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85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一.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0古诗词鉴赏一

考点跟踪突破20 古诗词鉴赏

(一)

课标40首古诗词赏析

一 关雎

《诗经》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__比兴手法。

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__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二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三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八十”是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四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五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2.你从“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六 木兰诗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达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

_

2.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示例:

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

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八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的感慨,抒发了凭古吊今,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__示例一: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诗人(自己),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示例一: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

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

“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十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一: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

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

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十二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十三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十四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示例:

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_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2.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意近即可)的气势。

十五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诗人望到了“草”“木”“花”“鸟”。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和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时、思家、悲己之情。

十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歌前五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居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十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

“春天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位同学引用岑参的诗句是否恰当?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

不恰当。

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

“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

整句有什么妙处?

“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

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十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

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哲理:

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十九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二十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争”字和“啄”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2.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二十一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全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示例:

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十二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火烧赤壁。

2.试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十三 泊秦淮

[唐]杜牧

1.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

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请简析。

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二十四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诗人想象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二十五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二十六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

二十七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

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二十八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二十九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三十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2.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

“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三十一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_,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月光在夜色下流转的场景,暗示时间流逝,词人由于思念亲人,彻夜难眠之情。

三十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1)星河:

银河。

(2)谩有:

空有。

(3)三山:

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示例: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

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十三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情景:

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引用的原因:

_①面对困境时。

_因为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_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2.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

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

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三十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2.词首句“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言外之意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三十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十六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