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28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docx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二年级组)

 

昌吉市第十小学赵永梅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执笔:

赵永梅工作单位:

昌吉市第十小学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课题于2009年12月提出,系自治区级德育课题。

两年多来,在昌吉市第十小学的组织领导下,我们二年级组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从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产生

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近期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决定》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做起,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小学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我国的德育教育除了一些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

深入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

从反思中不难发现,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另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实际看,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

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鉴于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生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找出解决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主要弊端的对策与措施,而且也可以探索出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下如何进行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以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需求。

对中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由于我校是市中心学校,生源好,家庭条件好,多是独生子女,大多由公婆、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同照管,而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娇惯孩子,学习上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行为习惯方面纵容孩子,其他方面没什么精力对学生进行管教,没怎么管,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好。

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班风、学风、校风。

如何搞好整个学校学生行成习惯培养的一致性、一贯性,成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首席话题。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主要有哪些,形成学校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要求,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让我校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2、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通过课题的研究,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探究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的管理方法

1、成立课题研究组

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以及新课程改革,充分利用研究力量,集中攻克。

我校教科研工作由梁芳校长牵头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由许莉副校长具体负责具体开展研究工作,围绕主课题成立了子课题“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研究小组,形成了校领导、教科室、课题研究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对该课题的研究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2、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建立了《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学习制度》等制度,学校总课题研究活动,一学期不少于两次。

活动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专题讲座为主。

子课题组则以研究中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交流、课例、相关子课题的理论学习为主,间周开展一次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

3、探索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重培训。

加强课题组教师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老师加强培训,选派教师轮流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学习,让他们集思广益,及时了解实验教改动态,学习各地成功的经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深化教育教改的综和素质。

如本校本组的潘存霞、朱蕾、赵永梅等十余位老师,参加了昌吉市“家庭教育专业化”网络班班主任的培训学习

(2)抓问题。

课题组规定,课题组主研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子课题和教学实际,展开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中每月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感到困惑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具有见解性的问题。

利用研究活动时间组织教师研讨并解决。

如: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怎样搞好家校联合的教育、怎样培养好班风和学风等等。

(3)重引领。

在研究中,我们把教育理论厚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定位主研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和指导其他教师,带动一大批教师积极投身课题实验研究。

引导教师们自主学习,每年学校给每位教师征订报刊。

让每位教师每人征订一份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

(4)勤反思。

我们把教学反思纳入到学校课题常规管理中,作为教学六认真的内容。

倡导“勤反思,常交流,善总结”,让教师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反思自己的教与方式,看看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是否有所突破还有那些突出的问题等。

教师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写好教育随笔,个案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例证。

四、研究进程和主要研究工作

在三年多的研究中,我们年级确定了1-7个班为研究的实验班。

(一)第一阶段(2009.9------2010.1):

研究的准备阶段

对全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展开调查,进行课题论证,拟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培训实验教师。

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使每位学生成为文明、儒雅、阳光的十小小学生,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在“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课题研究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指导,以抓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开题调查。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昌吉市第十小学实验年级二年级的全体家长,共抽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186卷份。

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从事公务员、个体经营、务工及工人的占多数。

力求从整体上反映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

“行为习惯养成”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家庭教育模式下孩子的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三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题组通过观察课内外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1.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自食应其力的人,也能与孩子平等交流,这种教育观念较以前已有很大的转变,但也有少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采取放任的做法,这部分家长需要跟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如何具体帮助孩子。

同时,大多数的家长是以表扬为主,但是也有少数家长以批评为主,孩子总是在家长的批评和不满当中,会影响他自尊的形成和自信建立,而表扬能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能够让孩子增长自信;还有极少部分的家长很少评价孩子,这不利于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对他的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都有影响。

2.不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却又不去咨询有经验的人,这种就是典型的保守态度,也是普遍家长的态度,听之任之,长期坚持下去,只能是隔阂越来越大,不利于孩子受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59.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娇惯、纵容、无视等)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和组织相关活动来完成培养目标。

有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

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2010.3------2011.12):

研究实施阶段

在前阶段准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学校先后派主研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会、县教研活动,邀请县专家对“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进行了专题讲座。

学校课题组加强了对理论的学习,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并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

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全体实验教师转变了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的熏陶,激发了老师们参与实验的热情。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

每天由学生会成员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集会纪律、仪表卫生、红领巾和校牌佩带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对各班进行细致检查,量化评比。

设立卫生安全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

在周一早上的学校朝会上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评选红旗班级。

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每位科任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每学月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困生辅导记录,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例如:

教师处处带头讲诚信话,做诚信事,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

课内课外都要讲好普通话,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事事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

如:

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做家务的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第三,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每学期请得胜派出所的民警、泸县交警五中队和宋观社区的领导来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第四,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队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标兵”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

校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诚信小标兵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第五,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为此学校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建立校园文化走廊。

如:

校训上墙,楼梯口设置文明警示语,楼道悬挂名人画像,展示学生作品,美化绿化校园,办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黑板报,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2.建设了完善的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

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

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

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

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

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

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Ji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成果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

(2012、1------2010.10)

实验效果分析,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推广经验成果。

本阶段主要是筹备结题工作,收集、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工作大事纪要

时间

研究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

主持人

2010.3

对课题选项进行讨论、规划

学校各行政人员、教研组长

许莉

2010.4

对全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展开调查

学校班主任及主抓德育工作的人员

许莉

2010.5

学习课程标准“良好学习习惯”

全体实验教师

王志婷

2010.6

制定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开题会

主研教师

潘存霞

2010.6

实验教师工作布置会

全体实验教师

潘存霞

2010.9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主动预习、及时复习习惯的调查及分析,方法研究

学生、主研教师

潘存霞

2010.9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理论学习

全体实验教师

潘存霞

2010.11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主动预习、及时复习习惯成果展示

主研人员

潘存霞

2011.03

实验教师经验交流

全体实验教师

潘存霞

2011.06

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书写习惯的调查及分析,方法研究

学生、主研教师

潘存霞

2011.09

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书写习惯成果展示

主研人员

朱蕾

2011.11

培养学生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的调查及分析,方法研究

学生、学生家长、主研人员

赵永梅

2011.03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主研人员

赵永梅

2011.05

《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专题交流

全体实验教师

赵永梅

2011.09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堂展示活动

全体实验教师

张俊华

2011.1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主研人员

张俊华

2012.04

结题工作准备

主研教师

张俊华

2012.9

布置主研人员总结撰写研究论文、教学反思

主研教师

张俊华

2012.11

讨论修改、形成研究报告

主研教师

赵永梅

2012.12

“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的研究”合集

主研教师

朱蕾

六,实验前后情况对比。

实验前:

(一)学生的反应

1.学生规则意识的自主构建日趋成熟。

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待改善。

  2.影响学生规则习惯有效形成的情绪因素占主导。

  3.学生规则意识、规则情感和规则意志等心理品质的深度生成。

因而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工作中时常出现令教师非常尴尬同时也是非常困惑的局面。

  4.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呈现出被迫性特征,即便在遵守规则有一定自觉性的同学身上,也因为有时某种关系环境的偶尔“失和”,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违反规则行为问题

  5.由于受到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有近6%的学生出现了行为的偏差,概括表现为“攻击性行为、任性、自私、孤僻、注意力分散、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规则意识非常淡薄,非规则性行为时有发生,对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着不利影响,成为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针对性和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调查中发现:

三年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

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培养,只有少部分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行为的培养和心理健康。

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观念不太重视心理健康

在家庭教育观念上,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的所有父母都已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缺乏与孩子和老师的沟通;家长们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比较关心,而不太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家长们大多注意从多种途径了解家庭教育知识,但是目前家长学校对家长们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已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并且热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现在的教育观念,更希望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实验前后:

实验效果明显:

通过三年的努力,礼仪方面:

绝大多数同学能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学习方面:

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劳动卫生方面:

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安全方面:

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三管九不”行为准则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家长方面一、多了与老师的联系。

二、多了教师默契的配合。

三、多了与老师的“互通情报”。

  四、多了对老师工作艰辛的理解。

五、多了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欲望与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