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21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docx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

第四章国际收支理论

一、弹性分析论:

(一)理论的提出:

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大萧条和金本位制度崩溃的背景下出现的。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

该理论最早由罗宾逊以马歇尔微观经济学的弹性分析为基础提出,后经勒纳、梅茨勒等人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前提假设:

1、假定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2、采用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

假定收入不变;

3、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

4、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三)基本内容:

主要分析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相对价格效应。

1、马歇尔-勒纳条件(假设: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

具体内容见第三章

举例—1

如果本国最初国际收支保持均衡,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20000个单位,进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0.8和0.6,假定本币贬值5%,进出口供给弹性为无限大,则国际收支将发生什么变化?

 

举例-2

为了改善贸易收支,荷兰政府决定将其货币贬值10%,若荷兰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分别为1.2和0.5,问:

假定荷兰的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对荷兰贸易收支的改善将起多大的作用?

(用百分比表示)

 

2、贬值与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

3、比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放弃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这一假设)

4、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的推导:

见讲义后面的附录。

注意:

贸易条件所比较的是市场出清时的商品价格。

(四)评价:

1、贡献:

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

2、局限性:

(1)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忽略了汇率变动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2)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二、乘数分析论:

(一)理论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马克鲁普和梅茨勒把凯恩斯的乘数分析应用于国际收支理论,创立了乘数论。

(二)主要前提假设:

1、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2、假定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3、假定汇率不变和价格不变。

(三)基本内容:

1、一般描述:

自主性支出的变动——国民收入以乘数方式多倍变动——引致性进口变动——本国国际收支发生变动。

2、小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和哈伯格条件:

小国:

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

(1)小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

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c和m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由此得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本国出口增加dx,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1/(s+m)即是小国经济的外贸乘数,它表示增加1单位出口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1/(s+m)单位。

(2)哈伯格条件(HarbergerCondition):

弹性论只分析了贬值的价格效应,实际上,贬值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引致性进口的变动,即贬值也有收入效应。

弹性论“价格效应”+乘数论“收入效应”=哈伯格条件

ex+em>1+m

3、大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和总弹性条件(对“哈伯格条件”的修正):

大国:

指哪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大,其进出口的变动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

(1)大国开放经济的外贸乘数

由于大国间的经济相互依存,所以此时在分析外贸乘数时要考虑“国外回响效应”(ForeignRepercussion)。

分析

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大国A和B组成,A的出口构成B的进口,而A的进口构成B的出口。

假定A国出口增加,则B国进口增加,B国的国民收入下降,从而导致B国的进口支出减少,而B国进口支出减少又会导致A国的出口下降。

所以,在存在“国外回响效应”时,A国的对外贸易乘数将比原来小。

(2)总弹性条件:

对“哈伯格条件”的修正:

该式表明:

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加上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贬值才能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

举例

假设A国的外贸乘数为1.2,B国的外贸乘数为0.8,两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分别为0.2和0.3,两国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如果两国得自出口的收入都增加200亿美元,A、B两国的贸易收支差额分别是多少?

 

(四)理论评价:

1、贡献:

乘数论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是国际收支理论的重大进展。

2、局限性:

(1)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收入增加虽然会增加进口,从而不利于经常项目收支的改善,但收入增长引起的经济繁荣会吸引外资流入,从而改善资本项目。

(2)若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出口增加会造成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三、吸收分析论:

(一)理论的提出:

20C50S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和詹姆士•米德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角度考察国际收支的一种理论。

(二)主要前提假设:

1、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2、一般均衡分析:

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三)基本内容和政策主张:

1、基本分析框架: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

Y=C+I+G+X-M

令B=X-M,表示贸易收支差额;

令A=C+I+G,表示国内总吸收(总支出),则:

B=Y-A——基本公式

贸易差额=总收入-总吸收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解释和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由基本公式B=Y-A,亚历山大认为:

国际收支盈余是因为Y>A,即总吸收相对于总收入不足;

国际收支赤字是因为Y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

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的总量失衡。

(2)政策主张:

从两个方向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

一是增加收入,二是减少支出(或吸收)。

3、核心内容——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

(1)贬值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2)贬值通过影响国内吸收水平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贬值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闲置资源效应:

一国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收入倍增。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内支出也增加。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净影响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

当吸收倾向小于1时,国际收支改善;

当吸收倾向等于1时,国际收支不变;

当吸收倾向大于1时,国际收支恶化。

若一国已实现充分就业,则闲置资源效应不能发挥作用。

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通常造成贸易条件恶化,结果真实国民收入下降,国内支出也随之下降。

净效应同样取决于的值。

当吸收倾向小于1时,国际收支恶化;

当吸收倾向等于1时,国际收支不变;

当吸收倾向大于1时,国际收支改善。

注意:

本币贬值后的闲置资源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

资源配置效应:

本币贬值使资源从生产率相对较低的非贸易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实际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支出也增加。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净影响取决于的值(同“闲置资源效应”)。

在闲置资源效应很小时,货币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尤为重要。

◆贬值通过影响国内吸收水平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实际现金余额:

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

本币贬值,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在收入不变时,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价值会下降。

为使实际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水平,于是:

一方面,人们会减少消费支出(吸收减少);另一方面,人们会出售债券,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吸收减少)。

收入再分配效应:

本币贬值会使物价水平上涨,而工资的调整却是相对滞后的。

这样,物价上涨使收入由工资收入者(固定收入者)转向利润收入者(弹性收入者),在他们之间产生再分配效果。

由于弹性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这种再分配效应使总消费支出减少,即吸收减少;如果弹性收入者将其收入用来增加投资,则吸收增加。

所以,总吸收增加与否,视这两种力量的对比而定。

货币幻觉效应:

当本币贬值后,物价水平上涨,如果人们存在货币幻觉,即使他们的收入也同比例提高时,他们也会减少消费,从而总吸收减少。

4、政策主张:

n从两个方向来调节国际收支差额:

一是总收入,二是总吸收(总支出)。

n用支出增减型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型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

(四)评价:

1、贡献:

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

2、局限性:

忽视了资本流动;

(五)理论的应用:

n中国的案例:

吸收论的应用

见陈雨露教材462-463

 

四、货币分析论:

(一)理论的提出:

是流行于20C70S以来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以货币主义学说为基础,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蒙代尔、约翰逊等。

(二)主要前提假设:

1、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

2、货币供给不影响实际产量——货币中性;

3、“一价定律”存在;

4、中央银行不以冲销政策来中和国际储备引起的货币变化。

(三)基本内容:

1、基本方程式:

一国货币供给由两部分构成:

国内部分D,来自国际储备的部分R,即:

为简便起见,取m=1,则:

MS=D+R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则有:

MD=MS=D+R

R=MD-D——基本方程式

2、基本观点: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与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密切相关;

当MD>D时,国际收支顺差;

当MD

(2)由于“一价定律”成立,则:

当本币贬值时(e上升),MD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顺差。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前提条件是:

本币贬值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D不能增加。

3、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失衡只能用货币政策调节;

国际收支顺差时,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D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时,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D减少)。

(2)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

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紧缩。

(四)评价:

1、贡献:

不是从商品角度、而是从货币角度研究国际收支,是国际收支理论研究重心的重大转移。

2、局限性:

过分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忽视了对收入水平等实物因素的分析。

 

附录:

本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的推导

定义以下变量:

X——出口商品数量

M——进口商品数量

PX——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

PM——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

PX*——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PM*——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

EX——出口需求弹性

EM——进口需求弹性

SX——出口供给弹性

SM——进口供给弹性

e——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T——贸易条件

则:

——①

——②

——③

——④

本币价格与外币价格之间的关系是:

——⑤

——⑥

对⑤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求导:

——⑦

对⑥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求导:

——⑧

将⑦式和③式代入①式得:

将⑧式和②式代入④式得:

因为贸易条件是:

由此可见:

当EXEM﹥SXSM时,本币贬值使贸易条件改善;

当EXEM﹤SXSM时,本币贬值使贸易条件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