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012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doc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

前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描述了错误家庭教育对他们心灵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针对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这样可以让家长、学生及有关社会成员系统地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至关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学校要帮助家长制定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为了了解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对学校多名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94份。

高年级学生家长占36%,中年级学生家长占34%,低年级学生家长占30%。

问卷中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态度、家长的教学方法、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等方面。

本报告从上述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性格问题

在小学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

如胆小、害羞、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许多方面。

同学习困难一样,性格问题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孩子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自己去做的事,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随之家长的“你怕什么呀?

你看某某多好!

”等负面评价,不但不能激励孩子以后做好类似的事情,反而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加重了孩子的心理障碍。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

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他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自己的长辈不好意思。

2、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是小学阶段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情。

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在学习成绩不合格、保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不好、写字和阅读困难等等。

这些表现有可能是遗传的或先天的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教育或养育的原因造成的,对前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能给予的帮助是有限的,但是对后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专家已经可以给他们进行比较明显有效的机能调整和行为训练。

后一种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指责,被说成是太笨、只知道玩、不长记性,有个别学校因为升学率等方面的考虑,甚至要求家长给学生开智力落后的证明。

各种各样的批评,导致孩子厌学而产生了学习困难。

而前一种孩子很想努力学好,但由于心理压力过重以及能力所限,使他们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标准。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教育观念片面,过分关注学习成绩

调查表明,有不少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

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长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关注学习成绩。

调查中有12.7%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在他们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其价值。

这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比如,调查显示,在家长面前经常流露出不想上学和曾经流露过不想上学的学生分别占到21%和11.1%。

(2)忽视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有3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做不来,能力有缺陷,但是许多家长却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21.7%的家长经常帮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而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仅占15.8%。

孩子生活能力的缺乏使他们做事畏缩,怕出错,从而造成个性上的缺陷。

(3)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流露出厌世情绪,有l07位家长反映孩子曾经流露过“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等悲观念头,占被调查人数的5.9%。

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l0.4%的家长明确表示在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不会找有关专家帮助解决问题,有45.6%的家长表示“也许会”找专家寻求帮助。

由此可见,相当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关注,所以,当孩子有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帮助的机会就减少了。

2、教育态度专断,对于女期望过高

调查表明,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管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79.1%的家长感到孩子读书太苦太累,但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仍然表现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倾向。

(1)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学习要求过严。

对于“您是否强迫孩子考试成绩一定要在前几名?

”回答“经常是”和“有时是”的家长分别占8%和36.8%。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很高的,当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面对压力孩子就容易自卑、自弃,甚至有轻生倾向。

(2)有些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

对于“您是否严格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

”回答“是”和“有时是”的分别占12.7%和48.8%。

经常限制孩子不让他们与异性交往的家长占4.3%,有时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的家长占14%。

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态度,造成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缺乏乐趣,人际关系紧张。

3、教育方式失当,教育手段粗暴

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是,一方面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有3.1%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行了,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手段粗暴。

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教育方式粗暴,常对孩子施以体罚。

有7.4%的家长表示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经常加以严厉的训斥,有63.8%的家长表示曾经在孩子成绩不好时训斥过。

对于“您有没有打过孩子?

”回答“经常打”的虽然仅占1.4%,但是,回答“有时打”的却占51.6%。

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容易与家长产生情感隔阂。

(2)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

有13.8%的家长表示经常无条件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表示不会轻易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家长仅占15.1%。

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使他们任性、意志薄弱和缺乏挫折承受力。

(3)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

将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在发现孩子有学习和情绪问题时,不会找老师讨论这些问题,仅有5%的家长表示会去找老师。

由于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所以,老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很不利。

4、家庭关系扭曲,家庭环境压抑

婚姻关系破裂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特别大,对此大多数家长有正确认识。

89.3%的家长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有非常大的伤害,仅有一成左右家长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表现为:

(1)夫妻吵架,家庭关系不和睦。

3%的家长表示经常与爱人在孩子面前吵架,偶尔与爱人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占49%。

有3.7%的家长明确表示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有问题的学生往往在这样的家庭中产生。

(2)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烦恼。

有30%左右的家长表示全家人因为经济困难而烦恼。

中小学生是特别敏感的,他们特别容易因为自己不能为父母分忧而自责。

(3)家庭气氛压抑,孩子缺乏荣誉感。

对于“您是否感到在您家里,家庭氛围显得压抑?

”回答“很压抑”和“比较压抑”的分别占l.8%和14.4%。

感到自己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家庭为荣的比例达到12.1%,有38.1%的家长回答不知道。

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遇到问题时,肯定不会想到要从家中得到帮助,难怪有些孩子要离家出走。

调查发现,有1.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经常离家不回,有5.2%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曾经离家不回。

5、父母与孩于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疏远

许多家长表示与孩子感情“不好”和“一般”,分别占4%和26%。

这是应该寻引起注意的问题。

感情疏远的亲子关系往往造成有问题的青少年。

调查还表明有相当部分家长感到自己不够称职,对于“您认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回答“不是”的家长占10%,有38.2%的家长选择回答“不知道”,这其实是不称职。

亲子关系疏远主要表现为:

(l)中小学生不愿向父母倾诉思想感情。

有50.7%的家长表示孩子没有主动找自己谈过自己的烦恼。

有72.5%的家长表示孩子不肯拿日记给自己看。

许多家长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很少与孩子进行共同活动,如有16.3%的家长表示从未抽时间陪孩子去游玩过,有14.2%的家长表示不能主动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与他们的情感疏远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2)不尊重孩子,不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54.5%的家长表示曾经在爱人面前数落孩子,曾经在其他孩子或家长面前数落自己孩子的占35.7%,有24.9%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夸奖过自己的孩子。

家长一方面数落孩子的不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激励,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疏远了亲子感情。

(3)部分学生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

由于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多,期望过高,缺乏尊重。

而且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迁怒于孩子(占被调查家长的40.7%),所以,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产生了与父母的对立情绪。

有6.3%的家长表示孩子经常与自己闹对立情绪,而孩子时不时地与家长闹对立情绪的占71.4%。

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不够与孩子形成和谐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对策与建议

1、端正家庭教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而决不能分。

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呢?

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可取之处。

在树立合力教育意识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考,开个统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家庭会议,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最后求同存异。

在教育孩子时,按照已经统一的认真去做,看看效果如何。

这样的家庭会还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这对我们改进家庭教育是大有好处的,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当着孩子的面而闹矛盾,这样只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一方要以冷静的口吻劝说对方暂停教育,协商之后再进行教育,而父母与孩子祖辈之间的教育矛盾,大多是由于隔辈人更疼孩子引起的,父母应该在尊重理解祖辈的前提下作些分析,给祖辈找些家庭教育资料,请祖辈参加家庭会议。

自然和谐,是指家长及其在整个教育的过程都应该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所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但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成才,每天除了让孩子上学,还让孩子上好几门课外辅导班或培训班,除了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名列前茅,还要求孩子在美术、钢琴等其他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孩子没有时间玩,只能整天被这些负担所压,身心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具有白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

家长们却习惯于像木偶一样操纵和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苦心设计,但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期望的,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走完人生之路,只有家长尊重自然的规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的发展,才可以在家庭的养育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品质。

2、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道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孔子说: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孩子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孩子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要培养孩子参加劳动的兴趣和信心。

首先在思想上,要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人来到社会上,应当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要逐步树立起自食其力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当孩子开始做家务时,因不熟悉而不会做,家长要耐心帮助,当面示范,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及正确的劳动方法,鼓励和支持他们树立干好的信心,把事情干好。

其次还应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家长可以因地制宜,从各自的家庭条件出发,给孩子提供劳动机会。

总之,设法给他们提供做家务劳动和当家理财的机会,这样不但能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好劳动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俭持家,尊重长辈的美德,使他们获得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孩子干的虽是一些在成人眼里微小足道的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报纸、买瓶酱油、擦擦桌子等等,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家长应重视利用家务劳动对孩子进行教育。

3、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营造和谐、温馨、民主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具有吸引作用,能使孩子热爱家庭,也能引导激励和约束孩子使其积极向上,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对其身心有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要造就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良好环境,父母就应该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朋友,这样的环境最能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同时也为教育孩子创设了最好的学习条件。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了与父母交往,从而形成了亲子之间的一种亲密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对孩子日后形成对人对事的积极态度奠定了基础,孩子早期形成的经验会影响其一生,小时候受到亲人关爱和照顾以及有有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也会爱他人,人际关系也较好,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家庭中,父母把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愿意听他们的意愿和想法,同时也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尊重长辈,这种民主型的教养态度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

父母的言行、品格、知识,对子女来说,就像胎记烙在身上,一生也不会消失,虽然家长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东西,但是要善于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利于自身的提高,还有利于指导孩子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家长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而家长的身体力行,自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他们从小就成为热爱科学知识并且兴趣广泛的人。

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

家长在平时的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总是力求自己独立思考,在解决不了的时候,能虚心求教,这样的学习态度在无形之中就会灌输给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家长在平时也要十分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能做到科学的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到“今日事今日做”,这样家长才具有说服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家长自己养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一个勤勤恳恳的人。

附录一:

参考文献篇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102年修订)

2、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7)

3、施学忠《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中国学校卫生2012(23)

4、魏明刚《心理学》辽海出版社2004.6

附录二:

1、调查问卷

2、结果统计

1、问卷调查

学生卷:

1.你有心事时你与你父母()沟通:

A经常B有时C放在心中

2.你与你父母的关系

A关系好B有时发生争执C经常发生争执

3.你家有电脑吗?

父母允许你怎么玩?

A没有B有电脑,但是不允许我玩,怕耽误我学习

C有电脑,我可以随便玩

D有电脑,不允许玩,但支持我看新闻,查找资料等

4.放学后回到家里,多数时间是由()照顾你生活的?

A爸爸妈妈B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C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

5.家里人最关心你的

A心理需要B学习情况C身体情况

6.在学习方面,父母会提要求吗?

有什么奖励吗?

()

A有奖励,物质奖励B有奖励,精神奖励(如书籍、旅游等)

C只提要求不奖励D只要我认真就行了,没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奖励

7.你双休日的活动父母支持吗?

A非常支持B看人家支持,也只好让我也参加

C父母反对,只是我强烈要求,才同意的D不参加

8.当你在学校受到委屈时,你回到家里,你会

A会告诉家里人B不会告诉家里人,自己解决

C特别委屈时,才告诉家里人

9.当家里人知道你犯错误时,家里人通常会

A经常动手打人B会严肃批评,偶尔也会打人C心平气和的讲道理

10.家里人会在你面前赌博或吵架吗?

A从来不会B很少,但有过几次C我在不在场都一样

家长卷:

1.你的孩子放学后,你在家

A玩电脑B看书、读报C看电视

2.你的孩子写作业时,你在家

A打麻将或玩游戏或看电视B读杂志C监督孩子写作业

3、有空时,你通常会和孩子干什么?

A翻翻书刊,共同学习B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C鼓励孩子发展特长,注重培养

D引导孩子动脑筋,共同参与E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

4、你的孩子给你诉说自己的心事时,你会

A认真倾听B一边做事,一边倾听C拒绝倾听

5、你的孩子带同学去你家时,你会

A欢迎B不欢迎但有礼貌待客C很冷淡D赶他(她)走

6、你的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时,你会

A开导,劝解B批评C支持D顺其自然

7、你的孩子帮你干家务时,你会

A夸奖孩子B挑毛病、唠叨C即不批评也不表扬D不让动手

8、你的孩子偶尔犯错误时,你会

A说服教育B先批评,后问原因C不问原因直接殴打D沉默

9、你的家庭是

A完整家庭B单亲家庭

10、你的家庭里的人际关系

A相处愉快,互相关心B相处平和,关心不够

C相处冷漠,互不关心D矛盾交多,经常争吵

2、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学生卷:

1.你有心事时你与你父母()沟通:

A经常28.9%B有时34.4%C放在心中36.7%

2.你与你父母的关系

A关系好60%B有时发生争执62%C经常发生争执10%

3.你家有电脑吗?

父母允许你怎么玩?

A没有120%B有电脑,但是不允许我玩,怕耽误我学习32%

C有电脑,我可以随便玩6%

D有电脑,不允许玩,但支持我看新闻,查找资料等8%

4.放学后回到家里,多数时间是由()照顾你生活的?

A爸爸妈妈9.8%B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5%C亲戚、邻居或者其他人2%

5.家里人最关心你的

A心理需要10%B学习情况77%C身体情况30%

6.在学习方面,父母会提要求吗?

有什么奖励吗?

()

A有奖励,物质奖励47%B有奖励,精神奖励(如书籍、旅游等)27%

C只提要求不奖励21%D只要我认真就行了,没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奖励35%

7.你双休日的活动父母支持吗?

A非常支持62%B看人家支持,也只好让我也参加42%

C父母反对,只是我强烈要求,才同意的5%D不参加20%

8.当你在学校受到委屈时,你回到家里,你会

A会告诉家里人15%B不会告诉家里人,自己解决38%

C特别委屈时,才告诉家里人46%

9.当家里人知道你犯错误时,家里人通常会

A经常动手打人6%B会严肃批评,偶尔也会打人26%C心平气和的讲道理59%

10.家里人会在你面前赌博或吵架吗?

A从来不会30%B很少,但有过几次62%C我在不在场都一样7%

家长卷:

1.你的孩子放学后,你在家

A玩电脑18%B看书、读报34.5%C看电视47.5%

2.你的孩子写作业时,你在家

A打麻将或玩游戏或看电视49%B读杂志20%C监督孩子写作业21%

3、有空时,你通常会和孩子干什么?

A翻翻书刊,共同学习150%B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19%C鼓励孩子发展特长,注重培养28%

D引导孩子动脑筋,共同参与14%E工作忙,很少和孩子在一起35%

4、你的孩子给你诉说自己的心事时,你会

A认真倾听8%B一边做事,一边倾听91%C拒绝倾听2%

5、你的孩子带同学去你家时,你会

A欢迎53%B不欢迎但有礼貌待客370%C很冷淡8%D赶他(她)走3%

6、你的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时,你会

A开导,劝解83%B批评12%C支持2.3%D顺其自然14%

7、你的孩子帮你干家务时,你会

A夸奖孩子23%B挑毛病、唠叨15%C即不批评也不表扬44.3%D不让动手18%

8、你的孩子偶尔犯错误时,你会

A说服教育76%B先批评,后问原因12%C不问原因直接殴打4.7%D沉默7%

9、你的家庭是

A完整家庭94.7%B单亲家庭5.3%

10、你的家庭里的人际关系

A相处愉快,互相关心62%B相处平和,关心不够16.3%

C相处冷漠,互不关心4%D矛盾交多,经常争吵8%

解放小学

顾莉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