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36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docx

孟德尔与基因检测

一、选择题

1.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变化是()

A.形成四分体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一分为二

2.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的有丝分裂B.卵细胞不经过变态阶段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期不同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两个次级卵母细胞

3.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它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A.2对4条B.4对8条

C.8条D.4条

4.等位基因是指()

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5.一男子把X染色体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

A.

B.

C.

D.0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只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B.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性染色体

C.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生殖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7.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雌果蝇体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有Y染色体

C.雌果蝇产生的卵中有两条X染色体D.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

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是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

C.减数分裂时能配对联会在一起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必须分离的两条染色体

9.如图所示的细胞正处于()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中期

10.在某动物的卵细胞核中,DNA的质量为A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体细胞细胞核中DNA质量为()

A.4AgB.8Ag

C.AgD.2Ag

11.下图表示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示意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示是()

12.社会调查中发现,人类性别的比例为男︰女=1︰1,下列哪项叙述与该比例形成无关()

A.男性产生两种含有不同性染色体的精子,且数量相等

B.女性产生两种含有不同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且数量相等

C.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D.受精卵中含性染色体XX和XY的两种类型比例相等

13.一个患先天聋哑的女性(其父为血友病患者)与一正常男性(其母为先天聋哑患者)婚配。

这对夫妇生出先天聋哑和血友病两病兼发患者的概率是()

A.

B.

C.

D.

1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又兼有色盲症的男孩和一个正常的女孩,问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A.

B.

C.

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③人体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亲遗传来的

⑤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儿子,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隔现象

⑥色盲患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

16.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7.在遗传学实验中,F1与隐性类型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  )

A.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B.四种1∶1∶1∶1

C.两种1∶1D.两种或四种1∶1或1∶1∶1∶1

18.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19.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20.如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

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A.9/16           B.3/16

C.2/3D.1/3

21.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

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

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1/1200B.1/9

C.1/600D.1/6

22.用纯种高茎黄子叶(DDYY)和纯种矮茎绿子叶(ddyy)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1植株及其上结出的种子中能统计出的数据是(  )

A.高茎 黄子叶占3/4B.矮茎 绿子叶占1/4

C.高茎 黄子叶占9/16D.矮茎 绿子叶占1/16

23.现有甲、乙两株豌豆,甲为黄色豆荚(AA)、黄色子叶(BB),乙为绿色豆荚(aa)、绿色子叶(bb),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由于害虫导致乙的雄蕊被破坏,通过杂交后,乙所结的种子再种下去,则长出的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及子叶表现型之比分别为(  )

A.绿∶黄=1∶0 黄∶绿=3∶1B.黄∶绿=1∶0 黄∶绿=3∶1

C.黄∶绿=3∶1 黄∶绿=3∶1D.黄∶绿=1∶0 黄∶绿=9∶3=3∶1

24.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3∶2∶1B.7∶6∶3

C.5∶2∶1D.1∶2∶1

2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疾病的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26.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7.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28.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29.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30.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1.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32.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33.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34.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2.5,则DNA双链中(A+G)︰(T+C)的比值是()

A.0.25B.0.4C.1D.2.5

35.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1︰2,则互补链的C︰A=2︰1

36.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000个B.4500个C.6400个D.7200个

37.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D.含35S,不含32P

38.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39.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A.1%B.2%C.0.5%D.50%

40.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A.

=

B.

=

C.A+T=G+CD.A+G=T+C

二、非选择题

1.完成表格内容。

正常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正常

色盲

色盲

正常

色盲

携带者

色盲

色盲

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雄雌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_。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的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正常肤色(A)对白化(a)呈显性。

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和色盲病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号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号和4号婚配后生育先天性白化且色盲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3号和4号夫妇的基因型,从理论上推测正常子女与患病子女的比例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不考虑肤色,11号与12号若婚配,生育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不考虑色觉,11号与12号婚配后生育白化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示为减数分裂的__________阶段。

(2)按编号有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

(3)写出同源染色体的标号______________。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要分离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可能形成的染色体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的曲线图(1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4时期的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___,该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

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图中8时期,是减数分裂的___

________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图中4发展到5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分裂最终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1.D解析: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2.B解析:

卵细胞直接参与受精,而精细胞经过变态过程成为精子才参与受精。

A、D为错误选项;染色体的复制都在分裂间期完成。

3.D解析:

生殖细胞只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与其他染色体成对。

4.B解析:

等位基因的定义。

5.D解析:

男子不会把X染色体传给儿子,因此不能传给孙女。

6.C解析:

体细胞是二倍体,含成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殖细胞是单倍体,染色体不成对。

7.A解析:

雄果蝇精子中含X或Y染色体的概率各

;雌果蝇的卵只含一条X染色体;雄果蝇体细胞含有一条X和一条Y染色体。

8.A解析:

一对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9.D解析:

图示细胞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并且未发生联会,说明处在有丝分裂中期。

10.A解析:

卵细胞核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正常体细胞含有两个,而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DNA经过复制,共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DNA质量是4Ag。

11.B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尚未发生分离,只有B选项符合这些特点。

12.B解析:

女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X型,因此女性卵细胞中只含X一种性染色体。

13.C解析:

先天聋哑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因此男性母亲基因型是dd,男性基因型为 Dd,女性基因型为dd,孩子患先天聋哑的概率是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患病的父亲,必定是Xh,另一个是XH,而正常的男性不可能携带Xh,因此只有女性的Xh与男性的Y染色体结合,孩子才可能患血友病,概率是

;因此孩子两病兼发的概率是

14.A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色盲症是X染色体的伴性遗传,根据生了兼有两种病的男孩,可以推知父母双方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而正常女孩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

,XBXB的概率是

,因此纯合的概率是

15.B解析:

生物的性状由全部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决定,①错;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同才叫纯合子,②错;女性的两个X染色体分别由父母双方遗传而来,因此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可能来自父母任何一方,④错。

16.C17.A解答此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

首先,要明确此实验为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由F1的基因型决定的;其次,题干对F1没有明确限定其基因组成。

只有A项具有普遍性。

18.C后代高秆∶矮秆=3∶1,可以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Tt×Tt,由后代抗病∶感病=3∶1可以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Rr×Rr。

由此推知亲代杂交组合为TtRr×TtRr,故D错。

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有4种:

高抗∶高感∶矮抗∶矮感=9∶3∶3∶1,共9种基因型。

TTRR×ttrr→TtRr,TTrr×ttRR→TtRr,故C正确。

19.C孟德尔设计的实验程序,可以通过测交来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即验证遗传定律的成立。

20.B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说明正常男性这两对基因都杂合,而女性是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该人是患者,说明两对基因一杂一纯,即:

AaBb×Aabb 后代正常几率为3/4×1/2=3/8。

两对基因与性别无关,所以女儿正常为3/16。

选B。

21.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这正常的女人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这样:

2/3Aa×1/200Aa,所以后代患病概率:

2/3×1/200×1/4=1/1200。

22.A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Yy,其表现型是高茎,其上所结的种子在子叶上表现出性状分离比黄∶绿=3∶1。

23.B由于乙(aabb)雄蕊被破坏,只能作为母本,接受甲(AABB)的花粉进行受精,所结种子F1的基因型为AaBb。

该种子种下去发育成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

当其再结种子时,所结豆荚为母本子房壁发育而来,颜色由Aa控制,表现为黄色,而子叶是由精卵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即Bb

1BB∶2Bb∶1bb,可见黄子叶∶绿子叶=3∶1。

24.B根据题意,亲本中AA个体占1/4、Aa个体占3/4,自然状态下应是自交。

因而1/4AA自交后代仍是1/4AA,3/4Aa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比例为3/4(1/4AA、1/2Aa、1/4aa)。

总的后代中AA占7/16、Aa占3/8、aa占3/16。

25.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a,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则该患者的白化病基因一定会遗传给后代,所以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如果白化病患者与表现型正常的携带者结婚,则后代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2,故D错误

26.B解析:

这个实验并未指出细胞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27.A解析:

DNA双链分子中两条链依靠碱基对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

28.B解析:

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排除C;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链与原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29.C解析:

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与戊糖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排除A、B;脱水缩合后形成的氧桥与连接下一个磷酸基的酯键相连,故排除D,选C。

30.D解析:

DNA的复制都在分裂间期进行。

31.C解析:

DNA的c(含氮碱基)有A、T、C、G四种。

32.D解析:

A、B为无关选项,后代的蛋白质等物质也有连续性,排除C。

33.B解析:

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把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并以此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

因此子代中除两个噬菌体的DNA部分来自原噬菌体外,其余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来自宿主细胞。

34.C解析:

DNA双链中A=T,C=G,所以(A+G)︰(C+T)=1。

35.D解析:

由于一条链与它的互补链有G=C补,A=T补的关系,因此当G︰T=1︰2时,它的互补链应有C︰A=1︰2。

36.A解析:

由于A=T、C=G,现已知T=1.5C,A=1800,则A+T+C+G=6000。

37.C解析:

解答同第8题。

38.D解析:

经两次复制后得到的4条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都完全相同。

39.C解析:

被标记的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产生两条含32P标记的DNA分子。

此后无论再怎么复制,被32P标记的单链只有两条,因此只有两个DNA分子被标记,占总数的

0.5%。

40.C解析:

由A=T、C=G,推导出A︰

;B︰

;D︰A+G=T+C,只有C项不成立。

二、非选择题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正常、

色盲

正常、

携带者

正常

色盲

色盲

携带者

色盲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色盲

携带者

正常、

色盲

携带者、

色盲

色盲

色盲

色盲

色盲

解析:

注意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男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是不是色盲完全由它决定。

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即可填出表格。

2.

(1)XBXBXbY

解析:

雄株产生Xb和Y雄配子,而Xb雄配子死亡,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又由子代为宽叶,知母本只提供XB基因,即母本是XBXB基因型。

(2)XBXBXBY

解析:

全为宽叶可知母本为XBXB基因型,雌雄各半知父本含XB染色体。

(3)XBXbXbY

解析:

全为雄株知父本为XbY基因型,宽叶窄叶各半知母本为XBXb基因型。

(4)XBXbXBY

解析:

雌雄各半知父本为XBY,与XB雄配子结合的全为宽叶,与Y雄配子结合的一半为宽叶,因此宽叶个体占

3.

(1)AaXBXbAaXBY

解析:

由于子女中出现了性状分离,而亲代全部正常,因此父母均为杂合子。

(2)

解析:

正常女性5号具有AA基因型的概率是

,具有XBXB基因型概率是

,因此纯合的概率是

(3)0

解析:

3号的X染色体为正常XB,女儿必定带有该基因,不可能患色盲。

(4)9︰7

解析:

根据F2的性状分离,可以看出3号、4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子女不患白化病的概率和不患色盲的概率各是

,因此不患病的概率是

,因此正常与患病子女比例是9︰7。

(5)

解析:

首先根据7号与8号的儿子同时患有两种病可推知8号基因型为AaXBXb,7号为AaXbY。

12号从父亲7号那里遗传了Xb,必然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因此11号与12号生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男孩)

(色盲)=

;12号有

的概率携带a基因,因此她与11号生下白化女孩的概率是

(携带白化病基因)

(配子含白化病基因)

(女孩)=

4.

(1)联会(四分体)

解析:

图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每个染色体都包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共有4个染色体组,即四分体。

(2)①、②、③、④

(3)①和②、③和④

解析:

同源染色体形态相同。

(4)①和②、③和④

解析: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5)①和③、②和④,或①和④、②和③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

(1)初级精母细胞2010

解析:

由于5代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结束,2~4时期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还处在同一个细胞内。

(2)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3)同源染色体精细胞

解析:

注意减数分裂完成后的细胞叫精细胞,精细胞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才形成精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