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41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docx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放眼江浙沪“工贸兴镇”迈大步

  XX年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工贸兴镇”初露峥嵘,“二次创业”实现开门红,总体考核跃入全市第六名,然而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各乡镇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咄咄逼人的竞争发展态势,党委政府一班人反骄破满找差距,自我加压促发展,立足于干大事、谋大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加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特别紧迫感和使命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XX年工作总体目标,努力实现XX年各项工作新跨越,打好二次创业攻坚战,大力推动全镇上下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理清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学习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2月15日---2月21日**镇党委书记**率领2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跳出**看**,带着问题去学习,根据任务找办法,解放思想创思路,统一思想快发展,先后赴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十一个市、县、镇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地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十一市、县、镇的基本情况

  1、家纺城里看家纺物流中心看物流

  2月15日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浙江绍兴市中国家纺城,作为全国家纺行业的“龙头”,绍兴市的口号是“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

一座20层高的中国家纺大厦与中国家纺城一条街遥相呼应,大街上人头攒动,车水XX;店铺内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道路两旁各种纺织品店铺鳞次栉比。

一间20平方米的店铺,年租金15万元,交易额可达几百万元,年获利达十几万元。

随后考察团又乘车来到绍兴中国家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参观,占地400亩的物流中心布局合理,货运繁忙,全国50多个省市在此设立货物仓储库,纺织品物流交易额在全国领先。

  2、花卉苗木兴小城国际商贸在“天一”

  2月16日首先参观考察浙江奉化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当地农业搞花卉苗木种植,其种植规模、品种已步入高科技农业时代;随后又乘车来到中国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宁波,参观了集园林、休闲、商贸于一体的天一广场国际商贸中心,[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大=秘=书=网=站注:

去掉中间符号在XX搜索第一个网站]高大美观的建筑楼群,高档齐全的商业店铺,川流不息的城市人流,美不胜收的景点设计,尽显宁波国际大都市风采。

  3、民营经济在西店“双林”、“吉德”窥一斑

  2月17日考察团来到宁波宁海县西店镇,听取镇领导对西店镇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这个仅有4万人口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XX年工农业产值达43.6亿元,工业产值达4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不到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3亿元。

这个十几年前还是贫穷落后,土地资源贫乏,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如今靠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咬定工业不放松,带动全民参与,打造特色制造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全镇620家私人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80家,过亿元的有7家,已形成全国文具、模具、汽车配件、灯具四大生产基地。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实地参观了西店镇宁波双林集团。

这个股份制民营企业,总资产达7.8亿元,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给企业管理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

来到宁波鑫浩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转变观念是最大的财富,该公司依靠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引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引进人才,XX年实现利润1.34亿元。

当考察团来到宁波吉德工业园,看到由农民出身,干过村支部书记的李总,发扬“团结、奉献、务实、拼搏”的精神,由生产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配件发展到致力于打造世界品牌的吉德洗衣机,考察团成员真切地感受到宁波人的胆量气魄,感受到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人。

  4、解读温州看民企家家户户做生意

  2月17日晚上考察团一行来到温州,听取了温州市政研室主任马津龙先生所做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解读温州现象,让我们看到温州20多年来由贫穷到富饶的发展史,实际是温州人“胆大务实、吃苦耐劳、大钱能赚、小钱不放”的奋斗史。

温州人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生存能力惊人,发展动力十足。

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家家户户做生意,家家户户搞企业,小到钮扣、拉链、制笔,大到鞋业、服装业、电器业,现已成为全国生产基地的有19个。

XX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220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温州人是否天生精明能干呢?

马津龙主任说,温州人和周围其他地区人的个性差别以前并不明显,是私营经济之风把温州人的个性放大了。

温州本无模式,都是让生活给逼出来的,温州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只有3分4厘,人多地少。

恶劣的自然环境逼着温州人满世界跑,改革开放后,民众不可遏制的求富冲动,则逼着政府放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温州人的思维中,“不等、不靠、不要”最为可贵。

创业,他们并没有优越于他人的条件;成功,更多地得益于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

温州,正是由于有这种思维,有这种精神,才有温州模式和温州的经济发展奇迹。

  5、电器之都为“正泰”真皮鞋王是“奥康”

  2月18日,考察团首先参观温州正泰集团,听取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正泰集团崇尚“和谐、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为打造中国电器之都,全方位建设制度正泰、信用正泰、文化正泰、科技正泰,依靠“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管理理念,视顾客和公司员工为上帝,实现由家庭式管理向股份制公司的改造。

  然后考察团又来到中国十大真皮鞋王排行第二的中国奥康集团,集团总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滔先生向考察团介绍了奥康集团的发展情况,奥康集团发扬“为人类进步而服务”的企业精神,实施人才战略,依靠科学严密的管理、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准和生产工艺,立足温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创世界名牌,成为世界鞋王。

XX年产值达到10个亿,利税达1.8亿元。

  6、义乌商品佳天下海宁皮革属“老大”

  2月19日,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批发城。

批发城建筑规模大,面积达9万平方米,每个摊位在4平方米左右,小商品包括五金、玩具、家用电器、箱包等,品种全、价格低,小商品批发价与零售价最低差价1倍,有的高达4—5倍,商贸城管理规范,设计合理,生意兴隆。

  随后考察团又参观了浙江海宁中国皮革城,这座中国最大的皮革商贸城,规模大、品种全、价格低、服务好、管理规范。

  7、“一大”会址强党性昆山苏州创奇迹

  2月20日,考察团一行,首先前往浙江嘉兴市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在绵绵细雨中,全体党员干部眼望南湖上烟雨中那艘小船,回想起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经过千辛万苦,逐渐发展壮大的80多年的奋斗历史,使在场全体党员都增强了党性,坚定了干好XX年工作的信心。

  接着考察团又来到外企厂房星罗棋布的江苏省昆山市。

昆山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辖15个镇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山自费建设开发区,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接连创下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昆山迅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成为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目前,昆山每天有“三个一”,即平均每天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平均每天出口1000万美元,平均每天财政收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

昆山坚持“富规划、穷开发、滚动发展、逐步到位”的开发方针,近年来,昆山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着力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品牌公司、整机企业和重量级项目上,让一些龙头企业在昆山落地生根。

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进而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促进产业基地的形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23家在昆山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7亿美元。

昆山的崛起是个奇迹。

  随后,考察团一行又来到苏州工业园,在苏州工业园区,大片的现代化厂房,近50%的年经济增速,让考察团惊叹不已,而工业园区“授权式管理”、一站式服务,更让人耳目一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近10年来,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8、流光溢彩大上海美仑美奂看城建

  2月21日考察团一行来到上海浦东新区,考察浦东城市规划,走进上海,所到之处,抬眼就是惊叹号。

上海把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条件和第一资源,上海人说:

规划、经营是城市建设的“两条腿”。

用市场手段“挖”建设资金,90年代初期,建立举债机制,放大政府投资规划,称为用“下代人的钱”;90年代中期,做好土地的文章,上海人把它称为花“上代人的钱”;90年代后期,建立开放性投融资机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称为用“当代人的钱”。

上海城建投融资三次体制改革,真正做好了城市规划这篇文章。

  二、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这次对十一市、县、镇的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处处体现了一个“大”字,大思路的谋划、大举措的行动、大手笔的建设、大跨越的发展,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

  十一市、县、镇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有的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2、产业结构调整快,工业化水平高

  工贸兴市、工业强市在这十一个市、县、镇得到了充分印证。

昆山、温州、西店等地原来都是以农业为主,但他们敢于抓住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政府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

昆山审时度势建设开发区,大力招商引资,走上工业化之路。

温州着力构造“块状经济”,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格局,XX年一产占4.6%,二产占57.3%,三产占38.1%。

西店镇精心打造特色制造业,发展民营经济,咬定工业不放松,逐步形成全国生产基地。

义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聚周边工业产品,搞活商贸流通,占领了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3、民营经济快速膨胀,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江浙一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主要靠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拉动,民营经济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勃勃生机。

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大。

XX年温州市个体工商户达22万户,非公有制企业5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多,民营经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97%。

XX年第一季度,江苏省新发展私营企业21449户,新增从业人员22.3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96%和18.97%。

二是企业规模大,档次高。

所考察地区年产值、销售收入几亿元、十几亿元的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随处可见。

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已组建集团190多家,并涌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此外,民营经济从工业扩展到交通、旅游、金融、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温州大桥的经营权、文化中心的座位、出租车的牌号都被私人购买。

  4、城市化进程快,基础设施投入大

  考察所到之处,看到的不仅是漂亮的楼房、宽阔的街道,而且到处都是鲜花绿地,一座座花园式中等城市正在悄然兴起。

昆山、绍兴等城市虽然起步较晚,但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城市。

“建设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您阅读的文章来源ˇ大ˇ秘ˇ书ˇ网-◇大◇秘◇书◇网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注:

去掉中间符号在XX搜索第一个网站]他们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

昆山市,XX年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光种树就要投上4亿元,XX年昆山市城建投资超过50亿元,使昆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三、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江浙沪一带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敢闯、敢想、敢干、敢试,一是起点高。

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自觉置身于全国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确定自己的发展坐标,从而不断出现国内首创、全国第一的新品牌、新举措,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人”。

二是定位准。

苏州、昆山、义乌等地都是发挥他们的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商贸开发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胆子大。

在发展问题上,他们敢于大胆实践,敢于创新。

1985年昆山市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的情况下,自己圈出土地自费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至1991年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开发区,1992年列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开发区。

为吸引高附加值的电子企业入园,他们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以“境内关外”模式,创办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通过积极努力,得到了国家认可,并推动了中央决策。

温州的飞机场是在国家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大量吸收民资,“偷偷”修起来的,以后又去国家民航争取航线,得到了国家认可。

用温州人的话来说,中央红头文件明令禁止,不让干的坚决不干;中央红头文件没有规定,允许实验,在实践中创新经验,丰富中央文件;中央文件允许干的,要放开干、大胆干。

  2、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构造全面开放大格局

  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

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一是靠感情投入,二是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

他们十分注重招商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在全市范围内招聘的外向型、懂政策、能说会干的专业招商队伍。

昆山市干部参加最多的是招商活动,他们认为抓经济工作就是抓招商引资,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强化舆论宣传,真正形成了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个个参与招商引资,全社会都思外向、谋外向的良好氛围。

  3、以工业园为依托,构筑经济发展载体

  江浙沪一行,见到各地都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在各类工业园和开发区的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把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与城市建设及整个经济发展结合起业,做到了一次性规划到位。

园区基础设施采取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吸引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

  4、以强化服务为保障,营造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

在单纯靠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对外商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昆山市把实行优质服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

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自古江南出名士,江浙沪等城市在搞好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所参观考察的企业集团也都有深厚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三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江浙沪一带,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第一财富、第一竞争力,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安家创业。

  5、以商业贸易为核心,拉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江浙沪一行,深切感受到十一市、县、镇利用流动人口多企业众多的有利资源,使得商业贸易异常繁荣,同时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促进工业的发展。

绍兴中国家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集休闲、园林、商贸于一体的宁波国际商贸中心等,都以其巨大的商品交易额、众多的流动人口拉动整个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十一市、县、镇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考察团眼中的江浙沪,其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软硬环境建设之好、干部队伍素质之高的确令人震撼,在由衷赞叹之余,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

  1、好区位不如好干部

  江浙沪的发展固然有凭借其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来吸引大量外资,发展民营经济,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温州、西店、昆山等历任领导就像接力赛一样,抓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投资环境、外向经济等不放松,十几年坚持不变,咬定让群众赚钱不放松,硬是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同样具有区位优势的XX、南京、烟台、XX等地就不及人家。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重要的是要有一大批有胆识、有本领的干部,以发展实绩优胜劣汰干部已是江浙沪共同的取向。

考察所到之处,知识型、创新型、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干部对经验型干部的取代正成为现实,干部的形象正成为区域发展状况的“名片”,投资商从这张“名片”可预测区域发展的层次和潜力,通过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因人设事,而不是因事求人,经济社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助推。

面对现实,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虽然我们的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较以前迈了一大步,但我们与温州、西店等地干部相比,观念更新的程度、思想解放的力度、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2、好政策更要好服务

  考察团所参观之处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方面都有各自的“优惠政策”,但他们普遍认为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招商的形势下,好政策不如好服务,关键是树立服务品牌。

“比服务”,是在江浙沪考察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浙江的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既是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企业家排忧解难的能手。

在他们看来,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优质服务是无限的。

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更是融入每一位干部的思维,使所有投资者都能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温馨。

相比我们自己,仅仅停留在招商引资政策相对优惠,在对外资、民资的项目服务上还存在着认识不深刻、服务不到位、工作不主动的诸多问题。

  3、硬环境更要软环境

  一个地方如果规划无序,又脏又乱,犯罪充斥,群众粗俗,干部腐败,生活不方便,社会不稳定,你就是做到“六通二平”,外商也不会来投资办企业。

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十一市、县、镇都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建设,同时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人人讲文明,懂礼貌,治安状况好,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也都落到了实处。

  4、重效益更重环保

  考察学习的十一市、县、镇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重视企业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企业绿化、环境保护、人文环境建设。

在引进项目合同上,把企业绿化面积加以保证,使城市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给后世子孙留下经济财富和碧水蓝天。

  五、今后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1、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努力实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在XX年取得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思想上的解放;而当前,我们与先进乡镇经济上的差距,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学习江浙沪经验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

要拿出超常规的措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这是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这次考察学习,既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洗脑运动”,又是一次提高能力、学习方法的“充电过程”。

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能把解放思想停留在本本上、口头上。

要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我镇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等“瓶颈”,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

  这次考察学习,既是一次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思想大解放教育,更是一次加快发展的现场动员。

十一市、县、镇的迅猛发展催人思考:

我们差距的原因在哪里?

原因很多,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缺少一种宽广深远的眼界。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

温州人闯遍国内闯世界,靠的就是宽广深远的眼界。

他们没有把眼光局限于自己那三分四厘地上,而是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球发展的总坐标中去定位,眼界宽,思维新,判断准,经济发展如虎添翼。

这种眼界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一种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

宽广深远的眼界,营造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温州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15%,达1220亿元,经济速度令人惊叹;然而从他们嘴里听不到盲目的自夸,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相反,“危机”、“紧迫”、“严峻”、“忧患”这样的词汇倒是经常听到。

XX年***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为XX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如果我们总是限于一己看待取得的成就,囿于一域审视自己的发展,孤芳自赏,护旧守成,就会成为井底之蛙,势必弱化进取的斗志;相反,如果我们能彻底破除“眼睛内向、自我封闭”的思想状况,跳出杜店看全市,跳出全市看全省,我们的态度就会更加自谦、自警,进取的意志就会更加强烈,发展的道路就会更加通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宽广深远的眼界永远属于那些勤于学习、思想解放、勇于进取的人们。

此次考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良机,我们要铺下身子来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思考中找出路,以自警取代自满,以进取取代保守。

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圆满完成XX年工作的“六大指标、十大工程、十个跨越”,全面促进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要大力发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敢想敢闯敢干,争先争优争强的创业精神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是江浙沪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而发展缺乏大气魄,是我们落后于江浙沪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要超常规快速发展,气魄至关重要,气魄就是机遇,气魄就是动力,气魄就是先机,气魄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

江浙沪等地就是以敢为人先的宏大气魄,紧紧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机遇期,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

我们面对千载难逢的开发机遇,全区人心思上,人心思富,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自我加压,提升标杆,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江浙沪等地经济发展奇迹的后面,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闯敢冒敢做敢为的强大精神支持,而我们与这些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表现为勇气与胆略的差距。

胆略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

在大多数地方还在谈私色变的时候,温州就顺应民间涌现出的创业愿望,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瘠山区成为我国最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而这必然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我们面临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拘泥于清规戒律,“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在争论和论证中丧失了机遇,贻误了发展。

树立勇于改革创新的胆略,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只要符合当地实际,不违背政策,有利于发展,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看准了的,先干起来再说,先办成了再说,让实践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江浙沪一带改革力度如此之大,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苦干;而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懒散虚假也正是我们落后于这些先进地区的根本原因。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眼界、气魄、胆略才会有坚实的支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工作作风,说了算,定了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明确分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有目标,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立说立行,狠抓落实。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在全区干部中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权利、责任和利益的联系,做到责权利统一、责权利下放。

积极探索干部人事改革新路子,放开视野选人用人,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定升迁。

坚持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强化干事创业的组织基础,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惩治腐败者,鞭挞空谈者,让一大批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舵手。

  4、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放开胆量,放开政策,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