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奥运精神.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13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习奥运精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奥运精神.docx

《学习奥运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奥运精神.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奥运精神.docx

学习奥运精神

人民日报社论: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008年08月07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人民日报8月8日社论: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热烈祝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今夜,当五星红旗、五环旗在国家体育场冉冉升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宏伟篇章将翻开崭新一页。

    今夜,当奥林匹克会歌在万众瞩目中悠扬奏响,奥林匹克理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激情飞扬。

    今夜,当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燃亮北京的星空,人类文明的长河再次汇入来自东方的泉流。

    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将盛典的舞台,搭建在这东方的沃土。

13亿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家园,唱响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之歌。

从雅典到北京,欢乐依旧,激情依旧,梦想依旧,而世界将有所不同。

    北京欢迎你,魅力迸发的奥林匹克!

北京欢迎你,四海五洲的老友新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这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跌宕辉煌的章节。

过去100年间,人们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经历了冷战的封锁对峙,也分享着航空航天、移动通讯、电视、互联网等新发明带来的伟大变革,打开了宇宙探索的广阔视野。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没有哪一个世纪的灾难和悲剧,如此频繁深重;也没有哪一个世纪的奋争和进步,如此激动人心。

    一个多世纪以来,奥运会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人类文明拾级而上的进程。

与坎坷激荡的世界历史紧密相随,现代奥运会承载着人类的共同理想,成为当今世界无与伦比的文化现象和文明载体。

摒弃异见和分歧,奥林匹克圣火照亮人类共同前进的道路,推动着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了解的热望。

五环旗下,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为了共同的梦想汇聚在同一条跑道上。

    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追随者。

从奥林匹亚山到万里长城,圣火辉映着文明传播与沟通的征程,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融入世界潮流的步履。

    一个世纪前,有识之士“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的殷殷期盼中,我们领略过它的渴望;76年前,刘长春孑然一身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孤独步履里,我们听到过它的足音;29年前,改革开放的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积极努力中,我们体会到它的决心;15年前,蒙特卡洛申奥失利后“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含泪誓言里,我们感受过它的坚强。

今天,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交融汇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13亿中国人用实际行动,为奥林匹克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奥运会来到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意义非凡。

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

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30年,正与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相契合。

这30年里,中华民族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世界张开臂膀拥抱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树起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新界标,熔铸了世界对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新期许。

虽然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人相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绝大多数人坚信,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俯仰百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

世界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加密不可分。

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

奥林匹克的旗帜,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共荣:

非洲草原浸透阳光的奔跑、桑巴足球华丽唯美的舞步、威猛剽悍的拳击举重、修身养性的柔道……在这个大家庭里,金牌的争夺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

诚恳迎接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汇,以平常心面对多种文化的精彩纷呈,政治尊重、文化多样和价值包容,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7年筹办,中国人民以最大的热情,鼎力托举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7年践诺,古老中华尽最大的努力,精心酝酿这全人类共叙友情、共享和平的节日盛典。

    今夜,大幕将启。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6天里,我们将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和欢乐;五环旗下,我们将尽情演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共同奏响“团结、友谊、和平”的伟大乐章。

    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这是我们的共同时刻。

写在北京奥运闭幕前夕永远的奥林匹克精神

2008年08月23日新华网

  

  8月24日晚,在北京“鸟巢”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将渐渐熄灭。

  那一刻,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将完美谢幕。

  但在奥运赛场内外得到充分展现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得到更高的尊崇,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东方大地上,不朽的奥林匹克精神谱就新的篇章。

  拼搏、进取、奋斗——奥林匹克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前行

  “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始终崇尚在公平原则下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就是这一精神最简洁、最形象的诠释。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断向极限进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北京奥运会前,菲尔普斯许下夺取8枚金牌的宏愿。

听到有人说他没戏后,菲尔普斯将别人的话贴到了自己的更衣柜上。

他说:

“当别人说你做不到,而你认真投入时,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菲尔普斯最终在北京“水立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夺取了8枚金牌,并改写了7项世界纪录,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传奇故事。

  胜利,源自实力;胜利,也源自超越自我、战胜挫折的顽强信念。

  作为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冠军,中国民众对杜丽在北京奥运会卫冕首金寄予了很大期望。

重压之下,杜丽在女子气步枪上只收获第五名。

那一刻,失望的杜丽泪流满面。

但是,她没有倒下,她仍在拼搏。

5天后,杜丽重新站在了女子步枪三姿比赛的赛场上。

在这场并非自己主项的比赛中,杜丽最终以创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逆境中,杜丽在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和煎熬中,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自我超越”。

  17岁时,张湘祥获得悉尼奥运会铜牌,被看作是中国举重界的希望之星。

但在2003年,医生错把针剂打进了他训练受伤的腰椎,差点丢掉了性命。

2004年无缘雅典奥运会后,他和教练躲到一家小饭馆里抱头痛哭……然而,张湘祥最终选择了坚强。

他说: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

重建信心、恢复训练……8月11日晚,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比赛中,以319公斤的总成绩勇摘金牌。

“我等这块奥运金牌等了8年。

”赛后张湘祥激动地说:

“如果你有生命,就能创造任何奇迹。

  无论是赛场上,还是生活中,赢得喝彩的绝不只是最快者、最高者、最强者。

那些无法争金夺银但仍拼搏不已、永不放弃的人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同样是真正的英雄。

  还是在北京奥运会的举重台上。

8月12日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

韩国名将李培永第一次挺举就左腿抽筋,在教练搀扶下回到休息区。

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忍痛走上举重台,失败了。

休息一下后,他又一瘸一拐,第三次走上举重台……尽管李培永第三次挺举依然失败,但现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举重台上的英雄。

事后,他这样说:

“现在我尽了全力,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堪称失败亦英雄的,还有中国男篮。

面对实力远远高于自己的美国“梦八队”,姚明与他的队友们虽知难免一输,但仍不畏惧,以勇气和冲劲拼出了水平。

虽然最后以31分之差落败,却是中美男篮奥运交锋史上的最小差距。

  8月20日,只有一条腿的南非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游完全程,最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游泳第16名。

即使对健全人来说,马拉松游泳都是一个高难项目。

运动员不仅要花上2个多小时游完10公里,而且要跟其他选手自始至终“混战”在一起!

杜托伊特并不否认残疾给自己造成的局限,但她依然坚持放飞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

”她说,“我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就是美梦成真。

人民日报社论:

光荣属于伟大的奥林匹克

2008年08月2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专电 8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发表社论,题为:

光荣属于伟大的奥林匹克——热烈祝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全文如下:

  燃烧了16天的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

放飞梦想的“鸟巢”,用不舍的温情点亮告别的夜晚,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16天里,北京,这座有着光辉历史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让我们经历了多少激情和欢乐。

16天里,奥林匹克,这人类体魄与精神的大舞台,为我们呈现了多少精彩故事和传奇。

  204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名运动员,45亿观众,北京奥运会成为有史以来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也是奥运会历史上转播规模最大的一次。

体育是天神的欢愉,体育是生命的动力,奥林匹克的旗帜,前所未有地将整个世界凝聚在一起,这是北京的光荣,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

  我们不愿告别,16个日日夜夜,我们尽情享受属于奥林匹克的欢乐和自豪。

  博尔特百米潇洒飞越,菲尔普斯泳池狂揽八金,刘春红举重力拔山兮……奥运会上不断刷新的纪录,书写着人类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梦想。

这里有力与美的展示,更有精神和意志的壮歌——它来自南非游泳独腿健儿的抗争,来自50岁的栾菊杰挺剑而起的勇气,来自印度、蒙古等国激荡人心的“零的突破”。

“更快、更高、更强”,无数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将体育精神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北京的光荣,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

  我们不愿告别,16个日日夜夜,我们奏响团结、和平、友谊的北京乐章。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五环旗下的伟大聚首,让我们看到人类携手未来的热切向往。

当那些从索马里崎岖的砍柴小道上,从阿富汗、伊拉克战后动荡中跑来的健儿,共同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当各国家和地区选手簇拥着冠军绕场向观众致谢,当热情的观众为所有选手欢迎加油,人们再次看到奥林匹克精神超越一切的力量。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世界人民团结友谊的和谐图景,这是北京的光荣,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

  我们不愿告别,16个日日夜夜,百年梦圆的中国与世界美好相遇。

  带着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庄严承诺,13亿人民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热情,为人类搭建一座欢乐的舞台,也为中国打开一扇理解之门。

中国从未以这样的角色走进世界的视野。

竞赛场上,中国健儿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和崭新风貌令世界瞩目;赛场内外,百万志愿者以他们的亲切微笑和周到服务令世人称颂。

奥运的契机,让我们在30年改革开放之后,从容不迫地呈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奥运会必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北京的光荣,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

  赛场的奋斗只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言:

“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

在这里,不仅有成绩、奖牌、冠军,也有汗水、泪水、艰辛;不仅有坚韧、顽强、奋斗,还有和平、自由、公正;不仅有对抗、竞争和拼搏,更有理解、宽容和超越。

在这个挑战日益严峻的世界,在我们这颗越来越小的星球,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分享奥林匹克的价值和精神,搭建团结友谊的桥梁。

  请世界记住北京,记住这奥林匹克大家庭和谐相处的欢乐时光;也让北京感谢世界,感谢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谱写了人类和平进步的美好篇章。

  沸腾的“鸟巢”渐渐平静,心中的梦想仍在飞翔。

今天,我们并未告别,带着激情、回忆和热望,让我们相约伦敦,期待4年以后的又一次欢聚,期待奥林匹克的新的荣光。

 

人民日报社论:

创造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

2008年09月17日 新华网

9月17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这是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创造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

伴随着五彩斑斓的焰火和载歌载舞的欢乐,北京残奥会圆满落幕。

十几天来,各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体育盛会。

北京残奥会呈现的精彩,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传播了“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展现了人类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这是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举,必将作为一届规模最大、运动水平最高、组织工作最出色的残奥会载入光辉史册。

感谢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各国残疾人运动员。

当盲人运动员凭着听觉触觉飞身救球的时候,当脑瘫运动员身躺推床奋力推举的时候,当肢残运动员迈开假肢大步跨越的时候,我们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不屈不挠,什么是震撼人心。

残疾人运动员超越身体的局限,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运动成绩。

他们的努力和奋斗,让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品格,看到了乐观向上、阳光灿烂的人生,看到了残疾的身体同样可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事业的成功。

人们由衷地感叹,生命如此美丽,生活如此美好。

感谢一切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而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人们。

从如梦如幻、精彩壮观的开、闭幕式,到残奥村和所有比赛场馆的无障碍设计;从各种赛事高水平高效率的组织安排,到无微不至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便利;从人数众多的志愿者以真诚的微笑服务残奥,到广大观众热情地为残疾人运动员鼓掌加油,人们深深体会到,国际残奥委会特别是东道主对残疾人的尊重、珍视、关心和爱护。

外电这样评论:

东道主在所有环节上对各国残疾运动员给予的特别照顾,表明中国政府对残奥会更加用心、更加投入,给予更高规格的礼遇,真正做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感谢残奥会,使中国和世界人民把关爱的目光更多投向残疾人。

历史的进步总是和一些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

北京残奥会不只是转瞬即逝的体育比赛,而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残奥会的举办说明,全世界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各国政府和健全人有责任帮助他们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克服因身体残疾而难以避免的困难。

应当进一步审视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尊重并保护残疾人的权利,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我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北京残奥会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必将感召着更多的人们关爱残疾人;北京残奥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必将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在依依惜别、手语倾诉中,北京残奥会的圣火缓缓熄灭。

赛会短暂,但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味,有多少感动留在心里,有多少友谊令人难忘。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全人与残疾人相互帮助、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属于每个人的美好世界。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9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已经胜利落下帷幕。

从8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燃的那一刻,到9月17日北京残奥会火炬熄灭的那一天,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光,共同分享了激情澎湃的奥运欢乐,共同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辉煌篇章。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经过7年多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巨大成功,广泛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

中国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执着和努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完成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履行了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册上深深钤上了彤红的中国印。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凝结了全国各条战线无数人们的智慧和心血。

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满怀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各个岗位上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涌现出一大批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就是要全面总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创造的成功经验,弘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继续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

    为了实现举办奥运会这个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中国人民追求和奋斗了整整一百年,付出了几代人锲而不舍的顽强努力。

    1908年,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

1932年,我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开启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征程。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运动员费尽周折参加了3届奥运会,虽然竭尽全力,但从未获得一块奖牌。

这也是旧中国苦难深重、积贫积弱在体育事业上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党和政府对我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高度重视。

1952年,我国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高高飘扬,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被遗憾地中断了。

1978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新政策,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我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4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举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掀开了中国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崭新一页。

    开放的中国期盼奥运。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表示,中国不但要参加奥运会,而且可以承担举办奥运会的义务。

1991年,党和国家作出决策,支持北京市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

尽管当时未能获得举办权,但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再次作出决策,支持北京市申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13亿中国人民又一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中国北京。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全体中华儿女迸发出共同的心声:

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就要实现了。

    国运兴,体育兴。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大踏步迈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

13亿中国人民用真诚感动了世界。

当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熊熊燃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告慰无数为中华体育发展呐喊奋斗过的志士仁人,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终于实现了。

    同志们、朋友们!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为了履行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北京奥组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各机构科学统筹,北京市和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秦皇岛、香港等协办城市精心组织,全国其他各部门各地区积极参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热情支持,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体育竞赛、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赛事组织、场馆运行、工程建设、安全保卫、新闻宣传、媒体服务、外事活动、城市运行、食品安全、环境改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

    7年来,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过硬的作风、周密的措施、细致的工作,确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各个环节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的要求。

来自全国各地的26万建设者夜以继日、精益求精,许多建设者在5年的建设工期中有整整3年的夜晚是在火热的建筑工地上度过的,建造了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韵的建筑精品。

开闭幕式团队巧妙构思、匠心独运,进行了长达3年的艰辛努力,为世界各国人民奉献了精彩纷呈、震撼心灵的两个奥运开闭幕式盛典。

奥运火炬珠峰登顶传递团队挑战极限、勇攀高峰,实现了奥运圣火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历史性创举。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民警勇挑重担、吃苦耐劳,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高标准做好反恐处突、安全保卫、开闭幕式演出、赛时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为实现平安奥运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大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设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外事工作者、气象工作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后勤保障工作者以及其他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积极主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追求一流,把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广大奥运服务接待工作者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为各国朋友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温馨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给各国来宾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

广大奥运志愿者真心奉献、友爱互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时代风采,为祖国和当代中国青年赢得了巨大荣誉。

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奥运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7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刻苦训练,我国参赛体育健儿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畏强手、奋勇争先、超越自我,铸就了力量和美的辉煌,创造了生命和爱的奇迹。

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金牌榜第一位,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实现了“为人生添彩、为奥运增辉、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誓言,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优异答卷!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辛勤工作的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向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我国体育健儿,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热情支持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7年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国际残奥大家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各国政府和人民、国际友好人士给予了大力支持,众多国家领导人亲自前来出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

各国各地区体育健儿秉承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场上,奋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完美展示超越、融合、共享,表现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竞赛风格,创造了骄人的运动成绩。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13亿中国人民,向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国际残奥大家庭,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顽强拼搏的各国各地区体育健儿,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办的关键阶段,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在严峻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各国政府和人民给予我们真诚同情和宝贵援助,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对此,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

在罕见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强大动力,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了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崇高情怀,我们以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水平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

事实再次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伟大的中华民族和英雄的中国人民!

    回顾7年的奋斗历程,北京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