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47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I)

I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炮烙(luò)天梯石栈(zhàn)湮没(yān)

B.提防(dī)恬然自安(tián)广袤(mào)

C.罗绮(qǐ)无语凝噎(yē)国粹(cuì)

D.负疚(jiù)喟然而叹(wèi)杜撰(zu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孤立无援放诞无礼厮打B.结外生枝纨绔膏梁烽火

C.休戚相关春寒料峭遵循D.舞榭歌台捐除宿怨诡秘

3.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_________耐劳的人。

②我乘她不再紧接地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_________。

③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_________,不想_________。

A.安逸安分给与取得B.安逸安分取得给与

C.安分安逸取得给与D.安分安逸给与取得

4.文学常识填空(8分)

(1)《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_________时期思想家孟轲向梁惠王阐释自己对“_________”的看法和主张。

(2)汉代文学家_________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明人将唐代文学家韩愈列为“_________”之首,韩愈的《师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

(4)清代沈德潜赞美李白的诗:

“太白七古想落天外。

”“七古”即七言古诗,如李白的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

(5)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都是__________________词风的典范之作。

5.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12分)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

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______________,谁怕?

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⑦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71分)

(一)阅读《苏武传》节选部分和【链接材料】,回答第6—11题。

(共21分)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链接材料】

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止息)于胡塞之地,歃(饮)朝露以为饮,茹(吃)田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

虽诱仆(我)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以滑(改变)其虑也;迫以白刃在颈,铁锧(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

何则?

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死)命。

(《报李陵书》苏武)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厚赂单于赂:

贿赂,行贿

B.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滋润肥美

C.扶辇下除除:

台阶,殿阶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因此时降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乃幽武置大窖中臣乃敢上璧

C.单于愈益欲降之於靬王爱之

D.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子卿尚复谁为乎

8.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武终不可胁”的一项是()(3分)

A.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D.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单于不杀苏武,主要因为苏武背后是强大的汉廷,斩杀汉使必然引发战祸,危及自身权位。

B.卫律在剑斩虞常之后,接着判处副使张胜死罪并逼迫其投降,因为张胜谋杀了单于的近臣。

C.单于用常人难以承受的残酷手段折磨苏武,企图以此摧毁苏武的意志,迫使苏武屈节投降。

D.李陵历数苏武弟兄皆因得罪皇帝而死,指出皇帝法令无常,进而质疑苏武的忠诚是否必要。

10.“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链接材料】中体现苏武当时内心感受的一句是()(3分)

A.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

B.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

C.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D.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

11.苏武为何“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请结合节选内容并参考【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共16分)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

《世说新语》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构成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

首先,从客体上说,二者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有质的不同。

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

《诗经》中有: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首先,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质上不可混同;其次,在数量上都给人众多的印象。

撇开显而易见的不同,突出隐蔽的暂时的联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这里。

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凑合一番,便能构成新颖的比喻。

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规律,而且要精致,不但词语表层显性意义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意义也要相切。

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以切至为贵”。

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正面来回答谢安侄儿谢朗的“撒盐空中”和侄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哪一个比较好的问题了。

以空中撒盐比降雪,符合本质不同,一点相通的规律。

盐的形状、颜色上与雪一点相通,可以构成比喻。

但以盐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联想,却不及柳絮因风那么“切至”。

因为盐粒是有硬度的,而雪花则没有,盐粒的质量大,决定了下落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线的;二是,速度比较快。

而柳絮质量是很小的,下落不是直线的,而是方向不定的,飘飘荡荡,很轻盈的,速度是比较慢的。

三是,柳絮飘飞是自然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经验的回忆;而撒盐空中,并不是自然现象,撒的动作,和手联系在一起,空间是有限的,和满天雪花纷纷扬扬之间的联想是不够“切至”的。

四是,柳絮纷飞,在当时的诗文中,早已和春日景象联系在一起,引起的联想是诗意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道韫的比喻,不但恰当切至,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而谢朗的比喻,则是比较粗糙的。

比喻“切至”与否,不能仅仅从比喻本身看,还要从作家主体来看,和作者追求的风格有关系。

谢道韫的比喻之所以好,还因为与她的女性身份相“切至”,如果换成一个关西大汉,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切至”。

有古代咏雪诗曰:

“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就含着男性雄浑气质的联想,读者从这个比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七言的古诗(不讲平仄的),是诗的比喻,充满了雅致高贵的风格,但并不是唯一的写法。

同样是写雪的,李白写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就是另一种豪迈的风格了。

李白的豪迈与他对雪花的夸张修辞有关。

如此大幅度的夸张,似乎有点离谱,故鲁迅为之辩护曰: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鲁迅的这个解释,把问题简单化了。

其实,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本体与喻体特征的相似性。

鲁迅所说,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是在北国燕山,雪花特别大。

但是,特征的相似性是很丰富的,有时,北方的雪花并不仅仅是雪片之大,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以雪片之多,铺天盖地之美取胜。

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呢?

这就有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作家对风格的选择。

第三,文学形式的制约。

“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还因为它是诗。

诗的虚拟性,决定了它的想象要相对自由得多。

如果是写游记性质的散文,说是站在轩辕台上,看到雪花一片一片像席子一样地落下来,那就可能成为鲁迅所担忧的“笑话”了。

如果从诗的角度看,柳絮因风,撒盐空中,就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

同样的比喻,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效果是不同的。

所以比喻的暗示和联想的精致性,还与文学形式不可分割。

12.依据第三段内容,指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4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E.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13.纵观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有女如云”不仅取数量众多的共性,而且使人联想到女子体态轻盈如云,比喻富于诗意。

B.谢朗将“白雪纷纷”比作“撒盐空中”,具备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要素,但缺乏诗意的联想。

C.谢道韫“柳絮因风”的比喻,恰当切至,富于诗意的联想,但不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精彩。

D.“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不仅因其风格豪迈,还因诗歌中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E.“切至”的比喻,既要贴切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还要吻合作家的风格特点,契合文学形式。

14.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其中的比喻是否“切至”?

请参考本文论述,分条简要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并回答第15—16题。

(共1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③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注】①写于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一年,作者时任镇江知府,65岁。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年少:

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兜鍪(móu):

原指兵士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③坐断:

坐镇,占据。

④曹刘:

指曹操与刘备。

⑤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叹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刘景升即荆州牧刘表。

15.“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哪联诗句?

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8分)

①化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句与本词赞美的是同一历史人物?

本词中,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6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哈姆莱特》选段,完成17—19题。

(共20分)

【节选一】

(注:

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也算报了仇了。

不,那还要考虑一下:

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

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

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的生前的善恶如何相抵,可是照我们一般的推想,他的孽债多半是很重的。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

不!

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当他在酒醉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我就要叫他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

我的母亲在等我,这一副续命的药剂不过延长了你临死的痛苦。

(下。

【节选二】

(国王、王后、雷欧提斯、众贵族、奥斯里克及侍从等持钝剑等上。

哈姆莱特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

给我们钝剑。

来。

雷欧提斯来,给我一柄。

……

雷欧提斯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这一柄我很满意。

这些钝剑都是一样长吗?

奥斯里克是,殿下。

(二人准备比剑。

……

雷欧提斯受我这一剑!

(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王分开他们!

他们动起火来了。

……

哈姆莱特王后怎么啦?

国王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后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

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

(死。

哈姆莱特啊,奸恶的阴谋!

喂!

把门锁上!

阴谋!

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

(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

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

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

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

你的母亲也中了毒。

我说不下去了。

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

——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

(刺国王。

众人反了!

反了!

国王啊!

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

喝干了这杯毒药——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

——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

(国王死。

雷欧提斯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

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

(死。

哈姆莱特愿上天赦免你的错误!

我也跟着你来了。

我死了,霍拉旭。

不幸的王后,别了!

你们这些看见这一幕意外的惨变而战栗失色的无言的观众,倘不是因为死神的拘捕不给人片刻的停留,啊!

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

霍拉旭,我死了,你还活在世上;请你把我的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解除他们的疑惑。

霍拉旭不,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这儿还留剩着一些毒药。

哈姆莱特你是个汉子,把那杯子给我;放手;凭着上天起誓,你必须把它给我。

啊,上帝!

霍拉旭,我一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一切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永远蒙着怎样的损伤!

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

17.以下对台词动作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不!

收起来,我的剑,等候一个更惨酷的机会吧”表明哈姆莱特在经历了激烈的内心冲突之后,理智最终战胜了复仇的冲动。

B.哈姆莱特虽然表面上对雷欧提斯说“我绝对信任你的诚意,愿意奉陪你举行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但心里对雷欧提斯并不信任。

C.“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

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

”王后揭露了国王的谎言,怀着对儿子的不舍死去,剧情由此急转直下。

D.“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这句表明雷欧提斯为完成复仇使命感到欣慰,自己虽死无憾。

E.“啊!

我可以告诉你们——”,哈姆莱特本想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人们,但死神在召唤,他已经没有气力讲述复仇的始末根由了。

18.在“这一次友谊的比赛”中,哪几件事及后果让哈姆莱特完全没有想到?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王子哈姆莱特为什么非要等到国王阴谋被彻底揭穿之后才断然复仇?

完成复仇使命的哈姆莱特还有什么遗憾托付好友霍拉旭?

请结合两部分节选内容简要说明。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卷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作。

某著名画家在罗马旅游时,走进一家卖古董的小店,他埋头看商品,然后向旁边一位老先生问价钱。

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画家说:

“为什么不卖呢?

”老先生说:

“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

”画家顿时感到惭愧,他感谢这位西方文明古城的老先生点醒了自己,并感慨所谓教养就是各种细节。

其实,岂止教养由各种细节构成……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思考、感悟?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I卷

1.(3分)D2.(3分)B3.(3分)D

4.(共8分)

(1)战国/王道(或王道之始)

(2)贾谊/仁义

(3)唐宋八大家/昌黎先生集(4)蜀道难(5)婉约

5.(共12分,每空1分)(答案略)

6.(3分)A赂:

赠送财物,中性词,不含贬义。

7.(3分)C因,前者为副词,趁着,趁机;后者为动词,沿袭,继承。

乃,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副词,才。

之,均为代词,他,指苏武。

为,前者为动词,是;后者为介词,为了。

8.(3分)C9.(3分)B10.(3分)D

11.(6分)【示例】苏武以此提示自己时刻不能忘记身为汉廷使节的身份和使命;(2分)“杖汉节牧羊”也成为苏武在困境中顽强求生(战胜绝望、忍困强存),坚守忠义(或捍卫国家尊严)(2分),决不放弃信念、屈节辱命(或“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命”)的精神寄托(精神支柱)。

(2分)

Ⅱ卷

12.(4分,每项2分)A/E13.(4分,每项2分)C/D

14.(共8分)诗人将雪压冬林的奇景比作团团梨花在春风中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