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专题汇编之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
《高考生物真题专题汇编之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真题专题汇编之遗传的基本规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真题专题汇编之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题汇编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
(2015上海卷)20.A、B型血友病分别由于凝血因子(
和
)缺失导致。
图6显示了两种凝血因子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点。
一对健康夫妇(他们的双亲均正常)生育了四个儿子:
一个患有色盲和血友病,一个患有血友病,一个患有色盲,一个正常。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母亲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位点最可能是
【答案】A
【答案】A
【解析】儿子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亲,正常儿子的X染色体上即不含色盲基因也不含血友病基因,即含有的是正常基因,由于用深色方块表示正常基因,因此可推断母亲的其中的一条X染色体的相应的三个基因位点均为深色。
依据A、B型血友病分别由于凝血因子(Ⅶ和IX)缺失导致,可知患色盲和血友病的儿子的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但可能缺失某凝血因子基因导致,从图示看红绿色盲基因和凝血因子VIII相距比较近,缺失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色盲基因,由此可推知很可能是凝血因子IX缺失导致。
综合上述分析答案选A。
(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1)1:
11:
2:
10.5
(2)A基因纯合致死1:
1
【解析】
(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0.5:
0.5=1:
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
2Aa:
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
第一代Aa:
aa=2:
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
a=2:
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
Aa:
aa=1:
4:
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
1。
30.(17分)
(2015北京卷)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
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实验1:
P:
果蝇S×野生型个体
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
(①)↓(②)
F1:
1/2腹部有长刚毛:
1/2腹部有短刚毛
实验2:
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F1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
↓
后代:
1/4腹部有短刚毛:
3/4腹部有长钢毛(其中1/3胸部无刚毛)
(③)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
图中
、
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
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
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
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
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
(1)相对显Aaaa
(2)两AA1/4(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
(1)由实验2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中出现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长刚毛和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长刚毛为显性性状,短刚毛为隐性性状;实验1位类似测交实验,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2)在实验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表现型,其中腹部有长刚毛和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两种与野生型的表现型不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判断出③个体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3)由实验1、2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可以得到腹部有长刚毛与A基因有关,但当有两个A基因时,则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
(4)根据突变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小,由此可以判断突变基因的相对分子长度也应缩短,所以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现象。
(5)由于实验2中后代性状分离比和基因型比例相同,所以,如果胸部无刚毛是新的基因突变,则其后代中的新性状胸部无刚毛的个体不可能占后代比例1/4的纯合子。
考点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15上海卷)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
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B.2/16C.5/16D.6/16
【答案】D
【解析】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又因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则隐性纯合子aabbcc的高度为12mm,显性纯合在AABBCC的高度为30m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3mm.所以花长为2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4-12)÷3=4个显性基因,据此答题.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cc或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
故选:
D.
(2015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D
【解析】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互不融合,A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C错误;;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正确。
(2015山东卷)28.(14)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
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则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色。
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
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
(注:
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表现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答案】
(1)常XX和Y(注:
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
顺序可颠倒) 1/3(3)01/2(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黑体Ⅱ.灰体︰黑体=9︰7Ⅲ.灰体︰黑体=1︰1学科网
【解析】
(1)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反交。
统计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正交和反交,F1都表现为长翅和刚毛,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
若只研究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无论正交和反交,在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数量比都是3︰1,据此可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实验一中,F2的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据此可推断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在实验二中,F2的雌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3︰1,如果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理论上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应分
别为XBY、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进而推出在F2中,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都是1︰1,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不符,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结合对
(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则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含有基因B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所以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3。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则“某基因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YB。
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结合对
(2)的分析可知,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1/2。
(4)Ⅰ.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1d1。
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1,表现型为黑体。
Ⅱ.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
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9D_E_)︰黑体(3ddE_+3D_ee+1ddee)=9︰7。
Ⅲ.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
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因d和E连锁,D和e连锁,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
dE、De,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2EeDd)︰黑体(1ddEE+1DDee)=1︰1。
(2015四川卷)11.(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
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
黑身=3:
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
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这是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
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
雌蝇中灰身:
黑身=3:
1;雄蝇中灰身:
黑身:
深黑身=6:
1:
1。
①R、r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
【答案】
(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降低 自然选择
(2)①X BBXrY 4 ②0
【解析】
(1)①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
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
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降低。
(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为bbXRXR×BBXrY→F1:
BbXRY、BbXRXr,F1随机交配得F2:
(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4种基因型。
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F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但其只能产生bR、B、Xr3种含一条染色体的配子,与BbXRY交配后无法得到bbXRY的个体。
(2015浙江卷)32.(18分)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
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
所需的_____。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
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
(1)纯
(2)多方向性、稀有性
(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 矮茎:
中茎:
高茎=9:
6:
1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遗传图解如下:
【解析】
(1)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
(2)诱变育种时,要用γ射线处理种子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3)如果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即DDEErr×ddeeRR→F1:
DdEeRr
,F1自交所得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D_E_R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等纯化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DDEERR)。
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量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
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获得所需品种,首先需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继而使用秋水仙素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
(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
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
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
(1)黄体(或黄色)aaBB
(2)红颜黑体aabb(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
(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
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
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易错警示]写三倍体基因型时,注意结合表现型特点。
(2015安徽卷,31Ⅰ,15分)
Ⅰ.(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
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______________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
(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__________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_______________。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
WW胚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Ⅰ、【答案】
(1)蓝羽短腿:
蓝羽正常=2:
161/3
(2)显性隐性
(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解析】
(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t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
BbCtC:
BbCtCt=1:
2:
1,其中BbCtCt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
蓝羽短腿=1:
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tC所占比例为1/2×2/3=1/3。
(2)由于Ct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t是显性基因;由于CtC没有死亡,而CtCt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t是隐性基因。
(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
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
(2015重庆卷,8,20分)8.(20分)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
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
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
在过程4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5前应鉴定胚胎的。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
【答案】
(1)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隐性♂A×♀C1/8
(2)获能或增强活力③供能性别、高产奶和适宜生长的基因②
(3)胚胎分割
【解析】
(1)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进行正常的胚胎发育,所以可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做母本。
用纯种高产奶牛与适宜当地生长的纯种牛杂交,获得了C牛,表现为适宜当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没提高,这说明不适宜当地生长是隐性性状,适宜当地生长是显性性状,高产奶是隐性性状,低产奶是显性性状。
由于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基因和对本地的适应性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他们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控制奶牛的产奶量的等位基因为A和a,对本地的适应性的的等位基因为B和b,可推知雄牛A的基因型为aabb,雌牛B为AABB,C为AaBb,可见要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当地生长的母牛(aaB),最佳的实验组合为♂A×♀C,此时后代出现所需牛(aaBb)的概率为1/4×1/2=1/8。
(2)精子需获能后才具备受精的能力;由于排卵时排出的卵子只发育到减数MⅡ,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即卵子的成熟是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