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01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docx

遵义市经贸委工作总结暨工作要点

遵义市经贸委

2006年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

全市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业经济“1234”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业经济目标任务。

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规模工业生产任务超额完成,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7.27亿元,占年初下达计划(120亿元)的114.39%,净增36亿元,增幅达35.9%,连续保持了全市工业经济自“十五”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分级次看,中央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9.65亿元,净增1.74亿元,增幅9.72%,省属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0.07亿元,净增12.84亿元,增幅达34.49%;市、县级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7.56亿元,净增21.59亿元,增幅达46.97%,占市县级年计划的122.83%。

分行业看,轻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75.13亿元,同比增长13.6%;重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2.15亿元,同比增长21.4%。

轻工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额的贡献率为45.11%,重工业为54.89%,重工业成为拉动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力量。

全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4.98%,比去年提高了0.21个百分点。

全市349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利润总额35.75亿元,同比增长47.42%。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361.25%,同比提高63.89个百分点。

(二)六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我委按照“六大”基地办公室的分工,在做好“六大”基地综合协调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化工基地、机电基地、原材料基地的建设。

经过奋力推进,基本初见成效。

第一,化工基地建设情况:

今年,全市化工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元至12月完成投资8162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24154万元,占总投资计划的34%。

1、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311819万元,元至12月完成投资77256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13291万元。

截止目前,资金到位125200万元,其中资本金到位66500万元,国债资金到位18700万元,银行贷款40000万元。

2、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清水、双氧水改扩建工程。

该项目是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的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4308万元,本年计划投资3508万元,1—12月完成投资1465万元,占年计划的41.7%,累计完成投资1825万元,占总投资的42.4%。

其中新增1584吨/年清水工程项目已全面完工,等待验收。

年产2万吨双氧水项目计划2007年10月完工。

3、遵义碱厂技改项目。

项目总投资14925万元,1—12月完成投资19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8035万元,占总投资的53.8%。

其中150t/h热电二期节能技改工程项目总投资4982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生产试运行。

4、赤天化集团遵义大兴复肥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年单料浆复肥生产线项目。

该项目利用原桐梓复烤厂闲置厂房进行异地技改,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元至12月共完成投资1000万元,已形成10万吨生产能力,预计明年3月份可建成达产。

第二,机电基地建设情况:

1、遵义航天高科技园区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部分企业因今年生产任务紧张推迟搬迁,航天大厦正在建设之中。

根据调迁计划,061基地成立了江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到2010年民品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2、贵州遵义银河长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型成套输电设备制造项目因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原因,长期不能进行项目建设,以致土地闲置。

目前,该公司已与红花岗区签定了土地变更协议,将土地归还。

3、海尔配套工业园区一期征地面积47.1亩。

今年动工以来,已有4栋厂房封顶,另外4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竣工并完善园区配套辅助设施。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园区达成入驻园区意向性协议。

预计今年机电行业销售收入可达34亿元。

第三,原材料基地建设情况:

1-12月,原材料基地规模企业销售收入70.99亿元,同比增长56.11%,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不含061、天义厂)的36%;实现利税14.17亿元、同比增长1.24倍。

1、遵义80万吨/年(一期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进入平场和全面建设期。

务川4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在进行勘探详查工作,预计2007年4月份可提供铝土矿的详查资料。

2、遵义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万吨/年海绵钛技改项目,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征用土地及房屋丈量、环评大纲编制,现正在申请环评报告的评审,土地预审已获省国土厅批复。

桐梓县5000吨/年海绵钛项目于10月15日开工建设。

3、贵州钢绳股份公司合金钢丝生产线技改项目,1-12月份完成工程投资257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541万元,占总投资的30%。

4、坪桥园区铁合金企业经过整合,组建成天磁锰业集团公司,铁合金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年,已通过铁合金行业重新准入验收。

5、遵义铝业公司扩能达40万吨/年、金兰伟明铝业公司扩能达10万吨/年、玉隆铝业公司扩能达10万吨/年项目虽未动工建设,但因近期电解铝市场和价格有所回升,项目可望逐步组织实施。

(三)技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2006年,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4.66亿元,同比增长21%,为年度计划的115.5%,重点调度的“八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404亿元,八大项目中,除贵州银河长征公司智能型成套设备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未建设外,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十一五”期新增万吨(一期2000吨)及“十五”二期新增2000吨收尾工程、遵义烟厂系列技改项目、遵义钛业有限公司新增1万吨/年海绵钛项目、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合金钢丝项目、赤天化清水和双氧水项目、湄潭300吨茶多酚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遵义碱厂热电联产二期节能技改项目已竣工投运。

2006年计划投资的85个项目中,已开工61个、已完工10个、未动工项目24个。

截止12月,全市共竣工投产项目59个,这批项目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32340万元,税收29231万元,利润17312万元,将对我市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

为确保经济的较快增长,年初对全年经济指标进行了分解,向各县、区(市)及市直相关部门下达了目标任务,并与市政府签定了责任状。

在工作中注重加强调度、协调,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煤电油运等要素资源协调,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科学合理用电,确保电网运行平稳;积极为9户企业争取并获得峰谷分时优惠差别电价。

继续执行“电煤三挂钩”政策,强化电煤供应,加强协调和调控,形成电煤保障的工作合力,确保供煤均衡。

加强运力协调和调配,帮助企业解决运输问题,基本保证了我市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全年共为企业争取上级无偿扶持资金2236万元。

其中:

为7户企业争取省级技术改造资金730万元;为2户企业争取创新项目资金35万元;为9户企业争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87万元;为5户已关闭的国有小企业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80万元;为6户企业争取小化肥运费补贴及节能补贴资金75万元;为39户企业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962万元(含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67万元).

(二)建设服务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是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3号文件)为契机,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认真拟定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二是在技术改造投资、资金扶持、信用担保、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

三是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对县、区(市)人民政府、市直部门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进行清理,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

四是认真组织项目申报,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在已获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39个项目中,非公经济项目32个,占82%,扶持资金845万元,占总数的87.8%。

组织25户企业参加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组织的网上人才招聘活动;推荐7家企业参加“中国最具有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选活动,我市百花药业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推荐25名企业法人参加贵州省第二届创业之星”评选,其中23名被评为“贵州省第二届创业之星”;组织11家企业参加“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和“中博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拓展市场的机会。

五是加快建立担保体系,规范担保行业。

批准成立遵义万达信用担保公司和遵义聚鑫担保公司,取消已批但未开展业务的遵义力臣担保公司、遵义市金援担保公司、仁怀市利兴担保公司3家担保企业的经营资格。

我市已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2家,正在组建中的有5家,担保公司11家。

积极组织担保公司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信用担保服务的项目补助和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专项资金补助。

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素质,组织举办了工商管理培训3期,共培训490人。

同时,我们还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产品展示暨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十五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采购大会,对宣传遵义、拓展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节能降耗宣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5家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57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经贸委统一部署,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着力实施省的“521”节能工程,对遵义铝厂、赤天化集团等6户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节能降耗考核考评工作,强化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审计、考评等各项基础工作,有力地推动企业提高节能降耗水平,我市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预计比去年同期下降4.2%。

同时,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对遵义瑞安水泥公司、遵义鹰峰水泥公司等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审核上报,已有5家公司17个产品通过专家审查,享受税收优惠,推动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四)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国资监管,规范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

理顺遵义畜牧技术服务公司、遵义广达公司等企业的产权关系;配合中央、省属企业做好企业融资及政策性破产相关工作;协助遵义钛业公司做好上市融资的相关工作。

建立了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审核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切实解决改制遗留问题,着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研究解决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和退休教师待遇问题,配合劳动社保、财政做好改制关闭破产企业一次性安置职工退休后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协助226名企业退休职工办理了参保手续。

全年共接待企业改制上访人员50多人次,书面回复信访件26件。

对因企业改制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积极参与疏导。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推进国有产权入市交易。

会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对全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抽查,对一些涉嫌违规行为进行了纠正和规范。

开展了企业经营效益及经营者业绩评估,为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考核提供了依据。

积极推进市级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组建。

开展对市供排水公司、市公交公司领导班子考察工作,进一步掌握监管企业领导班子运转情况,加强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五)加强规划和管理,维护成品油市场稳定

进一步完善加油站监管机制,合理规划加油站布局。

根据《贵州省加油站及成品油仓储行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遵义市“十一五”加油站建设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和省经贸委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依据国家成品油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完成了3户加油站新建、2户加油站异地改建、8户加油站法人及站名变更的初审和申报工作。

组织开展2005年度加油站审查工作。

全市应参加年审加油站270户,实际参加年审266户,其中合格233户,正在改建和拟改建的加油站16户,因城镇建设、企业改制的原因未经营的加油站17座,未申报年审的加油站3座,拟报省经贸委吊销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书的加油站1户。

进一步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实现了我市成品油的正常供应。

(六)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认真做好“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的审查上报工作。

完成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习水宏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遵义市城投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等企业确认“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的审查和推荐上报;积极开展行业准入管理工作,组织铁合金行业准入第二批和电石行业准入第一批企业的申报;督促企业按行业准入条件进行整改,协助企业推进申报的各项工作,配合省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顺利完成了第二批铁合金和第一批电石企业行业准入的申报工作,我市三户电解金属锰企业获国家发改委特准,成为唯一在全国电解金属锰行业准入申报未实施前提前申报的企业,顺利通过了省及国家两级评审。

目前天磁锰业集团已获国家发改委第二批行业准入公示,6户电石生产企业通过省专家现场评审。

积极开展白酒企业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对贵州省仁怀市茅怀酒厂、遵义市金谷庄酒厂等企业申办白酒生产许可证的申报资料进行了认真审核,积极支持了白酒企业的发展。

(七)深化专项治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发挥整规办综合协调、联系、指导、督查的职能,努力做好各专项整治工作。

牵头拟定了《遵义市二OO六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遵义市打击假冒侵权茅台酒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遵义市二OO六年打击非法传销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七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农资市场、打击传销、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电煤掺杂使假、打击假冒侵权“茅台酒”和打击商业欺诈等多项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整治效果。

(八)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经贸干部综合素质

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养力度。

一是按照党委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上半年先后选派1名县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到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市信访局、市委党校、浙江大学学习培训,选派1名县级干部和1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干部考察资格培训,将委机关22名(包括7名县级干部)公务员纳入了2006年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计划,12人已参加培训,选派20名(包括5名县级干部)公务员参加了电子政务培训,抽派一名科级干部参加了2006年度农村党建扶贫队,促进了经贸干部队伍素质提高。

二是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委一把手带队深入县区市和大中型企业,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对全市”十五”时期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十一五”全市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建设思路,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是煤、电、运等生产要素仍将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整顿关闭煤矿,加剧煤炭供应紧张;预计明年我市煤炭将减少约150万吨左右的生产能力,而新建和技改新增能力远不能弥补缺口。

电价上调,还将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二是银行利率提高,增加了企业的资金紧张。

今年以来,为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央行提高了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不但会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上升,而且流动资金贷款将首先受到影响,我市企业流动资金本来就紧张的状况会更加严重。

三是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政策趋紧,工业经济增长难度增大。

国家从严从紧控制土地供应,我市重点项目实施难度加大。

受产业政策影响,高耗能企业和原材料行业面临新的结构调整,部分行业将重新进行准入核查验收,对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影响较大。

四是电煤价格放开,电煤保障工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矛盾。

五是节能降耗的任务艰巨,难度较大。

由于我市工业结构的特点,重工业比重较大,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占较大比重。

因此,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

四、2007年主要工作要点

2007年,我市经贸工作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为目标,突出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协调要素资源等工作为重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6%左右;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43%。

2007年经贸工作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针对当前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煤炭在资源整合、新建、技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煤矿企业投资、技改、供煤的积极性,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新建、技改煤矿的建设进度,促进新增生产能力早日发挥,力保三家电厂用煤需求。

积极疏导电力供需双方矛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培育以高载能企业用户为主的电力消费大市场,促进电力市场供需平衡。

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控,密切跟踪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我市成品油供应的影响,协调成品油供应企业。

加大储备,保证我市生产生活用油需要。

加强运输协调,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我市煤炭、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

(二)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精神,优化产业结构,做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出台了煤炭、水泥、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的特点,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准入,在结构调整中谋求新的发展。

(三)着力推进技术改造项目实施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了解和把握市场走势以及新技术发展的趋势,选择投资项目,避免盲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点抓好遵义钛业股份公司新增1万吨海绵钛项目、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十一五”期1万吨一期2000吨/年茅台酒项目、贵州钢绳股份公司1.5万吨合金钢丝项目、遵义碱厂6万吨离子膜烧碱、5万吨PVC项目等,不断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加大服务与协调力度,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目标。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和《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按照省经贸委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引导和监督,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监控管理机制,推进企业加强节能技改和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促进节能增效,增强竞争力,积极推动绥阳循环经济型重化工等循环经济项目实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重点抓好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形成一批以大企业为重点、配套发展的企业集群。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政策,改善服务,放宽准入,加大扶持。

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前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点,予以扶持,做大做强。

研究建立中央、省属企业与地方的互动机制,发挥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溢出效应”,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发展。

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贵阳、重庆的配套产业。

主动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融资担保、技术转让、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进一步加大“三乱”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改善发展环境。

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合力。

(六)加强国资监管工作

进一步理顺关系,继续加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监管。

严格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规定,规范操作监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

继续加强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切实抓好推进国有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工作。

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对所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控,推进、规范和完善市级国有产权交易平台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加强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统计、分析工作,组织实施好所监管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地评判和分析企业经营效益及评估经营者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