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042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doc

机械加工技术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人社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目标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共享。

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企业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合作原则

(一)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

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二)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达到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在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双赢。

(三)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四)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现场参加生产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

同时,学校也承担对企业在职职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的鉴定。

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四、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式、冠名班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其次,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根据地方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冠名,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三)教学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接受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教师或师傅现场教学,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实训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是学习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协作意识、质量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实验设备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引进企业生产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将企业的生产模式引入学校,建设生产性实验车间,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训”,将“教、学、做”融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教学,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与一体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实训教师队伍,企业参与学校的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及校本教材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

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

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七)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安排人员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四)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行业、企业专家意见:

专家签字:

年月日

专业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教务处意见:

主任签字:

  公章

年月日

学校意见:

分管校长签字:

  

年月日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