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41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是一条漫长而悠远的路。

只因漫长、曲折,坎坷才有悄然面对生活的智慧与执着。

人生是路,成长亦是路,只不过,人生之路须以成长之路作为启程,一颗颗年少的心在此奔波、跋陟。

每一步前行,需要海浪的洗礼,需要雨露的润泽,需要阳光的照曜,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嗅到花朵的芬芳。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达成功彼岸,嗅花朵芬芳。

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曲折_______坎坷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

【答案】

(1).

(1)用楷体准确、规范地书写。

(2).

(2)qū(3).kě(4).(3)“陟”(5).“涉”(6).“曜”(7).“耀”

【解析】试题分析:

(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繁体字。

(2)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曲折”的“曲”不要读成三声。

(3)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米、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曜”与“耀”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刘成章《安塞腰鼓》)

C.天津卫九河下梢,圆滑世故,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冯骥才《俗世奇人》)

D.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圆滑世故,圆滑:

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

世故: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形容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关系,顺风使舵。

也有狡猾的意思。

是个贬义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XX”、“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无主语;去掉“通过”或“让”。

B语意重复。

“大约”与“左右”去掉之一。

C“下降”不能用倍数。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

(《关雎》)

(2)不应有恨,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4)南仁东二十二年的砥砺前行,让中国的“天眼”望穿苍穹,描绘宇宙。

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

“_____,_____。

(5)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

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清晰的体现:

_______?

_______。

(6)古人的诗词写作中常常引用典故来含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写出运用典故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

【答案】

(1).

(1)在河之洲;

(2).

(2)何事长向别时圆;(3).(3)念天地之悠悠,(4).独怆然而涕下;(5).(4)春蚕到死丝方尽,(6).蜡炬成灰泪始干(7).(5)问渠那得清如许?

(8).为有源头活水来;(9).(6)怀旧空吟闻笛赋(10).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洲”“怆”“炬”“柯”等字词的书写。

5.走近名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B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

(1)语段A中的文字选自《_______》。

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的艺术家。

(2)语段B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

在这本书中,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答案】

(1).

(1)傅雷家书

(2).德艺俱备、人格卓越(3).

(2)昆虫的史诗(4).蝉(5).蜘蛛(6).螳螂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傅雷家书》《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6.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日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往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

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示例一:

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等。

(3).示例一:

早睡早起。

示例二:

勤俭节约。

示例三:

乐于助人。

(4).语气委婉,语言表述简洁准确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建设家园,我爱我家”的主题。

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

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古代故事文化,多积累名人故事,特别是多记忆注重家风建设的名人故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3)拟写三条家规。

所谓家规,简单的说就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

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家庭更加融洽。

如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诚实友善等。

(4)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重视家规”这一劝说主题。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7.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连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这首诗的颔联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解析】试题分析:

赏析诗句。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比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

浮萍本就是孤苦无依的象征,而诗人又在“萍”字上加入“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风飘絮”和“雨打萍”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

这两句诗里,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由此很好的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点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古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

“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曰: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曹:

辈,等。

②旌:

表彰。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

(2)内侍请上易衣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10.【乙】文中的____________(原文)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主旨句异曲同工。

【乙】文中的“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8.

(1).“拂”通“弼”,辅佐。

(2).易:

换。

9.示例;

(1)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

(2)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10.

(1).示例: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上”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3).虚心纳谏或、开明或广开言路等。

【解析】

8.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易”:

换。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所以”“动”“曾益”“卿”“朕”等字词的翻译。

10.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的提取。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一空与二空,乙文中的“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与甲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异曲同工。

三空,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件洛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卿能如此,朕复何忧”“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等描写,可以看出皇上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主。

(一)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二)译文(部分):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考中元符三年进士。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

“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

”陈禾说: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

”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

“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

“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

(二)阅读《会飞的火车》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会飞的火车

①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火车都是有轮子的,但也有一种会“飞”的火车,它不需要轮子就可以在轨道上行进,这就是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发明者是海曼·肯佩尔。

②海曼·肯佩尔出生在位于德国与荷兰边境的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拉腾。

一天,肯佩尔异想天开,希望火车也可以像天上的飞机一样,没有轮子就能够飞行于地面之上。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钻研电学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从电磁铁的特性中获得了灵感。

③大家都非常熟悉磁铁,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

如果是电磁铁,断开电源,铁芯由于没有了电流立即去磁,肯佩尔想,如果把很多电磁铁装在火车上及地面的轨道上,这样火车就会因为它们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而悬浮起来,如果再找到可以令悬浮的火车前进的方法,那火车就可以抛开轮子了,而且这样的行驶速度会远远大于普通火车。

④因此,肯佩尔开始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创造高速火车模型。

他把发动机的部件——转子(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由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绕组、风扇等部分组成)和定子线圈(定子是电动机的不动部分,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等构成)平铺在地面上,并且让10万赫兹的振荡电流通过它,果然和预想的一样,电磁力使火车模型悬浮了起来。

1934年,肯佩尔申请并获得了磁悬浮列车专利。

⑤1969年,第一台磁悬浮列车在德国研制成功。

⑥1974年,日本研制出小型碰悬浮列车,并于1985年在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上进行现场表演,总计约有11万人次试乘。

⑦1994年,世界上第一条从柏林到汉堡的磁悬浮列车铁路正式开始动工修建。

运行于其上的列车速度快于高速列车2/3,而票价则与高速列车相差无几。

⑧我国已经在上海至杭州建造了一条磁悬浮铁路,全长170千米,列车速度可达500千米/小时。

乘客乖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

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如今,它正期着超导磁悬浮列车和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方向发展。

超导磁悬浮列车用的是没有电阻的超导电磁线圈,即使经过很长时间,电流量也不会衰减,又进一步提高了列车速度。

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是设想修建一条长距离被抽成真空的地铁隧道,由于运行中几乎没有空气阻力,列车速度可达2.3万千米/小时。

当理想变成现实以后,磁悬浮列车便会真的飞起来。

(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2018年3月版)

1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简要说明。

1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3.“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4.你想象的未来交通是什么样的?

请将你的设想与大家分享。

【答案】11.示例:

时间顺序本文是按照磁悬浮列车的发明、发展、前景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12.示例:

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磁悬浮列车与高速列车的速度和票价进行比较,突出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省时经济的特点。

13.示例:

“仅”字表示限制,突出强调了高速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达杭州所运用的时间之短,运行速度之快。

“仅”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4.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1.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的说明顺序。

2—5段写磁悬浮列车的发明,6—8段写磁悬浮列车的发展,9段写磁悬浮列车的磁悬浮列车的前景。

所以说是时间顺序。

12.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运行于其上的列车速度快于高速列车2/3,而票价则与高速列车相差无几”明显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点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

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3.试题分析: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仅”字表限制,突出强调了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速度之快。

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

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观点要明确,想象要有一定的基础,理由要有根有据。

(三)阅读《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

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

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己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

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

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

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

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

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

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

“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

”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

她的诗词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⑧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竖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

让他们明白:

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

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

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

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7.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8.为了避免“寒门养贵子”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想怎么做。

【答案】15.示例:

富养要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或“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16.示例:

从生活现象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

17.示例:

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富养孩子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8.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

通篇阅读,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从文章中找寻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文章结尾一段的“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一句作为答案。

16.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本文论题的作用。

同时从生活现象说起,也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17.试题分析:

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18.试题分析: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