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5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哈雷彗星再次回归要到年左右。

(2)电闪雷鸣如何产生?

(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现象,同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

(3)大自然为何绚丽多彩?

(太阳光由种色光混合而成,不同物体对这几种光的吸收和是不同的。

(4)静静雪山为何发生雪崩?

(山坡上的积雪受到和两个力。

2.在生活中……

(1)为何不易倒出液体?

(罐内的压强于外界大气压。

(2)万家灯火从何而来?

(电能依靠、、、、潮汐、沼气、地热等能源转动产生。

(3)跳得更高的秘密是啥?

(运动员的能转→撑杆的能→运动员的能)

(三)学习小结

中的神奇非凡而震撼人心,中的神奇平凡而充满智慧。

(四)巩固练习

1.在下列几种现象中:

a.苹果下落;

b.水面产生倒影;

c.水开时壶盖跳动;

d.泥石流;

e.山洪爆发;

f.热水瓶能保温;

g.在高大建筑物上安避雷针;

h.看很小的东西用放大镜;

i.大海是蓝色的;

j.在高山上煮饭要用高压锅。

属于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属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

(填序号)

2.地球不但在自转,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那么当你站在操场上使劲竖直往上跳起后下落时,你落回到原地。

(选填“能”或“不能”)

3.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热、声、光、电等有关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在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

下列几种现象中:

a.黄叶飘落;

b.湖光山色;

c.晾晒粮食;

d.夕阳西下;

e.电闪雷鸣;

f.火山喷发;

g.龙卷风;

h.弯弓搭箭;

i.演奏二胡。

属于力的现象的有;

属于热的现象的有;

属于光的现象的有;

属于电的现象的有;

属于声的现象的有。

(五)学后反思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

80102编写人: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

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

1.古人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中的神奇现象,而那些直接刺激感官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_、、等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的科学思索,尽管他们的思索还停留在朦胧的阶段,但这些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要的前期准备。

2.物理学发展有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用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_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第二阶段,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近代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因斯坦的和玻尔等人的。

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

猜想:

实验: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

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解释:

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

做做看,并说出对这个实验的奇想。

请同学上台,向量筒里加盐,并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鸡蛋的位置变化。

然后请同学把观察到的现象讲出来。

对此,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3.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基本上是用感官(眼和耳)进行探索的,而有些认识仅靠感官是不能准确描述的,反而会阻碍物理学的发展,如“地心说”“热质说”你知道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吗?

知道实验有力地驳斥了哪种错误的观点吗?

解答通过自己的感觉观察物体落地快慢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用实验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1.你知道它们各属于哪些物理现象吗?

试用线段将它们对应相连。

日出奇观

力现象

地热喷泉

热现象

钱江涌潮

声现象

蒙眼飞行

光现象

捕捉闪电

电现象

2.观察思考:

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探索。

下面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作出过大量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图1-1图1-2图1-3图1-4

(1)如图1-1,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

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是。

(2)如图1-2,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等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如图1-3,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4)如图1-4,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认为: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80103编写人: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科学探究环节;

科学精神;

物理知识的应用

科学探究环节

1.在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科学的及不朽的。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和

的自然科学。

3.不仅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神奇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

、、等领域。

4.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仅仅靠,而应该依据科学的_。

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七个主要环节:

、、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老师介绍的伽利略的落体实验,尝试填写探究环节名称。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

b.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

c.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

(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

d.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e.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f.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2.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

(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

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2)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若贝尔奖。

这些伟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

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

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精神。

(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

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自己的错误观点。

3.哪个瓶子滚得快?

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

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根据探究方法的环节,小组同学自己设计整个实验过程。

并说明得到什么结论?

4.王芳同学家里有两中不同的电热水壶,标牌已经模糊不清。

她想知道哪只水壶烧开水比较快,应该怎么做?

请你帮她想想办法,并说明你所采用的是哪种研究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天体运行论》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写的?

A、伽利略B、布鲁诺C、哥白尼D、玻尔

2.图1所示的是科学探究的()环节。

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交流与合作

3.请你探究:

夏天穿浅色衣服凉快还是穿深色衣服凉快?

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五)学后反思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

80201编写人:

班级: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或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科学描述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诗人用_和描写运动;

画家用和描绘运动;

音乐家用和表现运动;

科学家用特定的、及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叫做参照物。

4.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对于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也不同。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来说的。

1.运动的世界: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2.运动的描述:

人们怎么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诗人、画家、音乐家)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

3.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4.想象下面三种情形。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

他们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

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1.小青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1)以她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青是.

(2)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小青是.

(3)驾驶员说小青是静止的,参照物是.

(4)马路上的行人说小青是运动的,参照物是.

2.有关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一定是运动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以有利于研究运动为好

D.对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不变

3.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

“上海终于来到了我身边。

”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4.春天,我们远离鲜花也能闻到花香,这说明构成花香的微粒能够,蓝墨水滴到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蓝了,说明构成墨水的微粒是,潮起潮落说明海水是,斗转星移说明星星是,四季更换说明地球是,因此,我们生活在的世界里。

5.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6.下列哪两个物体,可以彼此认为是相对静止的()

A.地球和太阳B.人挑着两桶水往前走时的两个水桶

C.人行走时的左脚和右脚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与地面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的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80202编写人: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

会进行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

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5.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长度、数据单位及换算;

刻度尺的使用;

测量时间;

误差;

单位的换算;

特殊测量;

误差的产生。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_、、、、等。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1光年=。

2.请同学们把下列单位与基本单位m的换算关系写出来

1km=m1dm=m1cm=m

1mm=m1μm=m1nm=m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__;

它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h=min=s=_ms=μs

4.测量长度的工具是,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5.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所在的直线),读数时要与尺面垂直,要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如挂钟、手表、秒表等。

7.和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误差(填“能”或“不能”)绝对避免。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方法,选用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1.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

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如图所示。

①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③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2)使用过程中:

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与尺面垂直,要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是mm.。

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3.停表的使用

右图所示是机械停表的实物照片。

停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分度值是;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分度值是。

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

(3)如何从地图上知道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

说出你选用器材和实验的步骤。

1.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填入下面的空格:

(1)某人的身高1.72;

(2)物理课本的宽度171.9;

(3)课桌的高度为80;

(4)某同学头发的直径约为75。

2.张强同学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木块的长度是cm,合m。

3.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0.1mm,合__nm。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小明测量课本长度,得到如下四个数据:

2.67cm,12.66cm,12.68cm,12.99cm。

那么课本的长度为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6.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2700;

(2)人步行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5;

(3)唱一支歌的时间约为3;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

7.某同学用停表测时间,计时开始后15s按了下按钮,又经过10s后又按了一下按钮,则这时停表的示数是()

A.15sB.10sC.25sD.0s

8.使用受潮而膨胀了的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测量结果(  )

A.比真实值大  B.比真实值小   C.跟真实值一样  D.无法判断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80203编写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二、学习重点:

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学习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 

(2)相同的路程比 

.

2.速度:

(1)定义:

物体在 

(2)计算公式:

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读作 

,1km/h= 

m/s.

3.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 

上运动,如果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观察课本图2-23,思考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

方法:

(1) 

(2) 

.

2.甲乙两个物体都在运动,若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你怎样比较它们们运动的快慢?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速度定义 

公式 

.v:

s:

t:

3.你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得出速度的单位吗?

自学课本第六段速度的单位.

(1)试着说说1.2m/s的物理意义.

(2)1m/s= 

km/h,比一比看谁换算的对?

(3)公式变形s=,t=。

4.学生自学24页例题.阅读课本27页信息窗了解测量速度的其他方法.

5.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计算课本图2-26小车行驶时的速度,分析小车行驶时的特点.阅读课本28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计算课本图2-27天鹅飞行时的速度,分析天鹅飞行时的特点.阅读课本28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写在下面。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2.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3.单位换算:

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4.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

成绩/s

13.6

13.8

13.7

5.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它在0.5min内能跑840m,则它的平均速度可达_________m/s.

6.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

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52.4µ

s。

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

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__________m.

7.1997年4月19日,厦门轮船总公司的“盛达”号集装箱船从厦门启航,开赴台湾高雄港,当日凌晨,“盛达”号载着20多个标箱和一些空箱,约用17h抵达了台湾高雄港,全程306km.这是一次被誉为“破冰之旅”的历史航程,中断了48年的两岸航运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问:

“盛达”号当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姓名: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