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64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docx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

发布时间:

2013-03-1410:

34:

15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

编制单位: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编制时间:

2010年3月~2011年6月

目录:

8081/kczygk/10796.jhtml

一、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

(二)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三)规划期与适用范围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规划评估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四)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2015年规划目标

(三)2020年目标展望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规划勘查矿产及规划分区

(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三)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

(四)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规划开采矿产及规划分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三)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四)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五)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六)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二)新建、生产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

(二)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监督

附图:

1、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

250000

2、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

250000

3、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

250000

4、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1:

250000

5、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1:

250000

一、总则

3、《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从省情、市情和矿情出发,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加强铜、铅锌、钼、钨等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和超贫磁铁矿的开发利用;提高依兰煤田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巩固煤炭、砖瓦用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和建筑用石在我市矿业经济中的优势;推进双城临江、通河—方正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改善我市能源构成结构;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建设“低碳、节能的绿色矿山”。

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规划》要以最大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兼顾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要突出重点矿产、重点地区、重点任务。

2、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实现找矿突破。

实施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和资源整合开发利用,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矿山”。

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坚持矿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招贤纳士,引进资金,进一步盘活、扩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市场,实施差别化的矿产资源利用政策,促进我市矿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4、从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的实际出发。

规划编制要在对市情、矿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定位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本地区资源潜力与特点、基础设施与市场条件、开发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

提高规划编制的科技含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规划期与适用范围

《规划》以2008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展望至2020年。

《规划》适用于哈尔滨市所辖8区10县(市),即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阿城区和五常市、双城市、尚志市、巴彦县、宾县、依兰县、延寿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规划评估

2006年3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了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第一部《哈尔滨市矿产资源规划(2005~2010年)》。

首轮规划发布实施,强化了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宏观调控。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社会投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资金明显加大、项目不断增加。

在市场配置机制下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活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取得明显成效,矿山地质环境有所改善。

截至2008年底,首轮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不同程度的接近实现。

2004年矿山总数821家,2008年730家,减少了11%;大中型矿山由70家增加到173家,所占比例由8.5%提高到23.7%。

2009~2010年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委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我市矿山数量还将有较大幅度减少。

首轮规划发布实施后,一是我市矿产资源勘查逐步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断加大,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得到提高,地质找矿取得突破。

2006~2009年,在我市辖区内实施的矿产资源预查、普查、详查项目约70个,社会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其中部分勘查项目提出了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

五常市平房屯超贫磁铁矿磁性铁平均品位(mFe)为9.04%,估算资源量—矿石(332+333)2534.30万吨。

该项目是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地方政府合作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一体化的一个先河。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数量得到减少,重点矿种开采总量得到调控。

三是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矿山“三废”排放和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西麓衔接处。

其西—北部与大庆市、绥化市、伊春市接壤;东部与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毗邻,南部与吉林省交界。

地理坐标:

东经125°40′50″~130°14′53″;北纬44°03′32″~46°40′20″。

2008年,全市国土总面积53068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45.3%,山地占34.0%,丘陵占20.7%;耕地面积179.3万公顷,草地面积7.5万公顷。

西部松嫩平原区土地肥沃,农牧渔业资源丰富。

东部山区山峦叠嶂,林木苍翠。

松花江北岸属小兴安岭山脉南端,南岸属张广才岭山脉。

全市均属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及其支流牡丹江、拉林河、呼兰河、阿什河、蚂蜒河、岔林河、倭肯河等大小河流上百条,地表水资源7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3.7亿立方米。

2008年,全市人口约989.9万,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锡伯等11个民族。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城区面积7086平方千米,人口约475.1万。

有京—哈、滨—洲、滨—绥、滨—北、拉—滨等5条铁路在此汇集,尤以京—哈、滨—洲、滨—绥线最为著名。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的大型机场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0余条。

全市公路体系健全,四通八达,京—哈、哈—绥、哈—同、哈—伊等高速公路呈放射状辐射省内外。

松花江为重要的水运航道。

哈尔滨是我省和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动力设备、民用航空、轻型汽车、仪器仪表、量具刃具、亚麻纺织、轴承、制药等著称全国。

生产的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以上,飞机、汽车、轴承、仪器仪表、电缆电器、铝镁合金、亚麻等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农牧渔业蓬勃发展,是全省重要的粮油、果蔬、奶制品、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

房地产、旅游市场繁荣活跃,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誉贯全球。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是国家级的地区经贸活动,哈尔滨已发展成为我国对俄罗斯和东欧及东北亚各国经济贸易的重要口岸。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9012.0元(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30.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8821.0元);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16.4:

35.3:

48.3调整为13.6:

37.6:

48.8;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41.0亿元(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674.1亿元),其中采矿业产值9.6609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40%,占当年全省采矿业总产值的0.38%。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种)66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7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3000亿元。

发现矿产地(不含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338处,其中大型43处,中型51处,小型66处,矿(化)点及线索地178处。

我市优势及潜在优势的矿产是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钨、钼、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化肥用蛇纹岩、建筑用石等。

专栏1哈尔滨市矿产资源概况

我市矿产资源的特点:

(1)重要矿产相对集中。

石油、天然气分布在双城市万隆—临江—永胜和通河—方正县。

煤炭、煤层气、油页岩分布在依兰、通河、方正三县的交界处。

超贫磁铁矿、铜、铅锌、钼、钨、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主要分布在阿城区、宾县、通河县和五常市。

(2)能源矿产在矿业经济中地位显著。

200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高达60609.0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74%。

与煤炭共伴生的煤层气和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我市矿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2009年,大庆油田双城小区块(临江油田)开采原油约15—16万吨,矿业产值约38000万元。

(3)矿山数量多,矿业产值低。

开发利用的矿产中,非金属矿山多,能源和金属矿山少;非金属矿山中,乙类非金属矿山多,甲类非金属矿山少;甲类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多,其它非金属矿山少;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产,中小型矿山多,大型矿山少。

(4)金属矿产小型矿床多、中型矿床少(未发现大型矿床),贫矿多、富矿少,矿床中共伴生组份多、选冶难度大。

2、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哈尔滨市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始于解放后的上世纪50年代。

该地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较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发现矿床的几率较高。

(1)区域地质调查。

1966~1990年,完成了宾县、五常、巴彦、三站、依兰、木兰、大罗密、一面坡、向阳山、沙兰站等10个图幅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1993~1995年,完成了山河林场、黑龙宫、帽儿山、尚志等4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

2005~2007年,完成了亚布力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

(2)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1/20万和1/5万航空磁法、放射性测量已覆盖全区。

山区、半山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除巴彦、宾县、五常、木兰4幅外,全部完成。

(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

1/20万水文地质调查覆盖全区。

开展了哈尔滨城市供水水源地勘查、松花江干流工程地质勘查等工作。

(4)矿产资源勘查。

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地质矿产勘查,先后发现了依兰煤矿、宾县弓棚子铜锌矿、宾县明礼铅锌矿、阿城五道岭钼矿、通河县西北河水泥用大理岩、阿城新明水泥用大理岩、宾县孙家窑水泥用大理岩、阿城玉泉水泥用大理岩、依兰县珠山化肥用蛇纹岩、宾县永丰陶粒用板岩矿、宾县永吉陶粒用板岩矿等一大批大中小型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2010年,全市共有探矿权48个。

(5)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

2007~2010年,完成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①新发现水资源量大、水质优良的深层承压水靶区5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4处;②查明我市区域稳定性良好,证实哈尔滨地区处在一个大面积的“安全岛”中心,不易发生强地震;③查明松花江漫滩和西部沙化严重区及内蒙飘尘为我市的沙尘来源;④对全市的电力、给水、煤气和部分热力管线布设进行了系统集成;⑤根据本次城市地质调查原始数据及成果整合。

同时,提出开展4个大型水源地详查、哈尔滨周边地热普查、城市可视化系统数据更新及维护等,城市地质调查建议项目7个。

哈尔滨市农业地质调查属“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一部分。

至2009年,已完成哈尔滨(含呼兰和阿城)、双城、巴彦、木兰、宾县、尚志、延寿、五常等市县的农业地质调查,总面积为25519平方千米。

获得了地表耕作层土壤、成土母质层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尘降、农药残留等与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相关的多种介质54项地球化学指标近32.4万个高精度、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客观、全面地从化学元素的角度反映了哈尔滨市人居环境和农业经济区土地资源状况。

为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特殊和高效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多,分布广。

2008年,全市共有各类矿山开采企业730家,从业人数27371人。

开发利用的矿产共计16种。

其中,能源矿产1种:

煤炭;金属矿产5种:

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钼矿;非金属矿产9种:

熔炼水晶、玻璃用脉石英、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制灰用石灰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水气矿产1种:

矿泉水。

——按企业性质:

民营经济类型的矿山企业706家,占矿山总数的96.7%;国营企业23家,占矿山总数的3.2%;中外合资企业仅有1家,约占矿山总数的0.1%。

——按矿产类别:

乙类非金属(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山多,有641家,占矿山总数的87.8%;其次是甲类非金属矿山65家,占矿山总数的8.9%;矿泉水企业、金属矿山及煤炭矿山分别为11家、8家、5家,分别占矿山总数的1.5%、1.1%和0.7%。

专栏2各类(矿种)矿产开发利用概况

——按矿山规模:

小型矿山数量大,多达558家,占矿山总数的76.4%;其中乙类非金属小型矿山479家,占小型矿山总数的85.8%。

中型矿山124家,占矿山总数的17.0%;其中乙类非金属中型矿山117家,占中型矿山总数的94.4%。

大型矿山48家,仅占矿山总数的6.6%;其中乙类非金属大型矿山45家,占大型矿山总数的93.8%。

——2008年,哈尔滨市采矿业产值表明,煤炭在矿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值约占总产值的62.74%;其次是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3种乙类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产值的

20.12%;再次是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制灰用石灰岩等甲类非金属矿,产值约占总产值的11.07%;钼、铁、铜等金属矿和矿泉水产值分别占5.97%和0.11%。

——各县(市)、区采矿业产值:

依兰县采矿业产值在全市矿业经济中的地位极其显著,年采矿业产值高达60697.42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83%;其次是阿城区,年采矿业产值是19146.84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19.82%;再次是宾县,年采矿业产值是5818.74万元,约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02%;占全市矿业总产值5%~1%之间的有哈市城区(不含阿城和呼兰)、巴彦县、双城市、五常市及尚志市;占全市矿业总产值<1%的是通河县、方正县、呼兰区、延寿县及木兰县。

专栏3各县(市)、区矿产开发利用概况

2008年,哈尔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矿山数量多(730家),矿业产值低(96609.35万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40%)。

——乙类非金属矿山多,共有641家,占87.8%;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矿山少,共计78家,仅占10.7%(其中,煤炭5家,金属7家,甲类非金属66家);矿泉水企业11家,占1.5%。

——煤炭、金属和甲类非金属,中—小型矿山多(共有75家,占96.2%),大型矿山少(仅有3家,占3.8%)。

——甲类非金属矿,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多,共有47家(大型2家,中型3家,小型42家),占72.3%;其它甲类非金属矿山少,仅有18家,占27.7%。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高达60609.0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2.74%;砖瓦用粘土矿业产值10233.28万元,占10.59%;水泥用大理岩矿业产值9790.10万元,占10.13%;建筑用石矿业产值9073.32万元,占9.39%;钼矿矿业产值5345.00万元,占5.53%。

即煤炭、砖瓦用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和钼矿5种矿产矿业产值为95050.70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98.39%。

其它矿产矿业产值1558.65万元,仅占1.61%。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努力建设低碳、环保、“绿色矿山”。

矿山企业在“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边生产、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十一五”期间,恢复治理的矿山共37家,治理面积58.9公顷,投入资金总计91.8万元。

其中,砖瓦用粘土矿山33家,治理面积5.3公顷,投入资金26.8万元;煤炭矿山2家,治理面积28.6公顷,投入资金45.0万元;哈尔滨松江铜矿治理面积20.0公顷,投入资金10.0万元;阿城新明大理岩矿治理面积5.0公顷,投入资金10.0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哈—牡公路阿城区亚沟—平山段及尚志段两侧、哈—同公路方正县大砬子段两侧、哈尔滨二龙山旅游区、阿城松峰山旅游环线、哈尔滨市玉泉国际狩猎场、通河县大通河、依兰县达连河镇、通河县铧子山、依兰县丹青河等废弃的建筑用石和建筑用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省级)11个,投入资金总额5743万元,治理总面积862.99公顷。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也有效地改善和恢复了高速公路两侧、自然风景旅游区周边和矿区的地质地貌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2008年,我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总计2126.38公顷。

其中,开采砖瓦用粘土、煤炭、建筑用石、金属矿产、建筑用砂、其它矿产占用破坏土地分别为857.79公顷、691.36公顷、466.28公顷、69.52公顷、33.11公顷、8.32公顷。

依兰煤矿年排放矸石量1700万吨,综合利用200万吨,治理率为11.76%。

现有矸石山3个,总计矸石量11500万吨,占地130公顷。

2008年开矿破坏土地情况(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

采矿种类

砖瓦用粘土

煤炭

建筑用石

金属矿产

建筑用砂

其它矿产

破坏土地(公顷)

857.79

691.36

466.28

69.52

33.11

8.32

总体上看,由于矿山数量多、分布广,个别地区破坏严重,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力有限,致使我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地球化学测量和重力测量等基础地质工作滞后,找矿靶区和远景区少,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基础薄弱。

(2)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少,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低,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山后备基地不足。

在126处矿产地中,达到详查以上的23处,占18.3%(详查16处、勘探7处);详查以下的103处,占81.7%(预查16处、普查87处)。

(3)矿产开发布局不尽合理,矿山数量偏多,特别是乙类非金属矿山数量大(共有641家,占矿山总数的87.8%)。

(4)矿产资源开发集约化、规模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矿产品“原字号”多,深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低。

水泥用大理岩矿山47家,生产能力达到大型的仅有3家;依兰煤矿与煤炭共伴生的煤层气、油页岩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大理岩矿山全部生产水泥用大理岩,没有重碳酸钙粉等深加工产品。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煤炭、大理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开采产生的崩塌、水土侵蚀、地面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等,恢复治理率低。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生产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不彻底。

(四)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程度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能源、矿产资源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大。

2009年,全市煤炭消费量2461.2万吨、石油加工量301.6万吨、水泥产量921万吨,分别是当年煤炭产量的7.85倍、原油产量的19.46倍、水泥用大理岩产量的2.62倍。

即我市已发现、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明,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较低。

规划期内,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矿产有:

超贫磁铁矿、钼矿、建筑用石、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仅能部分保障的是:

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而煤炭、石油、铁矿、铜矿、铅锌矿、硫铁矿、玻璃用硅质原料等大宗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短缺或严重短缺。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实现找矿突破,逐步解决矿产资源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瓶颈问题。

充分发挥哈尔滨在省内的地缘和区位优势,依靠科研院所、大学、地勘单位、民营矿业公司、矿山企业等矿业部门在省会城市聚集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宽松政策、友好环境,最广泛地吸纳社会资金,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探明我市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为省、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以绿色、环保、低碳为目标,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促进“绿色矿山”建设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

(二)201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得到加强,实现找矿突破

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重要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任务,新发现一批能源、金属矿产找矿远景区、找矿靶区与矿产地,矿山建设后备基地紧张的局面有所改善。

加大重要矿产地的详查、勘探力度,提升资源储量级别和保有储量比例,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的能力有所提高。

石油、天然气、地热、煤炭、煤层气、油页岩、铜、铅、锌、钼、金、银、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石材等商业性矿产勘查取得明显成效;阿城白岭铜锌矿、大砬子铁多金属矿等重要矿产地的勘查程度得到提高,哈尔滨松江铜矿等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突破。

到2015年,拟投放探矿权70个左右,力争新发现矿产地20处。

其中,能源5处(煤炭、煤层气、油页岩、石油、地热各1处);有色金属6处(铜、铅、锌各2处);贵金属2处(金、银各1处);非金属7处。

预测新增资源量(333以上):

煤炭5000万吨、油页岩1亿吨、铜(金属)7万吨、铅锌(金属)3万吨、金(金属)5吨、银(金属)200吨、超贫磁铁矿(矿石)3000万吨。

2、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到2015年,我市煤炭、铁矿、钼矿、饰面石材、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矿产开采的调控指标如下:

专栏4主要矿产开采调控指标

3、矿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优化

矿产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取得明显成效。

到2015年,矿山数量控制在600家左右,比2008年的730家减少17.8%。

在8个矿产重点开采区的支撑下,发展壮大3个矿产开发基地,逐步形成与全市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矿业发展新格局。

4、矿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