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815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54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沪科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学时认识惯性、用惯性解释简单的现象。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1.观察课本100页图6-1、6-2、6-3、6-4,思考讨论:

1.观察上面四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你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啊,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谈一谈。

3.早在2000多年以前,亚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进行了研究,你比较同意谁的观点?

说说看。

 

活动2:

实验探究: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会停下来、还是继续运动下去?

如果运动,又将怎样运动?

1.大家回忆以前做过的“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该实验中,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

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的?

2.结合上述“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你应如何设计实验,探究运动物体“没有受到阻力”时,将如何运动?

3.按照图6-6分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其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将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测量出来,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材料

摩擦力的大小

(大、小、较大)

滑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4.思考:

⑴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是否相同?

⑵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是否相同?

小车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快?

在哪种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

你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⑶由此推测:

假设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怎样运动?

 

填一填

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

者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出来的,虽然无法直接验证(因为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但被大家公认是正确的。

 

说明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此处问题提的特别别扭: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想让学生知道什么?

是运动的物体都受力吗?

还是物体不受力也运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突破这一难点。

这一提法有点奇怪:

举的例子肯定都是受力的。

所以这地方的的问题要改,怎么改,不知道。

 

同时,还用到逆向思维的方法,怎么体现。

通过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发现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有问题,学生对该实验到底是干什么一直很模糊,建议在处理该实验时要弄清楚实验目的。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考查学生对探究几环节的掌握情况。

 

第二学时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3-5个象棋子塑料尺纸条硬币纸杯硬纸板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二、惯性

活动3:

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初步认识惯性

1.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的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观看老师演示图1和图2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1的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如何打击硬纸板?

 

(2)在图2中,当小车碰到木块时,小车和车上的木块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

填一填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

2.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活动4: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

来进一步认识惯性

1.利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5:

观察下面的图片,增强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并回答问题

1.观察图3中的两幅图片,思考下面的问题:

(1)图3中图片的两种情景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为了确保平时的乘车安全,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2.利用所学习的惯性的知识,解释图4中的现象。

 

说明

 

从身边的简单现象开始,让学生大胆假设和分析

 

在演示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

 

学生写下自己简单的实验报告,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物理为生活服务,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物理现象的能力

 

第二节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课前准备

1、思考:

在卫生大扫除时,经常遇到一个人提不动一桶水的情况,这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老师一个人就能提起这桶水,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由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合力

活动1:

阅读分析课本106页的图例

1、合力的理解:

根据这两个例子,我们是从力的相同得出了合力的概念。

2、你能再举出几个生活中合力的例子吗?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活动2:

阅读课本107页的图例并思考

1、图6—16拉车的力F1与推车的力F2方向(相同、相反),两力总的作用效果会(增强、减弱)。

猜想一下:

合力的大小、方向与拉力F1和推力F2有怎样的关系?

2、图6—17开始下潜的潜水艇同时受到的方向向下的和方向向上的共同作用,其中的作用效果大?

请说明理由。

猜想一下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活动3: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利用前面的例子,提出你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中使用橡皮筋,是利用了橡皮筋的什么特点?

有没有其他的物品代替?

(2)实验中怎样做到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实验中不使用钩码,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吗?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参照课本107页——108页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列表格中。

F1/N

F2/N

F/N

F1与F2同向

大小:

大小:

大小:

方向:

方向:

方向:

F1与F2反向

大小:

大小:

大小:

方向:

方向:

方向:

5、分析论证:

分析前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下面的结论。

填一填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力的作用效果会,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的,合力方向是。

(3)思考一下:

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二力的作用效果会,即合力F=。

 

6、交流与合作:

对于实验你还有什么问题?

有没有改进的措施?

 

活动4:

阅读课本109页的“交流与讨论”,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说明

合力的出发点是作用效果相同,所以在学生举例的时候要求他们说明为什么说一个力是另外力的合力。

多选取不如精选,要分析透彻。

 

实验比较简单,因为学生都有直观的感觉。

需要明确的是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师最基本,最简单的。

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问题的步骤是从简单到复杂。

 

此处可以让学生找一些橡皮筋的替代品,选错了没事,最起码知道不能用什么,能用什么。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实验器材的来源广泛,并不一定在实验室中。

体现了瓶瓶罐罐做实验。

 

二力平衡条件的简单应用

 

第三节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平衡状态的种类。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

1、思考: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由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

活动1阅读课本110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

(1)停泊的充气船受到地球的吸引产生方向向的以及水对船方向向的浮力。

(2)人象大战中绳子受到方向(相同、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

(3)试分析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上面的例子和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

3、你还能举出物体受力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二、二力平衡

活动2阅读课本111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平衡状态指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或状态。

这两个力互称为。

2、

(1)静止的蛋糕受到的向下的和向上的是一对平衡力。

说出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的理由。

(2)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受到的向下的和向上的是一对平衡力。

说出这两个力是平衡力的理由。

 

(3)在图中标出静止的饮料瓶所受的力。

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吗?

说出你的理由。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活动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处于平衡状态?

2、猜想与假设:

(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仔细观察课本112页的图6-26

(1)实验中怎样改变小车受力的大小?

(2)实验中怎样控制小车受力的方向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如何判断小车处于平衡状态?

小车受力大小

(相等、不相等)

小车受力方向

(相同、相反)

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

小车是否平衡

(是、否)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填入下面的表格)

 

5、分析论证:

(分析上面的实验证据,我们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6、交流与合作:

实验中你还发现什么问题?

发表一下你的观点。

填一填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是:

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这时,两个力的合力为,二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不能抵消),相当于(受力、不受力)的情况,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

 

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静止在桌面的杯子重5N,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多少?

说明理由。

 

2、请思考: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如何利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说明

引导学生对以上物体所受力进行分析,(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明确而力平衡的定义,知道什么样的物体二力平衡

通过这一块加深二力平衡的定义的理解。

通过上面的分析,初步感觉在什么情况下二力平衡。

 

说明

有点难度

具体体现二力平衡时的情况。

看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该实验做的其实是探究物体在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什么关系?

从反面验证在什么情况下二力平衡

对于本实验,没有多大难度,如果加深的话可以从怎样减小实验误差的方面入手。

 

特别要注意的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是学生易错点。

 

第一节质量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与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知道质量的单位,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查看方便面、火腿肠、袋(盒)装奶、米面、洗衣粉、药片等物品的包装袋(盒),了解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克(或千克、毫克),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活动1:

观察下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普通的篮球和乒乓球中充有什么物质?

_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是同一种物质吗?

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物质多少相同吗?

谁的多?

_____________。

按照相同的思路,对下面两图中的液体和固体你能给同学提出问题吗?

 

一碗水比一盆水少

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

阅读课本理解其含义: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填一填

物理学中把物体叫物体的质量。

活动2:

观察教材第116页图7-1、7-2、7-3,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1.图7-1冰化成水,变了,质量变了吗?

结合“质量”的定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图7-2中,泥团的变了,质量变了吗?

说明你的理由。

3.图7-3,航天员的了,他的质量变了吗?

说明你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填一填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与物体的、、无关。

二、质量的单位

活动3:

阅读教材第116页“质量的单位”知识栏目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人们把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中的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作为___________的标准。

3.质量的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t=kg,,1kg=g,1g=mg。

3.把你课前收集的一些物体质量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如果这些数据的单位是“克”,请换算成“千克”和“毫克”。

4.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如:

估计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活动4:

观察托盘天平(实物),对照教材图7-7,认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把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填在下图中:

平衡螺母有几个?

自己标出底座和刀口。

在底座上固定的有哪些部件?

能随横梁可动(转动)的有哪些?

可调的有哪些?

你还能列举哪些在生产、生活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

 

(编者:

金乡县金曼克中学周岩编审:

李素娟)

说明

 

理解物体、物质、物质多少的含义

 

让学生说“理由”,既是对刚学习的质量概念的巩固,又能加强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真正理解。

 

此图各部件名称的标注位置与教材不同,可避免学生按课本照抄名词。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学习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培养在操作活动中遵守操作规则及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2.复习回忆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

、、、、等。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学会使用天平

活动1:

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教材第119页《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放:

称量前天平应怎样放置?

游码应放在称量标尺的什么位置?

2、调:

若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若在左侧呢?

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3、称:

称量时,被测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哪个托盘中?

加减砝码时应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记:

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

读取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时,应以游码左端为准,还是以右端为准?

5、养:

为什么不许用手,一定要用镊子拨动砝码和拿放砝码?

为什么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

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活动2:

测量回形针的质量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观察:

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

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为。

2.调节横梁平衡。

3.按照下表要求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内。

序号

回形针数量/个

总质量/g

一个回形针的质量/g

1

20

40

活动3:

测量水的质量

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

以下是测量水的质量的三个步骤。

想一想,应按怎样的顺序操作?

测量烧杯的质量

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将测量步骤和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序号

测量步骤

质量/g

与同学们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

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

活动4:

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和量杯,阅读教材第120页“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回答。

1、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是什么?

2、量筒和量杯的单位是什么?

1ml=_____________m3

3、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4、量筒和量杯的区别是什么?

5、使用量筒和量杯读数时视线应怎样?

(如:

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6、读出120页图7-10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活动5: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

用量筒测出体积是50ml的水。

实验二:

怎样用量筒测出一个鸡蛋的体积?

思考、讨论测量步骤,并按步骤进行测量。

 

总结:

1、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

2、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编者:

金乡县金曼克中学周岩编审:

李素娟)

说明

让学生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说明书》,并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印象深刻,效果好。

将使用步骤用尽量少的字概括出来,便于学生记忆。

 

让学生在练习天平使用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

 

本活动比教材上的要求低,但更具体,更易操作。

 

第三节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会查密度表,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

观察与思考题

如何区分一杯盐水和一杯自来水?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怎样识别物质

活动1、阅读122页图7-12中所示的各种物体,思考讨论:

要区别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仅靠观察外形、品尝味道能区分吗?

这节我们要探究如何利用物理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活动2、实验探究

A、猜想与假设

如果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上,横梁将向那边倾斜呢?

试着猜一猜,并动手做一做。

填一填

相同体积的纯水与盐水,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思考下列问题:

(1)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体积不同的纯水和盐水,如果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

B、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阅读课本123页,和同组的同学讨论,回答:

(1)实验器材:

(2)要测量的物理量:

(3)要比较的物理量: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测出纯水、盐水、铁、铜、铝五种物质三个体积下对应的质量,每组测量一种物质,并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m/体积V)

数值

单位

1

2

3

D、交流与合作

(1)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

(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填一填

实验证明: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

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区别纯水和盐水一定要取相同的体积吗?

谈谈你现在的实验方法。

 

(5)如何回答课本122页图7-12中(a)的问题?

 

E、评估

你认为这次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小组讨论一下,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活动3、阅读课本124页,并试着填一填

填一填

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可用来鉴别物质。

2、若用表示物体的质量,表示物体的体积,

表示物体的密度,那么密度的公式为。

3、密度的单位为或。

并把单位读给你的同位听。

4、你能将kg/m3和g/cm3进行单位换算吗?

试一试。

 

 

二、常见物质的密度

活动4、阅读124页—125页密度表

填一填

1、ρ水=它表示的意思是:

2、通过阅读密度表,你一定有所发现,请你写出几条

(编者:

金乡县奎星中学李伟明编审:

李素娟)

 

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学时学习浮沉条件的应用。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1)实验器材:

杯子、浓盐水、清水、鲜鸡蛋

(2)实验方法:

①把一只鸡蛋轻轻放入浓盐水中,观察并记录鸡蛋的状态。

②向浓盐水中缓缓倒入清水,并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鸡蛋浸入水的体积的变化,尝试能否让鸡蛋全部浸入水中,并可停留在水中的任何深度。

③继续倒入清水,能否让鸡蛋沉入水底?

④再倒入浓盐水或放入盐粒,看能否让鸡蛋在浮上来?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物体的浮沉现象

活动1:

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

将实验桌上的木块、小瓶、铁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是:

木块_______,小瓶_______,铁皮________.

你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取决于什么。

画出物体在水中受力示意图

 

填一填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所受的力,分别是_______和_____,

改变物体浮沉的途径:

改变物体所受的或__

 

活动2:

改变小瓶的重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往小瓶内逐渐加水,拧紧瓶盖后,放入水中,使装水的小瓶分别处于下面状态,并填表分析:

状态

受力分析

受力大小关系

物体的体积V物与排开液体体积V排的关系

漂浮

悬浮

下沉

沉到杯底

活动3:

改变物体的浮力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实验器材:

铁皮、胶带纸、水、烧杯。

(1)把铁皮放入水中,观察铁皮下沉的运动,分析铁皮的受力情况:

F浮G物。

(2)把铁皮折成方盒,用胶带纸把缝隙粘好,放入水中,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

分析铁盒受力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F浮G物。

自己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一下物体的浮沉条件。

 

填一填

1、当浮力__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___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_____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