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寒凉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52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6讲 寒凉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讲 寒凉药.docx

《第6讲 寒凉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 寒凉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6讲 寒凉药.docx

第6讲寒凉药

第六讲寒凉药

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

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6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

石膏

石膏味辛甘,性寒。

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

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伤寒阳明经证:

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

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晶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粳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o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

2.时行热疫:

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不同),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刺,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

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亦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大小的变化)。

我曾用清瘟败毒饮方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苇流行性热性传染病,确有效果。

有的单位用此方加减,已制成注射剂应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速,请参阅各地报导。

3.温病发斑:

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

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汤)等同用.

4.胃火牙痛:

胃经火热而致牙痛、齿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

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

兼有伤风者,可加荆芥,防风。

5.肺热咳喘:

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

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

我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黄芩、桔梗等,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肺热咳喘证者。

如痰中带血,可去麻黄加白茅根、炒栀子等,谨供参考。

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这表之力。

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

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行热疫。

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亦斑、热毒赤痢等症。

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

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

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

入汤药须打碎先煎。

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太小。

煅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

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天然石膏煎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有明显退热作用。

但对石膏的药理尚未完全探明,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

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

并有燥湿作用。

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

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亦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

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

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舌红等症。

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

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

可以本品配栀子,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鼓等同用。

热邪结滞于胃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

可以本晶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萎,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

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

本品还有清肝明目作用。

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革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盱、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胬内攀睛等症。

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亦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

黄连还能燥湿。

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枳实等同用。

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嗜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

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

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

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

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

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

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或三钱。

阴虚烦热.睥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

主要有效成分为小蘖硷(即黄连素)。

黄芩

黄芩味苦,性寒。

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

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

兼能凉血安胎。

1.泻中焦实火:

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

可用本品清热泻火。

常与生地,元参,连翘,黄连、生大黄等同用。

兼有外感表证的,可加荆芥,薄荷;咳嗽较重的,可加桔梗、瓜蒌、杏仁、杷叶等。

2.燥肠胃湿热:

对由于肠胃湿热,湿热下注而致的泄泻,痢疾,热淋等,皆刊·用黄芩清热燥湿。

常配合黄柏、茯苓、猪苓、炒扁豆、炒苡米(湿热泻),黄连,葛根、木香、槟榔(湿热痢)、木通、篇蓄、滑石,猪苓、泽泻(湿热淋)等同用。

对中焦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疽(阳黄),也常用本品配合黄柏、栀子,茵陈、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3.清少阳邪热:

病邪据于少阳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可以黄芩配合柴胡、半夏、生姜、甘草、党参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我常用小柴胡汤减去党参、甘草、加茵陈,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炒槟榔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

去党参、甘草,加炒川楝子、草蔻,炒菜菔子、红花、茜草、白蒺藜、皂刺、焦三仙,槟榔等,随证加减,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

谨供参考。

4.凉血安胎:

妇女妊娠,因胎热不安而出现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等症。

可以黄芩配竹茹,桔皮、生姜、黄连,苏梗、茯苓等同用。

黄芩洒炒偏用于泻肺火,治上焦湿热,黄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芩,中空而黑的)偏于泻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热;于芩(又名条芩,里外坚实,黄色微绿的)偏于泻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

桑皮,地骨皮泻肺经气分之热。

黄芩,栀子泻肺经血分之热。

柴胡清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的意思),是散火热之标。

黄芩清热由于‘寒以胜之”(苦寒直折,以寒胜热的意思),是直折火热之本。

同是清热,作用各有不同。

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

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芩有退热及利尿作用;有降低血压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苗,百日咳杆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为一钱至三钱。

脾胃虚寒者禁用。

扼子

栀子味苦,性寒。

是常用的清热泻火药。

能清泻三焦火热,祛湿解毒。

常用于以下情况:

1.各种热性病:

凡一切由于火热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火毒疖肿,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皆可用栀子清热泻火。

常与黄连、元参,黄芩,赤芍、生石膏、生大黄等同用。

2.血热妄行,由于血热而出现衄血,吐血,咳血、尿血等症,可以本晶配合生地,丹皮,侧柏叶,白茅根、生藕节,白芨等同用。

我曾用栀子炭配生石膏、生地炭,黄芩炭、藕节炭,自芨、生赭石、旋复花、白茅根、元参,知母、杏仁等,治疗较顽固的咳血,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男性患者,患支气管扩张而咳血甚剧,每晚需到某大医院急诊室过夜,咳血时即急由静脉滴注脑垂后叶素而止血,连续多夜,届时即咳血,经用上述汤药随证加减,服用数剂,未再咳血,即正常上班工作),仅供参考。

3.黄疸;由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可以本晶配合黄柏、茵陈、生大黄,车前子等同用。

4.湿热淋;湿热下注而发为热淋(小便频数、排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可以本品配合黄柏,木通,滑石、篇蓄,车前子、泽泻、猪苓等同用。

生栀子用于泻火,炒栀于,栀子炭(炒炭)用于止血,

栀子衣用于清肺及皮表之热:

栀于仁用于清内热,去心烦。

黄芩偏用于泻中、上二焦的火热,黄连偏用于泻心、胃的火热,并能燥湿,黄柏偏用于泻下焦膀(胱),肾的火热,栀子可用于泻上,中、下三焦的火热。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

注意栀子有使大便溏泄的作用,大便虚泄、无湿热证者均忌用。

据现代研究,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

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

配黄连,木香、马齿苋,白头翁等,可用于湿热痢,配木香、藿香,茯苓、白术等,可用于湿热泄泻;配木通,生地,竹叶、滑石,篇蓄、猪苓等,可用于湿热淋,配茵陈、栀子、车前子、生大黄等可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配槐角,槐花炭、地榆、防风等,可用于痔疮便血,配苍术,牛膝、木瓜,苡米等,可用于湿热伤筋而出现下肢痿弱,甚或麻木,瘫痪等症。

本晶能坚肾清热而益阴,故能清热降火,常配合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火。

例如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荑、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和大补阴丸(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等,都是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口干,经闭、下午颧红等症的有效方剂。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的抗苗作用与黄连差不多:

对阿米巴、利什曼原虫也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作用。

我常用黄柏或黄柏炭(4—5钱),随证加入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治泌尿系感染,尿血等症,有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

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水炒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也可用四至六钱。

无实热者慎用.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

主要有凉血清热和滋阴补肾的作用。

1.凉血清热:

生地黄甘苦而寒,能凉血而清热,并能凉血止血。

最常用于温热病,热邪侵入营分(高热.甚或神志恍惚,口反不渴,舌质红或绛、斑疹隐隐欲现、脉象数而略细)或血分(高热,谵语、舌质紫绛少津、斑疹透露、或吐血、衄血、昼静夜躁、脉象细数)时,常与元参、连翘,栀子、郁金、竹叶心,丹皮,赤芍,生石膏,犀角等同用,如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

据近代研究报导,生地有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

2.滋阴补肾:

本晶能滋阴补肾,可用于阴虚有热而产生的骨蒸痨热,干咳,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盗汗等症。

常与地骨皮、炙鳖甲,丹皮,秦艽,知母、白薇,元参,天冬等同用.

另外,温热病后期,因热邪伤耗津液而致的口渴、食欲不振、下午烦热、暮热早凉等症,也可用本品与麦冬、玉竹、沙参,梨汁,冰糖,藕汁、生麦芽,炒谷芽、香稻芽等同用,司·以养阴生津,清热益胃(如益胃汤等)。

对于阴虚不能胜热,而致消渴(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人渐瘦弱,小便频多,易饿等),常以生地黄与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

我常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配合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紫肉桂(不可太多,三至八分即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等,每获良效,请参考试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

生地黄简称生地,主用于凉血,清热.滋阴、生血,炒炭称生地炭,主用于止血(衄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崩漏等),用黄酒蒸制者,名熟地黄,主用于补肾滋阴,养血;地黄从土中挖出洗净即用者名鲜生地,性大寒,主用于温热时疫,血中火毒热炽而狂热谵语等症。

另有细生地或小生地,养阴而不腻,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津不足而食纳不好的情况。

生地黄味厚滋腻,用大量或久服时,容易滞腻有碍胃口,此时宜用细生地,或配用一些砂仁,或用姜汁炒用。

配麦冬润肺清火,配天冬滋肾降火,配元参解毒清热凉血,配犀角凉血化斑。

用量一般三至五钱,重症可用一两,或更多些。

鲜生地常用一两至二两。

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能用,暑湿盛,胸闷不食者禁用。

犀角

犀角味苦咸,性寒。

主要有清营凉血,解毒定惊的作用。

温病热入营分,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等症,可用犀角配合郁金,天竺黄、元参、钩藤,羚羊角。

远志、菖蒲、黄连等同用。

温病热入血分,热邪迫血妄行而出现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身出红斑等证。

可用犀角配生地黄,生石膏,亦芍,丹皮,元参、白茅根。

大小蓟等同用。

犀角价格昂贵而货源缺乏,故常作为粉剂冲服。

近些年来常以水牛角,广犀角代替。

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二至五分,为末随汤药冲服。

广犀角可用一至三钱水煎服。

羚羊角

羚羊角味咸,性寒。

主要作用有三:

1.清热解毒:

对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等症,可以本品配合生地、元参,生石膏、寒水石、银花、连翘、黄连,大青叶,郁金,天竺黄,远志、葛蒲等同用。

2.平肝熄风:

对高热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抽搐,咬牙吊眼,颈强直视,四肢拘急以及小儿惊风、子痫(妊娠期间抽搐,咬牙等)等症,可用羚羊角配合钩藤、全蝎、螟蚣、白芍,赤芍、黄芩、白蒺藜、防风、天竺黄、胆星、生地等同用。

常用方如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母、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甘草、竹茹,茯神木)等。

对肝火太盛而致的头痛眩晕,也可以本品配菊花,白蒺藜、黄芩、蔓荆子、泽泻,龙胆草,生地,生赭石、生石决明等同用。

3.凉肝明目:

对旰热目昏,目亦肿痛,视物不清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黄连、栀子,元参,菊花、白蒺藜、柴胡,石斛、地骨皮、木贼草等同用。

犀角凉血解毒的作用胜于羚羊角,偏用于心热神昏,血热发斑。

羚羊角凉肝熄风的作用胜于犀角,偏用于平肝熄风,凉肝明目。

羚羊角多锉研为细粉使用,用量一次可用二至五分,随汤药冲服。

如用羚羊角片煎汤服,一般常用五分至一钱,另煎兑入汤药内服。

非温热、瘟毒重症及肝经无热者均不用。

本品货源少、价昂贵,是大缺点。

知母

知母味苦,性寒。

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本晶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

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

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尿黄,五心烦热,肺痨咳嗽,消渴引饮等症,常以本晶配合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炙鳖甲、元参,黄柏、白薇、麦冬等同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

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

黄柏坚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

知母滋肾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

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

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

天花粉,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

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知母菲能滋阴降火。

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夭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粉。

我也常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改用天花粉或在白虎汤中轻用知母加用天花粉,每取良效,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二至三钱。

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晶有解热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大寒。

主要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

本品最常用于温病,瘟疫、瘟毒所致的高热神昏,咽喉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出疹发斑,吐血衄血以及丹毒,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等.可配合元参,生地、生石膏、知母,黄芩,银花,连翘、荆芥、薄荷、丹皮、广犀角等同用。

例如《证治准绳》大青汤(大青叶、元参、生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地骨皮,荆芥穗),可用于热毒发斑等证。

我常用大青叶五钱,黄芩二至三钱,板蓝根三钱、元参三至四钱,随证加减,用于腮腺炎有效。

对于温病血分毒热炽盛而发斑,衄血、叶血等症,我常用化斑汤(生石膏,知母、元参、广犀角、甘草、粳米)加大青叶、生地黄、丹皮,赤芍、炒栀子、大小蓟等同用,可收比较满意的效果,谨供参考。

据近代研究报导,大青叶有抗病毒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量一般二至五钱,重症有时用到一两。

脾胃虚寒者忌用。

青黛

青黛味咸苦,性寒。

主要作用与大青叶差不多,但凉血作用比大青叶更好,并且有消膈上热痰的作用。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兰、蓼科植物蓼兰或十字花科植物菘兰叶干燥色素的加工制品,为细粉末状,还可以外用。

对于因血热妄行而发生的衄血,吐血,咳血以及温热入血、热毒发斑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元参、大青叶、白茅根、生石膏、知母,丹皮炭,栀子炭、藕节炭等同用。

用脱脂棉或纱布条沾青黛、血余炭(2;1)塞鼻,可止鼻衄.对肝火炽盛、热极生风而致的高热抽搐,惊痫神昏等症,可配合胆星,全蝎,天竺黄、郁金、黄连、远志、菖蒲,钩藤等同用。

对肺热咳嗽,痰粘成块,不易喀出者,可用青黛消膈上热痰,常配蛤粉同用(名“黛蛤散’),随汤药冲服,每次三至五分。

青黛还可以吹喉用,治疗咽部生疮,红肿痛烂。

例如青黛散(青黛、牙硝,朱砂,各六分,黄连、黄柏,各三钱,雄黄、牛黄、硼砂,各三分,冰片一分,研细末,吹敷咽部)o腮腺炎时腮腺肿大疼痛,可用青黛冷开水调涂,能消肿止痛。

大青叶清心胃毒热,偏用于瘟疫热狂。

青黛泻肝经郁火,偏用于惊痫斑热。

用量一般三分至一钱半,用纱布包煎,如用汤药冲服,每次一至二分或三分。

中焦虚寒及阴虚潮热者忌用。

板蓝根

板蓝根味苦,性寒。

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

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头瘟:

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本晶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

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

可用本品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喉红肿热痛、单双乳蛾(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症,可用本晶清热、凉血、解毒。

常与黄苓、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锦灯笼、连翘、银花、生大黄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洽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

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

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四钱。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据实验研究及临床报导,板蓝根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次用生药粉或压成片8~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四小时一次,连用三、四天),用板蓝根二至三钱煎服,每两小时一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满意效果,对流感及麻疹均有疗效,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山豆根

山豆根味苦,性寒。

主要有泻火、解毒、利咽喉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咽喉红肿疼痛。

对于火热上炎,热毒上侵咽喉而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咽下困难等症,可用本晶泻火清热、解毒消肿。

常配合元参,麦冬,银花、桔梗、甘草、薄荷、锦灯笼等同用。

对于喉风急症(包括严重的急性扁桃体炎),牙关紧闭,水谷不得下者,也可用山豆根五钱,桔梗四钱、白药子四钱,急煎服,有效。

对肺热咳嗽,也可用本晶配黄芩,瓜蒌、贝母,知母、桔梗、元参等同用。

山豆根配射干,洽痰热结滞于咽喉而致咽喉肿痛,配板蓝根,治毒热炽盛而致咽喉烂痛,配槐角、槐花,治痔痛出血。

板蓝根偏治瘟毒颐肿,咽喉红烂。

山豆根偏治火毒上炎、咽喉红肿。

马勃治喉痛,偏于轻宣肺热,使热邪外透。

山豆根治喉痛,偏于泻热解毒,降火消肿。

射干治喉痛,长于清热、消痰、散结,偏治痰热结滞,扁桃体红肿。

据近代研究报导,山豆根对治疗癌瘤有效。

也有人报告山豆根治疗鼻咽癌效果好,可供参考。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

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锦灯笼

锦灯笼又名金灯笼,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散火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为清肺热药。

对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粘,咽喉肿痛等症,可用本晶清散肺热.常配合瓜蒌,黄芩,知母,元参,桔梗、山豆根等同用。

我常以本晶配合生地、元参、荆芥,薄荷、银花、连翘,桔梗、黄芩,山豆根、射干等,用于治疗急性扁桃腺炎。

我的体会是:

扁桃体发红肿大的可用射干,咽喉发红疼痛而扁桃体不甚肿大的可用山豆根,兼见声音嗄哑的可加用牛蒡于、蝉衣,兼见颈部红肿的可加用马勃、板蓝根,扁桃体化脓腐烂的加用青黛,板蓝根,或用青黛散(方见青黛项下)吹喉,扁桃体肿大不易消退的,除用射千外,并加用僵蚕。

锦灯笼于以上各症中均可加入,对热症咽喉肿痛有效。

同时也要注意全身情况,随证加减,不可机械死板。

用量一般一、二钱,重症也有时用到三钱.无火热的喉痛(全身无热象,局部不红不肿)不能用。

射干

射干味苦、性寒。

主要有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的作用。

常用于以下情况:

1.咽喉肿痛:

由于痰热交结、壅塞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痰不易咯吐、痰声如拽锯、呼吸困难等症。

可用本品清肺胃痰热,消肿散结利咽喉。

常配合山豆根、桔梗,甘草,元参、连翘,黄芩、锦灯笼等同用。

本品是治喉痹咽痛的要药。

2.肺热喘咳、喉中痰声:

由于肺热痰结而出现咳嗽气喘,喉中如水鸡声等症。

可用本品清肺消痰。

常与麻黄、半夏,黄芩,细辛、冬花,紫菀、杏仁、瓜蒌、白果等同用。

3.腹中症结痃癖:

腹中积痰瘀血,结成癖块痃瘕(包括肝脾肿大等)等症,可用本晶散血消痰、开结消积。

常配合鳖甲、神曲,莪术,山查核,炙山甲,生牡蛎、生大黄、枳实,红花、桃仁、当归、亦芍,黄连,白术,槟榔等,做为丸剂服用。

山豆根泻火清热的作用大于射干,射干消痰散结的作用大于山豆根。

马勃清散肺热而利咽喉,偏用于肺气不得宣畅而致的咳嗽、喉痛、音哑。

射干泻胸中实热,消痰散结而利咽喉,偏用于热盛痰结而致的咳嗽,咽肿、喉中水鸡声。

据近代研究报导,射干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症渗出物,并有止痛、解热作用。

用量一般八分至一钱半,重症可用二.三钱。

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用。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味甘,性寒。

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有以下三大功用。

1.解表清热: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热在上焦,症见身热头痛、口渴,咳嗽咽干、脉浮数等。

可用本品清散上焦风热,解表清热。

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荆芥、薄荷、豆豉等同用。

2.清热解毒:

对血分毒热壅滞而生痈肿疮疡,红肿热痛,甚或化脓溃烂,可用本品清血热,解疮毒。

常配合连翘,赤芍,归尾,菊花,没药,乳香、天花粉、甘草等同用。

凡一切痈疮疥癣、梅毒恶疮等症,皆可以本晶随证加减治疗。

3.清热止痢:

对于热毒停滞于中焦而致发热腹痛、大便带脓血、里急后重等症,本品能清热解毒,常与当归,白芍,葛根,黄连、木香,白头翁,亦芍,甘草等同用。

据近代研究本品对痢疾杆菌、肠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抗菌作用。

故可用于急性菌痢(表现为热证者)。

常与黄连,黄芩,白芍、葛根、木香、马齿苋等同用。

大叶性肺炎初起时,也可用本品配杏仁、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参看“解表清热‘项),如病情转化为肺热咳喘症时,可用本晶配合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连翘、黄芩,知母、薄荷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饯,特殊重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