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0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l00 道路设计说明.docx

sl00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述

1.1概况

1.1.1项目背景

2014年是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一年。

为解决好农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切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2014年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化镇(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试行意见》的要求,天府新区各镇的民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合江镇位于成都市区南部天府新区,毗邻龙泉山脉,是全国最大的冬草莓基地镇、成都市枇杷重镇。

本次研究对象为合江镇桃园新居和农家新苑小区配套市政道路。

道路主要为解决安置小区(桃园新居Ⅰ期小区、Ⅱ期小区、农家新苑小区)的居民出行问题。

该项目涉及的三个安置小区已于2012年底完成建设并入住,安置小区出入口均位于规划道路两侧,为匹配安置居民入住,建设方暂时在规划线路上修建了临时道路,居民迫切希望按规划修建正式道路工程。

作为服务安置小区的交通出入通道,本次研究的市政道路亟需启动建设。

1.1.2编制依据

(1)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道路方案研究报告(天府新区规建局)

(3)建设部规定的文件编制深度及相关的规范、技术标准

(4)地勘及测量资料

(5)现行相关行业国家、地方规范、规程、标准等。

1.2设计简况

2014年5月,我司与成都市天府新区合江镇政府签订了设计合同,随后我司根据现场地勘及测量资料展开了设计。

1.3采用规范和规程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1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152-2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50014-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0-2004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5月4日)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5月24日)

《成都市地方公路设计技术导则》(试行2014年02月)

现执行的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规程等

本项目设计中,如涉及内容上述规范没有的可参照其他行业的相关规定的国家、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1.4工程地点和范围及设计主要内容

1.4.1工程地点及规模

桃园新居和农家新苑小区配套市政道路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合江镇。

道路分为AB两段,A段道路起点接现状莓仙路,终点至桃园一期小区北侧,长约376米;B段道路起点接道路A段,终点与现状教师街相连,长约258米。

本项目区位图

1.4.2设计主要内容

对现状道路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分析。

主要内容为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雨水污水管网工程;市政路灯工程;人行道(绿化)布置工程;交通工程;其它附属工程等。

1.5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局部降低)

2)设计车速:

20km/h(局部降低)

3)路基标准宽度:

A段16米、B段12米

4)设计荷载

路面结构计算车型:

BZZ-100型标准车;

5)路面设计标准:

(1)道路自然区划:

V2四川盆地中湿区。

(2)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夏炎热冬温湿润区(1-4-2)。

(3)标准轴载:

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4)设计年限:

沥青路面15年

(5)交通等级:

轻交通

 

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和交通

本项目地位于成都市成都市天府新区直管区合江镇桃园新区和农家新苑小区内,项目东邻简阳市,南接仁寿县,西抵双流县,北接成都市区。

境内交通发达,公路成网,早已乡乡通汽车,双流机场是西南最大的航空港。

项目区内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自泸高速、双(流)简(阳)路、东山大道等公路主骨架已建立,与相邻市(县)的进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境内通乡、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方便。

2.2气象水文

2.2.1气象

 本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春早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四季特征。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4~17.4°C,七月份平均气温25.8°C,且蒸发量较大,一月份平均气温5.6°~6.5°C。

据多年平均资料,降雨量龙泉山以西的平原区为1000~1200mm,龙泉山及龙泉山以东的丘陵地带为800~1000mm,降雨量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冬春季节12月~3月降雨最少;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70~80%,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800~950mm,以7~8月最大。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灾、洪涝、暴雨山洪、冰雹、低温冷害及大风等,其中洪涝、暴雨山洪等对道路建设有一定危害。

2.2.2水文

沿线主要为岷江水系。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等县到灌县出峡,分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到宜宾汇入长江。

全长793km,流域面积133500km2;全河落差3560m,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

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境内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

境内最大的河流是西北部的金马河,它沿县西界自北而南流。

府河、江安河、杨柳河以及境内河白河等河流穿越全境,自西北向南东或南西流。

东南的鹿溪河、紫桑河、龙眼河等均发源于龙泉山,在黄龙溪汇入府河。

工程区内明显的河流通过。

2.3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成都市区南部、龙泉山脉中段的西侧,属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场地地面高程介于506.51~521.73m,相对高差15.22m,整体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

区内地貌,按其成因与形态分为两个地貌区,现将各地貌区的特征分述如下:

  

、冲、洪积平原区

  为岷江支流下切形成的

级阶地,地势平坦,地形坡度2~3‰。

主要分布于A段道路AK0+100至终点段及B段道路全线。

②、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

  为冰碛、冰水侵蚀堆积成因,为岷江Ⅲ级基座阶地,由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组成基座,上覆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地层,具有典型二元结构(上部为褐黄色粘土,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的堆积)。

高出河水面10~30米,台地上缓丘起伏。

主要分布A段道路AK0+000~AK0+100段,形成一个拔地高出于平原的呈台状的独特自然景观,前缘与II级阶地结合部常形成陡坎及缓坡台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的划分,本区属“西南潮暖区”中的“四川盆地中湿区”。

2.4结论

(1)、线路经过区地形较平坦,总体地势起伏不大,无不良地质作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较好,线路区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较好,适宜道路修建和管线工程建设。

(2)、线路区内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e)、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卵石土及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段(Q2al)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

(3)、工程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弱活动性断裂构造区,受活动断裂带的影响较弱。

近场区附近的未见全新世活动断层,可忽略发震断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工程区未来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外围地震对它的波及影响,地震发生时波及到项目区的烈度均不大于Ⅶ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400万GB18306—2001)和1/100万[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稳定区,适宜修建道路。

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无晚近期活动性断裂,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A段道路AK0+000~AK0+180段及B段道路沿线场地处于抗震有利地段。

A段道路AK0+180~终点段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

拟建场地虽地形有一定起伏,但拟建建筑场地经现场勘察除发现素填土需特殊处理外,未发现有其它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暗滨、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区域地质相对稳定。

属中等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地基、建筑场地地基稳定性一般,适宜拟建市政道路的建设。

(4)、线路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地表水、地下水均对混凝土及其制品具有微腐蚀性。

(5)、线路区内路基土对混凝土及其制品具有微腐蚀性。

(6)、场地内分布的粘土及粉质粘土具弱膨胀潜势为弱,湿度系数ψw=0.89,拟建场地地基土的大气影响深度为3.05m,粘土胀缩变形量为18.5~33.8mm,胀缩等级为Ⅰ级;

(7)、可塑状粉质粘土路基土干湿类型属潮湿土,硬塑状粉质粘土路基干湿类型属中湿土。

2.5建议

(1)、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成因

时代

天然

重度

变形

模量

压缩

模量

内聚力

内摩擦角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基底摩擦

系数

γ

E0

Es

c

φ

fa0

μ

KN/m3

MPa

MPa

kPa

kPa

Q4me

素填土

18.0*

8.0*

/

0*

10.0*

80

/

压实填土

19.0*

/

32*

19*

33*

240*

0.30

Q4al+pl

粉质粘土(可塑)

20.2

/

6.27

20

12.7

140

0.26

卵石土

22*

/

35.0*

0*

35*

650*

0.45

粉质粘土(硬塑)

19.4

/

9.3

30

15.50

180

0.30

Q2al

粘土(硬塑)

19.8

/

10.07

50*

18.2*

240

0.30

各岩层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物理力学指标

岩层名称

天然ρ0

(g/cm3)

单轴抗压强度(MPa)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基底摩擦

系数

天然

饱和

K2g

强风化泥岩

2.30*

2.0*

/

380

0.45

中风化泥岩

2.51

9.70

/

800

0.55

标注:

*为经验值

(2)、线路区道路施工时应清除湿地路段的表层耕植土,清除素填土及老水泥路路面,回填应分层夯实,同时应注意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降问题。

(3)、在筑路时,要预先搞好排洪导流措施,以免路基被水浸泡,尤其在低洼地段,雨季施工时土层受地下水浸泡,力学性能变差,易产生蠕滑、不均匀沉降和过大沉降,筑路时应预先做好排水工作,路基土回填应分层夯实,同时应注意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不均匀沉降问题。

(4)、线路区内表层粘土呈弱膨胀势,湿度系数ψw=0.89,拟建场地地基土的大气影响深度为3.00m,胀缩等级为Ⅰ级。

场地施工前应对大气降水、施工用水进行截流疏排,严禁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造成地基土软化;基坑施工宜分段快速作业,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严禁地基土(尤其是粘土)遭受雨水浸泡和暴晒。

该土层严禁直接作为建筑施工回填材料,且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相关条款进行设计和施工。

(5)、线路挖方路段临时边坡值:

素填土1:

1.25~1:

1.5,粘土为1:

0.75~1:

1.0,粉质粘土1:

1.0~1:

1.25。

在挖深较大的地段要采取护壁措施。

(6)、线路区表层粉质粘土和粘土具弱膨胀潜势,采取措施后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开挖后不宜暴晒或雨水浸泡,应及时封闭,以免降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7)、在挖填地段要严格控制开挖坡比,建议开挖坡比:

1:

1~1:

1.25,填方坡比1:

1.5~1:

1.75,加强边坡的坡面防护,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

(8)、路基回填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碾压,施工参数应经设计计算确定,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规定。

(9)、路基开挖及取土时尽量保护生态环境。

(10)、沿线有地下通信光缆、电力设施、燃气管道、雨污水、给排水管道等难以查清的小型地下埋藏物,施工前应与有关权属部门取得联系。

(11)、本报告可作为施工图设计之依据,报告中未尽事宜,可通过施工验槽或施工勘察酌情处理。

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其它水文地质情况等详见《桃园新居和农家新苑小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四川省鑫冶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章道路设计

3.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技术标准采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根据天府新区规划局提供的规划方案并结合地形、地质、工程大小和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作线路平面设计。

道路A段:

平面线形为一条直线,起点桩号为AK0+000,止点桩号为AK0+376.398,全长为376.398米;

道路B段:

平面线形为一条直线,起点桩号为BK0+000,止点桩号为BK0+258.306,全长为258.306米;

由于道路A段AK0+000~AK0+180段已形成,为沥青路面结构,经现场踏勘发现道路路面情况良好;为节省工程造价,不浪费国家资金,本次设计考虑利用原有此段道路行车道。

3.2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除了要满足道路纵坡坡度、纵坡坡长、合成坡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竖曲线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外。

本次设计纵坡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要求:

1)、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势。

2)、充分考虑周边已成建筑物场坪标高。

3)、纵坡设计需同时考虑非机动车行车要求,纵坡不宜过大,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

4)、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5%,困难时不小于0.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采取综合排水措施。

5)、设计时应对地下管线的敷设条件及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由于道路A段AK0+000~AK0+180段已形成,且道路右侧小区(农家新苑)已建好入住,在小区出入口处应尽量避免道路的填挖对小区居民出行造成影响,故本次设计考虑充分拟合原道路纵坡,不扰动原道路高程,本段道路等级局部降低,参考《成都市地方公路设计技术导则》进行设计,道路纵坡不超过12%。

其余段按照城市道路支路标准执行,具体详见纵断面设计图。

表3-1纵断面技术指标(城市支路)

指标名称

单位

规范要求

设计选用

最大纵坡

%

8

2.838

最小坡长

m

60

70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形

m

100

/

凹形

m

100

4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25.4

3.3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主要根据天府新区规划局确定的方案并同时考虑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布置。

本项目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A段道路:

16米=3米人行道+5米行车道+5米行车道+3米人行道

B段道路:

12米=2.5米人行道+3.5米行车道+3.5米行车道+2.5米人行道

其中,A段道路AK0+000~AK0+230右侧为已建小区,且已做人行道,故本次设计考虑此段道路右侧不做人行道,只需顺接原道路人行道即可。

原则上行车道为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反向的2%横坡,人行道路缘石高出行车道15cm。

3.4路基设计

路基工程设计应以增强路基稳定和控制路基变形为主要目的。

为此,应采取选择合适填料,进行充分压实,改善水文状况,加固软弱地基等措施,以控制路基和地基的变形量,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保证其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料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段内的素填土、粉质粘土不能作为本次道路路基的填料。

填土前应先将原地表进行清理,整平压实,有草去草,有树挖根;对水田应排水疏干,并清除表土;对水塘应排干水并清淤,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避开雨季。

道路设计范围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垃圾、杂填土等,本次设计采用的清表厚度为0.5米,并碾压密实达到设计要求。

3.4.1设计原则

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

松土碾压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约为20cm)。

2)根据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第3.1.2条规定,主线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3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3)填土地段的表面不得有积水,并应保持适当干燥,填土层应分层夯实。

每层填

4)为节约造价,缩短工期,路基应经济、耐用,选用本地区普遍成熟采用的筑路材料

5)路基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3.4.2技术要求

1)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密实、均匀并具有一定强度。

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要求,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径要求如表3-2所列。

表3-2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要求一览表

路槽以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

0~30

6

10

30~80

4

10

80~150

3

15

﹥150

2

15

挖方和零填

0~30

6

10

30~80

4

10

2)压实度

施工实践证明,经过充分压实的路基,其强度、稳定性、渗透系数、毛细水上升高度、隔温、隔水等性能都有明显的改善。

可以说,路基质量的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压实质量。

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明确的路基压实要求,支路车行道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需达到表3-3规定压实度标准。

表3-3路基压实度(%)(重型)

路槽以下深度(cm)

行车道

填方

0~80

≥95

80~150

≥94

>150

≥92

挖方和零填

0~30

≥95

30~80

≥95

人行道路基压实度为90%。

3.4.3超高、加宽设置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本项目未设计平曲线,故本次设计无超高、加宽。

3.4.4路基防护设计

由于本项目填挖高度均较小,为使道路美观,一般采用缓坡植草绿化。

对路基边坡处治具体如下:

(1)填方坡率为1:

1.5,对边坡高度小于3米的采用直接植草防护,对边坡高度大于3米的,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

(2)挖方坡率1:

1,挖方边坡统一采用挂三维网植草防护。

3.4.5路床、低填浅挖路基处理设计

对于填挖高度小于(路面厚度+0.8)m的路基按低填浅挖路基处治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位于合江镇,属于新建道路,地势平坦,纵坡平缓,路基大部分属于低填钱挖路基,故低填土质地基段应超挖至(路面厚度+0.8)m的深度进行回填级配良好的优质土压实处理。

土质及全风化石质浅挖方路段,应在路面底面超挖80cm并回填碾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

地下水丰富路段应加强雨水排水设计。

3.4.6特殊路基设计

(1)本路段的不良地质类型主要有:

沿线浅表层覆盖的薄层杂填土、种植土、素填土等,这些土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在道路施工清表时应予以清除(局部较深段落应采取换填处理)。

(2)浅层膨胀土,本段内的粉质粘土具有弱膨胀潜势,采用清表和换填的处理方式(结合路床处理)。

3.5路面设计

根据道路交通特性以及对其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拟定的路面结构形式如下:

3.5.1路面结构形式

3.5.1.1行车道

5cm细粒式密级配SBS改性沥青砼表面层AC-13C

7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中面层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20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m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

基层上应喷洒透层油,为了沥青上、下面层能紧密结合,保持整体性,在各沥青层间均需洒粘层油

3.5.1.2人行道结构

6cm仿花岗石面砖

3cmM7.5砂浆调平层

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5.2材料要求

3.5.2.1沥青

全路段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应符合下表3-4规定。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3-4

自然区划

V2

气候分区

1-4-2

指标

单位

70号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0-7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延度(5cm/min,10℃)不小于

cm

15

T0605

软化点(R&B)不小于

46

T0606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80

T062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T0615

闪点不小于

260

T0611

密度(15℃)

g/cm³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不小于

%

99.5

T0607

TFOT(或RTFOT)后

质量变化不大于

%

±0.8

T0610或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1

T0604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cm

6

T0605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上面层均采用SBS改性剂,设计建议采用成品改性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具体掺量通过相关试验结合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及沥青混合料性能技术要求确定)。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如下表3-5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3-5

指标

单位

70号

试验方法

I-D

针入度(25℃,100g,5s)

0.1mm

40-6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

0

T0604

延度(5cm/min,5℃)不小于

cm

20

T0605

软化点(R&B)不小于

70

T0606

动力粘度(135℃)不小于

Pa.s

3

T0625/T0619

弹性恢复25℃不大于

%

75

T0662

闪点不小于

230

T0611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0661

溶解度不小于

%

99.0

T0607

TFOT(或RTP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T0610或T0609

针入度比25℃不小于

%

65

T0604

延度5℃不小于

cm

15

T0605

(2)、粗集料

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粗集料采用玄武岩。

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志,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为保证粗集料规格、棱角,控制针片状含量,应采用反击式破碎工艺生产,不能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同时统一砸石机的型号和规格,以及筛分设备的型号和筛孔尺寸,由大石场集中加工。

其质量技术应满足表3-6、表3-7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表3-6

指标

单位

表面层

其他层次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30

T0317

表面相对密度不小于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