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450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诗经》云:

“千耦其耘。

”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确立

B.铁犁牛耕的运用

C.赋税制的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

2.《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古代农业生产尊重自然规律

4.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组织屯田

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

5.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天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说明

A.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C.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6.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

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

7.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8.“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假冒官营以提高销量

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激烈争夺市场

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10.明朝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这些现象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体

B.新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小农经济的加速解体

D.机器生产大规模出现

11.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2.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朝政府倭寇猖獗,故限制与日本的贸易

13.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

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

据此可知

①市坊制度开始瓦解

②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

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4.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D.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15.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城市——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在此,该学者主要是想说明城市经济的变迁

A.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促使城市功能实现经济化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业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

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

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

——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等

材料二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突攻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

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

陆九渊《与张元鼎书》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

“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

”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他们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

形成、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并说明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大生态环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

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

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

……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

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

……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

……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

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私营手工业……大小不一,但产品专门,产量较稳定,因原料供应和工艺的传授等关系,行业比较集中。

……它们的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

手工业的中心一般也是商业中心。

……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占了流通货物的大部分,供求双方都不可或缺。

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

……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私营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18.扬州盐商是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

特别是盐商在清康乾时期最为显赫,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明清时期都将两淮盐区的最高管理部门设在扬州,使其成为盐政中心。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

……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扬州盐商一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观念的熏陶和影响,仁爱、忠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并存,在商业行为风格上自成一派。

另一方面长期被封建落后思想所禁锢,重本而轻末。

——摘编自朱迪《扬州盐商衰落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文化的积极内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扬州盐商文化的社会影响。

1.B

2.A

3.B

4.D

5.C

6.C

7.D

8.C

9.C

10.B

11.A

12.C

13.C

14.C

15.A

16.

(1)原因: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较高;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鼓励等因素使得小农经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小农经济就能运作,故其运作成本低。

因素:

天灾等自然灾害;战争和社会动乱;国家经济政策和赋税政策。

(2)新趋向:

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

积极作用:

宋代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多样化营生方式的选择,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同时对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7.

(1)由非营利性产品扩大到营利性产品;以法律保障对盐、铁等重要产品的专卖;由满足消费发展到扩大财政收入。

(2)产品主要供宫廷使用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机构、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匠籍制度;技术水平高超。

(3)特点:

规模参差不齐,产品产量相对稳定;行业相对比较集中;产品主要用于销售,与商业联系密切。

影响: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密切了经济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系。

18.

(1)盐业历史悠久、水运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政府重视。

(2)丰厚的文化遗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儒雅的文化风尚。

(3)积极影响:

促进诚信经营,改善社会风尚。

消极影响:

固守传统观念,阻碍经济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