~1.0米。

(3)地表水,地表径流主要为大气降水,年均降水1055.5mm,年平均径流系数为22.6%,径流深238.5mm,折合径流量3.71亿立方米。

4、气象情况

如皋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高峰基本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生态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宽广。

同时,由于受季风环流的支配,常构成不稳定性的因素,会出现寒潮、霜冻、高温、伏旱、连阴雨、暴雨、台风、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

如皋地区平均气温为14.6℃(1966年8月7日),最低气温为—13.4ºC(1991年12月29日),最高气温38.90C(19787.9);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41.5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历年平均无霜期较长,为230天。

平均年降水量1055.5mm,集中在6~9月份,最大年降水量1452.6mm(1960年),最小年降水量503.6mm(1978年),最大日降水量:

239.4mm(1960年8月4日)日降雨量小于10mm的年平均日整为31.9日,最大1小时降雨量为86.9mm,最大10分钟降雨量为29.7mm。

气象局1952~1999年资料表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31m/s(1978年8月29日)。

冰雪:

长江水域终年不封冻,陆域最大冻土厚20cm,年平均降雪6天,多集中于1~2月间,最大积雪厚度17cm,历年平均无霜期230天。

雾、日照:

根据南通气象台1951~1986年观测,小于等于3级能见度平均雾日数为32.2日,多出现于晚春和初冬,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3.3小时,日照面分率50%。

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湿度最大的月份为7月,最小为1月份。

5、地下水资源情况

据有关水文普查资料得知,如皋市区地下水水层主要蕴藏在第四世纪深积物中,由于具有水平层理,岩性成分比较均匀,颗粒较细,地下水呈潜水,含量较大,埋藏较浅,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般小于30米,水力坡度很小,水质在水平级垂直方向上变化复杂。

6、地震裂度

如皋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褶带上,为苏北拗陷中的苏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对隆起区。

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是:

北东向切割呈带状,北西向切割成块。

工程地质属北部古洲工程地质良好区。

城区范围内,划为三个工程地质层,组成、产状一般均稳定。

第一层为黄褐色砂粘土,厚2~3米,中部为4米,底部平缓,标高在1米以上,第二层为灰色到灰黄色粉砂土,局部夹有粘性土或淤泥质土,底板平缓,一般埋深21~23米,最厚的超过30米。

第三层为棕褐色杂色沙粘土,为该区标志层,顶面微向东南倾斜,厚为2~7米,0~5米内土层结构复杂。

有暗河、河塘填土。

城区中心内内表层0~5米为房渣架填土或素质土,其下为灰黄色的轻亚粘土,厚3米左右,再下为青灰色粉砂土,厚3~4米,再下为厚1.5~2m细砂土,而后又是青灰色的粉砂土,自1989年开始,如皋划在南黄海及沿岸地震重点设防区内。

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的烈度区划图,如皋在7度区内。

第二节社会经济

一、历史沿革

如皋市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6000年前已逐渐成陆并有人类居住。

如皋又名雉皋、雉水。

夏时属“扬洲之域”,周时如皋称海阳,隶如皋,秦朝时属九江郡,至汉时名海陵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正式建立如皋县,隋时并入宁海县。

南唐大保十年复名如皋县,城区真正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得到迅速发展。

后县制历代沿袭,至今已有1590多年历史。

如皋城垣始于唐代,宋朝时建筑城池,全城居民达五千多人。

明朝中叶,城邑已是具有较完整功能的城市;有内外城垣,外圆内方,内有市河外有护城河。

清代时,城邑继续外扩,形成方格网的道路,私家园林迅速发展,水绘园、水明楼、霁峰园蜚声海内外。

解放以来,县城不断改造拓建,水陆交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工业生产逐步繁荣,工业产值不断上升。

1980年,编制如皋县城区总体规划,城区人口5.81万人,建成区2.64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1991年撤县建市,1993年、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至2005年底,建成区已扩建24.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5万人。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滨江临海,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

市区位于市境中心偏北,东距南通60Km,南去30Km即可与张家港隔江相望,距上海160Km。

新长铁路、二O四国道分别从市区东西两侧穿过,南部有通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如皋机场及扩建中的如皋港,东侧的盐通高速正在兴建之中。

纵横交错的水陆交通干线,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经济发展概括

1)、概况:

2005年如皋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15亿元,产业结构为17:

48:

35;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9亿元,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133个,完成合同外资1321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543万美元,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5亿元。

2005年户籍总人口142.024万人。

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36元,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8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5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9260元。

2)、经济总量:

经济相对落后,但近几年增长迅速。

在传统的概念里,如皋属于南通市北三县(海安、如东、如皋)之一,北三县与南三县(通州、启东、海门)相比在发展程度上相对落后。

2004年如皋市GDP在南通六县市中排第五位,为120.15亿元人民币。

但是,如皋市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2003年和2004年如皋市GDP分别同比增长16.3%和21.6%,为六县市之首;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01年以来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在全市的排名从1999年的第6名快速提升至2003年的第3名。

3)、产业结构:

农业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

如皋是农业大市,2004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占17%,所占份额较大,但与第二、三产业相比,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在持续降低。

如皋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方面,2004年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4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32.3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良好。

第三产业方面,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从1991年占国民经济比重的24%提升到2004年的35%,年均递增率在三大产业中排名最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整体需求的上升,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长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将愈显突出。

因此,有必要通过人类明智的、有目的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协调发展。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之一,任重而道远。

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概括

一、城市性质

如皋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贸发达、环境优美、历史积淀深厚的宜居城市。

二、规划年限

基准年2006年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2020年后远景展望。

三、城市规划区范围

规划范围大致为:

东至如城镇行政边界、西至老204国道、南至皋南花木种植区、北至如城镇行政边界。

规划近期城市建设用地3169公顷,城市人口30万;远期建设用地4850.1公顷,城市人口42万。

远景规模:

从规划的城市结构和外围的交通条件来看,城市长远发展有可能实现的规模为:

用地60-65平方公里(新长铁路和盐通高速间可增3-4平方公里,现204国道以西可增5-7平方公里,人口50-55万人。

四、规划总体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通过城市主干道的围合、划分,形成“六组团”空间结构;

老城核心组团:

商业、金融、文化、旅游、娱乐休闲;

城北组团:

工业、物流、居住;

城西组团:

居住、商业;

城东组团:

居住、商业;

城南新城组团: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高尚居住、商务办公;

铁东工业组团:

工业、仓储、物流。

2、组团职能与开发建设

(1)老城核心组团

用地范围:

外城河和如泰运河围合的地区,面积约为1.62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以商业、金融、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内容为主;

开发建设重点:

老城是如皋的发源地,该区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具有如皋地方特色的文保建筑和建筑群,是如皋传统城市风貌最集中的体现;同时,经过多年的积累,该组团已经发展成为如皋市域范围内最具规模、最核心的的商业区。

开发的重点是保护和营造具有如皋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景观,打造如皋市一级的商业核心区。

在此基础上,清理老城的零散用地,提升商业档次、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职能,升华景观风貌。

(2)城北组团

用地范围:

具体范围为204国道、如泰运河、新长铁路、惠民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为14.77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如皋开发区是如皋市域范围内除如皋港外最主要的产业园区,用地以工业、仓储和物流用地为主,辅以一些必要的居住和公建等配套设施为开发区建设服务。

开发建设重点:

该组团的开发重点是建设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使如皋开发区成为如皋工业发展和对外招商引资的示范园区。

(3)城西组团

用地范围:

如泰运河以南、204国道以东、解放路以北、海阳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为5.87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规划为城市综合生活区、市级商业次中心;用地上以居住和商业为主。

开发建设重点:

一、以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为指导,逐步外迁该区内的工业用地和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业用地,提高该组团的居住质量;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该区的组团中心,通过组团中心的建设,提升组团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组团的生活居住质量,带动房地产的发展。

(4)城东组团

用地范围:

如泰运河以南、新长铁路以西、解放路以北、海阳路以东的区域,面积约为6.05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规划为城市综合生活区、市级商业次中心;用地上以居住和商业为主。

开发建设重点: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该区的组团中心,通过组团中心的建设,提升组团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在万寿路和惠政路相交处规划宛湖,既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内容,又可以解决城市建设取土的问题,提升组团的生活居住质量,带动组团房地产的发展。

(5)城南组团

用地范围:

解放路以南、204国道以东、花木种植区以北、新长铁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为11.05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商业金融、娱乐休闲等高档次服务产业;

开发建设重点:

该组团是如皋新城,组团内以现代化景观建设为主题,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集中体现如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并利用龙游河中央轴线和宛湖滨水景观的建设,发展集商务办公、体育运动、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6)铁东工业组团

用地范围:

新长铁路以东、规划路以西的地区,面积约为9.14平方公里。

用地功能:

工业、仓储、物流;

开发建设重点:

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第二章城市供排水现状

第一节概述

1、如城水系

如城地区水源较丰富,区内水系沟塘密布,水域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左右,主要河流有:

如泰运河、通扬运河贯穿城区,城西有红星河、如海运河、江海河、解放港,城东有宏坝河、茅雉河、徐马河等;城内有内城河、外城河、龙游河等;城南有许庄居住河、城南中心河等;城北有跃进河、东风河、通龚河、姜桥港、宗巷河、大寨河;如泰运河东接通扬运河,西接如海运河,在航运、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

市域由于港闸的控制与调节,洪水季节排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如泰运河、通扬运河常年水位1.9米,如海运河常年水位2.2米。

内外城河水位通过滚水坝控制水位3.5米,其它内河常年水位2.5~3.0米。

本市的水源较丰富,可供的水资源有地面径流、江水和地下水三部分。

全市地面径流量为3.61亿m3,引江水可利用量为4.85亿m3,浅层地下水流量为3.3亿m3,浅层地下水每年可采量为305万m3。

市区河道受潮汐、港闸等诸多因素影响,水流流向逆顺不定,其中受沿江闸门影响,以引水为主,河道水流缓慢,河水滞留时间较长。

城区之北如泰运河和通扬运河东西向段的河道主导流向向东,径流量于26.2~91.8m3/s之间因丰、枯水期而变化。

如海运河主导流向向北,径流量50~144m3/s,其水质基本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

由于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加之如海运河上游口门逐年缩小,引水能力下降,与如海运河临近相通的如泰运河水质为Ⅳ类标准,通扬运河如城段水质为Ⅴ类标准,经常发生河水倒流现象有关,所以供水水源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统计,每年水源污染近30天,其中CODCr达到6.4mg/l,NH3-N达到2.0mg/l,其中一月份污染严重近半个月。

但随着十里墩拦污闸的正式启用,因如城地区综合污水倒流引起的水源水质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如皋自来水厂水源水质得到了有效保证。

河道现状一览表

河道等级

河道名称

起迄地点

长度

(km)

原设计标准

现有标准

备注

底高程

(m)

底宽

(m)

坡比

底高程

(m)

底宽

(m)

坡比

如海运河

团结河至如泰运河

4.1

-1.5

20

1:

3—1:

5

-0.5

15

1:

5

2004年疏浚

如海运河

如泰运河至东红旗河

3.7

-1.5

20

1:

0.3

-0.5

15

1:

5

通扬运河

如泰运河至东红旗河

4.15

-1.0

10-15

1:

3--4

0.5—0.0

6--16

1:

5

1997年疏浚

如泰运河

如海运河至徐马河

11.85

-1.5

10.0

1:

3--4

-1.0

4.0—5.0

1:

5

2005疏浚

龙游河

大明河至如城

4.75

-0.5

6.0

1:

3.5

-0.5

5.0

1:

3

1983年疏浚

大明河

如新线至战备河

6.80

-0.5

6.0

1:

3

-0.5

5.0—7.0

1:

2--3

1988年疏浚

徐马河

王里港至通扬运河

0.40

0.0

5.0

1:

3.5

0.5—2.5

5--6

1:

4

2003年疏浚

五里港

龙游河至如城皋南界

2.00

-0.5

5.0

1:

3

0.6

6.0

1:

4

茅稚河

通扬运河至前进河

2.80

0.0

5.0

1:

3.5

0.0

5.0

1:

3.5

凌青河

南凌河至通扬运河

4.42

-0.5

5.0

1:

3.5

0.5—1.0

5--6

1:

3.5

姜桥港

通扬运河至南凌河

4.80

0.0

5.0

1:

3.5

0—1.2

5--6

1:

3.5

宗港河

通扬运河至南凌河

4.58

0.0

5.0

1:

3.5

0—1.2

5--6

1:

3.5

石桥中心河

204国道—龙游河

2.10

1.5

3.0

1:

2--3

2.0

3.0

1:

3

红星河

团结河——如泰运河

4.60

-0.5

3.0

1:

2.5--4

1.0

3.5

1:

4

马王沟

朗庄村——如泰运河

2.45

1.0

3.0

1:

2.2

1.5

4.0

1:

2.5

城南中心河

许庄村——龙游河

1.90

2.0

3.0

1:

2.5

2.5

3.0

1:

3

西文革河

如海运河——陆桥村

2.32

1.5

3.0

1:

2.5--4

1.7

3.5

1:

4

西四新河

如海运河—陆桥村

2.25

1.5

2.5

1:

2.5

2.0

3.0

1:

3

团结河

如海运河——红星村

3.10

-0.5

3.0

1:

2.5--3

0.5

9.0

1:

2

西八里港

龙游河—通榆公路

4.80

1.0

3.0

1:

2.5

2.5

13.0

1:

3

东红旗河

如海运河—双龙村

3.95

-0.5

5.0

1:

2—1:

4

0.8

5.5

1:

4

东红旗河

双龙村—镇南村

1.50

-0.5

5.0

1:

2.5

-0.4

4.0

1:

3

复兴河

万新村—镇南村

6.86

-0.5

5.0

1:

2.5

-0.5

3.7

1:

2.5

万新河

通扬运河—复兴河

1.82

0.5

5.0

1:

2.5

-0.2

4.5

1:

3

东红旗河

镇真河—通扬运河

6.09

-0.5

5.0

1:

3

0.6

6.0

1:

4

新柴河

通扬运河—花庄村

2.15

1.0

3.0

1:

2.7

1—2.3

3—4

1:

2.8

通龚河

通扬运河—新王庄村

1.78

1.0

3.0

1:

3

1—2.1

5.0

1:

3.3

鹿门河

东风河—通扬运河

2.25

1.0

3.0

1:

2.3

1.5

2.8

1:

3

东四新河

陆桥村—东风河

2.57

1.0

3.0

1:

2--3

1.7

2.5

1:

3

跃进河

东风河—通扬运河

1.84

0.5

3.0

1:

2—3

1.0

2.5

1:

3

东风河

如泰运河—东红旗河

4.13

-0.5

5.0

1:

2—4

1.0

5.5

1:

4

大寨河

东风河—庆丰村

1.78

2.0

3.0

1:

3

2.5

3.0

1:

3.5

东文革河

如海运河—陆桥村

2.56

1.5

3.0

1:

2.5--4

1.7

3.5

1:

4

2、城市供水设施概括

如皋自来水公司筹建于1977年,建址城西乡十里墩,水源为如海运河。

至2000年底,供水能力达到10万m3/d,占地约为5.5hm3。

城区自来水覆盖率98.2%,水质合格率99%,供水管道总长度为90km,2004年全年供水1689.4万m3。

工业用水部分采用地下水,共有深井77口,年供水量296万m3,平均日供水量0.82万m3。

因此,全市总供水能力为10.82万m3/d。

自备水与水厂供水量之比为1∶13.2。

市区中心管网已趋于环状,输水干管管径DN500~DN600,已铺设DN300以上管道35km,DN100~DN200管道55km。

城市供水水量充沛,水压稳定。

在水源无严重污染的情况下,能保持较好的水质,管网水压综合合格率为98%。

3、排水体制

城区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为老城区以截流合流制为主,近期新建小区以雨污分流制为主。

第二节雨水排水系统现状

如皋市城区地势平坦,市中心处略高,四周稍低,有利于排水。

地面标高一般在黄海标高5.00~7.00m之间,地层土质砂性,透水性强。

市区内主要排水河道如泰河以南有内外城河、龙游河、宏坝河、红星河、解放港、许庄居住河等,如泰运河以北有东风河、通龚河、跃进河、大寨河等,铁路以东主要徐马河。

一、城河

经过内外城河的整治,内城河控制水面宽10米,河底标高1.5米,外城河控制水面宽20~30米,河底标高0.50米。

城河控制水位为3.50米,通过滚水坝泻洪。

二、涵闸

内城河连通如泰运河处有两处水关,东水关、北水关,现在水关的作用相应减弱。

外城河连通如泰运河处建设了两个滚水坝,控制内、外城河水位。

控制水位标高3.5米。

三、主要河道

市区现有龙游河、红星河、茅雉河、如泰运河及内、外城河、东风河、通扬河、通龚河、姜桥港等主要河道。

龙游河为二级河,河底高程-0.5米,河底宽5米,河坡3米以上1:

2,3米以下1:

3.5,先后连通大明河、扬马河、如海河等。

如泰运河为一级河,河底高程-1.5米,河底宽24米,河坡1:

3。

通扬运河为一级河,河底高程-1.5米,河底宽10米,河坡1:

3。

红星河、徐马河、通龚河、姜桥港为三级河,水面宽24米,河口宽32.88米,规划河底高程-0.5米。

四、城市积水严重地区

1、西皋市场向北至丰乐派出所段;2、宁海路(人民医院向西至大司马路段);3、福寿路以北政府所在地大司马路至益寿路口;4、海阳路技校门口至福寿路;5、育贤路(东皋路向西约300米);6、公安局南侧小巷;7、皋南新村二组团。

五、管网设施

(1)老城区现状排水管渠多为合流制,雨污分流近几年才开始实施,随着市政建设力度加大,旧城改造,新区的开发建设,相继拓宽改造和配套建设了一大批市政道路,并同步建设了雨污分流制管道,为改善排水条件解决市区局部低洼地区的常年积水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部分建成区现有雨水管道局部汇水面积分配不合理,出水口标高偏低,汛期管道下游积水,影响其排水功能的发挥。

市区雨水排水管道现状见下表:

表2.2-1如泰河以北现状雨水管、合流管统计表

管道所在路段

(路面宽度)

管道起止点位置

管径

管道距路中心线位置

出水口

高程(m)

管道总长度(m)

流向

仁寿路东段(35米)

仁寿转盘至通扬河(合流)

Ф300~Ф900

偏南12m

1.80

1090.4

通扬河

偏北11.5m

1.80

1080.3

通扬河

仁寿路西段(35米)

仁寿转盘至东风河(合流)

Ф400~Ф900

偏南12m

2.73

463.7

东风河

偏北11.5m

2.73

670.8

东风河

友谊路

(9米)

泰宁路至茶庵路(合流)

Ф400~Ф600

偏西1.5m

491.2

跃进河

茶庵路西段(15米)

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