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318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docx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紧紧                                    

(1)关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

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提问教学的雏形。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

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纵观各种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提问是一种公认的较好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

这具备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开拓学生思维领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许多功能,因此深得教师的重视。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启发智慧,教育教学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本课题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

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课堂提问艺术展开了大量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系统。

(4)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提问的类型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式:

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进行回答的;二是开放式:

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种类型:

如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对不对?

”“是不是?

”。

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惰性,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叙述性回答,其典型提问方式是“是什么?

”。

这类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但同样不易激发创造性思维。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提问的机会,学习显得很被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目的。

西充县义兴中学属于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师资力量较城区学校来说相对薄弱,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在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处于滞后状态。

因此我们学校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

因此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

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

他们的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2、什么是课堂教学提问?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C·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在问题设计上,要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区别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难度与坡度要合理,使问题适合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

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2、启发性原则:

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问题,封闭型问题应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中。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可知性原则:

问题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探索后得到正确答案。

太易,不具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太难,启而不发,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

4、尊重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感到尴尬。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

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倾听,避免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正确的解答或者引导,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利用课后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探求正确的答案。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分类方法

中外有关学者对课堂提问艺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由此得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

但总结一下,我们发现,课堂提问的分类基本上有以下一些观点。

  最简单的是将问题分为:

 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也有研究者称其为“敛聚性”的问题和“发散性”的问题。

这点在前面已经初步介绍过。

  第二种较为有名的分类法是根据吉尔福特三元智能结构提出的,他将提问分为:

 认知、记忆、扩散性思考,聚敛性思考、评价5 类。

之后,桑达士据此将问题分为:

 记忆性、转换性、解释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7 类。

葛、亚二氏也据此将问题分为:

 认知—记忆性、聚敛性、扩散性、评价性4 类。

第三种影响很大的分类法是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

 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二维分类法,将记忆性、理解性提问归为低层次提问,将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归为高层次提问。

  至于其他的分类则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

对课堂提问类型的调查发现教师提问偏向低层次。

国外早年斯蒂文思研究时发现,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只需要学生直接回忆课文出现的信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提的问题中,大约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不但能使学习者灵活地实际地掌握既有的知识,而且能使其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创新必思,思出于疑,疑源于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而生动地适时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起着重要作用。

它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价值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

因此,我们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2、提问的艺术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3、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4、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5、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提问艺术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研究的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法。

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初、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实验。

4、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二)研究思路

(1)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学科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学科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将从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特点、课堂提问的过程、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由学校校长谢湘泉负总责,并担任课题研究顾问。

周尚海副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研究成员,总务部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三年(2011年2月——2014年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8月  )

拟定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申报、上交课题设计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1年9月——2013年9月)

   启动课题研究,课题组长制定阶段达成目标,修正研究思路,定期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第三阶段:

小结阶段(  2013年10月——2014年2月     )

课题组继续研究,策划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邀请领导专家鉴定成果,课题组长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论文等。

(二)人员分工

1、上级研究指导:

        曹存勋   西充县教科局教研室理论室主任

2、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谢湘泉  西充县义兴中学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

周尚海  西充县义兴中学副校长      中学高级教师

             全镒宗  西充县义兴中学工会主席    中学高级教师

成  员:

李如良  西充县义兴中学教务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周明勇  西充县义兴中学教务副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阳洪荣  西充县义兴中学办公室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阳文君  西充县义兴中学政教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张进虎  西充县义兴中学保卫科长    中学高级教师

贾东彪  西充县义兴中学总务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李乔辉  西充县义兴中学政教副主任  中学二级教师

高明禄  西充县义兴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高鹏飞  西充县义兴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中学一级教师

苏庆华  西充县义兴中学英语教研组长 

 中学二级教师

任学渊  西充县义兴中学理综教研组长 

 中学一级教师

马骥先  西充县义兴中学文综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蒲光猛  西充县义兴中学体艺教研组长 

 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

周明勇  西充县义兴中学教务副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全跃军  西充县义兴中学学生会指导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冯玉明  西充县义兴中学语文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庞春慧  西充县义兴中学团委副书记   中学二级教师

庞田丽  西充县义兴中学语文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李乔辉  西充县义兴中学政教副主任   中学二级教师

八、课题保证

本课题由教务处周明勇主任担任课题组长,能组织教师搞好课题研究,能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成员其他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的研究报告、论文、案例多次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还将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课题组教师热忱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并能在新课改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学校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须的资金、设备、资料,保证研究时间的充足和研究内容的落实,确保按期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

(二)教学典型案例。

(三)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四)师生的习作和心得。

(五)课题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以及需要探讨的问题。

    (六)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