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95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庸 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docx

中庸全文及翻译之欧阳体创编

中庸全文及翻译

时间:

2021.02.03

创作:

欧阳体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1章)【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中庸》原文及译文2: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原文】仲尼曰:

“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2章)【译文】仲尼说:

“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中庸》原文及译文3:

最高的道德标准【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第3章)

【译文】孔子说:

“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

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原文】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4章)【译文】孔子说:

“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

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

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中庸》原文及译文5: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原文】子日:

“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

”(第6章)【译文】孔子说:

“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

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

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中庸》原文及译文6:

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文】子日:

“人皆日:

‘予知。

’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人皆曰:

‘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7章)【译文】孔子说: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

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中庸》原文及译文7: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原文】子日:

“回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8章)【译文】孔子说:

“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原文】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9章)【译文】孔子说: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中庸》原文及译文9:

什么是真正的强【原文】子路问强。

子曰:

“南方之强与?

北方之强与?

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10章)【译文】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

“南方的强呢?

北方的强呢?

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

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

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

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中庸》原文及译文10: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原文】子曰: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第11章)【译文】孔子说:

“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中庸》原文及译文11:

君子之道费而隐【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诗》云: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12章)【译文】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大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

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开。

《诗经》说:

“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

”这是说上下分明。

君子的道,开始于普通男女,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中庸》原文及译文12: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原文】子日:

“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第13章)【译文】孔子说:

“道并不排斥人。

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

’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

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

什么叫忠恕呢?

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

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

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

《中庸》原文及译文13: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原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第14章)【译文】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

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

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

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中庸》原文及译文14: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

“父母其顺矣乎!

”(第15章)【译文】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诗经》说:

“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

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

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

”孔子赞叹说:

“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中庸》原文及译文15:

无所不在的道【原文】子曰: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

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

‘神之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第16章)【译文】孔子说:

“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

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

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

‘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

’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中庸》原文及译文16:

天生我材必有用【原文】子曰:

“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

‘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17章)【译文】孔子说:

“舜该是个最孝顺的人了吧?

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长寿。

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

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

《诗经》说:

‘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中庸》原文及译文17: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原文】哀公问政。

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29);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20章)【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

孔子说:

“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

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

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

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

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

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

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孔子说:

“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

那就是:

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

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

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

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

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

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

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中庸》原文及译文18:

诚则明,明则诚【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

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中庸》原文及译文19:

至诚可参天地【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译文】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中庸》原文及译文20:

从一个方面下功夫【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

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中庸》原文及译文21: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见乎起蓍龟,动乎四体。

祸福将至:

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

【译文】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

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

呈现在著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

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

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中庸》原文及译文22: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原文】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于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文】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

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时间:

2021.02.03

创作:

欧阳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