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75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素质测试题

第六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则凡可以辟(pǐ)患者而不为也。

可爱者甚蕃(fàn)。

B.迁客骚(sāo)人,多会于此。

陶后鲜(xiǎn)有闻。

C.以光先帝遗(yí)德。

邻有短褐(hè)而欲窃之。

D.所谓无雉兔鲋(fù)鱼者也。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C.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之矣,吾不言。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B.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4、下列各选项中的“以”字与例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引喻失义,以塞中心谏之路也。

A.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是:

这。

丧:

丢失,失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故:

故意。

苦:

使……受苦。

C.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侮:

欺侮。

借:

依靠。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谨慎:

谨重小心。

寄:

托付。

6、下列各句中停顿处理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文本解读。

(8分,每空2分)

①《鱼我所欲也》中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

,实践这个观点的历史人物有:

(举出三人)。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警句是:

,你的理由是:

8、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

(3分)

①10000-0(万无一失)②1000²=100×100×100(千方百计)

③1/100()

9、综合性学习试题。

以重庆为龙头的三峡库区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靓丽,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库区人民正致力于打造“库区文化”。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库区文化”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特产等角度来拟写。

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4分)

栏目一:

点击历史名人栏目二:

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库区的文化名人。

请从下列备选的库区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

(50至100字)(4分)

备选历史名人:

芭蔓子、屈原、秦良玉、卢作孚、邹容、何其芳、聂荣臻

示例:

何其芳,重庆万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散文集《还乡杂记》等,以其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在在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帜。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库区的名优特产,如丰都的仙家豆腐乳、涪陵的榨菜、武隆的羊角豆干、白市驿的板鸭、江津的花椒、合川的桃片等、奉节的脐橙等。

请选择你所熟悉的一种库区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

(不超过20字)(3分)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0至16题。

(2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此指刘禅。

嗣:

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

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gōng)]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⑩[事]侍奉。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若嗣子可辅

11.用现代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2.阅读文言文,需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

(只需填序号)()(3分)

属:

①zhǔ,连接。

②zhǔ,委托,交付。

③隶属,归属。

④亲属。

⑤类。

13.你认为【乙】文具体说明了【甲】文中的哪一句?

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3分)

14.“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3分)

15.从甲文第一段文字中可以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故事是:

,这个个成语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是:

(3分)

16.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点?

结合你所了解的诸葛亮的事迹说说理由。

(4分)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17至20题(2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 。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4分)

②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3分)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却将它放在了结尾,其目的是 。

(3分)

18.第一段的两个“独”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4分)

19.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一般人都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3分)

20.与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含义不相一致的一首诗是()(3分)

A.现代·范承祚《白莲》: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暇。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B.现代·齐白石《题画秋荷》: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球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C.现代·朱诚《咏荷》: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清香。

D.元·丁鹤年《竹枝词》:

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至24题。

(16分)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很很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

“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1.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它主要采用了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4分)

2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

①揩揩眼泪②两茎灯草

23.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角度进行描写。

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

,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形象。

(4分)

24.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4分)

三、作文(50分)

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满文军的一首《懂你》,催人泪下,唱出对天下所有母亲无尽的爱。

其实,当我们哼唱这首歌的时候,眼前还会浮现其他的形象。

请以“懂你”为话题,自由创作,写成文章。

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答案

1、A2、C3、C4、C5、B6、D7、①舍生取义;如;文天祥、岳飞、杨靖宇……;②“故天将……其所不能”;人在磨练中成长,战胜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事业;(言之成理均可)8、百里挑一9、

(1)示例:

饱览风景名胜探寻民风民俗

(2)示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以其特立独行的节操、浪漫的精神气质和独特“楚辞”文学形式对后世的文人和文学都有重大影响。

(3)示例:

(1)不吃仙家豆腐乳,枉到鬼城走一遭。

(2)听川江号子,吃涪陵榨菜。

10、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②因此③拜访④辅助11、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②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12、②13、临崩寄臣以大事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5、三顾茅庐;要任贤用能,才能成就事业。

16、只要有自己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1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衬托莲花的高洁③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18、两个“独”字都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同时表明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也不同。

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

19、提示:

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0、D21、严监生夸张22、kāijīng23、动作神态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吝啬24、为赵氏的话做铺垫,可以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