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51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docx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

影响农户参保与否的主观因素分析

当今农村少子化、老龄化问题不断恶化,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2009年推出的新农保采取政府、地方和个人缴费的三方主体共同筹资的模式,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缓解农村居民的养老压力。

然而新农保制度推广5年之久,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仍然有大约四成受访者未参加新农保。

在上节,笔者分析了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客观因素对于最终参保选择的影响。

本节将采用倾向值匹配法,从农户对于新农保制度的评价和农户自身的风险意识等主观认知层面分析农户未参保的原因分析。

一、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倾向的匹配法是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ScoreMatching,简称PSM)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处理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Study)的数据,是一种比较前沿的因果分析方法。

在观察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中会存在较多的数据偏差(bias)和混杂变量(confoundingvariable),倾向评分匹配法正是能够减少这些偏差和混杂变量的影响,以便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更合理的比较。

这种方法最早由PaulRosenbaum和DonaldRubin在1983年提出,倾向得分法是个体在其自身属性下接受某种干预的可能性。

倾向值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控制变量和混杂因素带来的偏差。

可以这样讲,倾向值法重新进行了一场随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选取倾向值一样的两个样本,分别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只单纯的考虑排除掉这个干扰因素之后的其他关键因素对试验的影响配对带来的问题。

通过PSM可以将多维度的复杂问题变为一维的简单比较,成功简化了配对的过程,抵消了部分不完全和不准确。

倾向得分(PropensityScore)1980年以后才开始得到重视,一般常用于医学、公共卫生、经济学等领域最多是被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用力啊结局非试验数据选择偏移问题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倾向得分法的实际运用分为两步,首先是建立一个倾向值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在既定条件下,一个样本被其他因素干扰后的倾向得分,倾向值可以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被用来配对、加权或者分类,或者可以将倾向值作为一个协变量来调整回归模型。

由上述讨论得出,倾向值匹配方法的顺序如下:

(1)构建Probit模型或者是logistic模型,选择相关变量,使用Probit(或者Logistic模型得出倾向值;根据得到的PS值,将样本农户等分为N组,在每个分组中,分别计算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倾向得分值,并检验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异,若存在,则需要进一步细分,并重新进行上述检验;一直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在每个分组中,训练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倾向得分值都相等时结束。

 

(2)匹配方法。

根据上文估算出的倾向值,可以将倾向值相同或相近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匹配,一般常用的匹配方法有:

最近邻居法、Kernel 法和Radius法;如果是连续型变量,我们将很难找到两个倾向得分完全相同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无法实现两组样本之间的匹配。

多种匹配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多种匹配方法包括:

邻近邻匹配法(NearestNeighborMatching)、半径匹配法(RadiusMatching)以及核匹配法(KernelMatching)。

邻近邻匹配法是以上文估算出的倾向值为基础,向前或向后寻找与实验组样本的倾向值最为接近的对照组样本,选为实验组的对照组。

而半径匹配是首先设定一个常数r,包含于控制组中的倾向得分值与处理样本i的倾向得分值之间的差异小于r的样本都将选定为匹配对象。

(3)通过比较匹配前后的标准差,t检测值和Pseudo‐R2值来评估匹配的质量。

倾向值需要通过二元因变量回归模型获得,模型中需要包含所有试验前的基本协变量,重要协变量的遗漏可能会导致最终倾向值的偏差,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论经验和实践基础,来分析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倾向值模型。

本文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来对未参保的农户与已经参保的用户进行匹配,分析排除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距离县城的远近等因素后,参保者与未参保者主观认知存在的差异。

本文进行倾向值分析的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本文第二章分析农户是否参保的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模型对未参保农户的参保意愿进行概率值拟合,该概率值即是农户的参保倾向得分,根据倾向得分使用spss中的PSM对倾向值相近的未参保农户与已参保农户进行匹配,筛选出倾向值相匹配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最后对PSM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参保主体和未参保主体的主观认知因素有何不同。

二、主观认知变量赋值与统计结果

本文采用国际惯用的赋值方法,将农户的评价按照由弱到强划分为五个档次,一点都不担心和完全不是福利为“1”分,非常担心养老和完全是福利设为“5”分。

表2-2农户主观认知变量赋值

变量名

含义

赋值

B1

对自己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

1-一点也不担心,2-不很担心,3-无所谓,4-比较担心5-非常担心

B28

您认为新农保是农民福利吗?

1-完全不是,2-小部分是,3-基本是,4-大部分是,5-完全是

通过对所有农户的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农户对于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和对于新农保评价的统计结果如表2-3:

表2-3所有受访农户主观认知变量统计结果

养老期望指标

1

2

3

4

5

对自己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

6.2

24.4

13.5

37.7

17.9

您认为新农保是农民福利吗?

1.0

13.4

24.3

47.5

13.8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大约69.4%的受访农户对自己的养老生活非常的关注,只有大约30%的人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这证明在新农保推行的5年来,农民也日渐开始认识到养老生活的重要性。

农民的重视能够有效地提高参保率和参保档次,利于进一步推进居民养老保险。

在受访者对于新农保的满意度调查中只有不足15%的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较低,超过70%的农户对新农保的评价较高,另外还有13.8%的受访者非常满意现行的新农保制度,可见农民从新农保中获得了实惠,新农保的实施力度也让农民对此充满信心。

三、未参保农户和已参保农户的主观认知PSM结果

所有受访农户的参保结果分为三类:

已经参保、有意愿参保但尚未参保和未参保。

根据参保选择的结果对所有农户分为三组,现将三组农户主观认知因素的结果统计如表2-4所示。

表2-4不同类别农户对自己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

已参保

有意愿但尚未参保

未参保

一点都不担心

4.9

13.0

8.3

不很担心

20.4

28.3

30.8

无所谓

12.5

19.6

15.0

比较担心

40.9

21.7

34.0

非常担心

21.3

17.4

11.5

如表2-4所示,对自己养老生活一点都不担心的农户在三类受访农户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低的,这说明有大部分农民已经意识到养老形势严峻性。

三类农户中对于养老非常担心以及比较担心的比例之和都占各自类别的几乎一半,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农户非常担忧自己或者家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农民养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参保组中对养老问题比较担心和非常担心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两组。

表2-5不同类别农户对于新农保的评价

由表2-5可以看出,农民对于新农保的普惠性和福利性给予了很高的认可,认为新农保制度“完全是”和“大部分是”一种农民福利的三类农户比例都高于50%,认为新农保“完全不是”农民福利的农户寥寥无几,由此可以看出,新农保推行近五年时间,农民对于新农保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可。

选择“完全是”已参保农户比例比未参保农户高8%,我们可以认为参加新农保确实能够加深农民对于制度的理解,改变一些人对于社会保险的固有的看法,这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总体来看,受访农民对于养老的担忧程度和对于新农保制度的认可度都是比较高的,证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效果显著,具体将农户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细分,比较分析不同特征的参保与未参保农户在农保相关的主观认知上有何不同。

四、未参保农户与已参保农户主观认知PSM结果比较分析

在上文受访农户是否参保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基础上,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分别将其他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考虑单一变量影响下参保农户和未参保农户主观认识的区别。

表2-6不同类别农户对未来养老担忧程度的比较分析

个人对于养老风险的认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表2-6中可以看出,是否参保对于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老年生活的担心程度存在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控制参保者其他个人特征因素,参保男性农民对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高于未参加新农保的男性公民,并且通过了T检验。

然而,对于女性农民来说,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养老的担心程度并没有太大差异。

对于男性来说,对于老年生活风险的估计不足对受访者做出参保选择产生了影响。

不同文化程度的两类农户在养老风险认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四个档次文化程度的农户认知差异通过了T检验。

健康状况是影响未来生活养老风险的重要因素,健康状况“好”的两类农户在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忧程度方面显著不同,但是身体状况“不好”和“一般”的未参保农户对自身养老风险估计差别不大。

在考虑不同居住地点的两类农户对于养老风险的预期是发现:

距离市区越远的农户对于养老风险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偏远地区物价水平较低,少子化情况并不如城市严重,所以养老所需的花费也较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个档次的参保农户的风险预期都高于未参保农户,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表2-7不同类别的农户对于新农保的评价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参保农户和未参保对于新农保的评价进行PSM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两类农户对于新农保的评价差别不大,并未通过T检验。

不同文化程度的两组农民对于新农保的评价差别较大,“没上过学”和“初中”未参保农民对于新农保的评价高于参保组,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别农户文化程度较低,接受信息的能力和途径较为有限,通过政策宣传或者是他人建议加入新农保,参保后发现新农保并不如自己所想,所以对于新农保的评价反而低于未参保组。

“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两类别农户,文化程度较高,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更多,对新农保的认识更加客观,了解到新农保是一项“保基本”的惠民政策,认识到养老不能够完全依靠新农保,反而加入新农保后不会过于失望。

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农户而言,身体状况好的参保者对于新农保评价高于未参保者,并且通过了检验。

身体状况不好的未参保者对于新农保评价高于参保者,差别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这是由于,对于身体健康的参保者来说,新农保的给付水平较低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帮助,反而是新农保缴费降低了当前的生活水平,所以身体健康的参保者对于新农保的评价较低。

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参保者来说,他们寄希望于新农保缓解他们由于病痛而日益困窘的生活,然而新农保的给付水平又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对于新农保的评价不高。

五、农户未参加新农保的主观原因分析

从上节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农民是否参保不仅受到了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户对于自身的老年风险的认知和农户对于新农保制度的认可度也会使农户做出不同的选择。

未参保农户具备两个特征:

(一)对养老风险的估计严重不足

养老风险是一种主观认知,与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预期和个人风险偏好有关,并没有合适的标准进行准确测量。

养老风险的评估需要对养老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三个步骤。

当今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养老风险可以分为经济保障风险和非经济养老风险。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单一,加之农村少子化和人口长寿化等现象加剧,农民年老时必然遭受养老经济风险和非经济养老风险双重夹击。

农村家庭的家庭经济保障能力较弱,养老支出不断攀高,由家庭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环境必然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严重,多数青壮年农民长期在外打工,村庄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老年人生活中长期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表2-8对下一代保证提供养老经济来源的期望程度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很大期望

229

29.2

29.2

较大期望

318

40.6

69.8

较小期望

165

21.0

90.8

不抱期望

50

6.4

97.2

不知道

21

2.7

99.9

合计

784

100.0

100.0

表2-5显示,同等条件下未参保的农民对于未来养老风险的担心程度远远低于已参保农户,同等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农户所面对的养老风险理应是相近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和风险评估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出现了如表2-5中的明显差别。

养儿防老观念在我国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由子女提供未来养老的经济来源是大多数农民的真实想法,如表2-8所示,70%的受访农户依然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子女来提供养老经济来源,只有不到10%的农户对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完全不期待。

如果这种观念不能发生改变,社会养老将很难成为中国农村继家庭养老之后的又一养老主体。

(二)对新农保制度满意度较低

农户对于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评价取决于新农保的给付水平能否满足自身需求以及农户自身对于新农保的了解程度。

新农保的给付水平低不能够满足农户养老经济需求和农户对新农保制度缺乏了解是导致农户参与新农保主观意愿不强烈的主要原因。

表2-9农户未参保原因分析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没钱投保

20

8.3

8.3

不了解怎么投保

66

27.5

35.8

没有必要投保

87

36.3

72.1

新农保不可靠

15

6.3

78.3

快老了再参加

52

21.7

100.0

首先,新农保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经济需求,781位受访农户对现行的新农保制度存在问题给出评价,其中58.8%的农户认为现行新农保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其养老金太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新农保参保人得到的养老金有两个部分构成:

即国家统筹部分和个人养老金账户部分,年满六十周岁的农村参保居民即可领取,新农保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39,139为计发系数,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月55元,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例如上海当地的缴费标准为每年500元、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年200元、250元、300元、350元、400元.上海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300元,那么假设一个上海农民参保15年,选择1300元的最高缴费档次,在60岁以后领取养老金额为440元。

随着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农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养老方式不断多样化,饮食支出、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保健支出、文化体育活动支出以及人际交往费用近年来都有了明显地增长趋势,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了我国农村居民养老经济需求屡创新高。

笔者对767户村民的养老经济需求预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77.6%的农民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前提下认为自己养老经济花费会超过500元,大约20%的农民预计1000元以上才能够满足自己老年基本的生活需求。

即使是上海地区养老金标准较高地区,老年人每月的养老金也只有440元,与大多数人的1000元以上的养老经济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这也可以解释58.8%的农户不参保的原因是养老金太少,根本难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以“保基本”为原则的新农保目前只是作为农村居民养老经济的补充性来源,不能够满足农民对于更高的养老生活品质的需求,只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养老的经济难题。

表2-10养老经济需求统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500元以下

172

22.4

22.4

501元至1000元

348

45.4

67.8

1001元至1500元

95

12.4

80.2

续表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1501元至2000元

90

11.7

91.9

2001以上

62

8.0

100.0

合计

767

100.0

其次,新农保的推广和改进力度不够,农民并没有真正了解新农保的计发办法。

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完全了解新农保制度的农户只有不足50人,完全不知道的农民占总样本的17%。

新农保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史上创新的一笔,新农保从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受访农户中仍有一大部分人对制度完全不了解,可见通过参加养老保险来规避养老风险观念并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

因此,也就可以理解农民仍然倾向于“养儿防老”和“储蓄养老”的方式。

政府为了应对养老风险正在不断的推出新的政策,基层组织在进行新农保推广宣传时,也必须加强社会养老的地位进行宣传,尤其是强调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不足之处的补充作用。

在访谈时发现,村民了解新农保政策的一般途径是村干部宣传,但是由于村干部对于新农保制度并没有透彻了解,以至于传递信息时造成了重要信息的遗漏,调查显示有37.6%的未参保农户表示根本不了解如何参保,最终的后果就是农民不了解新农保制度的,对参保持观望态度。

表2-11对新农保制度的了解程度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完全了解

47

6.1

6.1

部分了解

236

30.4

36.5

知道一点

360

46.4

82.9

全不知道

131

16.9

99.7

合计

776

100.0

最后,制度设计不合理,调查中发现21.7%的未参保农户认为新农保可以等到年龄大再参加。

这是由于农户认为新农保制度要求的缴费期限较长,年轻农民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缴费期才能领取养老金,未来变数太大,所以部分农民认为新农保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并不可靠,这就是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未参保农户中有大约10%的受访者认为新农保缴费手续太复杂是当今新农保的最大问题。

我国的新农保推广时间不久,制度设计存在不恰当之处在所难免,但是合理的缴费方式能够改善农户的对于新农保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参保率。

第三章新农保参保档次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具备了传统二分类Logistic模型的优点,又将因变量扩展为多元,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倍总,从而更精确地测算违约概率,因此能更精确、客观地描述了城投债券的信用风险状况。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条件研究变量Y是有序的而且是多分类的,本文中模型的因变量新农保的参保档次分为:

100元/年,200元/年,300元/年,400元/年和500元/年,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缴费档次,例如:

上海的最高缴费金额为1300元。

此次对于农民的新农保参保愿望的问卷,有部分样本,参保档次会高于500元/年,本文将参保档次进行了合并整理,将100元/年设为第一档,200元-500元/年设为第二档,500元以上设为第三档。

因变量参保档次多于两个,所以本文中的模型适合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第一节新农保农户参保档次有序logistic回归

通过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模型显著性较好,性别与参保档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男性农村居民相较于女性,倾向于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其原因是:

在传统农村,男女在家庭中的承担的角色不同,男性居民一般是家庭的经济主体,负责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当他们的劳动能力丧失之时,就会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更明显。

因此,男性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成为家庭中的首要保障对象,男性家庭成员也会选择更高层次的缴费来保障老年生活。

表3-1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

续表

年龄与参保档次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的参保者更愿意选择较高的参保档次,随着年龄的增加,选择较高层次新农保的概率也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老人选择高档次的缴费档次的概率最高。

新农保的计发办法规定了,新农保的参保档次越高,参保时间越长,则参保人领取的养老金越多,年龄较大的参保人养老经济需求迫在眉睫,养老金积累时间较短,只有提高参保档次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养老金的数量。

另外,相较于年轻人来说,年老的参保人的缴费时间更短,养老金立刻可以领取,降低了养老金储备的风险,因此年老的参保人选择更高的参保档次。

参保人的文化程度也和他们的参保选择紧密相关,参保人选择高水平农保的概率随着参保人的文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是:

高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获取非农的工作机会更多,获的经济物质资源更加容易,因此高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能够选择更多地谋生手段来保障他们未来的养老生活,然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农业收入是他们的主要家庭收入,经济收入更为单一。

并且,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不容易接触其他投资渠道,风险较小的高档次新农保是他们较好的选择。

健康状况是影响参保人选择参保档次的重要因素。

健康状况最差的农户选择较高档次的新农保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健康较好的农户,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医药开支较大,尤其是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与健康的老年人相比,经济开支较高,养老压力更大,因此,身体状况较差的农户选择高缴费水平的新农保缓解经济负担是合理的。

农户居住地点距县城的距离与其参保档次选择有关,从表3-1中可以看出,地理位置越偏僻的农村居民选择高水平养老保险的概率更高,距离县城2公里以内的农户选择高档次的概率大约是距离县城10到20公里农户的15%。

距离县城较远的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经济来源单一,经济基础脆弱,村民面对着更大的经济风险,一旦农业收入降低,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情况更加严峻。

加之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养老观念比较保守,不容易接触并且接纳多种养老方式,购买商业保险的较少,新农保是由政府保障实施推行的,更加容易得到偏远地区农民的信任,因此距离县城越远的农民越愿意将资金投入购买更高档次的养老保险,为自己的养老生活降低风险。

农民对于新农保的了解程度与参保档次高低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

统计结果的OR值可以看出。

农民对于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对于农民参保档次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新农保制度最了解的农户选择高档次缴费的概率明显更高,“非常了解”新农保的农户选择更高缴费水平的概率是“完全不了解”新农保制度农户的3.28倍。

最初的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民自己缴费的自我储蓄模式,并不具备福利性和保障性,因此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在2012年新农保全国推广之前,我国农村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一直都是由下一代承担,在2014年年初对农民老年时对下一代提供自己的生活费用期望调查时,发现69.8%的农民仍然对下一代提供自己的养老费用抱非常大的期望。

因此,抱有这种期望的农民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参加更高档次的养老保障。

然而,由于新农保制度是以多缴多得为原则,只有真正了解新农保参保政策,并且对其政策制度的信任度较高的农户才会愿意选择高档次的新农保,以此来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那些更加了解新农保制度和计发办法的农民更加愿意选择高档次的缴费标准。

第二节农户选择新农保最低缴费档次的原因分析

对于农户新农保参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农户选择缴费档次的结果如表所示,最多人选择的是第一档100元/年,大约55.9%的受访农户,其次是选择最高档次500元/年,大约占到整体的3%,选择2、3、4档的农户寥寥无几,另外,还有14人选择高于500元/年的缴费档次,在第三章对于受访农户的养老经济需求的调查中显示:

在不考虑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大约78%的农户养老经济需求超过了500元/月,即6000元/年,大约40%的农户的养老月需求超过了1000元,即12000元/年,这就意味着新农保所能够为参保者提供的养老金不足大部分农户需求的1/12,距离满足农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差距还很大。

表3-2参保档次统计结果

参保档次(Y)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