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7642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仁爱、正义、自强”符合儒家思想主张。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排列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3.《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

、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果报应是佛教的思想主张,《春秋繁露》是儒学家董仲舒的作品,A项错误。

“天人合一”强调天和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

“君权神授”旨在强调君主的权威,与材料中的“妖孽”不相符,C项错误。

“天人感应”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中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相吻合,D项正确。

4.《朱子语类》中说: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指出:

“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各类事物虽然各自具有此理,物与物的功能作用不同,然而这些都是一个天理,即为:

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强调的是道德纲常,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等级观念,故排除A;

理学的社会功能、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

5.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D.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故C项正确;

A项是对“致良知”的机械的错误的解读,B项错在“圣人独有”,D项错在“客观世界”,应是内心世界,排除ABD。

6.“威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

A.赞扬商鞅、吴起等人的改革精神

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

D.否定孔子和儒家的权威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主张的理解。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意思是都是以孔子认为的对错为对错,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对不对的。

实际上是否定孔子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B项中农民起义材料没有体现;

C项错误,孔子是儒家学派不是道家学派。

7.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并非深入批判封建制度。

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继承和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8.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D正确;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A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没有理性思维,表述过于绝对,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C项错误;

所以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的特点

9.下列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唐代政治经济发展

B.科举制的确立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C.唐诗的内容和风格呈现出丰富多样

D.唐代流行“长短句”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短句”指的是词,主要流行于宋朝,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的政治、经济以及科举都有密切关系,而且唐诗的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点睛:

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

否定式选择题解题技巧是运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或材料信息排除正确的选项即可。

比如本题中ABC都是对唐诗的正确描述,排除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署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解析】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

宫廷绘画,主要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山水画;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文人画非功利、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特征,同时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故本题选C。

表述性选择题也称为肯定型、一半型选择题。

其题干中常有“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述“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审题时抓住题干的提示语是解题关键,切莫张冠李戴。

11.魏源在当时已认识到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直接的敌人,也是全世界最有“长技”的国家。

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而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魏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科技,并且认为“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完全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说明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用来抵抗西方侵略。

故答案为B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排除C项;

魏源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政治制度比西方落后,排除D项。

12.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

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

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

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

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只适合革命派的主张,C只适合改良派的主张,D只适合革命派的主张,B是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所以本题选B。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相同点。

13.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

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

这些做法

A.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B.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思潮主流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材料中讲到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这些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十分密切,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C。

在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了,不是到1920年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故A说法错误;

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研究”课程,其实就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

此题理解“唯物史观”概念是很关键的。

14.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

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跨度很大,影响力非常大,这是由于三民主义能够适应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而导致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三民主义不是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未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是共产党的领导而非三民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评价

15.1924年,孙中山说:

“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反对社会的贫富分化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反对社会贫富分化这一点上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和夺取政权问题,排除B、C、D项。

16.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该时期毛泽东

A.探索了新型革命道路

B.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

C.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所写的文章,该时期毛泽东探索到了新型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答案为A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问题,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建立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排除B、C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

17.“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解析】据材料“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理论主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B项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构成部分,故A项错误;

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也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成部分之一,故CD项错误。

故选B。

18.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

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发射

C.④时期: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

秦山核电站建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时期是1950到1959年,中近程导弹成功在1964年、第一颗氢弹爆炸在1967年,不符合时间范围,故A项错误;

③时期是1963到196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1964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在1970年,故B项错误;

④时期是1966到1975年,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在1965年、籼型杂交水稻问世在1973年,故C项错误;

⑤时期是1975年后,秦山核电站建成在1991年、超级计算机诞生在1983年,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时间,再结合材料图片的时间范围,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6年,为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前者主要侧重于文学艺术创作,后者侧重于学术研究。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对社会大动荡的看法,故排除ABC,选D。

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下列不能体现的是

A.恢复了高考制度

B.大力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C.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D.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解析】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或取得的成就,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1.“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

中国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

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

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

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

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

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

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2.在文艺复兴时期,直接歌颂爱情,直抒心意,从而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

A.薄伽丘

B.但丁

C.达·

芬奇

D.彼特拉克

【解析】彼特拉克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23.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是指后来的启蒙运动而不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4.卢梭认为:

“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

”这表明卢梭

A.崇尚直接民主

B.推崇代议制

C.认可精英政治

D.反对三权分立

【解析】由材料“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等关键信息可知,卢梭并不赞同代议制,即间接民主,而是主张直接民主,所以答案选A,排除B。

CD材料没有涉及。

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句子“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

25.下列科技著作实现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人类的起源》

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26.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

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该题材料反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西方被政界人士用来解释社会发展,其理解的角度是“宣扬白人种族优越”,显然是从反面进行批判的,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不合题意,故排除。

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27.钱学森认为: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C.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电磁波——无线电——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新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基础,而发电机的出现,又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B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错误,B项中电动机与飞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项中的电磁波和无线电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故排除。

28.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只有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其余ABD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文学

29.“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

”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绘画艺术·

印象主义

【易错警示】学生需要掌握西方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的流派和它们的表现手法与主要特点。

与此相关的近现代的文学、音乐等相关知识也是考点。

考题难度一般不大,只需加强对各种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记忆即可。

30.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教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报纸和广播

B.电视和电影

C.网络与漫画

D.铁路与飞机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期”及“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对事物的描述可知,促成材料中变化的主要媒介是电影和电视,故B项正确;

A项的报纸和C项的漫画无法及时的传播“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故AC两项排除;

铁路与飞机无法使“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故D项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大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

梁惠王上》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

大略》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

——李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