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50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docx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

塑胶和喷涂的色差标准

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如何判定产品的色差,那些色差会影响客户购买?

即色差,CA(Area)值用来衡量图像的色差水平,这个值越低说明品质越好。

可以忽略,肉眼难以辨认出;

很低,只有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勉强发现;

中等,高倍率输出时时常看到;

大于:

严重,高倍率输出时非常明显。

由仪器测量的颜色座标系计算色宽容度和色差之业界标准

(本标准已获准用於美国国防部)

简介

本标准最初是许多独立发行的色差的仪器评估方法合并的结果.正如在1979年修订的,它包括四个可用仪器测得颜色标量值的颜色空间,其中很多内容业已废弃,不同色标值下的色差可由十个方程计算得出.根据现代颜色测量技术,仪器,校正标准和方法,测量程序只有很少的意义.1993年出版的修订版删去了这些章节,并把颜色空间和成熟的色差方程,限定为三个广泛应用於烤漆和相关涂装工业的方程.本次修订又增加了两个新的色宽容度方程,并为历史意义从1993年版本的色差方程中提出了两个列入附件中.Hunter的LH,aH,bH和FMC-2色差方程不再推荐.这次修订也使本标准的地位从方法过度到业界标准.

1.范围

本业界标准包括了两个不透明样本间,如烤漆板,不透明塑胶,纺织品样本等的,色宽容度和微小色差的计算.它基於采用日光光源的用仪器测量的颜色座标系.考虑到所测样本可能是同色异谱,通过视觉相似的颜色占有不同的光谱曲线,所以业界标准D4086用於证明仪器测量的结果.由这些程序测定的容差和差值根据CIE1976CIELAB对立颜色空间中近似一致的颜色感觉表达,如CMC的容度单位,CIE-94的容度单位,由DIN6167给出的DIN99色差公式,或新的CIEDE2000色差单位.基於Hunter的LH,aH,bH相反颜色空间的色差,或Friele-MacAdam-Chickering(FMC-2)颜色空间的色差,不再推荐用於工业标准.

为了产品的规范,买方和卖方应就样品和参考样之间容许的色差以及计算色宽容度的程序达成一致.每种材料和每次使用的测试条件都需要明确的色宽容度,因为其他外观因素(例如样本的相近,光泽,质地)可能影响测量色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商业接受性.

本标准没有声称包含所有安全因素,即便要,也须结合它的使用.本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和健康条件并注意适当的调整使用需求.

2.参考文件

ASTM标准(略)

其他标准(略)

3.术语

在E284中的术语和定义可用於此标准.

本标准特有术语的定义

3.2.1ΔE*ab单位).四个最新定义的方程,这里有文件证明的,高度推荐用於0到ΔE*ab单位范围内的色差.

色宽容度方程的使用者发现,在每个体系中,总合三个色差元素向量组成一个单独的标量值,可以有效的判定样本颜色是否在一个标准指定的色宽容度内.然而,为了控制产品的颜色,可能不仅要知道偏离标准的量,而且要知道偏离的方向.可以通过例出三个由仪器决定的色差元素来得到关於少量色差偏离方向的信息.

在基於仪器测量值选择色宽容度时,因该小心地与关於颜色、光亮度差异的可接受性的视觉评估和用惯例D1729得到的饱和度相关.三个这里给出的宽容度方程已被广泛的验证,验证的对象包括纺织品和塑胶,显示出与视觉评估一致并在视觉判断的实验不确定性之内.这就是说,方程本身错误分类色差的苹率不再超过最有经验的颜色匹配师.

当色差方程和色宽容度方程按例用於多种不同的光源时,为了产品在日光下使用,他们已被推导或最优化,或二者都有.在其他光源下的计算结果,可能不具有与视觉判断好的相关性.不在日光下应用宽容度方程将需要在体节性水平上的视觉构造如标准D4086.

6.色差和色宽容度的描述:

CIE1931和1964的颜色空间----不透明样本的日光颜色由颜色空间中的点表示,该空间由三个互相垂直的轴表示,三个轴分别为代表光亮度的Y座标和色品座标x和y,其中:

X,Y和Z是1931年或1964年CIE标准观察者的三刺激值,它们遵守照明标准D65或其他日光相.这些标度没有提供可感知的统一颜色空间.结果是色差很少从x,y和Y的差异中直接计算出来.

1976年CIE统一颜色空间L*a*b*和色差方程.这是一个接近统一的颜色空间,它基於三刺激值的非线性扩展.它提供差异以产生三个相反的轴,这三个轴分别近似於黑色--白色,红色--绿色和黄色--蓝色的视觉感觉.它在直角座标系上绘图产生,L*,a*,b*值的计算如下:

ΔE*ab=(ΔL*2+Δa*2+Δb*2)1/2

式中,三刺激值Xn,Yn,Zn定义了名义上的白目标色刺激的颜色.通常,白目标色刺激由一个CIE标准光源的光谱辐射功率给出,例如,C,D65光源或其它日光相,由良好的反射扩散体反射入观察者的眼内.在这些条件下,Xn,Yn,Zn是标准光源在Yn等於100时的三刺激值.

根据L*,a*,b*得到的两种颜色的总色差ΔE*ab如下计算:

ΔE*ab=(ΔL*2+Δa*2+Δb*2)1/2

注意,所定义的颜色空间叫CIE1976L*a*b*颜色空间并且色差方程是CIE1976L*a*b*色差公式.推荐使用缩写CIELAB(所有单词的首字母).

1976年CIE公制(L*a*b*)在一个或多个X/Xn,Y/Yn,Z/Zn的比值小於时没有适当的收敛於零.在计算L*时,如果正常公式用於Y/Yn的值大於,那灱当Y/Yn的值小於时原公式也许仍然可用.下述修正公式用於Y/Yn等於或小於时:

在计算a*和b*时,如果X/Xn,Y/Yn,Z/Zn都小於0,008856,可用以下修正方程代替正式方程:

ΔΔC*ab(batch-standard)可与视觉可察觉的色度差异联系起来.

为了判断两种颜色间的不同光亮度,色度和颜色对总色差的贡献,可用CIE1976公制色差来计算ΔH*ab,公式如下:

其中,ΔΔ

包含的项目显示了光亮度差异ΔL*,色度差异ΔC*ab和颜色差异ΔH*ab对总色差ΔE*ab的相对贡献.这种计算公制色差的方法没有包含关於色差符号(正或负)的信息,对於接近中性轴的一对颜色的判断可能不稳定.一个可改正这两种问题的选择性方法已被提出:

CMC色宽容度方程:

--TheColourMeasuremantCommitteeofSocietyofDyersandColourists英联邦染色师与配色师颜色测量委员会在英国J&P涂装线公司承担了改进JPC79公差方程结果的任务.它是CIELAB方程和当地最优的处於标准位置的产生了FMC-I的方程的结合.它更注重光亮度,色度和颜色改变引起的直接知觉,取代了老的注重光亮度,红绿和黄蓝色的方程.它的目的是用作单个色泽的判断方程.现在不需用感觉元素去分解原方程—CIELAB模型中的元素已经那样做了.图1显示了CIELAB的色度板(a*,b*),有大量的CMC椭球画在板上.这个图形清楚地显示了椭球区域随CIELAB公制色度L*ab的增加和改变CIELAB公差颜色角而带来的改变.CMC元素和单个宽容度如下计算:

参数(l,c)是系统偏差或参数效应如质地和样本差别的补偿.最普通的值是(2:

1),用於纺织品和通过成型模仿纺织材料的塑料.这就意味着光亮度的差异占到色度和色调差异重要性的一半.值(1:

1)

通常代表一个仅仅能感觉到的差异,用於需要非常严格的容差或具有光泽的表面.对於不光滑的,无规粗糙的,有适度质地的,可用(1:

1)到(2:

1)之间的中间值.而值:

1)最经常被报道.参数cf是一个商业参数,用於调整容差区域的总量,而接受或拒绝的决定也可以以色宽容度的单位量为基础.颜色依赖函数定义如下:

所有的角由角度给出,但通常需要转换成弧度,以便在数字电脑上处理.

CIE94色宽容度方程,这个色宽容度方程的发展是由CMC色宽容度方程的成功促进的,它主要从汽车钢板烤漆的目视观察得来.正如CMC方程,它基於CIELAB颜色公制并用CIELAB颜色空间里的标准位置推导出一系列解析函数修正标准周围区域的CIELAB颜色空间.它的额外函数比CMC中的方程要简单得多.CIE94的色宽容度计算如下:

不像其它早先的色差方程,CIE94是由一系列良好定义的条件得来的,在这些条件下方程将提供最佳结果,而偏离这些条件将导致与目视评估的色差显着不同.这些测试条件由表1给出:

表1CIE94色宽容度方程的基本条件

特性要求

照明D65光源

样品照明度1000lx

观测正常颜色视觉

背景统一中性灰色

监视模式目标

样品尺寸>4°对象视角

样品分离最小可能

色差大小0到5个CIELAB单位

样品结构视觉均一

参数kL,kC,kH是可被用於补偿质地和其它样本表达效果的参变因素,同时kv基於工业偏差调整色宽容度量的大小.参数SL,SC,SH用於表现CIELAB颜色空间的局部变形,基於那个空间中的标准样本位置.它用下述方程计算:

DIN99色差方程—由Rohner和Rich发表於1996年的论文促进了德国标准协会更进一步发展和标准化一个改良的翻译作为新的色差公式,一个用CIELAB的对数座标系而不是用CMC和CIE94的线性和双曲线函数的球状颜色空间模型.该方程由DIN6167标准推导和证明.它提供了一个经轴旋转和对数扩张的新轴去与CIE94色宽

-------------------------------------------------------------------------------

塑胶产品表面通用标准

根据欧洲的标准,塑胶产品的色差标准是:

与色卡比较相差1ΔE~ΔE,与客供样板比较相关ΔE,因为一般情况下客供样板如果也作颜色参照样,则客人会对其提供的样板作出要求,与色卡比较相差在ΔE内。

但主要以色卡为主。

而且欧洲都采用Lab色差数据。

 

影响胶印面版色差的关键因素

2007-07-1922:

13:

21阅读170评论0?

?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晓敬

色差,在印刷行业中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个人感官认知的差异和对印刷工艺标准不了解,必然就走进印刷品一定要与样品完全一致的误区。

印刷只是个复制样品的过程,色差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大小的差异罢了。

这里我们从原材料、客观条件、工艺等方面对影响色差的主要因素作分析,以便在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色差。

一、?

?

?

色彩的辨别

彩色图文的印张,辨别颜色不但要具备正常的视觉功能,还要具备必要的辨色知识。

色弱者或对色彩不敏感的人与正常视觉功能者有显着的差异,这也正是不同人对印张感觉不一样的原因。

1、比色用的照明光源

所有的色体颜色都是借特定波长的光线显现,要想准确比较色体的颜色体的颜色,“光源”是十分重要的条件。

胶印工艺中辨色用的照明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类。

为了准确辨色的需要,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源,最好是纯白的标准光源,但不是所有的光源都符合标准的,现将有些光源及其色偏情况列表如下:

?

常见光源色偏的比较

光源

红(%)

绿(%)

蓝(%)

偏色(%)

直射日光

38

37

25

偏黄

间接日光

蓝天

27

27

46

偏蓝

强光灯

48

41

11

偏橙

荧光灯(白光)

29

40

31

微偏蓝

用色光理论分析区别光源色谱的百分比可知,只有间接日光中的源色光比例相等,属于白光,用白光照射色体,使色体对光的反射或吸收就比较标准。

相反,采用偏黄的光源色体反射红、绿原色光多,显现的颜色偏黄;采用偏红的光源,则色体反射红颜色光多,色体的颜色就偏红;采用偏蓝的光源,则色体颜色偏蓝。

因此,凡是采用自然光作照明光源者,最好采用比较稳定的日光—北窗光。

这一点在设计车间机器安置时应考虑到,即看样台应置于北窗采光的位置,实际生产阴天或夜班生产就应配人造光源(白光):

用四支青的日光灯管和两支偏黄的日光灯管组合,色温应为6000-6500K,照度约为250LX为宜。

若观视天然色正片可用三支40W的日光灯,两支20W荧光灯和四支25W钨丝灯,色温为6500K(这种光源用于分辨印刷色样的颜色)。

灯管外壁要经常保持清洁,清除灰尘,注意灯管内壁的荧光灯是否泛黄。

光源垂直方向均匀照射色样,以45°角作为观测位置,故看样台应有斜度。

1.?

?

?

纸张的白度

白光是一切色体准确地呈现颜色的本源。

色彩辨别时,必须认识白色的重要性,因此印刷用纸作为辨色主要因素之一的纸基,承裁彩色印迹的白纸的白度,对所呈现色相、亮度和纯度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通常印刷精细产品的涂布纸,要求反射密度不大于,即反射率应大于83%,一般图文对涂布纸的反射率要求不低于75%即可。

在比较样张和印样的色彩时,必须注意两者所使用的纸张白度应一致,否则很难准确评价油墨的色彩效果。

在测定源色油墨的色偏、灰度、效率时,必须首先规定使用具有足够白度的纸张。

实际生产中,使用的纸张不可能符合标准要求,甚至打样和印刷时的纸张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在辩色看样时充分估计到纸张的色偏,记录实际的反射率和色偏(这要专业仪器),提供给制版作为数据化,规范化的内容,在制版工艺中,预作校正。

例如,偏黄的纸张其黄色版可以适当减淡。

因此,对印刷用纸的色密度测定,也是印刷工艺数据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同一批产品的印刷过程中,所使用的纸张应该具有相同的颜色,否则就不能保证产品的墨色一致。

2.?

?

?

环境色的影响

环境色对正确辨色具有明显的影响,“色错觉”是色彩在人眼视觉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作用,这里要认识它,从而进一步利用它,改善它。

同是一种绿色的色块,放置于黄色环境中,它却偏黄。

如将黑色的50%网点的灰块放置于黑色实地及10%网点环境里,可被感觉到两者的亮度有明显的差异,这些都是“色错觉”所引起的幻变。

由此可见,辨别某一色体的色彩时,必须避免环境色的影响。

当比较多色套印的彩色印张的各色颜色时要注意将其他色遮盖掉。

同样,在对比样张和印张的实地色块时,可以使它并列在一起,并消除环境内视觉残留所引起的色觉偏差。

3.?

?

?

纸张吸收性与印迹墨层的关系

由于各种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不同,吸收性大的纸张常使印迹墨层在凝固、干燥过程中有较大的损失,所以在纸张的印刷适性方面,要注意选用吸收性不太大的纸张。

这也正是辨色看样时必须充分估计到它的影响。

当质量较差,结构疏松,表面粗糙的纸张印刷时,为了避免签样时可能出现的颜色误差,可将印张放置一定时间,再确定用色程度。

二.减少色差的条件

任何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无法保证印张和原稿色彩一致,胶印复制只能在减少色差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

除了制版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外,我们必须从胶印工艺及原材料选用上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1.?

?

?

纸张的白度和吸收性

①纸张的白度

纸张的色泽是否纯白,是印刷色彩鲜艳与否的基础,完全纯白的纸张,能反射接近于全部的色光。

反之灰、黑的纸张就会吸收部分色光使印迹的色相、明度和纯度都受到损失,单从色彩纯度来分析,印刷了图画的印张,除了各色网点通过加色法的空间混合形成人们视觉上的色彩,没有印上网点(或图文)的纸张表面的色泽,实际上也参与了这种空间混合,灰色纸张就好像在各色油墨中加入了少量的黑色,因此就从视觉上看不到纯度很高的色墨,从而显示了暗浊的颜色。

实践证明,如果其他条件都完全一样,白度不同的纸张所印得印迹鲜艳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单从色彩的亮度对比的理论分析,如果只印黑色文字洁白的纸张。

由于黑白对比,黑字更黑,白纸更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此推论,作为印刷基础的纸张白度与印迹色彩鲜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理,色泽偏红的纸张使印迹略倾向于红;偏青的纸张使印迹略倾向于青,在用色时需要加以估计。

②纸张的吸收性

吸收性大的纸张,印迹不能在纸面形成足够丰富的墨层,连接料过量渗入纸内,使印迹干瘪;毛细孔大的纸张会使有的颜料连同连接料一起渗入纸内,自然印品的色彩饱和度受到损失。

即颜色不能全部在纸张表面呈现出来,从视觉效果上“颜色”减少了,印品无光泽,色彩再现不鲜艳饱满。

2.墨色调配与滚压,涂布中确保色彩鲜艳

我们都知道,颜色的饱和度就是指颜色的纯粹程度,要求使各种墨色的色彩鲜艳,就要十分注意墨色的选用。

由于胶印油墨的种类、色别较多,除了标准的三原色油墨色相比较纯正外,一般墨色的每一种颜色中还有不同的颜色,比如,黄色有:

柠檬黄、透明黄、中黄、深黄、枯黄;蓝色中有:

孔雀蓝、天蓝、中蓝、深蓝、品蓝、射光蓝;红色中有:

枯红、金红、大红、深红、玫瑰红、淡红;即使黑墨也有偏黄、偏青、偏红的感觉,而且有些墨色有一定的独特色相。

如印刷初春的郁郁葱葱的风景树林,一般应采用淡黄,能使印得的树叶嫩绿可爱,如用深黄墨,其中含红味,红是绿的补色,印得的树叶焦黑、浑浊,就反映不出初春的气息,更谈不上鲜艳了。

类似的注意事项还很多。

在墨色调配中,一定要注意色彩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复色油墨的调配,要保证色彩鲜艳就必须避免互补关系的出现。

墨色在涂布时,要注意墨斗、墨辊的清洁,即在换色时,防止由于墨斗、墨辊和水辊沾留上一印色的油墨而造成色偏,特别是深色换浅色,黑色、蓝色换黄色,如果清洁工作不注意引起色偏,必然会给印品带来色差。

双色机和多色机要当心前后色之间的混色现象,特别是两色组合和四色组合用一个压印滚筒的胶印机,更应该注意,色组之间混色不仅会使有油墨色相改变,而且改变后的色彩必然达不到鲜艳的质量要求。

3.网点的完整复制

网点是色彩还原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色彩复制的质量,网点的扩大,扩大了的那一色就不得不减少墨层厚度,这就使低调及其底部分不厚实,色彩饱和度减弱,不能发挥出这一色彩的固有色相和特性,因此印人物面色失真,印风景则景象暗淡。

4.油墨的着色力和乳化、冲淡的影响?

?

?

?

?

?

?

除了色彩需要冲淡的特殊情况外,由于色墨的着色力低,或者工艺过程中不适当地加入许多辅料而冲淡油墨,或者油墨乳化量较大等因素,都可能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印迹色彩就得不到鲜艳的效果。

?

由于油墨被稀释或者加入抑制干燥的辅助材料以及乳化值大,印到纸上就干燥得慢,渗透性强,渗透时间都会使印迹墨层不厚实,这也是使印品色彩不鲜艳的原因。

5.印迹墨层厚度的影响

倘若上述各条件都是良好的,版纹深浅也符合原样,那么印迹墨层厚度是否恰好饱满,这对色彩是否符合原样,特别对鲜艳与否是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签发付印样的时候尤为重要。

因为各色墨层厚度的多少,如果偏离了原稿原样,必然会使叠合后的图画的色相失真。

所以作为基础色的第一色的墨量控制要十分慎重,如果基础打不好,以后各色很难补救。

为了使色相接近于原稿,基础色墨少了,以后各色也必须减少,这样所得的印品根本谈不上色彩鲜艳,只能使画面陈旧、灰暗、平淡,甚至严重失真。

反之,基础色墨层印得过厚,以后各色也只能跟着偏厚,如不跟着偏厚,色相也失去平衡,但是色相虽然近似了,由于各色墨层偏厚,低调处糊,高调处偏平,如此印得的印品图案就沉闷、蕉浓、层次不清,也谈不上色彩鲜艳的效果。

目前业内习惯用色倾向于色彩鲜艳。

墨层厚实,按印刷术语所说:

画面用色要“跳”。

“跳”的意思就是印迹墨色要“堆”厚,这对某些产品:

如版画可能符合原稿需要。

但对大多数天然色照片的原稿或者图画来说却是值得考虑的。

何况过于强调“堆”得厚,对印刷也会造成许多困难。

因此这一习惯的做法要灵活运用、因地制宜。

但这不仅是印刷工艺的问题,还涉及到制版的用色习惯,特别是客户的习惯,即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评价问题。

黄版是基础色时,也是关键的一个色版,稍有出入则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效果,要倍加小心,切勿认为是浅色马虎从事。

要仔细检查版纹的深浅和印迹墨层厚度的多少。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图案色彩鲜艳的效果,墨量要印足,只有如此,其他色版的墨层才能印得饱满。

否者墨色过深过浅都无法补救,特别是印深了以后,更难补救,因为黄墨过量了,势必引起画面色彩比例失衡,如使品红、青色墨量也相应增大,色相虽近,但网点并糊,导致质量变坏。

除了凭借操作者的平时经验外,还可以借助色密度仪侧量墨层的实底色密度植,从而更准确地控制墨层厚度。

?

三.印品色彩的变化

?

印品在印刷和存放过程中,其色相、亮度和饱和度常会发生变化,既可能变深也可能变浅。

比如:

复色墨就容易变色,自然就影响产品的质量。

特别是被冲淡了的复色墨,其中某一色的微量变化也会使墨色发生明显差异。

1.?

?

?

?

?

?

印刷过程可能引起色变的因素

①乳化的影响

油墨乳化后,色泽会变淡,但在水分蒸发后却能恢复原来的色泽,故水分越大,乳化量越大,就会引起变色。

特别是乳化过程完全不同的色墨调在一起,变色现象尤为严重。

所以应对墨色和水分作全面估计,控制乳化,使色泽尽量保持稳定。

某些色泽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复色墨,看样时可采用加速水分蒸发的措施,防止误差。

②渗透的影响

渗透量较大,会使墨层厚度减薄,纸面毛孔大的,还会使部分颜料同时被渗入纸内,因而有色泽减淡的感觉。

为此,使用表面粗糙质地疏松的纸张,而油墨流动性又较大时尤需注意。

③重铬酸根离子颜色的影响

重铬酸根离子呈棕色,通过乳化而进入墨内,使墨色变化,这时翠绿、孔雀蓝等色墨为害尤大,破坏应用的鲜艳程度。

不耐酸的颜料在水斗溶液酸性较强时也会变色或退色。

④颜色不耐热的影响

油墨的氧化聚合是放热反应,干燥条件过于猛烈时,会放出很多热量,如果热量散发得慢,则会使不耐热的颜料变色。

例如:

使金光红变暗,失去金光。

使铁蓝升华,分子结构变化而色泽减淡。

因为纸张成垛堆放,中部的热量不易散发,故会发生中部变色较多的不均匀变化。

所以发觉印张过热时,要设法及时散热,防止变色,但最主要的办法是不要过量加放催干剂。

⑤颜料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影响

化学性质不稳定的颜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受到氧化而使其结构改变,金光红是典型的易被氧化的颜色,故在配制冲淡的复色墨时,最好避免使用,以减少变色现象,同时注意催干剂的用量不宜过多。

⑥颜料密度的影响

两种密度相差很大的油墨调配在一起,如墨层较厚渗透少,流动性大,会出现上浮或下沉现象,便表现色偏于密度小的颜料的色相。

例如:

孔雀蓝与铬黄调成的绿墨,在刚印时看上去绿色很鲜艳,但干燥后就稍偏蓝了。

如果选用有机颜料制备的透明黄墨,就能避免干后偏蓝的倾向。

⑦油墨不耐碱的影响

?

一般无机颜料制得的油墨耐碱性较差,尤其是中蓝、深蓝墨遇碱就退色。

铬黄遇碱则颜色变为偏红,所以它们都不宜用在印刷包装碱性物质的印刷品上,印后裱贴瓦楞的印品更不能用此油墨。

桃红、品蓝、射光蓝等耐碱性也较差,只有孔雀蓝墨的耐碱性良好。

⑧燥油对印迹变色的影响

冷色系统冲淡浅色墨,或者翠绿、湖蓝等间色墨,忌用钴燥油,因其本身带有较深的紫红色,会影响调淡的色墨的颜色。

白燥油看上去呈白色,但实际结膜后呈淡棕色,而且白燥油中会有微量的钴燥油,所以调淡色墨时,如燥油用量过多,要估计到印迹干后会有偏黄棕的可能。

2.?

?

?

?

?

?

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变色的因素

①显黄:

多数产品在存放过程中很难避免显黄现象,其原因是:

A.纸张中木质素多,报纸、书刊是最易变黄的例子;

B.辅料(如:

白油、利油)及连接料干固后色泽变深变暗;

C.铬黄较耐光,其他色在光的作用下退色而使图文显黄;

②颜料不耐光

?

彩色印刷品,大多数在光源照射下,不耐光的颜料吸收了光使颜料分子活化,形成新的物质,破坏了原来的发光结构,从而使墨色退色或变色,破坏了产品的使用价值。

?

?

综上所述,欲减少印品的色差,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纸张的白度、光洁度、平滑度、紧度,保证与样张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