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011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doc

关于赴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县党政考察团

(2008年3月22日)

2008年2月23日至3月1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闻宇同志带领县六大班子部分领导成员、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等共54人,先后到江苏省张家港市、苏州工业园、昆山市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宁波市鄞州区、湖州市德清县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后在湖州市召开了座谈会。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重点考察的是工业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规划建设、旅游开发等,时间紧、内容多,安排的非常紧凑。

八天的时间,参观考察了张家港市的城市建设、暨阳湖和梁丰生态园、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张家港市锦丰镇民营科技创业园、向阳社区和协仁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沙钢集团、华尔润集团、海龙实业等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和沪徕光电集团,昆山市城市建设、小康成果展,杭州市余杭区园区建设和奥坦斯布衣集团、老板电器集团,萧山区开发区、汉帛中国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鄞州区投资创业中心,德清县旅游开发等。

近年来,这些市县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大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的力度,经济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好,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强盛。

张家港市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年增长19.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37.5%。

仅锦丰镇一个镇完成生产总值77.47亿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9.1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8亿元。

昆山市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01.8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余杭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77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65.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34%。

萧山区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842.86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财政总收入111.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34.9%;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区)第7位,浙江省第1位。

鄞州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20亿元和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43%;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9元。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总结这些市县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核心动力。

参观的这些市县区,大力倡导“前无先例我当先”、“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发展理念,努力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营造了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于争先、大胆创新的浓厚氛围。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张家港人培育、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进入新的世纪,张家港人又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促进了张家港的大进步、大提高。

10多年来,这种力量让张家港人走出了贫穷,走向了富裕,张家港精神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成为激励江苏乃至全国人民创新发展的动力。

张家港成为江苏省首批GDP超千亿的县市,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排名中名列第三。

昆山市始终把富民强市、“两个率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

同时,他们发展意识强,善于抢抓机遇、强抓机遇、巧抓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大的发展机遇都被他们抓住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正是由于他们思想解放、抢抓机遇,激起了发展的活力、激活了发展潜力,成为他们实现经济率先崛起的核心动力。

张家港市、昆山市的巨变只是我们这次学习考察所有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忿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举措,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思路清、氛围浓、精力集中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昆山市、张家港市、萧山区、余杭区、鄞州区、德清县等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具体,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制定的政策措施既富有胆略和气魄,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发展精力集中,发展氛围浓厚。

张家港市确立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主导产业升级提增资源利用率,城市功能升级提增承载带动能力,人文素质升级提增文明创建水平,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思路。

昆山市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三个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时期“昆山之路”。

鄞州区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竞争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和谐创建“三个行动纲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余杭区坚持一切依靠发展,一切为了发展,推出了区四套班子成员与镇乡(街道)部门的经济目标责任考核、经济发展竞赛活动等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萧山区、德清县等地始终围绕发展工业经济这条主线,咬定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谋发展,持之以恒抓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植名牌产品,率先步入了结构科学、良性发展、协调推进的发展轨道。

(三)工业立市、品牌强市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主要支撑。

常言道: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参观的这些市县区,之所以经济发展迅速,关键是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优势,打造特色,努力培植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着力培树品牌、名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比重迅速提升,特色优势明显。

张家港市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培植了一批具有强大支撑带动作用、辐射力强的骨干企业。

全市销售超亿元企业达212家,其中销售过100亿元的企业7家,拥有上市企业8家,近50家跨国大公司落户(世界500强企业l9家)。

其中,沙钢集团现拥有总资产625亿元,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实现利税150亿元。

华尔润集团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69亿元,实现利税7.9亿元。

该企业年产玻璃占全国玻璃总产量的23.6%。

目前第二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达64%。

昆山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5300个,注册外资超200亿美元,到帐外资超l30亿美元。

昆山在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的情况下,集聚了占全国千分之十七的到帐外资,实现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四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四的GDP。

余杭区、萧山区、鄞州区、德清县依托民营经济的活力,经济运行保持持续健康高位发展,萧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5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9%左右;余杭区、鄞州区的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均在50%以上;德清县的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四大支柱产业有75%的是民营企业。

二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迅速提升,产业升级、产品创牌。

昆山市重点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两大主导产业,2007年全市笔记本电脑突破3400万台,占全球总量的近1/3。

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自创品牌。

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

萧山区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强,大力发展块状特色经济,近几年,迅速崛起了中国化纤名镇——衙前、中国钢构名镇——新街、中国伞乡——南阳、中国制镜名镇——党山、中国羽绒家纺名镇——新塘等一批特色产业名镇。

余杭区形成了丝绸服装、建材、机械电子、化工、食品五大支柱行业,培育了钱潮水泥、诺贝尔瓷砖、老板电器等一批名优产品和骨干企业,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3年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的单位。

鄞州区是“红帮服装”的故乡,拥有雅戈尔、杉杉等一大批知名服装品牌,中国名牌产品l7个,中国驰名商标43个。

德清县拥有3家上市公司、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

(四)发挥园区集聚优势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突出特色。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我们参观的这些市县区,都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入园项目越来越多,区域经济呈现“增速较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建设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亿元,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拙设施,园区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92亿元,同比增长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42%;进出口总额569亿美元,增长12%。

目前,园区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6%的IC产值。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已进驻物流企业70家,总投资超40亿元,进出区货运量和海关税收均居全国同类保税物流园区之首;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园。

园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张家港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有美、英、德及台湾、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区内投资。

鄞州区投资创业中心累计引进项目146个,其中外资项目93个,总投资10多亿美元。

2007年完成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88.7%;缴纳税金2.5亿元,同比增长79%。

(五)搞好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重要保障。

参观的这些市县区,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是高起点规划。

张家港市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城镇布局规划,形成了规划有序、各具特色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体系,城市化率达到63%。

昆山市按照片区发展的理念,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规划了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和周庄、锦溪、千灯、淀山湖、巴城等五个特色镇。

余杭区编制完成了“一副三组团”分区规划,即临平副城、余杭组团、良渚组团和瓶窑组团,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勾勒出以城区为中心、中心镇为支撑、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

二是高标准建设。

张家港市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健全完善城市功能设施,积极构建大交通和城乡清水循环体系。

昆山市全面启动“一带二路三桥四点”为重点的老城区更新改造,实施20多项重点实事工程,新建城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2个。

余杭区先后启动实施了“22318"工程、百大重点工程以及“1819”等工程,“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30.63亿元,建设城市道路85.6公里。

三是高效能管理。

我们参观的几个市县区,每到一处都是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满眼花草遍地,绿树成荫,街净路畅,秩序井然。

张家港市实现全国环境优美镇“一片绿”和卫生镇村创建“满堂红”,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市。

昆山市大力推进“绿色昆山”建设,近几年每年新增绿地面积l500万平方米左右,荣获“绿色小康市”称号。

萧山区经常开展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主干道、四个入城口、主要景点等窗口区域焕然一新,旧城区和背街小巷面貌大为改观,一大批重点项目成为城市新的亮点和风景线。

(六)打造旅游品牌是其经济率先崛起的新生张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市县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

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规划总用地4.41平方公里,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达30亿元,生态园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技术手段,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居住为一体的极富现代气息、体现生态园林特色的新域区,成为长三角旅游圈的一个新亮点。

萧山区按照与杭州旅游兼容和错位的发展思路,形成以“观光、休闲、会展”三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每年举办观潮节、杨梅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打响了“人文湘湖,休闲萧山”的旅游品牌,堪称“浙江休闲之胜地”。

德清县积极打造“名山湿地、休闲德清”的旅游品牌,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和江南最大湿地、防风古国故里——下渚湖等著名风景区。

三、几点启示

通过到江苏浙江部分市县区学习考察,结合实施“突破**”战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胆解放思想,保持清醒头脑,实现发展思路的转变。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与参观的这些市县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的差距,实际上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这是束缚我们发展的根本问题。

“突破**”迫切要求我们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思维方式再转变。

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敢试敢闯的魄力,大力倡导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率先发展的精神,在挑战中抓机遇,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努力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尽快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昆山、张家港等地经验证明,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

“突破**”关键是工业,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推进王业化进程。

(三)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

参观的这些市县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更要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新农村。

(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打造支撑平台。

工业园区是实现产业迅速集聚的重要平台。

苏州、张家港、昆山、萧山、鄞州等地园区的规划起点高、气魄大,建设的档次高、力度大。

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我县园区建设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坚持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工业增长极。

二是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

**经济开发区、东部民营工业园、西部矿产建材加工区的发展必须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彰显特色,培育主导产业,膨胀产业规模。

三是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

把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

(五)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城市化水平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衡量标志。

县城带动力弱,城镇化水平低。

是制约我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紧紧围绕“五年再造一座新城”的目标,对县城实行北进东扩,实现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对外形象的大提升,努力打造临沂“卫星城”。

要坚持高起点规划,“不求最高最大,但求最特最佳”。

要高标准建设,集中资金、集约化投入,打造城市新的亮点和风景线。

大力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营运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拓宽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

要高水平绿化和管理,切实把县城建成天蓝地绿、开放文明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六)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下大力气搞好旅游开发。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朝阳产业。

我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成体系”的目标要求,叫响“华夏酒都、天下菜园”这一旅游品牌,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宣传、招商四项工作重点,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红色旅游、观光农业”四大特色旅游体系。

(七)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在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上实现大的突破。

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这是南方发达地区的一个共同经验。

我们要建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发展氛围。

严格落实责任制。

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每一个职能部门和乡镇。

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工作力度到位,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严格督查考核。

进一步修订完善目标簪理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考核办法,激发广大干部加快发展、争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