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4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环滁(chú)  投箸(zhù)  岸芷汀兰(dīng)

B.琅琊(yá)伛偻(nǚ)野蔌(shù)雾凇沆砀(hàng)

C.潇湘(xiāo)霏霏(fēi)婵娟(chán)日星隐曜(yào)

D.觥筹(gōng)阴翳(yì)更定(gèng)浩浩汤汤(tā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百废具兴

C.已而夕阳在山

D.玉盘珍羞直万钱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南极潇湘(尽头)

B.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名之者谁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C.登斯楼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D.而年又最高/朝而往,暮而归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乃/重修/岳阳楼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将/登太行/雪满山

D.怀旧/空吟/闻笛赋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

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等。

7.名句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2)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在得失面前,我们应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的心态,始终积极向上。

(4)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悲观失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6分)

班级开展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读诗知人】

题乌江亭【注】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乌江亭:

即现在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___诗。

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就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之情。

(3分)

【对联品人】

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登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小明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

(3分)

上联:

陶渊明东篱采菊安贫乐道

下联:

先忧后乐范仲淹登楼书怀

修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8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一碧万顷

C.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____________

(3)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

(4)上下一白____________

16.选出朗读停顿更恰当的一项____。

(只填序号)(1分)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2分)

相同点:

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不同点:

甲文运用了________结合的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

谴责,责备。

②任:

承担责任。

19.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

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值:

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

离开

2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能以径寸之木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而或长烟一空

2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两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0分)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①。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①东坡:

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②龟头:

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犹如龟头。

③筇杖:

竹杖。

④雪堂:

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2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自州门而东____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____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__

(4)为一郡之最____________

2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标3处)(2分)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2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______之情。

三、作文(50分)

27.请以《难忘__________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严禁抄袭,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点拨

 

1.C(A.dīng—tīng;B.nǚ—lǚ,shù—sù;D.gèng—gēng,tāng—shāng)

2.C(A.“属”同“嘱”,嘱咐。

B.“具”同“俱”,全、皆。

D.“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A(至、到达)

4.B(均为介词,“在”;A.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指醉翁亭;C.表陈述语气/表判断语气;D.表递进,而且/表修饰,无意义)

5.C(将登/太行/雪满山)

6.B(欧阳修是宋代的)

7.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8.

(1)咏史(或:

怀古咏史)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 

(2)范仲淹登楼抒怀后乐先忧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破空间的阻隔;意思是说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祝福与思念,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11.

(1)探求 

(2)如果没有

12.C(面对;A.因为/来;B.全/一片;D.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有时)

1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有尽头呢!

14.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

(1)高兴 

(2)门 (3)这 (4)全

16.②

17.

(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8.情景交融 虚实

19.B(公文)

20.C(介词,用;A.方位词,树的上面/皇上;B.返回/归依;D.有人/有时)

21.

(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2)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

22.B(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和“即发谷与民”可知B项理解有误)

【乙译文】郑燮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子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板桥公务之余经常和文人们喝酒吟诗,以至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县令,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板桥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板桥说:

“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

(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23.

(1)向东走 

(2)空而开阔 (3)面向 (4)是

24.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5.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

26.雪堂 仰慕

【译文】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

从州门向东,冈垄高高低低,到东坡则地势平坦开阔。

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

一处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

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

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

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而得名。

它的下面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

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

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

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

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

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2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